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總統布希即將對英國進行國事訪問,此次訪問就美國而言,是宣揚其美英「跨大西洋友誼牢不可破」的重要機會,然而對英國來說又將意味著什麼?
布希給倫敦的「禮物」:5000警員取消休假
布希定於11月19日抵達倫敦,對英國進行為期3天的正式訪問。但布希尚未動身,倫敦城卻已籠罩在一種肅殺氣氛中:警方和安全部門緊張而神秘地部署安保力量;媒體也連篇累牘地報導倫敦可能遭受恐怖襲擊。這使人不禁擔心,隱藏在英國的恐怖分子會不會在布希訪英期間製造事端,甚至對布希本人下手呢?
要確保像布希這樣的大國元首安全出行已屬不易,更何況倫敦正成為最受恐怖勢力「青睞」的高度危險目標之一。因此,布希此行的安全保障工作可謂難上加難。其實,英國政府也已意識到倫敦正面臨著越來越嚴重的恐怖威脅。包括首相布萊爾、內政大臣布倫基特、倫敦警察廳廳長史蒂文斯等高級官員都曾一再強調,英國遭受恐怖襲擊將不可避免,只是個時間問題。但人們目前格外憂慮的是,布希此次訪英可能遭到恐怖分子的伏擊!
英國反恐情報機構——「軍情五處」的一位高級官員表示,要阻止小股恐怖力量很難,而且警方和「軍情五處」也沒有相關的經驗。為此,倫敦警察廳日前已下令所有5000多名警員取消休假,嚴守崗位。「軍情五處」下設的聯合反恐分析中心的100名反恐專家則在一刻不停地忙碌,努力搜尋任何關於策劃對布希發動自殺性攻擊的信息和情報,隨時幫助警方修訂保衛布希的計劃。英國安全部門還與對付人體爆炸經驗豐富的以色列安全部門取得了聯繫,請求以方提供幫助。
布希給英國政府的「禮物」:一籮筐伊拉克問題
美國和英國之間的友誼是匆容置疑的,但這並不是說布希遠渡重洋跟布萊爾述舊說明美國和英國之間什麼問題都沒有。其實,英國和美國需要討論的問題最少有一籮筐,比如,雙方在戰後伊拉克的局勢上就有明顯分歧。而此次布希訪英主要就是來解決這些棘手問題的。
早在戰前,一些英國官員就警告美國,不要急著發動戰爭,但美國人根本不予理會。英國官員們不會將這段往事忘得一乾二淨,現在布希來到自家門口,他們肯定不會放過親口要求布希給出解釋的機會。另外,最近,布希在一次講話中拋出了「布希主義」,也就是要讓中東實現民主化。在這個問題上,英國同樣有不同看法。這也是雙方在訪問期間討論的重點之一。英國官員認為,布希總統應該從伊拉克身上吸取教訓,暫緩在中東推動民主的努力。冷戰期間,美國的類似理論曾引發第三世界的許多場衝突。一些英國官員甚至疑問,一位共和黨總統怎麼披上了新保守主義的外衣呢!當然,也有一些官員走的是實用主義路線。有人說,美國的實力在那裡擺著,美國如果決定幹什麼,其他國家想阻止是不可能的事。但象英國這樣的國家,完全可以影響美國採取更適當的行事方式。
布希給布萊爾的「禮物」:一場個人政治危機
有不少媒體認為,對美國總統布希即將對英國的訪問說,此次訪問就美國而言,是宣揚其美英「跨大西洋友誼牢不可破」的重要機會,但對於英國首相布萊爾來說,則意味著一場個人政治危機。
自從跟隨布希將英國拖入伊拉克戰爭之後,布萊爾在國內的支持率一路下滑,連其所在工黨內的部分議員也絲毫不給布萊爾面子,直言抨擊他是布希腳邊的一條「獅子狗」。而最新民意調查顯示,大多數英國普通民眾對布希和布萊爾之間的「特殊友誼」不太贊同。
分析家們因此表示,就在布希訪問英國,大聲讚揚美英傳統友誼的同時,布萊爾卻不得不為唯布希馬首是瞻而付出代價。對此,布萊爾本人上周日還在英國報紙《世界新聞》上撰文自我辯護,口口聲聲說自己對布希不是外界所指責的「言聽計從」,「兩布」之間還是存在分歧的。他說:「只要能夠最大程度維護英國的國家利益,我會毫不猶豫地公開說出我們的異議,例如我們在全球變暖和鋼鐵關稅問題上的分歧。」看來,布希的訪英行動很有可能會勾起不少英國民眾的不信任情緒。(張鵬)
華夏經緯網專稿 2003年11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