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夜說說七月半,路邊山花祭祖先

2020-12-22 我眼中的生活之美

農曆七月,又稱蘭月和巧月,而在民間則有鬼月和祭祖之說,有著幾分神秘和陰森,過去在鄉下特別忌諱在此期間散步夜遊,擔心招惹遊蕩的孤魂野鬼。

七月十五是中元節,與除夕、清明、重陽一樣均是華夏歷史文化的祭祖大節,也是民間初秋慶賀豐收,酬謝天地,緬懷先人和敬祖盡孝的一種傳統習俗,由來甚久。可遠溯上古和東漢的道教"三元說",即:天官上元賜福,地官中元赫罪,水官下元解厄。盛於唐代,逐漸固化和相沿至今。而儒教則將此節稱為盂蘭盆節,其核心都是慎終追遠,祀祭先祖,感恩天地。

宋代宋伯仁的《觀寺中盂蘭盆會有嘆》描繪得十分形象:"欣欣來認祖先名,梵杵丁東月二更,滿地紙錢香篆冷,更無真哭兩三聲"。本來就是豐收的時節,報喜的時節,告慰先祖也不用哭。

對待傳統習俗,信者則有,不信則無,不做虧心事,不怕鬼敲門。但敬風俗,愛萬物也是一種共識。七月半秋高氣爽,花好月園,五穀豐登,古人也曾觸情生情,詩情勃發。

劉禹錫的《秋詞》贊秋言志曰: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晴空一鶴排雲上,便引詩情到碧宵。

而馬致遠《天淨沙秋思》大家都非常熟悉,卻顯得悲涼傷感: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

如今太平盛世,科技發達,商品豐富,通訊快捷,人們對中元節文化的興趣遠不及過去,鮮有進寺廟燃香燒紙,虔誠禮拜之舉。但秋高氣爽,鍛鍊身體,郊外踏秋賞景的人卻多起來了,傍晚走出家門,到附近散步賞景,捧一束山花,祀祭先祖,不忘根本,乞求風調雨順和順達安康。

新建的大道車稀少,景色很美,天上的月亮己經圓圓,路邊的坡地野花還在綻發,雖有枯枝落葉,但秋色還正美!

相關焦點

  • 今年七月半鬼節,注意了,嚴禁路邊江邊燒香燒紙,否則嚴肅查處
    農曆七月半,日曆上說叫中元節。老百姓的稱呼直接又通俗,就叫它「鬼節」。據說這一天陰間的鬼們,都要出來遊蕩,向陽間的人們討要錢財。於是大街小巷都擠滿了給鬼燒紙錢的人,他們是生怕自己家的先人在陰間沒錢用,受苦受難。
  • 今年七月半鬼節,要注意了,嚴禁路邊江邊燒香燒紙,否則嚴肅查處
    農曆七月半,日曆上說叫中元節。今年七月半中元節,一定要注意,嚴禁路邊江邊燒香燒紙,否則嚴肅查處七月半馬上要到了,很多桂林人除了一家人團聚在一起過節之外,少不了要燒香燒紙祭奠祖宗。不過對於在路邊江邊燒香燒紙這種行為,大家一定要注意了!
  • 日本的七月半,把黃瓜打扮成馬,迎接祖先
    我們的近鄰日本也過「七月半」,或者說也過盂蘭盆節。日本的盂蘭盆節是隋唐時候從中國傳過去的。現在成了僅次於元旦的第二重要的節日。    日本的盂蘭盆節從明治六年(1873)起固定在了陽曆的8月15日。他們一般在8月13日即接祖宗,接祖宗時,他們在供奉的黃瓜上插上四隻「腳」,再在黃瓜的一頭裝上玉米須。
  • 中國傳統節日-中元節·七月半
    中元節,俗稱鬼節,七月半,有稱亡人節,佛教稱為盂蘭盆節。是我國最重要的祭祀節日之一。傳說該日地府放出全部鬼魂,民間普遍進行祭祀鬼魂的活動。凡有新喪的人家,例要上新墳,而一般在地方上都要祭孤魂野鬼,所以,它整個兒是以祀鬼為中心的節日,系中國民間最大的祭祀節日之一。
  • 民國時的七月半,河燈順湘江而下
    劉叔華介紹,那個時候燒包,一般會選擇在家附近找個可以燒包的公共場所,這樣的場所,當時一般是在路邊、家門前或者小區門前的空坪等。上大壠附近,有條短而寬的路叫固城路,那條路車和人都很少。他嶽父家及附近人家燒包,一般都是在固城路的路邊。 燒包用的是長沙話叫樅毛須子的幹松樹針。早在七月之前,家裡的老人一般都會提前把樅毛須子準備好。
  • 為什麼在路口燒紙 七月半鬼節燒紙有講究
    中元節在民間又稱為是七月半,是民間非常重要的祭祀節日,所以每年的這個時候大家總會在路邊看到有人在燒紙,你知道有什麼說法嗎?   相傳,每年從七月一日起閻王就下令大開地獄之門,讓那些終年受苦受難禁錮在地獄的冤魂厲鬼走出地獄,獲得短期的遊蕩,享受人間血食,所以人們稱七月為鬼月。
  • 俗話說「七月半,鬼門開」,七月半已經到來,這世上真的有鬼嗎
    「七月半,鬼門開」跟「七月初一鬼門開,七月十四鬼亂竄」都是我國俗語,雖然一句是說七月初一鬼門就開了,一句是說要等到七月半鬼門才開,但中心思想都是一點,7月14日這天起,人間會百鬼橫行
  • 您知道農曆七月半的說法嗎?給您說說中元節!
    中元節,中國傳統節日,別名七月半、祭祖節、盂蘭盆節日習俗主要是祭祖、放河祀亡魂、焚紙錠、祭祀土地等。「中元節」是道教的叫法,民間世俗稱為「七月半」(或「七月十四」),它的產生可追溯到上古時代的祖靈崇拜以及相關時祭。
  • 又到「七月半」
    七月半 七月半又叫中元節,俗稱「鬼節」、「七月半」,佛教稱為「盂蘭盆節」,中元節是在農曆的七月十五日,部分地區也有的在七月十四日過,節日這天,人們帶上祭品,到墳上去祭奠祖先,與清明節上墳相似。熱天的日子真的難過,轉眼又到了七月半。七月半裡克燒點紙錢,活鬼死鬼都被我冕。昨天哥哥電話說,叫我早點回家吃飯,說姐姐他們也回來,我知道了,是他又準備接媽媽回家了。我得趕緊去紙紮店稱點錢紙買點香燭、去小賣部店買點水果零食作為祭品。前年的去年的還記憶猶新。七月半接祖宗。
  • 清明、七月半、十月朝:一年三節,我們都祭祀我們的祖先
    我們民間有一年三節燒紙錢等祭祀祖先的風俗傳統。分別是清明節,七月半,十月朝。有人說這多是迷信。我則認為不能這麼武斷地認為。清明節,七月半,十月朝我們的風俗會祭祀祖先,其實在除夕也會做相似的活動祭祀祖先的。曾經有外國人說中國古時老百姓沒有信仰,其實不然。
  • 簡述七月半的歷史與習俗
    每年農曆七月半,便是民間俗稱的「中元節」了。其實,「七月半」本是早期的農作豐收秋嘗祭祖的日子,古人們對於農事豐收,常寄託於神靈的庇佑。在收穫的秋季,古人們舉行像祖先亡靈獻祭的儀式:時令佳品供奉神享,然後自己品嘗這些勞動的果實,並祈禱來年有好收成。
  • 七月半(中元節)
    中元節"是道教的叫法,民間世俗稱為"七月半"(或"七月十四"),七月十四/十五祭祖是流行於漢字文化圈諸國以及海外華人地區的傳統文化節日,與除夕、清明節、重陽節均是中華民族傳統的祭祖大節。每年的中元節前湖南雙峰縣人壽老街就熱鬧非凡,買祭祀用品的人絡繹不絕,金山銀山、別墅汽車越做越大,越來越豪華。
  • 老福州的七月半-吃貨狂歡節的做半旦
    佛教稱七月半為盂蘭盆節,其實最早這天是古人祭祖的日子,夏末秋初慶祝收穫的季節,順便祈求來年有個好收成。七月半拜拜圖鑑在南洋地區,每逢初一十五都是鼻炎患者的受難日,路邊到處都是拜拜的香爐或是小型貢品。路過一個公司拜七月半的貢品福州七月半除了傳統的中元節祭祖之外,很多地方還有有做半段的習俗,因為方言的發音不同所以也叫做半旦。
  • 「七月半」:重新認識的中元節
    前二天,就有聽朋友說,說是要到鄉下去過「七月半」。今天看到這一信息與視頻,心中頓時一驚,百度上搜索『中元節』,恕我無知,今天才恍然大悟,福州人常說的「七月半」「做半段」與百度上的「中元節」實際上是一個概念。而2018年的中元節,就是明天(2018.08.25)了。
  • 中元節|七月半酒,祭祖惦憂思
    七月半,中元節,節日的起源可追溯至上古時代的祖先信仰、秋嘗祭祖,是中國追懷先人、敬祖盡孝的傳統節日。「中元」二字在唐朝中後期正式被固定為節名,並將節期設立在農曆七月十五日,一直相沿迄今。佛教稱七月半為「盂蘭盆節」,「盂蘭盆」原意為「救倒懸」,意指用盆子裝滿百味五果,供養佛陀和僧侶,以拯救入地獄的苦難眾生。古人常把對農事的豐收,寄託於神靈的庇佑。
  • 七月半 | 中元節【宜喝酒】
    中元節,俗稱鬼節,七月半,佛教稱為盂蘭盆節。中元節在農曆七月十五日,部分在七月十四日。民間按例要祀祖,用新米等祭供。七月十五上墳掃墓,祭拜祖先。中元節與盂蘭盆節起初因佛教盂蘭盆會布施餓鬼為始,因宋朝儒、釋、道三教合流,與道教中元節的祭祀亡者靈魂、儒家祭祀祖先等活動結合,構成中國乃至漢字文化圈的一系列祭祀活動。
  • 萬年曆 | 中元七月半:扒一扒正宗的中國"鬼節"!
    萬年曆 | 中元七月半:扒一扒正宗的中國"鬼節"!放河燈河燈也叫"荷花燈",河燈一般是在底座上放燈盞或蠟燭,中元夜放在江河湖海之中,任其漂泛,放河燈,尤數黃河裡放燈壯觀。燒街衣一踏入農曆七月,人們都會於入黑後,帶備香燭、金銀衣紙和一些祭品如豆腐、白飯在路邊拜祭一番。人們"燒街衣"的目的是讓那些無依的孤魂有衣物禦寒,有食物裹腹。
  • 七月半很快到來,詳談農曆七月半該做些什麼
    七月半是先輩們留下來的一個傳統節日,也稱之為鬼節。節日習俗主要有祭祖、放河燈、祀亡魂、焚紙錠、祭祀土地等。在《易經》中,「七」是一個變化的數字,是復生之數。七月乃吉祥月、孝親月,七月半是民間初秋慶賀豐收、酬謝大地的節日,有若干農作物成熟,民間按例要祀祖,用新米等祭供,向祖先報告秋成。該節是追懷先人的一種文化傳統節日,其文化核心是敬祖盡孝。
  • 七月半鬼節要注意什麼 中元節並沒有大家說的那樣可怕
    明天就是七月十五了,也是民間所說的鬼節,也就是中元節,關於這個節日民間有很多的禁忌和傳說,那麼七月半的時候要注意什麼呢?   注意一:   傳說這一天的子夜時分,陰氣特別重,停留於荒郊野外會看到百鬼夜行的奇觀,所以在鬼節的時候大家要早點回家呆著。
  • 七月半是什麼日子 民間中元節傳說禁忌多
    每年農曆的七月十五,就是民間所說的七月半,也就是中元節,還被稱為鬼節,是傳統的祭祀節日。   七月半是什麼意思?   中元節,俗稱「鬼節」、「七月半」,佛教稱為「盂蘭盆節」,中元節在農曆的七月十五日,部分也有在七月十四日過,節日這天,人們帶上祭品,到墳上去祭奠祖先,與清明節上墳相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