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宜居城市 臺中蟬聯第一

2020-12-20 華夏經緯網

    臺灣哪裡最適合居住?新臺灣政策智庫昨天公布民調,臺中市連續兩年在「宜居城市」中排名第一,逾8成臺中市民認為臺中是「六都」中最宜居的城市,市民光榮感也最高,宜居城市排名第2的是臺北市,桃園市則在「六都」中墊底。

    新臺灣政策智庫昨天公布「六都市長就任兩周年施政滿意度」調查,凱達格蘭基金會董事長高志鵬表示,在「六都」民眾整體心目中的 「宜居城市」近兩年內並無太大變化,有21.7%民眾認為臺中為最佳宜居城市,臺北市16.9%、高雄市15.2%、新北市14.9%、臺南13.7%、桃園以9.6%墊後。

    交叉分析顯示,認為臺中宜居的民眾並無性別差異,男性跟女性分佔20.9%及22.5%;年齡方面,除了70歲以上較偏向認為臺北市最宜居之外,其他年齡層都偏向認為是臺中市。

    若以在地人來看,有高達83.8%臺中市民認為,臺中市為「六都」中最宜居之城,比例也相對其他縣市為高。以黨籍來看,民進黨大多偏向認為高雄市最宜居,其他不分任何黨則都偏向臺中市。

 

來源:臺灣《中時電子報》

 

責任編輯:邱夢穎

相關焦點

  • 臺灣最宜居的城市:臺中蟬聯第一 桃園市墊底
    圖為兼具休憩與景觀功能的臺中草悟道。(圖片來源:臺灣《中時電子報》本資料照片)華夏經緯網5月23日訊:據臺灣媒體報導,臺灣哪裡最適合居住?「新臺灣國策智庫」昨天公布民調,臺中市連續兩年在「宜居城市」中排名第一,逾8成臺中市民認為臺中是「六都」中最宜居的城市,市民光榮感也最高,宜居城市排名第2的是臺北市,桃園市則在「六都」中墊底。
  • CNN專文讚賞臺中是臺灣最宜居城市人口突破275萬
    華夏經緯網5月14日訊:據臺灣媒體報導,CNN日前專文讚賞臺中是臺灣最宜居城市,臺中在人口成長方面也有所反映;市府主計處13日公布「臺中市人口概況」,截至今年4月底,臺中人口總數已突破275萬關卡,達275萬322人,較去年同期增加2萬2,862人;對於一年後的生活狀況,也有近五成民眾預期將更好,高於臺灣各縣市總平均42.9%,「六都」中更排名第一
  • 全球最宜居城市 維也納蟬聯榜首
    點擊查看更多雙語新聞(Agencies)最新年度調查顯示,加拿大溫哥華因氣候宜人,獲評加拿大的最宜居城市。在2012年的美世全球最宜居城市調查中,這座西海岸城市仍舊位居第五位。從總體來看,維也納仍舊蟬聯全球最宜居城市。這份榜單于本周二公布。巴格達在總共221個城市中排名墊底。調查表示,加拿大成為全球最宜居的國家,渥太華排名第14,多倫多排名第15,蒙特婁排名第23,卡爾加裡排名第32。美世加拿大分公司的愛麗娜-羅德裡格斯說:「溫哥華擁有的其他城市不具備的優勢之一是宜人的氣候。
  • 臺灣風土人情—被CNN譽為「臺灣最適合居住的城市」|臺中
    這座城市在一個新舊共存,乍看之下似乎毫無邏輯的思維方式中,生成專屬於自己風格與特色。不似臺北的熱鬧繁華,也不像臺南的古意盎然,臺中擁有著一種獨特的實力,可以讓當地人成為臺灣各市光榮感最高的市民;臺中攜帶著一種魅力,可以被譽為臺灣最宜居之城。即使逗留時間並沒有那麼充足,我們依舊可以停下來,仔細探訪這座城市。
  • 臺中被CNN譽為「臺灣最適合居住的城市」
    不似臺北的熱鬧繁華,也不像臺南的古意盎然,臺中擁有著一種獨特的實力,可以讓當地人成為臺灣各市光榮感最高的市民;臺中攜帶著一種魅力,可以被譽為臺灣最宜居之城。即使逗留時間並沒有那麼充足,我們依舊可以停下來,仔細探訪這座城市。臺中位於臺灣的中間地帶,往上是臺北,往下到高雄。
  • 癌症村層出不窮 探十佳宜居城市|癌症村 宜居城市 健康 水汙染...
    中國城市競爭力研究會通過運用《GN中國宜居城市評價指標體系》對中國289個城市進行調查、研究、評價,產生中國十佳宜居城市排行榜。宜居城市是指經濟、社會、文化、環境協調發展,人居環境良好,能夠滿足居民物質和精神生活需求,適宜人類工作、生活和居住的城市。下面就讓我們一起走進新評選出的2013中國十佳宜居城市吧!
  • 這座城市坐落在臺灣島臺中的中央,是臺灣南北高速公路的重要樞紐
    文/月兒陪你看世界【原創首發,禁止複製抄襲,違者必究】這座城市坐落在臺灣島臺中盆地的中央,是臺灣南北高速公路的重要樞紐。據說臺中氣候很好號稱全臺最宜居城市,東側有中央山脈阻隔東北季風,西側離海岸線也不是很近四季溫差小。
  • 「癌症村」層出不窮 探中國十佳宜居城市
    中國城市競爭力研究會通過運用《GN中國宜居城市評價指標體系》對中國289個城市進行調查、研究、評價,產生中國十佳宜居城市排行榜。宜居城市是指經濟、社會、文化、環境協調發展,人居環境良好,能夠滿足居民物質和精神生活需求,適宜人類工作、生活和居住的城市。下面就讓我們一起走進新評選出的2013中國十佳宜居城市吧!
  • 臺灣第三大城市臺中,這城市建設看起來不錯,有一種很發達的樣子
    臺灣第三大城市臺中,這城市建設看起來不錯,有一種很發達的樣子,臺灣曾經是亞洲的四小龍之一,很多人喜歡去臺灣,但大多去臺北、高雄這些大城市,其他臺中、臺南、新北變少了, 有人說臺中是臺灣第三大城市,也是第二大城市, 因為人口超過了高雄, 無論如何,我認為城市的大小是在城市建設區計算的
  • 臺北市資源回收率蟬聯臺灣地區第一
    中國臺灣網4月30日消息 據臺灣今日新聞網報導,臺北市去年的資源回收率蟬聯臺灣地區第一名,資源回收成果獲臺當局「行政院環保署」頒發考評第1組特優獎。 臺北市環保局長吳盛忠說,去年資源回收率56.15%,蟬聯臺灣地區第一。
  • 中國最宜居城市,無錫竟然擁有13個含金量大的第一
    無錫是中國民族工業和鄉鎮工業的搖籃,是蘇南模式的發祥地;全國十大最具經濟活力城市、中國製造業最具競爭力城市、福布斯大陸最佳商業城市、中國大陸創新能力最強城市、中國生態環境十佳城市、中國最佳商務城市、中國最佳環境實踐獎第一名、國家花園城市E類第一名、全國首批信用示範創建城市、國家傳感器創新示範區; 無錫是中國唯一的文明城市群(無錫江陰宜興),同時也是唯一的連續三年當選中國最宜居城市
  • 聽見花開的聲音~跟隨花藝大師,暢遊2018臺灣臺中花卉博覽會
    11月3日臺中花博正式營運,總共分為三個展區,以「不破壞、只優化」為設計理念。
  • 北京不宜居!偌大中國,哪裡可宜居?
    「建設國際一流和諧宜居之都,指標體系很重要,北京市正在做。目前北京的確不是宜居之都,可是,來的人趨之若鶩,控制人口是政府第一大問題。」王安順提到,現在北京各個產業的就業崗位71.8%集中在城六區,但居住在外面,每天潮漲潮落。其中西城區人口密度最大,每平方公裡2.57萬人,不疏解人口,維持城市運轉都困難。
  • 臺中 | 一個即使是路過也適合駐足停留的城市
    臺北總是下著雨,高雄則是烈烈的太陽,而臺中的氣候溫涼~當你厭倦了臺北的燈紅酒綠、高樓大廈;當你麻木了高雄的朝九晚五、庸庸碌碌;來臺中吧,這裡曾被CNN譽為「臺灣最適合居住的城市」。除了網紅打卡的景店,大概每座城市會踏足的還有些文創區、大學和美術館。臺中在文創這塊做的一點都不讓人失望,甚至讓我有些驚喜。
  • 臺灣旅行攻略,臺中篇
    生客來臺灣臺中重來都不是首選之地,但,其實,遊客較少的臺中,更有臺灣的味道,閩南的氣息。臺中也有非常多私人景點。合中有著耐人尋味的優雅,臺中是臺灣第三大城市,這城市雖然也有像別的城市那樣擁有筆直的大道與繁華夜市,缺少了ー些喧囂與浮躁感日式建築、歐式建築、臺灣建築讓這城市多了一些淡然和古典韻味。想必,臺中是一座擁有雙重性格的城市,外表華麗,內在典雅,耐人尋味。
  • 臺中市長胡志強:體驗臺灣生活 臺中是首選
    2010年底,原臺中市與臺中縣合併為大臺中市,轄區面積2214平方公裡,人口2646萬,作為臺灣中部地區中心城市的地位更加凸顯。主掌這個「中部中心」的,是先前已擔任兩屆原臺中市長的胡志強。他日前在臺中接受新華社駐臺記者專訪,就臺中在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及區域經濟整合中的角色定位、如何做好市政、提高競爭力等問題,回答了記者的提問。
  • 胡志強競選影片"魯蛇"再出招 細數臺中建築之光
    (陳世宗攝)圖片來源:臺灣《中時電子報》    強龍之爭進入激烈的肉搏戰!胡志強競選總部今日推出《魯蛇家的逆襲》第九集,影片中魯誕的巴西網友Alien突然造訪臺中,魯家使出渾身解數接待,除了以臺中特有名物「大面羹」、「麻苡」招待遠方來的友人,還帶領Alien前去遊覽「秋紅谷」、「臺中歌劇院」等景點。想不到Alien不只是外籍人士,他還有個神秘的身份,答案就在影片中。
  • 昔日「臺灣第一省城」 臺中中區如今已黯淡沒落
    仿文藝復興時期建築的臺中火車站已有97年歷史  東南網3月12日訊 據中評社報導,臺中市長胡志強11日上午移師到市政府以外的中區區公所舉辦市政會議,中區內的臺中火車站和第一廣場,1995年,臺中市衛爾康餐廳大火,70多人死亡,第一廣場在消防安檢中不合格,加上民間傳出廣場上空出現幽靈船,鬼影幢幢,人潮銳減,以往人聲鼎沸,如今有如空城,平日杳無人煙,只有假日才會有東南亞外勞聚集,有「臺中小東南亞」之稱。
  • 臺灣最適合居住也讓你不想走的城市~臺中!
    臺中位於臺灣的中間地帶臺北總是下著雨,高雄則是烈烈的太陽,而臺中的氣候溫涼~當你厭倦了臺北的燈紅酒綠、高樓大廈;當你麻木了高雄的朝九晚五、庸庸碌碌;來臺中吧,這裡曾被CNN譽為「臺灣最適合居住的城市」。
  • 臺灣智慧城市排名出爐 臺北、新北和桃園蟬聯前三
    摘要:臺灣《遠見》雜誌25日公布「第二屆智慧城市大調查」結果,盤點全臺22縣市基礎建設、電子化市政服務、民眾科技應用能力等項目。排第三名的桃園市,原本就是臺灣科技製造與人口不斷增加的年輕城市,近年來更努力推行市民卡,因此蟬聯第三也並不意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