頤山公學清明時節話清明:氣清景明 萬物皆顯(組圖)

2020-12-17 樂學網

默哀  致敬

  近日,國務院發布公告,4月4日舉行全國性哀悼活動。

  對於成人來說,這是一個沉痛、嚴肅、值得銘記的日子;而對孩子來說,這是一個汽車輪船突然停下鳴笛,家外面傳來很響的警報聲,他們會感到奇怪和好奇的日子。

  最近,新冠肺炎的流行對我們的國家造成了很大傷害。儘管在全國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下,疫情在國內已經逐漸穩定,但仍然有烈士犧牲、數以千計的同胞逝世。4月4日的全國哀悼日,就是為了表達全國各族人民對他們的哀悼。

  作家史鐵生曾說:「我相信,每一個活過的人,都能給後人的路上添一絲光亮。也許是一顆巨星,也許是一把火炬,也許只是一支含淚的蠟燭……」我們重拾生活的勇氣,其實是祖先的祝福。

  4月4日是清明節,在二十四個節氣中,既是節氣又是節日的只有清明。跟著頤山公學一起來學清明節的相關知識吧。

  演播:Mark 老師

  2020年4月4日15時38分迎來了清明節氣。清明節節期在仲春與暮春之交,陽氣旺盛,陰氣衰退。

  萬物吐故納新,大地春和景明,萬物生長此時皆清潔而明淨,謂清明。

  · 清明 氣候 ·

  清明節的名稱與此時天氣物侯的特點有關。

  清明有三侯:初候,桐始華;二候,田鼠化為鴽(指鵪鶉類的小鳥。),牡丹華;三候,虹始見。意思是清明時節,梧桐樹開花,田鼠因烈陽之氣漸盛而躲回洞穴,牡丹也要開花了;清明時節多雨故而彩虹常見。

  到了清明,氣溫變暖,降雨增多,正是春耕春種的大好時節。所以清明對於古代農業生產而言是一個重要的節氣。

  ▲ 清明時節雨紛紛

  · 清明 習俗 ·

  清明節是中國最重要的傳統節日之一。它不僅是人們祭奠祖先、緬懷先人的節日,也是中華民族認祖歸宗的紐帶,更是一個遠足踏青、親近自然、催護新生的春季儀式。

  01 - 掃墓

  中國歷史上,寒食禁火,祭奠先人,清明節掃墓祭祖成了此後持續不斷的風俗傳統。

  到了今天的社會,人們在清明節前後仍有上墳掃墓祭祖的習俗:剷除雜草,放上供品,於墳前上香禱祝,燃紙錢金錠,或簡單地獻上一束鮮花,以寄託對先人的懷念。

  國務院發布公告,決定於4月4日舉行全國性哀悼活動。

  對於成人來說,這是一個沉痛、嚴肅、值得銘記的日子;而對孩子來說,這是一個汽車輪船突然停下鳴笛,家外面傳來很響的警報聲,他們會感到奇怪和好奇的日子。

  最近,新冠肺炎的流行對我們的國家造成了很大傷害。儘管在全國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下,疫情在國內已經逐漸穩定,但仍然有烈士犧牲、數以千計的同胞逝世。4月4日的全國哀悼日,就是為了表達全國各族人民對他們的哀悼。

  02 - 踏青 放風箏

  清明時節,春回大地,自然界到處呈現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正是郊遊的大好時光。我國民間長期保持著清明踏青的習慣。

  清明踏青的內在意義在於順應時令節氣,陽春三月,生氣始盛,萬物萌生,人們走出屋門,來到野外,積極主動地迎合時氣,以促進自身體內的陽氣流轉,這對身體的健康大有好處。

  清明放風箏是普遍流行的習俗。在古人那裡,放風箏不但是一種遊藝活動,而且是一種巫術行為:他們認為放風箏可以放走自己的穢氣。

  很多人在清明節放風箏時,將自己知道的所有災病都寫在紙鳶上,等風箏放高時,就剪斷風箏線,讓紙鳶隨風飄逝,象徵著自己的疾病、穢氣都讓風箏帶走了。

  03 - 蹴鞠

  蹴鞠,就是現在足球的前身,球皮是用皮革做成,球內用毛塞緊。

  相傳蹴鞠早於商代已有,戰國時期流入民間,至漢代更成了軍中用以練身習武,並列於兵書。

  蹴鞠在唐宋時期最為繁榮,經常出現「球終日不墜」,「球不離足,足不離球,華庭觀賞,萬人瞻仰」的情景,《宋太祖蹴鞠圖》描繪的就是當時情景。

  杜甫的《清明》詩中寫到,「十年蹴鞠將雛遠,萬裡鞦韆習俗同」,也說明了當時蹴鞠活動的普及。

  · 清明 食育  ·

  青團,是清明時節流行於江浙滬一帶的時令食品。以前人們用青團祭祖,現在青團作為祭祀的功能日益淡化。

  如今,人們吃青團,既是緬懷先人也是為了迎接新生活。

  ▲ Fiona老師教大家做青團

  清明,就是讓我們學會以愛告別,以愛相處。

相關焦點

  • 清明時節話清明 作者:齊曉鈺(甘肅武威)
    清明時節話清明「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默念著這樣的詩句,低語著又一個清明節來到了,心中不免有了些許的傷感。清明,農曆二十四節氣之一。每年三月初一前後,公曆4月4至6日。《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三月節物至此時,皆以潔齊而清明矣。」
  • 「佳節清明桃李笑」,二十四節氣中的清明從何而來?
    這是一首中國一直傳唱千年歌謠,它按順序用中國古歷二十四節氣編成了歌謠以方便人們記憶,而2020年即將來臨的下一個節氣,便是節氣歌中的「清」字,即為「清明」。《歲時百問》中言:「萬物生長此時,皆清潔而明淨,故謂之清明。」
  • 清明節的由來和10首清明古詩
    每逢清明時節,各民族均以掃墓祭祖、踏青   原標題:清明節的由來和10首清明古詩     清明節又叫踏青節,處於仲春與暮春之交,是冬至後的第108天。中國漢族傳統的清明節大約始於周代,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歷史,受漢族文化的影響,中國多個少數民族也都有過清明節的習俗。
  • 春分時雨到清明
    《曆書》:「春分後十五日,鬥指丁,為清明,時萬物皆潔齊而清明,蓋時當氣清景明,萬物皆顯,因此得名。」清明一到,氣溫升高,正是春耕的大好時節,故有「清明前後,種瓜點豆」之說。清明節與端午節、春節、中秋節並稱為中國四大傳統節日。
  • 頤山公學幼兒園「我與世界」系列活動第一季(組圖)
    今年, 我們頤山公學幼兒園的老師們也帶著孩子們加入到了保護地球的公益活動中來,我們希望頤山公學的孩子們從小就具有愛護地球、保護環境的環保小公民意識。  為了讓頤山孩子們更深入地了解地球,積極參與到保護地球的行動中去。頤山公學幼兒園將4月20日-4月22日定為「世界地球周」,老師們集思廣益針對不同年齡段的幼兒精心設計了「保護地球媽媽」主題課程與活動。
  • 青島幼兒園這麼多 為什麼我會選擇頤山公學幼兒園(組圖)
    向陽盛開的向日葵頑強生長,一張張純真的笑臉相對,都是頤山孩子最美的童年回憶。  一年一度的幼兒園擇園季到來,許多家長又開始為寶貝選幼兒園而焦慮。  頤山公學幼兒園憑藉一棟建築、一個團隊、一份情懷在未開園時就圈粉無數。為了讓家長們更加深入的了解頤山公學幼兒園的一切,我們近期陸續邀請了小朋友和家人一起走進頤山公學幼兒園,在幼兒園中遇見美好,邂逅成長。
  • 清明時節話說主題作文
    清明時節有哪些相關的主題作文可以寫呢?傳統佳節緬懷先烈。圍繞著這個主題,可以寫祭拜英烈的故事,參觀革命先驅紀念碑,講述革命先烈的故事以及烈士家鄉的新變化。通過這些相關素材表達在清明節之際,發揚革命先烈的傳統,繼承先烈的遺志,建設美好家園的家國情懷。清明踏青遍賞風光。
  • 回歸清明的節日內涵
    為個人積存正氣,為社會積存正能量,以期走得更遠,這是清明節的一個內涵      關於清明節,《曆書》如此記載:「春分後十五日,鬥指丁,為清明,時萬物皆潔齊而清明,蓋時當氣清景明,萬物皆顯,因此得名。」
  • 在家一起學食育(民俗篇)|清明,是禮俗文化的傳承,是社會文化的時間...
    「清明前後,種瓜點豆」— —農事諺語春分後十五日,鬥指丁,為清明,時萬物皆潔齊而清明,蓋時當氣清景明,萬物皆顯,禮敬祖先,慎終追遠慎終追遠是清明節的文化精神,清明祭祀重在祭掃過程的嚴肅與真誠,我們利用清明時節,追思先輩業績,提倡家庭、社會對先輩歷史的尊重,保持對先人的敬畏之心與感恩之心。
  • 掃墓燒小姐太荒唐 如何清明節更加「清明」(組圖)
    掃墓燒小姐太荒唐 如何清明節更加「清明」(組圖) 字號:小大 2013-04-05 19:43> 來源:新浪 我要評論() 核心提示:掃墓燒小姐太荒唐 如何清明節更加「清明」(組圖)
  • 描寫清明節的10句古詩詞,燕子來時新社,梨花落後清明
    清明不戴柳,紅顏成皓首。——《西湖二集》皓首:白頭,指古時杭州風俗,清明時,男女青年頭戴柳枝遊春。謂若不戴柳,就像老人一樣了。3. 燕子來時新社,梨花落後清明。——宋·晏殊《破陣子》燕子在這裡築巢安家,梨花紛紛落下後便是清明節氣。4.
  • 嚼花載酒過清明,典卻春衫待夏至 |「為你讀詩」清明特別節目
    在我國的二十四個節氣裡,唯獨清明兼有節日的意義。足見清明的重要性。應該說,在二十四節氣裡,它最富大自然和人的雙重情感意義。不過,在傳統文化中,清明除了掃墓,還有一重意義,便是踏青郊遊。這一點意義,常常被今天的人僅僅認為是旅遊。其實,並不這麼簡單。旅遊,可以在一年四季的任何時候,清明前後的踏青郊遊,並不僅是旅遊的一種遊山玩水。
  • 《清明上河圖》並非清明時節的景色,那「清明」二字是什麼意思?
    不過,關於這一幅畫,有一個專家搞不明白的問題:畫作中的「清明」到底什麼意思呢?在各種條件的推動下,清明上河圖是紅了,然而,隨之而來的卻是關於畫作的種種不解。畫的內容是清明時節的景色在大部分人看來,張擇端在畫中描繪的是清明時節的春景,北宋時期的清明節是非常隆重的,不但要祭祀,還有非常盛大的遊街活動,從畫的內容來看,顯然與這種習俗有關。著名人士鄭振鐸、徐邦達等人也一致認為,畫作內容是清明時節的汴梁之景。
  • 清明
    仿佛澆滅人心頭,剛剛湧起的念想。清明是個寄託哀思的日子。是個清冷的讓人微微顫抖的日子。我的老家坐落在青山田埂間,白雲相待,綠水環繞。四面的青山因有了幽深清冷的竹海而更顯高聳。每逢有親人去世,若是家中重要的長者,便會在山中,找一處朝陽坐北的斜坡,將四周的竹子鏟了,添一座新墳。第二年的清明,上山祭拜的時候,墳的四周便會長滿誘人的竹筍。我們就會知道,親人的牽掛從未離開。幾百年來,不知有多少稚子曾在這竹林下為長輩修繕墳塚,竹葉飄零間,第一次入山掃墓的稚子已然白髮蒼茫。
  • 清明節放假是幾月幾日2019 清明小長假高速免費時間表
    馬上就要到清明節了,大家最關心的事情當然是清明小長假啦,那麼清明節什麼時候放假呢?清明小長假高速免費嗎?哪些時間段高速免費呢?一起來看看。
  • 清明時節,有許嵩的《清明雨上》
    又是一年暮春,又是一年清明,同樣的日子,不同的我。去年的這個日子,我還在交通學院的校園裡感嘆春光美好、時光匆匆;時光匆匆,時間過去了一年,果然匆匆,告別了校園,暫時掩埋了壯志豪情,重新拾起久違的低調,做一名職場的「小白」。
  • 清明前後,種瓜點豆,萬物生長,春滿人間
    清明節氣天朗氣清、惠風和暢,有杏花煙雨、楊柳如煙,更有春風拂去天地灰塵;人們植樹插柳、踏青郊遊,忙趁東風放紙鳶,清明時節也是最適合種植的時候,清明好時節,農民備耕忙;及時播下種,不負好時節。清明一到,氣溫回暖,春雨綿綿,滋潤萬物。
  • 頤山公學幼兒園小戰士整裝待發 來水槍大戰暢爽一夏(組圖)
    頤山公學的院子裡充滿了孩子們的歡聲笑語  頤山公學豐富多彩的園區活動不僅能夠製造快樂,而且能夠促進孩子多元智能的發展,在運動中增強免疫力。  「多元融合,文化浸入,情智融通,成就未來」。我們希望頤山的寶貝們能在人生最美好的童年時光盡情釋放自己的能量,在每一次的活動中有所收穫,走好卓越成長的每一步!
  • 南香山下憶故人 清明時節傳家風
    編者按  人間三月芳菲始,又是一年清明時。千百年來,每到清明時節,一個家族的人總要聚一起,通過祭祖、插柳枝等各式各樣的方式表達對先人的懷念和追思,在潛移默化中凝聚家庭力量,升華姊妹感情,傳承「清明」家風。  良好的家風,不僅是先人給後人留下的持家之道,更是寶貴的精神財富。它指引著我們對「惡」防微杜漸,對「善」積極作為。
  • 清明祭祖|心有先人,素食 祭祀不可以殺三牲:牛、羊、豬|素食TV
    清明的祭奠一些人殺戮,很是不好,上淨下空老和尚開示中國古禮,規模最大的祭祀是三牲:牛、羊、豬,祭祖先。這是人不知道,這個殺生是為祖先而殺的,罪,殺的人當然有罪,祖先也增長一分罪業,這是不孝。可是這個習俗幾千年傳下來,大家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