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半 | 中元節【宜喝酒】

2020-12-22 尚客電影主題KTV

中元節,俗稱鬼節,七月半,佛教稱為盂蘭盆節。

中元節在農曆七月十五日,部分在七月十四日。民間按例要祀祖,用新米等祭供。七月十五上墳掃墓,祭拜祖先。

中元節與盂蘭盆節起初因佛教盂蘭盆會布施餓鬼為始,因宋朝儒、釋、道三教合流,與道教中元節的祭祀亡者靈魂、儒家祭祀祖先等活動結合,構成中國乃至漢字文化圈的一系列祭祀活動。

【風俗地域差異】

【河北省】

七月十五攜帶水果、肉脯、酒、楮錢等前往祖先墓地祭掃

【山西省】

以麥屑作成貓、虎及五穀之形,于田間祭祀,稱為「行田」

【河南省】

七月十五日在門前畫一灰圈,在圈內焚燒紙公以祭拜祖先

【福建省】

已嫁之女準備父母之衣冠袍笏置於箱中,以紗籠之,名為「紗箱」,送父母家

.......

作為傳統節日,各省各地區都有自己的風俗習慣。

【七月半禁忌】

1.床頭掛風鈴

傳說如果在床頭掛風鈴的話,很容易招來鬼兄弟,而順道的,他看到熟睡的你會做出些什麼來都是「情不自禁」。

2.晚上曬衣服

好兄弟覺得你的衣服好看,他就會借去穿,順便在衣服上留下他的味道。

3.喊名字

夜遊的時候千萬不要叫出名字,儘量都以代號相稱,以免被好兄弟記住你的名字。

4.靠牆

好兄弟平時喜歡依附在冰涼的牆上休息,此舉很容易引起鬼上身。

5..輕易的回頭

當覺得有人叫你,不要輕易回頭,那可能是好兄弟。

6.不能隨地勾肩搭背

人的身上有3把火,頭頂一把,左右肩膀各一把,只要滅了其中1把,就容易被好兄弟上身。

7.拖鞋頭朝床的方向

好兄弟會看鞋頭的方向來判斷生人在哪裡,如果鞋頭朝床頭擺,那麼好兄弟就會上床和你一起睡。

信則有,不信則無。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

【節日提醒】

宜:

除服、祭祀、畋獵、納畜、牧養

忌:

嫁娶、納採、訂盟、開市、入宅

【最佳行程】

三五好友,有男有女,陰陽平衡,來尚客喝酒,酒可壯陽,驅陰闢邪!

相關焦點

  • 「七月半」:重新認識的中元節
    前二天,就有聽朋友說,說是要到鄉下去過「七月半」。今天看到這一信息與視頻,心中頓時一驚,百度上搜索『中元節』,恕我無知,今天才恍然大悟,福州人常說的「七月半」「做半段」與百度上的「中元節」實際上是一個概念。而2018年的中元節,就是明天(2018.08.25)了。
  • 七月半(中元節)
    中元節,中國傳統節日。"中元節"是道教的叫法,民間世俗稱為"七月半"(或"七月十四"),七月十四/十五祭祖是流行於漢字文化圈諸國以及海外華人地區的傳統文化節日,與除夕、清明節、重陽節均是中華民族傳統的祭祖大節。
  • 七月十四殺鴨子,中元節吃什麼鴨子菜譜過七月半鬼節
    七月十四殺鴨子,中元節吃什麼鴨子菜譜過七月半鬼節又是七月半了,這個俗稱的鬼節七月半十四,豬豬只能在深圳做一隻加班狗,沒辦法,為了生活勞碌奔波。你家的鬼節吃什麼,七月半少不了大餐吧?明天就是中元節了,菜譜呢?豬豬就不說了,食堂安排吃啥就吃啥?我印象中的過節只是在新聞聯播裡,只在朋友圈裡...對於我來說,已經沒有過節的感覺了...
  • 中元節|今夕,宜思念,宜祈福
    中元節,俗稱「鬼節」、「七月半」,佛教稱為「盂蘭盆節」,中元節在每年農曆的七月十五日,部分也有在七月十四日過,節日這天,人們帶上祭品,到墳上去祭奠祖先,與清明節上墳相似。
  • 中元節|七月半酒,祭祖惦憂思
    七月半,中元節,節日的起源可追溯至上古時代的祖先信仰、秋嘗祭祖,是中國追懷先人、敬祖盡孝的傳統節日。中元節又稱盂蘭盆節、七月十四祭祖節,分別是道教、佛教與民間俗信的三種叫法,因此,這也是一個三俗合一的節日。
  • 中國傳統節日-中元節·七月半
    中元節,俗稱鬼節,七月半,有稱亡人節,佛教稱為盂蘭盆節。是我國最重要的祭祀節日之一。傳說該日地府放出全部鬼魂,民間普遍進行祭祀鬼魂的活動。凡有新喪的人家,例要上新墳,而一般在地方上都要祭孤魂野鬼,所以,它整個兒是以祀鬼為中心的節日,系中國民間最大的祭祀節日之一。
  • 關於今年的中元節(七月半)……
    關於今年的中元節(七月半)…… 2020-08-29 10:5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七月半為什麼叫「中元節」,起源於何物?淺談傳統節日中元節文化
    農曆七月十五日,是我國民間的傳統節日——中元節,俗稱七月半,或稱鬼節(有的地方是在七月十四日)。2020年9月2日這天便是七月半,中元節。在中元節,家家戶戶都會進行祭祀祖先的活動,有些人家還會舉行家宴。古時候,在祭祀、供奉祖先時非常講究行禮如儀,有著一整套約定成俗的流程。
  • 七月半是什麼日子 民間中元節傳說禁忌多
    每年農曆的七月十五,就是民間所說的七月半,也就是中元節,還被稱為鬼節,是傳統的祭祀節日。   七月半是什麼意思?   中元節,俗稱「鬼節」、「七月半」,佛教稱為「盂蘭盆節」,中元節在農曆的七月十五日,部分也有在七月十四日過,節日這天,人們帶上祭品,到墳上去祭奠祖先,與清明節上墳相似。
  • 七月半為什麼是鬼節 中元節最大的傳統便是祭祀
    明天是農曆的七月十五,民間俗稱七月半,又稱鬼節,說鬼節,大家最熟悉的應該就是清明節了,七月半是怎麼成為鬼節的呢?   中元節在民間俗稱「鬼節」,又稱「七月節」、「七月半」,與除夕、清明節、重陽節(除、清、九)等三節,並稱為我國傳統節日裡祭祖的四大節日。
  • 其實,真實的七月半——「中元節」跟你想像的完全不一樣!
    我生長於閩東,在農村見證了「七月半」曾經的氛圍。01「鬼節」的名稱有好幾個:盂蘭盆會(佛教)、中元節、祭祖節、七月半、地官節等名稱。而且,在閩東,人們還賦予了七月半一個非常獨特的名字——「公婆節」。曾經的中元節時間跨度非常長!從七月初一開始到七月十五結束,時間長達半個多月。能與之相比的只有春節。祖輩們在農曆六月二十九晚上開始,家裡就點長明燈。
  • 七月半前後有什麼說法 中元節民間禁忌一覽
    七月半是在每年的農曆七月十五,又被稱為鬼節,學名中元節,因為它的存在七月還有鬼月的說法,與清明節相比這個節日的禁忌就太多了。   七月十五,是鬼月中陰氣最重的一天。傳說這一天的子夜時分,停留於荒郊野外會看到百鬼夜行的奇觀。
  • 您知道農曆七月半的說法嗎?給您說說中元節!
    中元節,中國傳統節日,別名七月半、祭祖節、盂蘭盆節日習俗主要是祭祖、放河祀亡魂、焚紙錠、祭祀土地等。「中元節」是道教的叫法,民間世俗稱為「七月半」(或「七月十四」),它的產生可追溯到上古時代的祖靈崇拜以及相關時祭。
  • 農曆七月半為何被稱之為「中元節」或「鬼節」
    農曆七月十五日這一天被稱之為中元節,對於這個稱呼也是現在在知道。以前,在我們這裡都把這一天稱之為「七月半」或者「鬼節」。在這個傳統節日的主要活動為祭祖,緬懷先人。為何要把陰曆七月十五這一天稱之為中元節或者鬼節。
  • 七月十五中元節,農村老人:「七月半」禁忌多,有道理嗎?
    在民俗,每一年農曆七月十五為中元節,是一年一度的四大拜祖傳統民族節日之一,其他三個傳統節日各自為除夕夜、清明節、重陽節。中元節,又被稱作「鬼節」、「七月半」、「七月十五」、「孟蘭盆會」等。流傳中元節這一天陰曹地府會開啟大門口,便於先人到世間找尋親人。健在的後代會提早到先人墳前燒紙叩頭;一來是為給先人指引方向,二來是為祈禱庇護子孫後代,以添福免災;三來是為防止先人急需用錢而找美女屍體不便。就算是忙得不相往來,很多人都不容易忘掉中元節前拜祖一事,確實走不開必須在向著先人墳上的方位燒些冥幣。
  • 民俗七月半-中元節
    農曆七月十五,是中元節,我們這邊的民俗稱之為「七月半」,也有玩笑說是「鬼節」「施孤節」什麼的。在這一天裡,是家家戶戶都要做新米粉粑,去本村的土地廟請老菩薩的。
  • 七月十五中元節的由來
    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於七月十五中元節的由來,希望對您有所幫助。歡迎大家閱讀參考學習!2020年中元節是哪一天:9月2日,星期四中元節又稱「七月節"或盂蘭盆會",為三大鬼節之一。中元節是道教的說法,"中元"之名起於北魏,有些地方俗稱"鬼節"、"施孤",又稱亡人節、七月半。
  • 無數鴨子即將命喪七月半,魂斷中元節!網友直呼太殘忍
    長大了又聽說了農曆七月半還有「中元節」、「盂蘭盆節」、「祭祖節」等說法。那麼,七月十五到底是不是個正經「鬼節」?三俗合一的「七月半」正確來講,七月十四祭祖節、中元節與盂蘭盆節,是分屬於民間俗信、道教與佛教的說法,三者呈並列關係,只是恰巧「撞日子」了。
  • 先秦民間秋嘗祭祖的「七月半」因何演變為鬼節「中元節」?
    中元節的前身是我國上古先秦時期的「七月半」,「七月半」設在農曆7月14日,其內涵是在初秋時節慶賀豐收、酬謝大地、祭祀祖先。祭品為當年收穫的新米,意在向祖先報告今年的收成。因為先秦古人認為農事作物的豐收得益於祖先神靈的庇佑。
  • 七月半,鬼門開?中元節晚上可以出門嗎?
    比如,會通過一套儀式,夜晚接祖先靈魂回家,每日晨、午、昏,供三次茶飯,直到七月三十日送回為止。送回時,燒紙錢衣物,稱燒「包衣」。到了晚上,過去家家戶戶還要在家門口焚香,把香插在地上,越多越好,象徵著五穀豐登,稱之為「布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