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一年清明時,市民紛紛前往墓園祭奠先人。4月2日,記者走訪發現,在文明祭祀觀念的影響下,過去燃放鞭炮等傳統祭拜方式正在悄然改變,鮮花祭奠故人等環保方式漸被接受。另外,隨著網際網路對人們生活的滲透,網上祭祀、「代客掃墓」等新興祭祀方式也在興起,讓緬懷先人的方式更趨多元化。
文明祭祀方式漸被接受
4月2日,南寧市民黃女士手捧一束價值30元的鮮花,來到佛子嶺公墓祭拜父親。在墓碑前,黃女士點上香燭,擺上鮮花,放上五色糯米飯。
回憶起過去祭祀的場景,黃女士想起墓園裡鞭炮震耳,漫天菸灰的景象,「頭髮、衣服上都沾滿菸灰」。而今年,黃女士感到墓園安靜了不少,「用鮮花祭祀同樣有儀式感,不放鞭炮更環保,減少噪聲和空氣汙染,家人都支持這樣的祭祀方式」。
▲不少人祭拜時為先祖獻上鮮花。南國早報記者 蘇華攝
據佛子嶺公墓公墓科科長覃小冬介紹,今年墓園著力引導市民文明、環保祭祀,每天免費提供3000支鮮花、黃絲帶,供市民文明祭祀使用,燃放鞭炮的行為比往年大為減少。
當天上午,記者在青龍崗長安墓園看到,不少墓碑前,祭祀的祭品也比往年更簡樸,多以鮮花香燭為主。
▲圖為青龍崗墓地。南國早報記者 徐冰攝
除了祭祀方式,祭祀的物品也在發生變化。在各大墓園銷售祭祀品的攤點上,鮮花和傳統祭祀品各分天下,價格也比較親民,單頭的菊花3元/支、多頭菊花5元/支、一束鮮花30~50元不等。以往熱銷的「大別墅」「大豪車」「金首飾」等用於焚燒的祭祀品種類大為減少,攤點上以香燭、紙錢為主,並沒有看見鞭炮銷售。一擺賣「大別墅」的攤主告訴記者,今年選擇這些「奢華」祭祀品的市民不多,並不好賣。大多數市民只是選擇了香燭這類「基礎款」的祭祀物品。
黃女士認為,人們的物質生活水平提高了,反而不再刻意去追求那些「豪華」的祭祀品,而更在乎祭奠先人時的真情實感。
▲南寧市殯儀館祭拜區為市民準備了一面「天堂寄語」板。南國早報記者 何定堅攝
新興祭祀方式興起
隨著網際網路滲透人們的生活,不少新興的祭祀方式、祭祀經濟也開始出現,網上祭祀、「代客掃墓」的方式逐漸興起。
據覃小冬介紹,大約5年前,佛子嶺公墓推出了「網上祭祀」的祭掃方式,墓主家屬持公墓證,向墓園提出申請,可免費獲得帳戶和密碼。通過網站登錄後,便可進行祭祀。為了讓網上祭祀服務更貼心,墓園對網上祭祀的形式做了改進:將墓主的實景圖傳上網絡,家屬登錄後,可敬獻電子鮮花、點燃香燭。不過,這種祭祀方式的接受度尚不高,「截至目前僅有約百人申請,且多為80後、90後」。
對於網上祭祀,南寧市民陳先生認為,這是一種環保的祭祀方式,但卻也少了點人情味、少了儀式感。清明節一家人到先輩墓前,敬獻祭祀品,擦拭墓碑,既是對先祖的尊重,也可以讓下一代了解先輩往事,讓家風有所傳承。
而在網上,另一種祭祀方式——「代客掃墓」也正在興起,桂林一家花店就推出了這樣的服務:店家收取1200元服務費,代替客戶到現場進行祭祀活動,比如燒香燭、祭鮮花、鞠躬、除草等,還通過電話讓客戶對故人講祭奠話語,現場會錄製視頻、拍照。該店的客服人員表示,整個過程將持續20~30分鐘,目前只接桂林的生意。如果地址在縣城需加300元服務費,不是公墓再加200元。
區外一家網店客服人員表示,收取4200元服務費,即可到廣西提供類似的「代客掃墓」服務。有買家在評價中說:「我在外地過不來,幸好有你們幫我。」
玉女士在上海工作,今年她回到南寧掃墓。玉女士認為,當下人口流動性大,越來越多人外出務工,無法在清明歸鄉掃墓。一些人心裡有愧,便通過網際網路,請人前往祭祀,但這種方式過於新潮,爭議也比較大,值得商榷。
尖峰時段請綠色出行
儘管各類新興祭祀方式正在出現,傳統的方式仍是絕大多數人的選擇。據了解,清明假期首日,不少墓園都迎來了小高峰。據四廈嶺墓園副主任雷女士介紹,4月2日截至下午3時30分,墓園迎來約11.9萬人次祭掃,目前已有近40萬人次完成清明祭祀。不過,預計今年還將有約45萬人次前往墓園,4月4日和清明後的周末都可能出現高峰,建議市民們錯峰出行,下午3時後再前往祭掃。
在佛子嶺公墓,4月2日上午進入墓園的道路也出現了堵車的情況。覃小冬表示,根據往年情況預測,今年將有約40萬人次到公墓進行祭祀活動。由於「壯族三月三」假期與清明相連,一批市民為了出遊,已於3月25日前後提前祭掃,目前已分流了約20萬人次。但預計在4月4日還將迎來一個高峰,墓園停車位僅800個,且車輛不能駛入墓區,建議市民綠色出行,搭乘公交車或電動車、自行車,避免造成交通堵塞。
來源 | 南國早報記者雷倩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