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半
七月半又叫中元節,俗稱「鬼節」、「七月半」,佛教稱為「盂蘭盆節」,中元節是在農曆的七月十五日,部分地區也有的在七月十四日過,節日這天,人們帶上祭品,到墳上去祭奠祖先,與清明節上墳相似。
熱天的日子真的難過,轉眼又到了七月半。七月半裡克燒點紙錢,活鬼死鬼都被我冕。
昨天哥哥電話說,叫我早點回家吃飯,說姐姐他們也回來,我知道了,是他又準備接媽媽回家了。我得趕緊去紙紮店稱點錢紙買點香燭、去小賣部店買點水果零食作為祭品。前年的去年的還記憶猶新。
七月半接祖宗。七月半敬鬼神。
我們這裡原來祭祖是從農曆七月初十早晨開始接回家的。原來是接祖宗牌位,現在是接先人相片放到堂屋正中央的方型供桌上面,方型供上面按輩分依次擺上祖宗牌位,三生九禮等祭品(堂屋是現在的客廳),到農曆七月十四晚上送走。
農曆七月十五日到墳上或者屋前面的空曠地燒紙錢香燭化包、化衣箱。包——寄給亡人的信封,上面是地址,裡面是紙錢,有的講排場的是燒冥幣。衣箱是亡人的紙衣服鞋帽。現在我們的祭祖就是拿著亡人的相片,放在桌上面,放三生「魚、肉、蛋」,九禮「水果和副食品」。小時候見過媽媽接祖宗,是有很多牌位的,那是族內祖宗。那時牌位上面都是十八世紀的人,只有一個十九世紀的人,他就是我父親,他的牌位是靠左邊最邊緣的一個小牌位……
祭祖節在陰曆七月十五日,所以簡稱為"七月半"祭祖。那時盛夏已經過去,秋涼剛剛開始。民間相信祖先也會在此時返家探望子孫,故需祭祖。祭拜的儀式一般在七月底之前的傍晚時分,並不局限於特定的某一天。平常日子要對先人祭拜,一般都不動先人的牌位。到了"七月半"祭祖時,則要把先人的牌位一位一位請出來,恭恭敬敬地放到專門做祭拜用的供桌上,再在每位先人的牌位前插上香燭,每日早晨、中午、傍晚,供三次茶飯,直到七月卅日送回為止。有先人畫像的,也要請出掛起來。祭拜時,依照輩分和長幼次序,給每位先人磕頭,默默禱告,向先人匯報並請先人審視自己這一年的言行,保佑自己平安幸福。送回時,燒紙錢和紙紮的衣物,稱燒「包」「衣箱」,或佛門或道教的超度法事。
在我們湖南的一些地區,中元節是比清明節或重陽節更重要的祭祖日。我家接祖宗就接我們認識的見過的先長輩,爺爺、爸爸和媽媽。爸爸走的最早,剛剛過而立之年的我還沒有叫過他,爺爺和毛主席一般大,媽媽雖然2014年走了,她卻天天在我夢裡相見。今年二哥說只接了媽媽,請回家的牌位卻是爸爸和媽媽的。
七月半是民間初秋慶賀豐收、酬謝大地的節日,有若干農作物成熟,民間按例要祀祖,用新米等祭供,向祖先報告秋成,是追懷先人的一種文化傳統節日,其文化核心是敬祖盡孝。
來源丨紅網網友@網絡說話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分享轉載請註明作者!
如有侵權請立即與我們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