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航校舉行「清明祭祖」儀式,全校師生祭祀祖先、緬懷先烈

2020-12-15 新鏡頭

4月4日,青島北方航空職業學校2019年清明節「祭祀祖先,緬懷先烈」儀式活動舉行。全校師生通過共同吟誦祭文,向先祖、革命先烈敬獻菊花等祭祀活動寄託對遠古祖先、先賢先烈、家族祖先深深的追思之情以及濃濃的感激之情。

師生們整裝肅立,集體吟誦祭文:「赤縣神州,毓秀鍾靈。維我炎黃先祖,……伏惟尚饗!」青航師生當以先祖之精神為感召,鼓舞我們在人生的徵途中奮勇前行。

圖中,學校領導淨手上香,祭祀遠古先祖。

上香完畢後,全體師生三鞠躬,遙念祖先開闢中華五千年文明之基業。

隨後,師生代表分別向革命先賢、先烈敬獻黃菊花。緬懷先烈為捍衛民族尊嚴而作出的犧牲,同時感念自己的祖輩一生勤勤懇懇,無私奉獻。

「清明祭祖」儀式在傳承華夏文明的同時,也是對學生感恩思源的教育。學校希望通過這種莊重的、情感的、人文的儀式呼喚學生對祖輩的追思和遙念,讓學生體味幸福和動力是來源於我們的祖輩,讓他們常懷感恩之心,達到繼承和發揚中華民族傳統美德和中華文化精髓的目的和意義。鼓勵為自己的夢想去努力去奮鬥,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

相關焦點

  • 清明祭祖儀式參考
    謁陵掃墓、祭祀先祖是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文化。中國人遵循「慎終追遠」的古訓,每當祭祀節日來臨時,都會把家譜家規、遺像靈位等供於家中或親往墓地,擺好香爐供品,焚香叩拜,祈願先祖安息永固,福佑後輩幸福安康。祭祖的形式或許因宗教信仰而不同,但紀念祖先的意義卻是相同的。
  • 清明祭祀意義在深思生命價值
    又到清明時節。清明既是二十四節氣之一,又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而這個傳統節日又有獨特的主題,即:在慎終追遠中感悟傳統文明。    如此以厚重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節日,就不單單光是祭祀,更有緬懷、感恩、追思等凝重的生命文化主題。即便是祭祀,也是在生者與逝者對話中,人生的意義感懷。通過怡情養志,進而涵養文明。
  • 紹興學子清明緬懷革命先烈
    清明祭英魂朵朵白花寄哀思4月1日,紹興市諸暨市牌頭鎮小三年級200多名師生來到張秋人烈士陵園憑弔革命先烈
  • 佛山市民響應號召文明祭掃:別樣清明一樣情
    家住禪城區南莊鎮的大學生羅浚雄說,因為讀書的緣故,近幾年每逢清明,羅浚雄都會選擇網絡「雲」祭,通過在網絡上分享一首歌或者一張海報來追思祖先,今年也不例外。市民登錄「西海大捷」微信公眾號,掃描二維碼,即可向英烈鮮花致敬,寫寄語緬懷烈士,還可了解革命先烈事跡。禪城區部分學校則以「網課」為載體,引導學生緬懷先烈。如在鐵軍小學,音樂老師負責教導全校師生學唱《懷念鐵軍姐姐》,語文老師負責教導全校師生練習朗誦《懷念您,鐵軍姐姐》。
  • 濮陽市實驗小學舉行綠色清明「雲祭掃」活動
    清明將至,氣清景明。又是一年祭祀祖先、緬懷先烈的時節。在這個特殊的節日,濮陽市實驗小學的全體師生和家長正在開展著形式多樣的祭奠活動。為了更好地引導學生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學習為祖國解放為人民幸福以及在這次抗疫戰爭中獻出寶貴生命的英雄事跡,用革命英烈的精神激勵學生奮勇前進,用時代夢想的召喚激發我們的家國情懷,用實際行動為紅領巾增光添彩。
  • 清明時節,你知道的祭祖規矩有多少呢?
    祭祖儀式沿襲數千年至今,是一個非常古老並具有深刻意義的傳統儀式。清明祭祖,這個冬去春來、萬物復甦的美好時節,人們去到先人的墳墓,可以查看墳墓是否完好。在祭拜之前,通常都要清除雜草、打掃衛生,添上新土。供上祭品燒豬,燃香祭酒,焚燒紙錢及舉行簡單的祭祀儀式以標識對祖先的懷念和敬意。祭祖時,上香要上三柱。上三柱香的來由是什麼?①拜佛,三柱香,是表佛法僧,都要敬奉與禮拜。②祭祖,三柱香,是天地人,天為上,天堂;地為下,地獄;人為人間,即祖先。 三界同在,都要敬奉與禮拜。
  • 春節的雛形源於周人祭祀祖先和神靈的「臘祭」
    □陳嘉瑞  在關中,春節祭祖是一項很重要的風俗活動,和每年的清明、十月一等祭祖活動相比,它最為隆重和恭敬。作為華夏文明的重要發祥地,關中的春節祭祖有著與華夏文明一脈相承的淵源關係。在《周禮》的五禮「吉、兇、軍、賓、嘉」中,為首的「吉禮」指的便是對先祖和各種神祇的祭祀;《周禮》中的「左祖右社」,表明了周人對宗廟、祖先的重視。
  • 墨香·品質二小|緬懷先烈 祭奠英雄
    緬懷先烈祭奠英雄清明祭祀是中華民族的文化傳統,在全國共抗疫情的特殊時期,為弘揚英烈精神和傳承紅色基因,緬懷先烈、祭奠英雄、追思先祖,表達對抗擊新冠肺炎疫情鬥爭犧牲烈士和逝世同胞的深切哀悼,4月4日早上10
  • 清明時節帶娃拜山,緬懷祖先培養感恩心
    清明時節,村裡的鞭炮聲,禮炮聲早在2天前就已經響個不停。一開始我以為是哪家辦喜事,當下午禮炮還響個不停時,我才確認這是清明節的儀式感。今天一早,做完早課,正好媽媽和弟弟們也起床了。還沒來得及吃早飯,趕早帶上孩子們去拜山掃墓。
  • 清明追思 江蘇學子們是這樣緬懷先烈的
    又是一年清明祭,又是一個追思日。今天,江蘇省各地多所學校以各種形式深切緬懷英烈,寄託哀思。   紅色詩會:傳承紅色基因   南京市白雲園小學舉辦了學生清明詩會。
  • 尋根祭祖遊涿鹿黃帝城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在這個剛剛過去的節氣裡,不禁讓我們懷念故人緬懷先烈,祭奠祖先一起讓我們走進黃帝城——中華三祖堂以中華三祖堂、黃帝城、黃帝泉、蚩尤寨、蚩尤泉為主要景點的中華三祖文化旅遊區,正在吸引著越來越多的炎黃子孫來這裡尋根祭祖。4月4日,由張家口市桑乾河歷史文化研究會主辦,涿鹿縣小礬山村承辦的「涿鹿橋山祭祀軒轅黃帝大典」在涿鹿縣欒莊鄉小礬山村橋山黃帝廟遺址前舉行。
  • 長沙望城簡文學校舉行「清明祭祖」典禮 共祭中華先祖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望城區茶亭鎮望一簡文學校舉行「丙申年·清明祭祖」典禮,共祭中華先祖。
  • 清明祭祖是華夏民族的風俗,民間祭祀祖先的形式都有哪些?
    清明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五個節氣,在農曆每年的三月初一前後(即公曆四月初四至初六),因為這一天在三月,所以又叫三月節或踏青節。現在,一般把公曆4月5日定為清明,但清明的節期很長,有「十日前八日後」「十日前十日後」的說法,即清明節的範圍在這二十天之間。據傳,清明節源於古代帝王將相的「墓祭」之禮,後來,這個禮儀流傳到民間,百姓便在這一天祭祀祖先、掃墓這樣歷代沿襲下來,就成了華夏民族的風俗。
  • 春節祭祖的文化傳承
    作為華夏文明的重要發祥地,陝西關中的春節祭祖有著與華夏文明一脈相承的淵源關係。祭祖民俗相沿數千年在陝西扶風、岐山、鳳翔周原遺址附近,人們每逢除夕總要舉行祭祀儀式,由健在的長者召集一家大小共赴墓地,感恩追始,祈求保佑。
  • 中國文化:我們為什麼要在清明節祭祀祖先?
    清明節臨近,人們回鄉祭祖。為什麼中國人要選擇二十四節氣的清明這天,進行莊重的祭祀祖先儀式?讓我們一起分析。每天讀寫繪,探索和發現生活的美。歡迎點上方,關注百家號:唄媽美學一、霜露之思,農耕文明。緬懷先人並思考活著的意義,這就是清明祭祖的意義所在。二、追古懷遠,思親報恩。清明節是懷念先人,惜福報恩的日子。清明祭祖傳承家族的使命和信念,不忘先祖的艱苦奮鬥和開枝散葉養育後代之恩,才有今日的兒孫繁衍昌盛。祖先是家族的凝聚力和精神支柱。
  • 安徽合肥:「雲祭祀」掀起清明新風尚
    線上線下廣泛宣傳 倡導祭祀新方式   緬懷先烈,寄託哀思。清明將至,志願者們通過QQ群、微信群、公眾號等網絡新媒體載體,公告欄、宣傳橫幅、電子顯示屏等多種形式進行廣泛宣傳,向轄區居民們發放「倡議書」,積極引導居民採取網絡祭掃、代理祭掃、居家祭祀等新方式,努力營造綠色文明安全的清明祭祀氛圍。
  • 文明追思 平安清明|綠色祭祀 從我做起
    為進一步貫徹落實市委、市政府,區委、區政府相關會議精神,忻府區婦聯在清明節期間開展「文明追思 平安清明」主題活動,引導我區廣大婦女和家庭以文明祭掃新風傳承民族文化、緬懷革命先烈、追思已故親友,推動移風易俗、防止火災事故發生,過一個文明、綠色、低碳、安全的清明節。
  • 工作在外的我們怎樣清明祭祖
    著城市化進程的不斷加快,很多以前的農村人也通過考學、就業、務工、拆遷等方式進城安家定居,疫情未過,清明又來,清明節是我國傳統祭祀先祖的重要節日,每逢清明節,全國各地都會有不同風俗採取不同方式祭祀先祖。緬懷逝去的親人。
  • 旅英華人清明祭祖:老一輩上香鞠躬年輕人追憶
    旅居英國多年的僑領,全英華人華僑中國統一促進會會長單聲先生的家裡,每逢清明節,他都會把已故長輩們的照片擺上,另放上水果、茶水等祭祀用品,然後再上幾柱香,晚輩們以先男後女的順序磕幾個頭。在接受僑報記者採訪時單先生表示,因為自己已經年過八旬,清明節一般不會回國的,所以懷念已故親人的儀式一般在家中舉行。「以前我們都讓小輩們磕頭,現在很多小孩子都不願意磕頭了,改成鞠躬我也勉強可以接受。」
  • 網言網語|又到清明,我們如何追思緬懷、感悟生命
    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 慕振東清明是慎終追遠、掃墓祭祖的時節,也是吐故納新、踏青郊遊的時節。今年清明,節氣依舊,卻註定不同。在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之下,文明祭掃尤顯必要,面對自然、生命尤須敬畏。不少網友在本網留言板留言,講述了他們的感悟和思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