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清明祭,又是一個追思日。今天,江蘇省各地多所學校以各種形式深切緬懷英烈,寄託哀思。
紅色詩會:傳承紅色基因
南京市白雲園小學舉辦了學生清明詩會。十一部紅色詩歌作品,全部由學生自己創作編寫,並通過朗誦、演唱、舞蹈、音樂劇等豐富的形式進行演繹,深切地表達了同學們對革命先烈的緬懷之情,以及繼承革命遺願、立志報國的拳拳之心。
「壯哉,十萬英烈獻身於此,錚錚鐵骨灑熱血,浩然正氣永世存,長歌當哭,以詩銘志。」
四年級學生徐熠然的一首《英烈志 愛國魂》,感動了在場的全體師生。同學們利用周末時間在家長的陪同下,到雨花臺、渡江勝利紀念館等地祭奠憑弔革命先烈,然後每人完成一首詩歌,同學們說,這樣的愛國主義教育他們很喜歡。
「我寫這首詩就是想讓同學銘記歷史,知道我們現在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長大後要好好學習,報效祖國。」徐熠然說。
緬懷抗日英烈 珍惜幸福生活
今天下午,江蘇傳媒學校700多名師生,來到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和南京抗日航空烈士紀念館,悼念慘遭日本侵略者殺戮的死難同胞,緬懷為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獻出生命的抗日英烈。
據了解,江蘇傳媒學校從1984年建校起,每年清明節前夕都會組織師生前往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祭奠先烈、緬懷英雄事跡。
「孩子們本身是學傳媒專業,他們更有必要了解歷史,更珍惜當今的幸福生活。」江蘇傳媒學校副校長陸亞美表示。
學習革命傳統 傳承紅色基因
在徐州市奎山中心小學"淮塔小衛士"啟動儀式現場,數百名師生集體宣誓的聲音在淮塔上空久久迴蕩,自1987年創辦至今,已經是第33屆。
「我們的學校就在淮塔附近, 孩子們經常到這來活動,開始是感受不到淮塔烈士的這種精神,簡單地繞塔一周,這樣對孩子教育不深。 我們就想創建一個活動,創建一個淮塔小衛士站崗活動,當時我們提的口號就是要學習革命傳統。」原徐州市奎山中心小學校長李世明說。
據了解,33年間,已經有2600多名少先隊員在塔前舉過旗、站過崗。本屆的淮塔小衛士將在接下來一周的時間裡,輪流在烈士塔前站崗,守衛先烈英魂,協助維持祭掃秩序,義務講解浮雕和碑文。
徐州市奎山中心小學學生楊雨萌告訴記者,「我從三年級開始就參加這個活動了,連續參加了三屆,我覺得站崗守護淮塔也是一份榮耀 。」
(來源:江蘇教育新聞記者/王建華 編輯/蔣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