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祭祀意義在深思生命價值

2020-12-27 中國文明網

  又到清明時節。清明既是二十四節氣之一,又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而這個傳統節日又有獨特的主題,即:在慎終追遠中感悟傳統文明。  

  如此以厚重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節日,就不單單光是祭祀,更有緬懷、感恩、追思等凝重的生命文化主題。即便是祭祀,也是在生者與逝者對話中,人生的意義感懷。通過怡情養志,進而涵養文明。  

  人生的意義,在於奉獻,留給後人精神財富。筆者時常在思考,人有生也有死,人生活在世上,踏實做人、精心做事、立德樹人、善始善終,以盡天年。當走完人生之時,不給自己留遺憾,不給後人添煩亂,不給社會增負擔。應該從這個意義上來理解生死問題和人生價值。  

  然而,傳統祭祀文化似乎把清明直接變成了為逝者上墳燒紙,好像惟此才算繼承傳統,延續慎終追遠之心情。孰不知,這種觀念陷入了教條、保守、僵化、狹小的誤區。其實,清明祭祀不在於形式,而在於內涵。上墳燒紙是古老的祭祀形式,有其社會背景,而現代社會崇尚文明,也應該摒棄上墳燒紙的陋習,採用敬獻鮮花、植樹綠化、踏青遙祭、經典誦讀等方式緬懷故人,都能達到祭祀的目的,而且更能體現「清明」的本意。  

  清明祭祀,更體現家國情懷。現如今,清明節已從民間傳統習俗變成一個國家的節日,暗含著國家層面對每個個體的關注。清明時節,寄託哀思,追憶先烈,緬懷英雄的豐功偉績,更是愛國主義教育的主題。向先烈獻祭,為英雄而歌,激蕩著國人的家國情懷、報國之志。  

  清明節,除了公祭民族先祖、民族英雄,祭奠家族的祖先,還可以親近大自然,在春天的氣息裡,感受天人合一的濃烈氛圍。在倡導精神文明與生態文明的當下,繼承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把清明節中「祭祖拜宗,慎終追遠」的文化情懷、精神內涵、民族特性發揚光大,強調人與自然、人與人和諧相處的文化生態,既是現實生活所需,也是無數革命先烈和我們先輩的期盼。  

  而崇尚自然的意義,更在於與時俱進,移風易俗,倡導文明。從生命教育角度看,更多地傳播科學的生死觀,提倡對老年人厚養薄葬;通過營造文化氛圍,把令人感到陰森恐怖的墓園打造成淨化生者靈魂的場所;進一步加強殯葬行業的服務質量與公益特質,而不是簡單地走市場化之路,都是現代文明的彰顯。生命的意義因此而久遠。  

  生命和大自然是需要尊重與敬畏的。在清明時節緬懷先人、反思自己、展望未來,「文明」與「清明」無疑是最不可或缺的兩個維度。清明,就讓我們在慎終追遠中,感悟這份傳統文明,感受生命的價值,進而自覺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不辜負這大好春光。(久久泰平)

相關焦點

  • 清明| 文明祭祀,從我做起
    清明 | 文明祭祀,從我做起 2020-04-03 20:4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清明「新祭祀」在防疫中守護人文關懷
    我來看你了,這次英語我考了93分……」清明時節,安徽合肥大蜀山文化陵園內滿目新綠,靜謐如常。一張張手寫卡片「以文為祭」,搭配著黃絲帶貼在祈福牆上,為不能前來集中祭掃的民眾表達著哀思。「這些溫暖的話語都是家屬們寫給逝去親人的留言,我們在微信公眾號上收集,謄寫製作成卡片,代為祭掃,表達人文關懷,守護清明的傳統意義。」
  • 文明追思 平安清明|綠色祭祀 從我做起
    」文創作品展以文創作品為載體,挖掘傳統節日的內在底蘊和文化價值,民間藝人和學生們通過剪紙、麵塑、詩作傳承民族文化,弘揚文明新風。楊晨曦 清明時節雨紛紛,悼念故親寄哀思。踏青掃墓心沉重,倡導文明祭祀新。敬拜先烈心洗禮,歌頌英雄愛國情。
  • 網言網語|又到清明,我們如何追思緬懷、感悟生命
    過清明,祭祀的不僅僅是先祖,也是自己的心……」蘭溪小歌歌:記得小時候過清明,印象最深刻的不是「清明時節雨紛紛」那種充滿凝重、悲悽的場景,而是那一個個剛剛出爐、翠綠可口、香氣撲鼻的「清明粿」。一家人圍坐一起,將米粉和艾草做成團,再裹上黑芝麻白糖或者紅糖餡料,蒸熟之後大咬一口,軟糯適宜的米粉混著艾草的清香在口腔裡散開,就是我記憶中清明的味道。
  • 安徽合肥:「雲祭祀」掀起清明新風尚
    乍暖還寒,疫情猶在,今年清明祭掃變得有些特殊。近日,為保障疫情防控期間安全祭掃,合肥文明網結合本市推出的網絡祭祀平臺,開展了「#網寄哀思 文明祭祀#」網絡文明傳播活動,邀請市民和廣大網友一起雲祭祀。
  • 網上祭祀、「代客掃墓」!這些清明祭祀方式,你怎麼看?
    又到一年清明時,市民紛紛前往墓園祭奠先人。4月2日,記者走訪發現,在文明祭祀觀念的影響下,過去燃放鞭炮等傳統祭拜方式正在悄然改變,鮮花祭奠故人等環保方式漸被接受。另外,隨著網際網路對人們生活的滲透,網上祭祀、「代客掃墓」等新興祭祀方式也在興起,讓緬懷先人的方式更趨多元化。
  • 清明文明祭祀,這些方面要注意~
    又是一年春草綠,又是一年清明時清明祭祀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習俗每到清明人們都要以各種方式祭奠已故親人表達懷念之情但同時清明時節正處在森林防火緊要期不文明的祭祀方式極易引發森林火災近年來因採用燒香、燒紙、燃放鞭炮的方式上墳祭祖所引起的火災仍有發生不僅火災當事人為此付出代價
  • 清明祭祀,提倡無煙上墳
    王代武 廣告★★正 文 為切實做好清明節期間疫情防控和安全管理工作,近日,州民政局印發《關於做好清明期間文明祭祀工作的通知 《通知》要求,嚴格遵守殯葬管理及相關法規,提倡無煙上墳;減少人員聚集,提倡錯峰祭祀;嚴格控制進出公墓車輛,確保交通安全;禁止在山頭、林地、 墓地焚燒火紙、燃放鞭炮,杜絕各種安全事故發生。 全州各級殯葬領域突出問題專項整治行動領導 小組要積極協調同級市場監督管理部門,加強對祭祀用品經營戶的管控。
  • 特殊時期,「雲祭祀」同樣有意義
    近日,山東省濟南市發布關於暫停清明現場祭掃活動的通知。當地民政部門發出倡議,呼籲市民為了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選擇「雲祭祀」等文明祭祀方式。根據民政部門統計,濟南市往年清明節現場祭掃人數約為57萬人,以玉函山為例,清明節三天祭掃量可達18萬人次,存在交叉感染的風險。
  • 零陵梳子鋪鄉傳統民俗文化之一——清明掛山
    作者:蔣氏蜜語梳子鋪人以其獨特的文化,傳承著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文化;以其獨特的方式、方法祭祀先祖,傳承這一方水土的孝悌文化。「門前愚溪春水綠,村後梨花滿樹白。」風起梨花,片片哀思,又是一年清明。心懷對生命的敬畏和對先人的感恩,祈禱健康平安,最後深深地一拜,回頭繼續努力工作,好好珍惜自己,讓祖先放心。梳子鋪一帶清明掃墓祭祀的順序是先由長者上香、燃燭,後生殺生雞公,雞血先淋在地上事先準備好的一疊紙錢上,然後再繞祖墳淋一圈,叫過血祭。小輩擺上供品,供品為三盤葷食及家釀米酒。葷食中必有一塊切成四方的豬肉,稱面子肉。將供品置於墓頭石制供臺上,斟滿三杯老水酒。
  • 評論|文明祭祀迎清明 移風易俗樹新風
    又是一年清明時。但今年的清明節註定與往年不同。疫情尤在,安全至上。生者的平安健康是對逝者的最好告慰。眼下,全國各地都在倡導文明祭祀,鼓勵群眾多元化寄託哀思。這既是疫情防控的需要,也是時代風尚所趨。清明節前夕,由中共濟寧市委網信辦指導、濟寧新聞網出品的「網上清明 文明祭祀」網絡祭祀平臺開通。廣大網友可以在網上向英烈或故人敬獻鮮花,或寫下感言,表達緬懷之情。這種祭祀方式操作方便,使用靈活,綠色環保,值得提倡。
  • 清明將至,贛州石城縣有這樣的祭祀習俗,你們那裡是什麼樣呢?
    今天,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贛州市石城縣的清明客家祭祀,看看這裡的祭祀活動有哪些特別的吧!至宴時,仍以豐盛宴菜先行敬祖,再鼓樂開臺,合族裔孫歡暢共用清明酒宴。賴建華 攝石城客家清明祠祭禮俗莊嚴神聖,每年清明都會舉行,參與祭祀者表情莊嚴而肅穆,每一個步驟、每一件祭品無不體現著對先祖及去世親人的緬懷。
  • 清明祭祖始於哪個朝代?有哪些祭祀方式
    清明祭祖是中國人的傳統民俗,人們通過掃墓祭祖的方式,不僅可以表達對先祖的追思和悼念,還可以通過祈禱的方式,讓先祖庇佑子孫身體安康。那麼清明祭祖究竟從哪個朝代開始的呢?且聽小編一一為你道來。【清明祭祖的緣由】清明祭祖的傳統習俗,跟人們的信仰、祭祀、曆法、節氣等人文與自然文化相關。中國人自古就有禮敬祖先、慎終思遠的傳統觀念。古時農業是社會發展的主導產業,人們為了有個好收成,除了祈求大自然風調雨順外,還會請求先祖保佑,能有個五穀豐登的好年景。
  • 【安全提示】清明居家祭祀防火提示
    【安全提示】清明居家祭祀防火提示 2020-04-02 11:44
  • 文明新風|綠色清明 低碳祭祀 從我做起
    綠色清明 低碳祭祀 從我做起長汀縣2020年清明節文明祭掃倡議書全縣廣大居民朋友們:草長鶯飛,桃紅柳綠,又是一年清明時。清明節即將到來,為培育文明祭祀新風,保障人民健康安全,提升文明縣城創建水平,我們發出如下倡議:01重感恩,網絡祭英靈重於心不拘於形,倡導網上祭祀活動,向革命先烈和疫情中英勇犧牲的醫護人員、抗疫工作者等,以網絡獻花、留言寄語、參與關愛遺屬志願服務等方式,把心中的深切悼念和感恩轉化為愛國愛家的實際行動。
  • 漢壽縣滄港鎮:開展「綠色清明·文明祭祀」志願宣傳活動
    湖南日報·新湖南客戶端4月2日訊(許嬌玥)為引導廣大群眾用文明、環保的祭祀方式悼念親人,4月2日,滄港鎮新時代文明實踐所聯合鎮安監站、市監所,開展了「綠色清明·文明祭祀」為主題的宣傳勸導活動。20名志願者分為兩隊,一隊由副鎮長彭佩帶隊,向過往居民發放滄港鎮清明節文明祭祀倡議書等宣傳資料,引導轄區群眾轉變觀念,摒棄傳統祭祀觀念,告別燒紙焚香等陋習。
  • 清明鮮花祭祀講究買單數 專家認為祭祀文化無傷大雅
    荊楚網消息(記者 石倩)清明前後,武漢市民紛紛掃墓向逝去的親友寄託哀思。4月2日,記者在武漢龍泉山孝恩園、石門峰等墓區採訪時發現,不少賣祭祀用品的攤主會向買家提醒,祭祀用品最好是各人買各人的不要代買,鮮花祭祀最好買單數。  龍泉山孝恩園工作人員茅俊介紹,這些祭祀講究跟中國千百年形成祭祀文化有關。一大家族的人一起去掃墓,當然應該各人買各人的。
  • 《魔與道》清明祭祀送魔寶等您拿
    《魔與道》清明祭祀送魔寶等您拿 來源:上海易聯 作者:上海易聯 發表時間:2013-04-02
  • 尊民俗 清明祭祀黃帝的貢品可帶回家
    尊民俗 清明祭祀黃帝的貢品可帶回家時間:2016-03-24 11:09:44來源:公祭軒轅黃帝網作者:編輯:李百荷 黃陵「搶貢尖」的傳統習俗(資料圖片)  黃陵縣民間,一直流傳著「搶貢尖」的傳統習俗,就是把清明祭祀黃帝的鮮花、水果、花饃等貢品帶回家,為全家老小增福添壽、吉祥好運。
  • 秦皇島海港區新設10個集中祭祀點 清明祭祀請到這些點位
    燕趙都市報訊(記者李淑麗 實習生陳雨晴)為引導群眾文明祭祀,倡導綠色清明,28日,秦皇島海港區城市管理綜合行政執法局下發《2019年清明節倡導文明祭祀活動工作的通知》和倡導文明祭祀活動工作要求,在全區新設10個便民集中祭祀點,並與公安、街道等部門聯動做好群眾祭掃安全管理和服務保障工作,杜絕路口街邊販賣祭祀用品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