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真實的七月半——「中元節」跟你想像的完全不一樣!

2020-12-20 瞭望福州

馬上就要過七夕了,情侶們忙著約會,單身狗們忙著約單身狗……各大KTV、酒吧、夜總會、酒店、餐廳又要火爆了!

當然,很多商戶也會藉機會進行大規模的宣傳和營銷,商戶們都知道,過了七夕就是七月十五,所謂「鬼節」了,到時生意可不好做。

其實,對於傳統的福建人來說,「鬼節」可不是只有七月十五一天,而是長達半個月!我生長於閩東,在農村見證了「七月半」曾經的氛圍。

01

「鬼節」的名稱有好幾個:盂蘭盆會(佛教)、中元節、祭祖節、七月半、地官節等名稱。節日歷史非常悠久,是我國歷史上最受重視的節日之一!而且,在閩東,人們還賦予了七月半一個非常獨特的名字——「公婆節」

曾經的中元節時間跨度非常長!從七月初一開始到七月十五結束,時間長達半個多月。能與之相比的只有春節。

祖輩們在農曆六月二十九晚上開始,家裡就點長明燈。據說是因為七月初一子時,鬼門關大開,祖先們該回家了(傳說,在這一天夜裡,在家門口鋪一層「鍋底灰」,第一天早晨起來,就可以看到祖先們的腳印。)

每到六月二十九,爺爺奶奶就早早催我們上床睡覺,據說是「公婆們」都喜歡小孩,會「逗」小孩玩。

從六月二十九晚上一直到七月十五,「祖宗在家」的日子裡,老宅大堂的燈光就一直開著,為祖宗照明。

七月半是爺爺一年當中最忙的日子。翻萬年曆,在半個月內選一天適合祭祀的日子,然後是採辦物資——

首先要採辦的是紙!那時,有專門的空白黃紙用來製作紙錢。爺爺在這事上從來不馬虎,買幾十張的大開紙,而且要選好的、很Q的、容易分層撕開的紙。

——我家祖上是地主階級,祭祖的各種工具都非常完備,60、70年代的非常時期,家裡的字畫都被紅小兵們搜走燒了,祭祖的工具反倒保存了下來。比如,打紙錢專用的大概半米多高的木頭錢墩子、鐵質的錢鏨子、敲打錢鏨子的木頭棒子。

七月的午後,少有涼風。伴著陣陣蟬鳴,爺爺大汗淋漓地坐在右廂房走廊上用力捶打著錢鏨子,每一聲下去,就是一個錢紋,每一個錢紋又彼此相連,組成了一個個長長的錢串,而我駝背、纏足的奶奶,往往就坐在他的旁邊,拿著剪子剪去多餘的邊角,按三列、五列的方式,穿出一垛垛的錢串子。奶奶說,這些是給先人的銅錢,不夠他們一年花的,還要給他們做「銀錠子」(紙錠)。做「銀錠子」是奶奶的強項,茶餘飯後,連續好幾天時間,她可以拿一堆的銀錠紙,一張張地折個無數個紙銀錠!

——寫到這兒,我鼻子發酸,轉眼,爺爺奶奶都已經作古二十多年了!

02

在處理完那些紙錢、元寶的事情後,接著是寫公婆帖。公婆帖有分神靈帖、祖宗帖、孤魂帖。

神靈帖寫給本地社神、土地神、灶神、門神的,內容大概是這樣的:

歲在某某年七月初幾日,中元令節,所做七月半會上敬備金銀財帛 本地福主 仝收領,信士福州府古田縣十八都一保村林某某攜家人敬上

祖先帖,也就是寫給祖宗的,一般寫五代,五代之上,則用「某某堂上歷代宗先」幾個字代替,我家是林氏家族,來自西河郡,所寫內容如下:

歲在某某年七月初幾,中元令節,所做七月半會上敬備金銀財帛 曾祖林氏諱某某公婆某氏 仝收領,陽曾孫 林某某闔家敬上

最有意思的是,孤魂帖,這是寫給那些無家可歸、無處安身的靈魂,充滿了人文關懷,內容如下:

歲在某某年七月初幾,中元令節,所做七月半會上敬備金銀財帛 外姓家先 仝收領,陽施主林某某闔家敬上

幾十張帖子,毛筆字一筆一畫寫下來,一下午過去了……

03

最後才是在選定的「宜祭祀」的日子舉行祭祖儀式。

童年時期,我最期待2個節日,一個是臨近春節時祭拜灶神的「祭灶」,吃完灶糖灶餅就意味著馬上要過年了。另一個,就是中元節!

中元節的祭品是非常豐盛的,魚、雞、鴨、豬頭+豬尾組合、「平湖豆腐湯」這幾樣必不可少的,河裡遊的、山上跑的,地上長的,橫豎整個十幾樣大菜,在那個物質匱乏的年代,這些美食有足夠的誘惑力。

——祭禮前一天,爺爺早就準備好了祭品,那些整好的紙錢垛子整齊的穿在廳堂的竹竿上,奶奶也早把各位祖先的神主、畫像擦洗了一遍,端端正正地擺上了供桌。

祭禮一般在下午3點左右開始。

酸絲木的八仙桌上,擺放著各色祭品,還會按每個方向2人位的方式,擺上碗、筷、酒盞、湯勺。擺放整齊後,點燭、燃香,當然,不放炮。

記憶中,中元節燒香的順序與其他年節不同,是從二樓的天地爐開始,然後是二樓廳堂正中供著的社神——齊天大聖,接著是灶神,然後門神,最後,才是廳堂正中的祖宗香爐。

爺爺說:

祖宗在時,都以天地、神靈為尊,這些香,是替他們敬天地神靈的,只有最後這一柱廳堂香,是我們這些後輩敬拜祖宗的。

爺爺身材較為肥胖,走一圈下來,香點了大半,人也氣喘虛虛。每每這個時候,我那佝僂龍鐘的奶奶,總是安靜地坐在廳旁的長椅上,一聲不發。

點完香後,接著是燒紙。

這是一件令孩提時的我很興奮的事情,燒完紙,就意味著祭禮結束,就該到準備晚飯的時候了。

而奶奶,此時總會來一句:「不要著急,你太公太婆吃飯都是細嚼慢咽……」

04

燒紙的工作,仍然是爺爺去做。

依然是從神靈開始,燒給天地、社神、灶神、門神的,不用紙錢,而是祭神用的「元寶」——很大張、金黃色的那種。

接著,到家最近的丁字路口,給「外姓家先」們,化兩垛燒紙。

回到家裡,關上大門(據說,「外姓家先」大體上都是年富力強,關上大門是讓他們沒辦法進到家裡,跟老祖宗搶「錢」),再逐個給西河堂上的歷代宗先燒紙。爺爺會半蹲在紙錢堆旁,拿著公婆帖,完整的念下來, 公婆帖就是像一張張火引子,帶著子孫們的無限追念慢慢燒化。

幾年後,爺爺逝世。七月半祭祖的工作,落到了我父輩這一代人。

爺爺逝世後的第一個中元節,當我爸念到爺爺的名字「林啟鳳」時,依舊坐在廳旁長椅上的奶奶用手帕輕拭眼角,輕輕抽噎,似乎很努力地在壓抑著自己的眼淚——我印象中,爺爺過世那天,她似乎沒有掉眼淚,只嘆了一口氣,嘟囔了一句:「死老頭啊,死老頭」……

——當然還會留一垛紙錢,七月十五傍晚,在大門口燒化——據說,這是給祖先們路上買茶水喝的。

05結後語

記憶中的七月半,慎祖追宗,儀式感十足,沒有所謂的恐懼,更多的是來自親情血脈的追憶與溫情!

離家已經多年,偶爾,父母如果剛好七月半在家時,依然會給祖宗們拜拜,燒一燒紙。

今天的福州城七月半早就沒有了儀式感,沒有了對祖先的敬慰心,似乎只剩下所謂的「害怕」了……也不知道這種怕到底怕的是自己還是祖先

相關焦點

  • 七月半(中元節)
    中元節,中國傳統節日。"中元節"是道教的叫法,民間世俗稱為"七月半"(或"七月十四"),七月十四/十五祭祖是流行於漢字文化圈諸國以及海外華人地區的傳統文化節日,與除夕、清明節、重陽節均是中華民族傳統的祭祖大節。
  • 「七月半」:重新認識的中元節
    前二天,就有聽朋友說,說是要到鄉下去過「七月半」。今天看到這一信息與視頻,心中頓時一驚,百度上搜索『中元節』,恕我無知,今天才恍然大悟,福州人常說的「七月半」「做半段」與百度上的「中元節」實際上是一個概念。而2018年的中元節,就是明天(2018.08.25)了。
  • 七月半 | 中元節【宜喝酒】
    中元節,俗稱鬼節,七月半,佛教稱為盂蘭盆節。中元節在農曆七月十五日,部分在七月十四日。民間按例要祀祖,用新米等祭供。七月十五上墳掃墓,祭拜祖先。中元節與盂蘭盆節起初因佛教盂蘭盆會布施餓鬼為始,因宋朝儒、釋、道三教合流,與道教中元節的祭祀亡者靈魂、儒家祭祀祖先等活動結合,構成中國乃至漢字文化圈的一系列祭祀活動。
  • 中元節|七月半酒,祭祖惦憂思
    七月半,中元節,節日的起源可追溯至上古時代的祖先信仰、秋嘗祭祖,是中國追懷先人、敬祖盡孝的傳統節日。中元節又稱盂蘭盆節、七月十四祭祖節,分別是道教、佛教與民間俗信的三種叫法,因此,這也是一個三俗合一的節日。
  • 中國傳統節日-中元節·七月半
    中元節,俗稱鬼節,七月半,有稱亡人節,佛教稱為盂蘭盆節。是我國最重要的祭祀節日之一。傳說該日地府放出全部鬼魂,民間普遍進行祭祀鬼魂的活動。凡有新喪的人家,例要上新墳,而一般在地方上都要祭孤魂野鬼,所以,它整個兒是以祀鬼為中心的節日,系中國民間最大的祭祀節日之一。
  • 無數鴨子即將命喪七月半,魂斷中元節!網友直呼太殘忍
    不聽話的孩子會被鬼魂找上,年少單純的我往往在這一天不敢放肆。長大了又聽說了農曆七月半還有「中元節」、「盂蘭盆節」、「祭祖節」等說法。那麼,七月十五到底是不是個正經「鬼節」?三俗合一的「七月半」正確來講,七月十四祭祖節、中元節與盂蘭盆節,是分屬於民間俗信、道教與佛教的說法,三者呈並列關係,只是恰巧「撞日子」了。「祭祖節」源於早期的「七月半」農作豐收秋嘗祭祖,「七月半」的產生可以追溯到上古的祖先崇拜與農事豐收時祭。
  • 關於今年的中元節(七月半)……
    關於今年的中元節(七月半)…… 2020-08-29 10:5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七月十四殺鴨子,中元節吃什麼鴨子菜譜過七月半鬼節
    七月十四殺鴨子,中元節吃什麼鴨子菜譜過七月半鬼節又是七月半了,這個俗稱的鬼節七月半十四,豬豬只能在深圳做一隻加班狗,沒辦法,為了生活勞碌奔波。你家的鬼節吃什麼,七月半少不了大餐吧?明天就是中元節了,菜譜呢?豬豬就不說了,食堂安排吃啥就吃啥?我印象中的過節只是在新聞聯播裡,只在朋友圈裡...對於我來說,已經沒有過節的感覺了...
  • 七月半為什麼叫「中元節」,起源於何物?淺談傳統節日中元節文化
    農曆七月十五日,是我國民間的傳統節日——中元節,俗稱七月半,或稱鬼節(有的地方是在七月十四日)。2020年9月2日這天便是七月半,中元節。在中元節,家家戶戶都會進行祭祀祖先的活動,有些人家還會舉行家宴。古時候,在祭祀、供奉祖先時非常講究行禮如儀,有著一整套約定成俗的流程。
  • 七月半能出去玩嗎 民間為什麼說中元節不能出門?
    根據民間的傳說,七月半中元節是鬼門大開的日子,所以晚上的時候最好不要出門,不過這畢竟是古代的傳統,想要現代的年輕人不出去玩幾乎是不可能的,不過也有人會有這樣的疑慮,七月半真的不適合出去嗎?   根據民間的說法,據說,在這段期間,幽冥界的孤魂野鬼都爭先恐後地來人間逍遙,找些好吃好喝的。
  • 中元節的由來你知道嗎?七月半,鬼亂竄!鬼節有哪些風俗和禁忌
    這幾天相信有的小夥伴坐在家裡也能偶爾聽到鞭炮聲,或者是回家的路上突然發現一個小土包,上面插著幾根香,其實這一切的行為只是有人在緬懷逝去的親人,農曆七月十五也會有這些習俗,這一天就是中元節,也叫做鬼節。有一種說法就是農曆七月初一是鬼門大開的日子,農曆七月十五則是鬼門關開的時候。
  • 七月十五中元節,農村老人:「七月半」禁忌多,有道理嗎?
    在民俗,每一年農曆七月十五為中元節,是一年一度的四大拜祖傳統民族節日之一,其他三個傳統節日各自為除夕夜、清明節、重陽節。中元節,又被稱作「鬼節」、「七月半」、「七月十五」、「孟蘭盆會」等。流傳中元節這一天陰曹地府會開啟大門口,便於先人到世間找尋親人。健在的後代會提早到先人墳前燒紙叩頭;一來是為給先人指引方向,二來是為祈禱庇護子孫後代,以添福免災;三來是為防止先人急需用錢而找美女屍體不便。就算是忙得不相往來,很多人都不容易忘掉中元節前拜祖一事,確實走不開必須在向著先人墳上的方位燒些冥幣。
  • 七月半是什麼日子 民間中元節傳說禁忌多
    每年農曆的七月十五,就是民間所說的七月半,也就是中元節,還被稱為鬼節,是傳統的祭祀節日。   七月半是什麼意思?   中元節,俗稱「鬼節」、「七月半」,佛教稱為「盂蘭盆節」,中元節在農曆的七月十五日,部分也有在七月十四日過,節日這天,人們帶上祭品,到墳上去祭奠祖先,與清明節上墳相似。
  • 「七月半,鬼門開」,中元節老祖宗留下的講究你知道多少?
    目蓮無計可施趕緊就向佛陀求助,佛陀說:你在七月15這一天建立一個盂蘭盆會,藉助十方眾生之力,讓你的母親吃飽。目蓮按照佛陀的囑咐,母親最終得以超度。於是就有了七月15超度亡人這樣的一個典故。所以在佛教的文化中,它就是一種勸人向善,推崇孝道的說法。而在道教就是另外一種了。道教諸神中有三官大帝,他們是玉帝派駐人間的代表。
  • 七月半為什麼是鬼節 中元節最大的傳統便是祭祀
    明天是農曆的七月十五,民間俗稱七月半,又稱鬼節,說鬼節,大家最熟悉的應該就是清明節了,七月半是怎麼成為鬼節的呢?   中元節在民間俗稱「鬼節」,又稱「七月節」、「七月半」,與除夕、清明節、重陽節(除、清、九)等三節,並稱為我國傳統節日裡祭祖的四大節日。
  • 「鬼節」七月半,農村的中元節有哪些禁忌?這些事萬萬不能碰
    七月半,在我國的傳統文化當中,是一個非常忌諱的日子。在這一天當中,全國各地幾乎都流傳著一些神秘而又可怕的傳說。所以在民間,每年的農曆七月,都被稱為「鬼月」。而七月十五,則被稱之為「鬼節」。在這一天,農村裡面的老頭老奶都會絮絮叨叨,告訴晚輩們一些禁忌。
  • 七月十五中元節,中元節是怎麼由來的?中元節有什麼傳統習俗
    農曆七月十五是中元節,中元節也是中元七炁赦罪地官洞靈青虛大帝聖誕日(誕辰),中元節,即七月半祭祖節,又稱施孤、鬼節、齋孤、地官節,節日習俗主要有祭祖、放河燈、祀亡魂、焚紙錠等。中元節由上古時代「七月半」農作豐收秋嘗祭祖演變而來。
  • 細數「七月半」中元節習俗 「鬼節」禁忌要小心
    安徽商報 合肥網訊 2013年8月21日是「中元節」,中元節也俗稱鬼節、七月半,佛教稱為盂蘭盆節。農曆七月,是民俗上的「鬼月」,在一般人眼中總有幾分神秘色彩,今天小編就為大家細數中元節的習俗和「鬼節」的一些禁忌。傳說在這一天,地府放出全部鬼魂,這天陰氣較重,那麼你知道中元節有哪些習俗嗎?你知道在中元節,有哪些禁忌嗎?
  • 「七月半,鬼門開」中元節將至,老祖宗留下的這幾大禁忌切不能忘
    每天都有分享,完全是免費訂閱,請放心關注。                                                             註:本文轉載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謝謝。七月十五中元節馬上要到了,中元節又被大家稱為「鬼節」,這鬼節就是如何來的呢?在這特殊的日子裡,老祖宗又給我們留下了哪些禁忌?
  • 中元節,孟蘭盆節,七月半,你真的知道農曆七月十五的來源嗎?
    中元節,孟蘭盆節,地官節,七月十四,祭祖節,鬼節,施孤,亡人節,七月半,各地各種說法都有些差異,今天帶大家了解一下農曆七月十五的說法。"七月半"說法的由來七月半產生可以追溯到上古時代的祖靈崇拜以及相關時祭。在《易經》中,"七"是一個變化的數字,是復生之數。七月乃吉祥月、孝親月,而十四日是"7"的周期數。所以古人在這一天祭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