NASA的NICER望遠鏡提供有史以來最精確的脈衝星測量

2021-01-10 cnBeta

據外媒SlashGear消息,美國宇航局(NASA)宣布已使用其中子星內部組成探測器(NICER)對脈衝星進行了一些新的測量。該儀器是被安裝在國際空間站上的X射線望遠鏡。

科學家已經使用NICER來獲得脈衝星的大小和質量的第一個精確而可靠的測量值以及其表面的首張「熱點」圖。NASA測量的脈衝星為J0030 + 0451,簡稱J0030。它位於雙魚座星座,距離地球大約1100光年。

當科學家使用NICER對脈衝星進行測量時,結果揭示出脈衝星表面「熱點」的形狀和位置比最初想像的要奇怪。研究小組發現J0030每秒旋轉205次。根據從2017年7月至2018年12月的觀察結果,兩組科學家使用獨立方法繪製「熱點」圖,並就質量和大小得出相似的結果。

一組研究人員發現,脈衝星的質量約為太陽的1.3倍,直徑僅為15.8英裡。第二小組確定脈衝星質量約為太陽質量的1.4倍,直徑為16.3英裡。脈衝星的密度是如此之大,引力的作用導致仿佛整個時空都被扭曲。

研究小組表示,在他們看來,時空扭曲使恆星看上去比實際的大。觀察發現熱點包括一個小而圓形的熱點和另一個長而新月形的熱點。理論預測表明,熱點位置和形狀可能會有所不同。這項研究是第一個繪製這些表面特徵的地圖。

相關焦點

  • 示波器自動測量參數提供最精確的測量
    示波器自動測量參數提供最精確的測量 佚名 發表於 2018-06-27 16:54:42 與大多數測試工具相同,現代數字存儲示波器 (DSO) 一直在不斷演進,以滿足設計人員和測試工程師的需求
  • 發現有史以來最大質量的中子星!
    西維吉尼亞大學的研究人員幫助發現了迄今為止最大質量中子星,這是通過波卡洪塔斯縣綠岸望遠鏡發現的一項突破。這顆名為J0740+6620的中子星是一顆脈衝星,質量是太陽的2.17倍,形成一個直徑僅為20-30公裡(約15英裡)的球體。這種測量接近單個物體在不將自身壓成黑洞的情況下變得這麼巨大和高密度的極限。這顆中子星是在距地球約4600光年的地方被探測到。
  • NASA太空望遠鏡 繪出宇宙最極端能量分布圖
    美太空望遠鏡繪出宇宙中最極端能量分布圖     據美國太空網報導,美國一個研究小組當地時間12日表示,藉助於一幅綜合了為期三個月海量數據的新地圖,天文學家現在可以對宇宙中最極端能量實施有史以來最清晰的觀測。
  • NASA NICER望遠鏡記錄雙星系統的一次巨大X射線能量爆發
    據外媒BGR報導,根據在《天體物理學雜誌》上發表的一篇新論文,科學家利用來自美國宇航局(NASA)NICER望遠鏡的數據揭示了在距地球約11000光年的地方發現的一次巨大能量爆發。
  • 什麼是脈衝星?有的脈衝星自轉速度竟高達每秒1000轉
    紅巨星和中子星什麼是脈衝星呢?脈衝星就是旋轉的中子星。它是在1967年被首次發現的,當時研究人員發現狐狸星座有一顆星會發出一種周期性的電波,因為這種星體不斷地周期性發出電磁脈衝信號,就把它命名為脈衝星。
  • FAST望遠鏡捕捉到了兩隻...「毒蜘蛛」?-虎嗅網
    天文望遠鏡還是要幹天文的嘛,只是有時也得考慮天文學家會給天體起綽號……其實,FAST捕捉到的這兩隻「毒蜘蛛」,都是特殊類型的脈衝星。這兩隻毒蜘蛛品種還不一樣,一隻是著名的「黑寡婦」蜘蛛,另一隻叫紅背蜘蛛。
  • 算出雙星毫秒脈衝星的質量:1.5倍和1.34倍太陽質量!
    本文參加百家號科學#了不起的天文航天#系列徵文通過計時觀測,天文學家測量了兩顆被命名為PSR J1949+3106和PSR J1950+2414雙星毫秒脈衝星(MSPs)的質量。脈衝星是高度磁化的旋轉中子星,能發射電磁輻射束。最快速旋轉的脈衝星,其旋轉周期小於30毫秒,被稱為毫秒脈衝星(毫秒脈衝星)。天文學家認為,毫秒脈衝星是在雙星系統中形成,當最初質量較大的組分變成中子星,然後由於次級恆星物質的吸積而旋轉起來。到目前為止,已經發現超過一半的已知毫秒脈衝星有恆星伴星。
  • FAST望遠鏡抓到了兩隻「毒蜘蛛」!
    天文望遠鏡還是要幹天文的嘛~ 只是有時也得考慮天文學家會給天體起綽號…… 其實,FAST捕捉到的這兩隻「毒蜘蛛」,都是特殊類型的脈衝星。 這兩隻毒蜘蛛品種還不一樣,一隻是著名的「黑寡婦」蜘蛛,另一隻叫紅背蜘蛛。
  • 【人民網】FAST望遠鏡將給我們帶來什麼?
    FAST建成後將成為世界上最大口徑的射電望遠鏡。  與國外同類的射電望遠鏡相比有何區別?  據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臺長嚴俊介紹,FAST望遠鏡是目前世界上靈敏度最高的望遠鏡,它可以把我們探測宇宙天體的能力,拓展到137億年前。
  • NASA史上最貴望遠鏡迎來新進展:詹姆斯 韋伯空間望遠鏡主鏡成功展開
    圖片來源:NASA 經歷了多次發射推遲的史上最貴望遠鏡——詹姆斯 韋伯空間望遠鏡(James Webb Space Telescope,JWST),終於在最近的一次測試中迎來了新進展,美國航空航天局(NASA)宣布,韋伯望遠鏡完成了主鏡的部署測試,首次完全展開了它的主鏡,也就是它在太空中將會呈現的樣子。
  • 天眼科學目標:脈衝星的觀測與研究意義
    10月10日,中科院科學傳播局和國家天文臺舉行新聞發布會,發布了我國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FAST)取得的首批成果,其中包括新發現的兩顆脈衝星。這也是我國射電望遠鏡首次新發現脈衝星。  脈衝星是FAST的重要科學目標,其發現與研究意義備受關注與期待。
  • 休眠了15年的兩架射電望遠鏡,觀測到南半球多顆脈衝星,磁星!
    博科園:本文為天文學類羅切斯特理工學院和阿根廷射電天文研究所(IAR)合作,從南美洲進行了第一次脈衝星觀測。在發表在《天文學和天體物理學》上的一篇新論文中,概述了該團隊如何升級阿根廷兩臺休眠了15年的射電望遠鏡,以研究脈衝星。脈衝星是一種快速旋轉的中子星,具有很強的磁場,特別是在射電波長內發射,脈衝星發射的脈衝攜帶著有關中子星結構的信息。
  • 看完阿雷西博射電望遠鏡最酷的10項成就,你還懷疑中國天眼嗎?
    但是為了紀念阿雷西博作為世界頂級天文臺之一的57個歲月,以下是該望遠鏡最酷的10項成就,大致按照「酷」的順序排列。 10.蟹狀星雲脈衝星的旋轉周期 最開始天文學家認為,那些1967年發現的,不停閃爍的被稱作脈衝星的星體,可能是脈動著的白矮星。
  • 世界上最大天文望遠鏡是誰?會是中國製造嗎?清晰度是哈勃十倍哦
    FAST與號稱「地面最大的機器」的德國波恩100米望遠鏡相比,靈敏度提高約10倍;與排在阿波羅登月之前、被評為人類20世紀十大工程之首的美國Arecibo 300米望遠鏡相比,其綜合性能提高約10倍。作為世界最大的單口徑望遠鏡,FAST將在未來20~30年保持世界一流設備的地位。
  • 「中國天眼」已發現脈衝星240餘顆 有力支撐高水平研究
    「中國天眼」聚光面積巨大,電波收集能力超強,是世界最靈敏的射電望遠鏡。其具有精密控制的變形能力,能夠聚焦和穩定跟蹤天體。藉助FAST的最新觀測,中國科學家取得一系列重大成果。  3  尋找銀河系外首顆射電脈衝星  測量技術應用前景廣泛  正式「服役」近1年,FAST可以稱得上是「勞模」。國家天文臺公布的數據顯示,FAST的觀測服務超過5200個機時,超過預期目標近兩倍,累計發現脈衝星數量超過240顆,基於FAST數據發表的高水平論文達到40餘篇。
  • 國家天文臺等通過數值模擬為FAST脈衝星觀測提供目標源
    國家天文臺等通過數值模擬為FAST脈衝星觀測提供目標源 2016-10-19 國家天文臺 【  目前,試觀測使用超寬帶接收機和漂移掃描觀測模式,超寬帶接收機頻帶覆蓋範圍大,高低頻比達到6:1,可極大提升望遠鏡脈衝星觀測靈敏度。
  • FAST最早明年嘗試捕捉銀河系外射電脈衝星,正做技術準備
    這個位於中國貴州平塘縣超級碗一樣的世界最大的單口徑射電望遠鏡FAST實現了中國在發現脈衝星上零的突破,並且有望成為第一個捕獲銀河系外射電脈衝星的望遠鏡。它的靈敏度極高,但隨之而來的問題是,其調試難度極大。但竣工一年後,它的調試進展出乎人們的意料,並迎來首批科學成果。
  • 也許我們錯怪了暗物質,脈衝星才是「過剩」正電子的兇手?
    脈衝星能解釋「過剩」正電子嗎?歐洲物理學家表示,通過AMS-02實驗的觀測,也許可以不用暗物質解釋「過剩」正電子,相反,已知的天體物理學進程(比如脈衝星和宇宙射線)就可完全解釋。圖源:「過剩」正電子測定實驗AMS-02 (安裝在國際空間站的AMS-02是第一個在外太空運行的大型精確粒子物理磁譜儀,能精確測量GeV到TeV是宇宙線各成分能譜。AMS-02的主要物理目標之一是尋找暗物質。)
  • 中國天眼已發現240餘顆脈衝星有何意義 中國天眼在貴州哪兒能參觀嗎?
    可見FAST望遠鏡觀測時間是相當有競爭力的。」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臺長常進,說。   FAST於2016年完成。它的反射表面積相當於大約30個標準足球場。這是世界上最靈敏的單孔徑射電望遠鏡,它極大地拓展了人類的視野,並給中國天文學家提供了走在射電天文學研究前沿的機會。
  • X射線中的整個天空地圖被捕獲,NICER讓空間站扭曲了?
    定期監測的重要X射線源在這張整個天空的照片中,科學家使用了滑塊識別突出的來源,對於NICER 而言,「質量半徑」脈衝星是其經常觀察到的、最適合其核心任務的目標。而其它那些常規脈衝,則更加適合用於X射線定時和SEXTANT(導航技術)實驗的Station Explorer目標。或許,在不久以後,它們就可以形成和GPS系統類似的基礎,而後將被科學家們應用於太陽系的導航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