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9年時,有專家稱我國在2020年中產階級人口將達7億人,也就是當時人口的50%,現在2020年已經快結束了,真的有7億人達到了中產階級嗎?
首先,「中產階級」到底代表著什麼?
中產階級:是高質量生活的代表,他們已經達到了不為吃喝煩惱,在生活之餘有更多的閒置資源進行對個人品質的提升,這一階級開始注重精神層面。
2020年年初發布的2019年的我國經濟數據看出,我國的生產總值在2019年時已經高達99.08萬億元,我國的GDP也達到10276美元(人民幣67411.58元)。近幾年來,隨著中國高速發展,我國對於中產階級的定義也在不斷換新,近期,中產階級的標準迎來了更新。
各國中產階級的定義
印度在2001年就對中產階級進行了定義:年均稅後收入達到3.375萬-15萬盧比的家庭即是中產階級。年收入3.375萬-15萬盧比大約換算下來是3013元-1.33萬元人民幣,這樣來看月收入僅需251元就可成為中產階級家庭。這樣的定義在中國可能連普通家庭都達不到。
在2012年時,世界銀行也發布了關於自己對中產階級的定義:日薪達到10-15美元即為中產階級。
我國也曾在2013年時,由勞動部工資司副處長、處長的蘇海南提出:年收入6萬元-12萬元,擁有住房且住房面積大於全國平均水平,自由支配的資產大於或等於總收入的1/3即可稱為中產階級。
2015年,在瑞信研究院發布的第六份年度《全球財富報告》中。瑞信研究院認為擁有5萬-50萬美元財富的人即為中產階級,而根據這一標準,我國的中產階級在2015年就擁有1.09億人。
2018年,《福布斯》裡面也提出了對於我國中產階級的定義:居住環境為城市,年齡在25-45歲,大學本科學歷,年收入1萬-6萬美元。
以上的定義其實都過於模糊,大部分只定義了金額,對於中產階級其實沒有很仔細地給予定義。
以上的定義其實都過於模糊,大部分只定義了金額,對於中產階級其實沒有很仔細地給予定義。
2019年,世界知名權威機構胡潤研究院發布的《中國新中產圈層白皮書》提出他們對中產階級給予的標準:一線城市年收入達到30萬元,二線城市年收入達到20萬元,總共的資產要擁有300萬元,大學本科以上的教育,工作中為白領、金領或自由職業者,最少擁有一部車以及一套房,最關鍵的是自己要認為自己是中產階級。
這一定義的頒布,使得我們都自行慚愧,作為普通白領來說,最大的難關就是總資產達到300萬元,房也是成為中產階級的一大障礙。如果真的由這一條來定義中產階級的話我個人認為中國是達不到7億人口的中產階級的,起碼我自己就不是。
大多數在二線城市的普通白領收入也就在5000左右,一年的收入不會超過10萬,達到20萬的也在少數,如果這個中產階級是用平均值的話,那麼還有可能拉高人數,畢竟中國的貧富差距還是較大的。
對於屏幕前的你,如果按照這個標準來衡量的話,你達到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