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上祭祀、「代客掃墓」!這些清明祭祀方式,你怎麼看?

2020-12-22 南國早報

又到一年清明時,市民紛紛前往墓園祭奠先人。4月2日,記者走訪發現,在文明祭祀觀念的影響下,過去燃放鞭炮等傳統祭拜方式正在悄然改變,鮮花祭奠故人等環保方式漸被接受。另外,隨著網際網路對人們生活的滲透,網上祭祀、「代客掃墓」等新興祭祀方式也在興起,讓緬懷先人的方式更趨多元化。

文明祭祀方式漸被接受

4月2日,南寧市民黃女士手捧一束價值30元的鮮花,來到佛子嶺公墓祭拜父親。在墓碑前,黃女士點上香燭,擺上鮮花,放上五色糯米飯。

回憶起過去祭祀的場景,黃女士想起墓園裡鞭炮震耳,漫天菸灰的景象,「頭髮、衣服上都沾滿菸灰」。而今年,黃女士感到墓園安靜了不少,「用鮮花祭祀同樣有儀式感,不放鞭炮更環保,減少噪聲和空氣汙染,家人都支持這樣的祭祀方式」。

▲不少人祭拜時為先祖獻上鮮花。南國早報記者 蘇華攝

據佛子嶺公墓公墓科科長覃小冬介紹,今年墓園著力引導市民文明、環保祭祀,每天免費提供3000支鮮花、黃絲帶,供市民文明祭祀使用,燃放鞭炮的行為比往年大為減少。

當天上午,記者在青龍崗長安墓園看到,不少墓碑前,祭祀的祭品也比往年更簡樸,多以鮮花香燭為主。

▲圖為青龍崗墓地。南國早報記者 徐冰攝

除了祭祀方式,祭祀的物品也在發生變化。在各大墓園銷售祭祀品的攤點上,鮮花和傳統祭祀品各分天下,價格也比較親民,單頭的菊花3元/支、多頭菊花5元/支、一束鮮花30~50元不等。以往熱銷的「大別墅」「大豪車」「金首飾」等用於焚燒的祭祀品種類大為減少,攤點上以香燭、紙錢為主,並沒有看見鞭炮銷售。一擺賣「大別墅」的攤主告訴記者,今年選擇這些「奢華」祭祀品的市民不多,並不好賣。大多數市民只是選擇了香燭這類「基礎款」的祭祀物品。

黃女士認為,人們的物質生活水平提高了,反而不再刻意去追求那些「豪華」的祭祀品,而更在乎祭奠先人時的真情實感。

▲南寧市殯儀館祭拜區為市民準備了一面「天堂寄語」板。南國早報記者 何定堅攝

新興祭祀方式興起

隨著網際網路滲透人們的生活,不少新興的祭祀方式、祭祀經濟也開始出現,網上祭祀、「代客掃墓」的方式逐漸興起。

據覃小冬介紹,大約5年前,佛子嶺公墓推出了「網上祭祀」的祭掃方式,墓主家屬持公墓證,向墓園提出申請,可免費獲得帳戶和密碼。通過網站登錄後,便可進行祭祀。為了讓網上祭祀服務更貼心,墓園對網上祭祀的形式做了改進:將墓主的實景圖傳上網絡,家屬登錄後,可敬獻電子鮮花、點燃香燭。不過,這種祭祀方式的接受度尚不高,「截至目前僅有約百人申請,且多為80後、90後」。

對於網上祭祀,南寧市民陳先生認為,這是一種環保的祭祀方式,但卻也少了點人情味、少了儀式感。清明節一家人到先輩墓前,敬獻祭祀品,擦拭墓碑,既是對先祖的尊重,也可以讓下一代了解先輩往事,讓家風有所傳承。

而在網上,另一種祭祀方式——「代客掃墓」也正在興起,桂林一家花店就推出了這樣的服務:店家收取1200元服務費,代替客戶到現場進行祭祀活動,比如燒香燭、祭鮮花、鞠躬、除草等,還通過電話讓客戶對故人講祭奠話語,現場會錄製視頻、拍照。該店的客服人員表示,整個過程將持續20~30分鐘,目前只接桂林的生意。如果地址在縣城需加300元服務費,不是公墓再加200元。

區外一家網店客服人員表示,收取4200元服務費,即可到廣西提供類似的「代客掃墓」服務。有買家在評價中說:「我在外地過不來,幸好有你們幫我。」

玉女士在上海工作,今年她回到南寧掃墓。玉女士認為,當下人口流動性大,越來越多人外出務工,無法在清明歸鄉掃墓。一些人心裡有愧,便通過網際網路,請人前往祭祀,但這種方式過於新潮,爭議也比較大,值得商榷。

尖峰時段請綠色出行

儘管各類新興祭祀方式正在出現,傳統的方式仍是絕大多數人的選擇。據了解,清明假期首日,不少墓園都迎來了小高峰。據四廈嶺墓園副主任雷女士介紹,4月2日截至下午3時30分,墓園迎來約11.9萬人次祭掃,目前已有近40萬人次完成清明祭祀。不過,預計今年還將有約45萬人次前往墓園,4月4日和清明後的周末都可能出現高峰,建議市民們錯峰出行,下午3時後再前往祭掃。

在佛子嶺公墓,4月2日上午進入墓園的道路也出現了堵車的情況。覃小冬表示,根據往年情況預測,今年將有約40萬人次到公墓進行祭祀活動。由於「壯族三月三」假期與清明相連,一批市民為了出遊,已於3月25日前後提前祭掃,目前已分流了約20萬人次。但預計在4月4日還將迎來一個高峰,墓園停車位僅800個,且車輛不能駛入墓區,建議市民綠色出行,搭乘公交車或電動車、自行車,避免造成交通堵塞。

來源 | 南國早報記者雷倩倩

相關焦點

  • 清明節祭祀變遷:時髦祭品熱銷代客掃墓惹爭議
    中新網北京4月1日電(記者 李金磊)「南北山頭多墓田,清明祭掃各紛然。」又是一年清明將至,國人如何寄託對故人的哀思?記者發現,從「蘋果手機」等新潮祭品的熱銷,到網上祭祀、微信直播「代客掃墓」的興起,隨著物質條件的改善和網際網路日益深入生活,國人選擇的祭掃用品和掃墓方式也與時俱進,悄然發生著變化。資料圖:民眾進行掃墓。
  • 清明節祭祀變遷:時髦祭品熱銷 代客掃墓惹爭議
    原標題:清明節祭祀變遷:時髦祭品熱銷 代客掃墓惹爭議   新型掃墓方式日漸興起   除了祭祀用品花樣翻新外,在祭祀方式上,近年來,網上祭祀、遠程祭祀、微信直播「代客掃墓」的方式逐漸興起。
  • 蘭州人用簡潔文明的祭祀方式緬懷親人 這個清明節更「清明」
    市民群眾採用簡潔文明的祭祀方式緬懷親人這個清明節更「清明」「幾多情,無處說,落花飛絮清明節」,清明節掃墓祭祀是中華民族的傳統風俗,不僅是人們祭奠祖先、今年因為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市民紛紛採用雲祭祀、網絡祭祀、代客祭掃等新型的祭奠方式,表達對親人的思念之情。「雲祭祀」表達哀思倡導了文明我市發布暫停清明節祭掃的通告後,各大公墓區紛紛推出了雲祭祀平臺幫助廣大市民實現祭奠親人、表達哀思的意願。
  • 直播「代客掃墓」,創新還是噱頭?
    清明臨近,位於南京近郊的雨花臺功德園,再一次進入祭掃高峰期。由於時間或空間等原因,部分逝者親屬不能到場祭掃,「代客掃墓」也就應運而生。而在今年,依託新技術,雨花臺功德園推出微信「直播代掃」,並隨即引發關注。清明時節,熙熙攘攘的祭祀人群中,卻有一批代人掃墓的業務員,通過在線直播,向提出委託的逝者親屬傳輸現場畫面。
  • 網店清明節推「代客掃墓」 專家:理解但不提倡(圖)
    專家表示,清明祭祀不能成為一單生意,緬懷祖先應選擇文明形式,而「代人掃墓」現象可以理解,但不提倡。  □本報記者 石維 首席記者 謝鑫名  現象  網店推出「代客掃墓」:鞠躬跪拜都可以  清明節前,記者發現網絡上出現了不少代客祭掃的收費服務。
  • 清明「新祭祀」在防疫中守護人文關懷
    「老伴:愛你一路,思念浸滿每一步;細數流年,甜蜜因你故……」「媽媽,你還記得我嗎?我來看你了,這次英語我考了93分……」清明時節,安徽合肥大蜀山文化陵園內滿目新綠,靜謐如常。一張張手寫卡片「以文為祭」,搭配著黃絲帶貼在祈福牆上,為不能前來集中祭掃的民眾表達著哀思。
  • 清明鮮花祭祀講究買單數 專家認為祭祀文化無傷大雅
    荊楚網消息(記者 石倩)清明前後,武漢市民紛紛掃墓向逝去的親友寄託哀思。4月2日,記者在武漢龍泉山孝恩園、石門峰等墓區採訪時發現,不少賣祭祀用品的攤主會向買家提醒,祭祀用品最好是各人買各人的不要代買,鮮花祭祀最好買單數。  龍泉山孝恩園工作人員茅俊介紹,這些祭祀講究跟中國千百年形成祭祀文化有關。一大家族的人一起去掃墓,當然應該各人買各人的。
  • @吉林人 清明這種祭祀用品禁用!(附掃墓最全路線)
    作為中國的傳統節日,清明節有掃墓、祭祀等習俗。其中自然是少不了這些形形色色的祭祀用品!▼這些情況,也是違法的!~清明節期間在緬懷親人、寄託哀思的同時,我們還是應該講究方式方法,樹立文明的祭掃理念。文明祭掃 人人有責此外,吉林人注意清明節期間長春市內重點祭掃場所怎麼走、清明掃墓公交專線怎麼坐 戳這裡!
  • 關注清明·掃墓|「雲上」寄哀思!重慶多家陵園推出「代掃墓」定製...
    今年清明節似乎也與往常有了新變化,多地已明確暫停清明現場祭掃活動。記者調查了解到,重慶部分陵園已經推出代掃墓服務,一個周末就有20多單業務。除此之外,還有公司推出網絡「雲祭掃」服務,也讓不能去現場的人們有了寄託哀思的地方,在「雲上」的追思堂,依然可以上香、點燭、獻花,費用2元到百元不等。
  • 「代客掃墓」讓清明祭奠更文明
    今年清明前夕,南京雨花臺這一最大的公墓推出了「代客掃墓」服務,即在雨花臺功德園開設一間視頻直播間,通過微信公號,向用戶展示「線上全景」畫面。這樣的服務,新式新穎,現場感強,且只需親屬事先預約,無需單獨付費。
  • 清明祭祖始於哪個朝代?有哪些祭祀方式
    清明祭祖是中國人的傳統民俗,人們通過掃墓祭祖的方式,不僅可以表達對先祖的追思和悼念,還可以通過祈禱的方式,讓先祖庇佑子孫身體安康。那麼清明祭祖究竟從哪個朝代開始的呢?且聽小編一一為你道來。上古時代,人們除了祭天、祭地、祭山川河流外,還有春季的宗廟祭祀大禮,後被人一直延續了下來,逐漸演變為祭祖習俗。先秦時期,中原一帶的掃墓活動,主要集中在寒食節、寒衣節。唐宋以後,逐漸在全國範圍內開始盛行。
  • 農村清明祭祀掃墓,禁止燒紙放炮,千年流傳的習俗該不該堅持?
    假冒家裡的女人去世,通過燒紙後又復活了,所以引得人們爭先恐後搶購燒紙,作為祭祀親人的主要形式。這只是個傳說,按我自己的想法看應該是後來是佛教的大肆進入中原,人們習慣燒拜佛的觀念加速了燒紙的風俗傳播,佛教傳入中原以後,信徒們都紛紛大肆燒香,人們認為只有煙才能將人們希望佛祖保佑人們的想法給帶上天,所以民間百姓在祭祀親人和祖先的時候,除了燒香還要燒紙,因為這個時候的紙被加上了錢的概念,所以稱為紙錢。
  • 陵園推出代客祭祀:收費百元可代讀書信 購買特別祭品
    一杯茶、一對燭、一盤果、一封信,收費100元,這樣的代客祭祀方式你接受嗎?4月1日,上遊新聞·重慶晨報記者走訪發現,重慶有陵園推出了這樣的「基礎套餐」。其核心部分是,工作人員會代客朗讀一封信,表達對逝者的哀思:「身隔萬裡,只能面對大海想著媽媽您的方向讓悲傷變成了思念、追憶!」任廷敏介紹,寫這份信的客人遠在國外,陵園之所以推出代客祭祀的服務,也是基於逝者家屬的需求。而在「套餐」的設計上,也倡導生態、文明祭祀,不為客人哭墳、燒紙等。讀完一封信,代客祭祀結束,整個過程約10分鐘。
  • 清明| 文明祭祀,從我做起
    李梅叢說,清明節是以「清明」節氣為準,即「清明」節氣落在哪一天,即以該日為清明節。由於節氣在公曆上的日期隨著陽曆年的長度(4年1閏)而有所變動,因此清明有可能會是在4月的4、5日或6日,今年的「清明」節氣是在4日15時38分。按照傳統習俗,清明節前後,人們會祭祖、掃墓,還會舉行一些公祭活動。但疫情讓今年清明節的「打開方式」與以往不同。
  • 埋在清明節裡的那些生意:你在祭祀掃墓,別人在掃蕩財富
    《歲時百問》曰:「萬物生長此時,皆清潔而明淨,故謂之清明。」清明節,兼具人文與自然兩大內涵,它既是傳統掃墓祭祀的節日,也是「二十四節氣」之一,對農業生產方面起著指導作用。古時候,沒有天氣預報,農民往往憑藉清明來判斷種莊稼的時間,因此就有了「三月清明莫在前,四月清明莫在後」的說法。
  • 安徽合肥:「雲祭祀」掀起清明新風尚
    清明將至,志願者們通過QQ群、微信群、公眾號等網絡新媒體載體,公告欄、宣傳橫幅、電子顯示屏等多種形式進行廣泛宣傳,向轄區居民們發放「倡議書」,積極引導居民採取網絡祭掃、代理祭掃、居家祭祀等新方式,努力營造綠色文明安全的清明祭祀氛圍。
  • 微信直播代掃墓?這樣的祭「掃」你能接受不?
    2017年的清明節快到了,沒想到的是,關於清明掃墓一事卻在網上掀起了輿論大戰!
  • 掃墓引發山火嫌疑人被控制,清明祭祀燒紙錢會被禁止嗎?
    下面我們看網友評論:@我的黑眼圈沒救了 : 能不能長點心了?@丫頭3283212091 : 回復@努力加油615:哪怕土拿去埋了都行,都會滅@懷中野草 : 普及科學和教育問題是大問題!@今天hx有貓了嗎 : 從小都記得「放火燒山,牢底坐穿@都市生活E族:為了安全起見不建議燒紙,引發山火,這是在造孽@我的冬天不下雪a:好好的掃墓不好嗎?搞得這麼罪孽深重祖先也保佑不了你了@我是馬來西亞的查某:這些人都是瘋了嘛?安全意識都沒有 都不關注社會新聞的嗎?
  • 哈爾濱市網上祭祀平臺上線 多種祭祀方式供市民選擇
    原標題:為逝者建網上個人紀念館 清明念故人,「雲端」寄哀思。3月28日,哈爾濱市殯葬事務管理所開通的網上祭祀平臺在「哈爾濱殯葬」微信公眾號正式上線,市民可通過此平臺開展網絡祭祀,緬懷故人。
  • 清明「代客掃墓」遇冷 祭祀須嚴肅
    祭祀用的冥幣面額動輒上萬早已不新鮮,為了「方便」攜帶,今年有店家推出「冥府證件套裝」,內含房產卡、銀聯卡、身份證、存摺、行駛證和駕駛證。為圓一個安居夢,還另行出售「冥房的房產土地使用證」,並有「家用電器套裝」,一站式解決了「豪宅」需要的所有電器,從冰箱、空調、液晶電視、立體音響等大件兒,到電磁爐、電熱水壺、消毒櫃等廚具用品一應俱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