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時節帶娃拜山,緬懷祖先培養感恩心

2020-12-15 諮詢師們的育兒經

清明時節,村裡的鞭炮聲,禮炮聲早在2天前就已經響個不停。一開始我以為是哪家辦喜事,當下午禮炮還響個不停時,我才確認這是清明節的儀式感。

今天一早,做完早課,正好媽媽和弟弟們也起床了。還沒來得及吃早飯,趕早帶上孩子們去拜山掃墓。

村裡學校的後山,是李氏的墳山。我記得小時候,清明節是非常熱鬧的。李氏宗親們輪流祭祖,那時的祭祖儀式非常隆重。敲鑼打鼓,舞龍獅,鞭爆聲聲。小時候的我們,最喜歡追著龍獅跑。

如今,宗親的祭祖儀式,已不復當年的隆重。沒了公祭,龍獅也不再存在,鞭炮聲依舊,煙花禮炮此起彼伏。

而我,也許久沒有回家祭祖了。疫情期間,孩子尚未開學,我也還沒返深。正好趕上這一年的清明節,而且我的生日也是在清明節這一天,全國默哀日。

踏進李氏的墳山。多年未來,曾經記憶中此起彼伏的土墳頭滿山都是,如今很多已經平了,很多地方已雜草叢生。看得出來,有些後代已經忘了這些古老的習俗了。

我們先去爺爺奶奶的墳頭,因為每年家裡都有人去掃墓,所以守護得很好。爺爺奶奶生前的場景,在我腦海中浮現,已經很久沒有這麼認真緬懷過了。

雖然我已看淡生死,但在這次祭祖中,我從儀式感中感受到人類很深的情感連接。路上到處都是祭祖的人們,他們的神情多了幾分莊嚴與憂傷,少了幾分平時裡的嬉笑。

我們找到自己家族祖先們的墳頭,上香,燒紙錢,長輩們給我們和孩子們一個個地介紹,並讓他們也上香叩拜,感恩祖先,並祈請祖先庇護。

回家路上,孩子們還問著有關祖先們的話題和故事。清明時節,細雨濛濛,我一邊聽著,一邊緬懷著祖先們。不禁感慨:生命的繁衍和一代代傳承,每一輩都付出了很多的努力。

生命無常,珍惜當下。我輩帶著祖先們的祝福,繼續創造美好。

相關焦點

  • 這緬懷祖先,充滿哀思的清明時節
    清明時節雨紛紛」,然而,今年的清明節不知是因為祖宗的顯靈,還是因為老天的賞臉,不再像往年那樣細雨紛飛,清冷潮溼。春風送暖,春光明媚,人們迫不及待地帶著喜悅的心情去踏青,懷著崇敬的思念去掃墓。由於我的老家在千裡之外的福建,清明節無法回去祭拜祖先,於是,媽媽就帶我到附近的繡衣公園踏青。還沒到公園門口,我就遠遠望見公園的上空有幾隻風箏在自由飛翔,它們同白雲嬉戲,與小鳥賽飛,快樂無比,令人生羨。我連忙加快腳步來到了公園門口的小河邊。只見兩岸的垂柳亭亭玉立,柳樹姑娘正用「風梳子」悠閒地梳理著又長又綠的辮子,她們以河為鏡,翹首弄姿,風情萬種。
  • 清明時節怎樣緬懷祖先
    在我國防控新型冠狀病毒性肺炎疫情已經達三個月多了,這幾天雨霧紛紛,真是應了人們緬懷祖先的心情。從手機裡接到清明期間禁家族式大型掃墓信息,所以我也決定不回家了。其實要緬懷祖先不聚集式掃墓的方法有很多,一是可以在家自寫誥文緬懷祖先,因為通過寫文可以抒發自己對先人的懷念。二是可以勞動。俗話說「勞動最光榮」,我們的先人在這方面詮釋得完美。我們可以通過勞動,例如:植樹、搞衛生、整理收拾自己的小窩。三、今天國家下了通知清明節全國進行哀悼活動,我們可以跟隨國家的安排進行活動。
  • 青島航校舉行「清明祭祖」儀式,全校師生祭祀祖先、緬懷先烈
    4月4日,青島北方航空職業學校2019年清明節「祭祀祖先,緬懷先烈」儀式活動舉行。全校師生通過共同吟誦祭文,向先祖、革命先烈敬獻菊花等祭祀活動寄託對遠古祖先、先賢先烈、家族祖先深深的追思之情以及濃濃的感激之情。
  • 頤山公學清明時節話清明:氣清景明 萬物皆顯(組圖)
    也許是一顆巨星,也許是一把火炬,也許只是一支含淚的蠟燭……」我們重拾生活的勇氣,其實是祖先的祝福。  4月4日是清明節,在二十四個節氣中,既是節氣又是節日的只有清明。跟著頤山公學一起來學清明節的相關知識吧。
  • 零陵梳子鋪鄉傳統民俗文化之一——清明掛山
    心懷對生命的敬畏和對先人的感恩,祈禱健康平安,最後深深地一拜,回頭繼續努力工作,好好珍惜自己,讓祖先放心。梳子鋪一帶清明掃墓祭祀的順序是先由長者上香、燃燭,後生殺生雞公,雞血先淋在地上事先準備好的一疊紙錢上,然後再繞祖墳淋一圈,叫過血祭。小輩擺上供品,供品為三盤葷食及家釀米酒。葷食中必有一塊切成四方的豬肉,稱面子肉。將供品置於墓頭石制供臺上,斟滿三杯老水酒。
  • 家風「清明」,那些隱藏在家族裡的傳承是對祖先最好的緬懷
    又到一年折菊祭祖的清明時節,但今年的清明祭祖掃墓並不像往年那般熱鬧。從家族角度來看,清明節踏青掃墓、祭祀祖先,是一種文化習俗或文明禮儀,也是 " 血脈 " 接續," 鄉愁 " 復歸。我們聯繫到湖南有名望的張天翼家族、黎氏八駿家族、秋瑾夫家還有長沙金井鄭氏家族,他們也一改往常清明祠堂聚會,共同掃墓祭祖的方式,有的單獨或分批掃墓,有的用寫文章的方式來緬懷先祖,有的則用家族留下的家訓家風來教育後人 ……於他們而言,清明祭祖,除了是家族祭奠儀式,更是一種家族精神的傳承和延續,不管身處何方,只要浸潤著家族精神,就是對祖先最好的緬懷了。
  • 身在異鄉不忘記祖先 新加坡華人清明時節忙祭祖
    和世界其它地方的華夏子孫一樣,新加坡華人不會忘記在清明時節掃墓祭祖,「緬懷先人,慎終追遠」。  新加坡資深報人、文史研究員韓山元在接受新華社記者採訪時說:「即使是接受西方教育的新加坡年輕華人對清明節也不敢怠慢,因為崇祖、祭祖是流傳數千年的華人傳統。」他說,新加坡著名的商業街烏節路幾十年前便是來自中國潮州的移民的墳場,「足見報恩和安葬先人在華人傳統中的重要性」。
  • 清明祭祖倍思親 文明祭掃寄哀思
    清明插細柳,祭祖倍思親。今天是一年一度的清明節。按照以往,家家戶戶都會去拜山祭祖。但今年因為防控新冠肺炎疫情,很多人都放棄了掃墓祭祖,通過網絡文明祭掃,同樣也是一種對先人的緬懷。不僅是清明節,祭祖一直以來都是惠州民間一項重要的習俗。
  • 網言網語|又到清明,我們如何追思緬懷、感悟生命
    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 慕振東清明是慎終追遠、掃墓祭祖的時節,也是吐故納新、踏青郊遊的時節。今年清明,節氣依舊,卻註定不同。在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之下,文明祭掃尤顯必要,面對自然、生命尤須敬畏。不少網友在本網留言板留言,講述了他們的感悟和思索。
  • 清明祭拜祖先 這3類人不適合去掃墓
    原標題:清明祭拜祖先 這3類人不適合去掃墓   眼看清明節就要到了,在清明節的時候人們都回去掃墓。但是有些人清明節是不適合去掃墓的。你知道清明節哪些人不適合去掃墓嗎?今天小編就為大家來盤點一下!
  • 清明遇上新冠肺炎 廣州街坊:「冒險拜祭,非先人所期」
    大洋網訊 「清明時節緬懷先人,是寄託對逝去親人的情感,同時也是對過去的又一次告別,對未來的又一次啟程,如果為了祭掃,增加了公共衛生風險,這多不值得。」和許多「老廣」一樣,在荔灣區土生土長的區華(化名)把購置傳統祭品的計劃擱置下來了。為了衛生安全著想,區華想先等相關通知出來,看能否外出祭掃。截至發稿前,廣州仍未發布相關通知,但這並不影響廣州市民在清明時節慎終追遠。
  • 清明祭祀意義在深思生命價值
    又到清明時節。清明既是二十四節氣之一,又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而這個傳統節日又有獨特的主題,即:在慎終追遠中感悟傳統文明。    如此以厚重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節日,就不單單光是祭祀,更有緬懷、感恩、追思等凝重的生命文化主題。即便是祭祀,也是在生者與逝者對話中,人生的意義感懷。通過怡情養志,進而涵養文明。
  • 秋夜說說七月半,路邊山花祭祖先
    七月十五是中元節,與除夕、清明、重陽一樣均是華夏歷史文化的祭祖大節,也是民間初秋慶賀豐收,酬謝天地,緬懷先人和敬祖盡孝的一種傳統習俗,由來甚久。可遠溯上古和東漢的道教"三元說",即:天官上元賜福,地官中元赫罪,水官下元解厄。盛於唐代,逐漸固化和相沿至今。而儒教則將此節稱為盂蘭盆節,其核心都是慎終追遠,祀祭先祖,感恩天地。
  • 【預告】清明,廣東人點解叫「拜山」唔叫「掃墓」?
    &nbsp&nbsp&nbsp&nbsp清明為何說「拜山」or「掃墓」清明掃墓,謂之對祖先的「思時之敬」。拜山,兩廣地區用語,現代意思等同於「掃墓」,廣府人把掃墓稱為「拜山」,這不僅是由於「意頭語」的習俗保留下來的古雅說法,還可能蘊含著華夏民族敬畏自然的古老情結——山川崇拜。最早關於山崇拜的傳說系黃帝到王屋山祭天,後來又傳說舜巡祭四嶽,統治者崇拜泰山,是因為它興風雨、主水旱,還能與天想通,民間認為,泰山山神掌管冥府和人間生老病死,人死後都要魂歸泰山受他管治。
  • 清明時節說祭祖
    「親」字的「目」字卻不能封嚴,意為「親不閉目」,這既是對父母長輩的祝福,希望父母健康長壽,也是想到父母祖先察看著子孫的一言一行,所以要心存敬畏,即使獨處一室,也不能做缺德事,令父母祖先蒙羞。「師」字,要省略左上角的短撇,意為「師不當撇」,即不能把老師撇在一邊,忘記老師的教誨。這些寫法都是在提醒後人的孝敬感恩之心。
  • 在家一起學食育(民俗篇)|清明,是禮俗文化的傳承,是社會文化的時間...
    禮敬祖先,慎終追遠慎終追遠是清明節的文化精神,清明祭祀重在祭掃過程的嚴肅與真誠,我們利用清明時節,追思先輩業績,提倡家庭、社會對先輩歷史的尊重,保持對先人的敬畏之心與感恩之心。感恩是社會基本的倫理基礎,對亡故先人懷有尊重之心和緬懷之情,是我們民族文化心理的重要組成部分,這種樸素的感情有利於整個社會層面感恩文化的培養。在人心躁動的現代社會,要告訴孩子們清明節的特殊意義,也是給孩子們培養一個理性、冷靜思考人生的習慣。
  • 漳臺人農曆三月初三祭拜祖先 清明時節不掃墓
    文/圖 記者 朱亞聖 通訊員 林盛發  清明時節,全國各地的人們都去掃墓祭拜祖先。而漳臺一些地方的人們是個例外,他們清明時節不掃墓,掃墓時間推後到農曆三月初三 。那一天,他們稱之為「三日節」或稱「敬祖節」。  農曆三月初三那天,他們掃墓的方式和清明掃墓是一樣的:先是由後人「掛紙」(在墳墓上掛紙帛,後改為壓紙帛)作為上墳的標誌。
  • 清明節有哪些習俗 清明祭祖有什麼講究 清明詩歌賞析
    7、處理祭品:水果、糕點供完祖先以後,最好是分著吃。Maigoo節氣小編提醒大家:在山林祭拜時,不要燒火、抽菸,以免引發火災。清明節祭品清明祭拜祖先親友傳統祭拜用品有香燭,紙錢,素酒,水果,點心,飯菜等。
  • 「出彩教育德育」保利小學開展「我們的節日·清明」暨「緬懷先烈...
    清明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它不僅是人們祭奠祖先、緬懷先烈的節日,也是中華民族認祖歸宗的紐帶,祖先們用勤勞、智慧、勇敢傳承下不朽的民族精神,譜寫出許多可歌可泣的動人事跡。4月1日以來,保利小學面向全體學生開展了「我們的節日·清明」暨「緬懷先烈 致敬英雄 傳承文明」主題教育活動。
  • 清明,風雨過後虹始見
    三候虹始見 清明時節多雨,濛濛細雨過後,便是彩虹重現之時。 清明習俗 【掃墓】 清明節是傳統的重大春祭節日,掃墓祭祀、緬懷祖先,是中華民族數千年以來的優良傳統。清明掃墓一般從清明前一天延續至立夏日止。隨著時代的發展,清明墓祭又多了新的含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