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時節怎樣緬懷祖先

2020-12-13 劉姐搞種植

在我國防控新型冠狀病毒性肺炎疫情已經達三個月多了,這幾天雨霧紛紛,真是應了人們緬懷祖先的心情。從手機裡接到清明期間禁家族式大型掃墓信息,所以我也決定不回家了。

其實要緬懷祖先不聚集式掃墓的方法有很多,一是可以在家自寫誥文緬懷祖先,因為通過寫文可以抒發自己對先人的懷念。二是可以勞動。俗話說「勞動最光榮」,我們的先人在這方面詮釋得完美。我們可以通過勞動,例如:植樹、搞衛生、整理收拾自己的小窩。三、今天國家下了通知清明節全國進行哀悼活動,我們可以跟隨國家的安排進行活動。

其實還有很多辦法緬懷先人,只是各個地方有不同的習慣而已,你們說是嗎?

相關焦點

  • 這緬懷祖先,充滿哀思的清明時節
    清明時節雨紛紛」,然而,今年的清明節不知是因為祖宗的顯靈,還是因為老天的賞臉,不再像往年那樣細雨紛飛,清冷潮溼。春風送暖,春光明媚,人們迫不及待地帶著喜悅的心情去踏青,懷著崇敬的思念去掃墓。由於我的老家在千裡之外的福建,清明節無法回去祭拜祖先,於是,媽媽就帶我到附近的繡衣公園踏青。還沒到公園門口,我就遠遠望見公園的上空有幾隻風箏在自由飛翔,它們同白雲嬉戲,與小鳥賽飛,快樂無比,令人生羨。我連忙加快腳步來到了公園門口的小河邊。只見兩岸的垂柳亭亭玉立,柳樹姑娘正用「風梳子」悠閒地梳理著又長又綠的辮子,她們以河為鏡,翹首弄姿,風情萬種。
  • 清明時節帶娃拜山,緬懷祖先培養感恩心
    清明時節,村裡的鞭炮聲,禮炮聲早在2天前就已經響個不停。一開始我以為是哪家辦喜事,當下午禮炮還響個不停時,我才確認這是清明節的儀式感。今天一早,做完早課,正好媽媽和弟弟們也起床了。還沒來得及吃早飯,趕早帶上孩子們去拜山掃墓。
  • 身在異鄉不忘記祖先 新加坡華人清明時節忙祭祖
    和世界其它地方的華夏子孫一樣,新加坡華人不會忘記在清明時節掃墓祭祖,「緬懷先人,慎終追遠」。  新加坡資深報人、文史研究員韓山元在接受新華社記者採訪時說:「即使是接受西方教育的新加坡年輕華人對清明節也不敢怠慢,因為崇祖、祭祖是流傳數千年的華人傳統。」他說,新加坡著名的商業街烏節路幾十年前便是來自中國潮州的移民的墳場,「足見報恩和安葬先人在華人傳統中的重要性」。
  • 家風「清明」,那些隱藏在家族裡的傳承是對祖先最好的緬懷
    又到一年折菊祭祖的清明時節,但今年的清明祭祖掃墓並不像往年那般熱鬧。從家族角度來看,清明節踏青掃墓、祭祀祖先,是一種文化習俗或文明禮儀,也是 " 血脈 " 接續," 鄉愁 " 復歸。我們聯繫到湖南有名望的張天翼家族、黎氏八駿家族、秋瑾夫家還有長沙金井鄭氏家族,他們也一改往常清明祠堂聚會,共同掃墓祭祖的方式,有的單獨或分批掃墓,有的用寫文章的方式來緬懷先祖,有的則用家族留下的家訓家風來教育後人 ……於他們而言,清明祭祖,除了是家族祭奠儀式,更是一種家族精神的傳承和延續,不管身處何方,只要浸潤著家族精神,就是對祖先最好的緬懷了。
  • 網言網語|又到清明,我們如何追思緬懷、感悟生命
    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 慕振東清明是慎終追遠、掃墓祭祖的時節,也是吐故納新、踏青郊遊的時節。今年清明,節氣依舊,卻註定不同。在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之下,文明祭掃尤顯必要,面對自然、生命尤須敬畏。不少網友在本網留言板留言,講述了他們的感悟和思索。
  • 頤山公學清明時節話清明:氣清景明 萬物皆顯(組圖)
    也許是一顆巨星,也許是一把火炬,也許只是一支含淚的蠟燭……」我們重拾生活的勇氣,其實是祖先的祝福。  4月4日是清明節,在二十四個節氣中,既是節氣又是節日的只有清明。跟著頤山公學一起來學清明節的相關知識吧。
  • 青島航校舉行「清明祭祖」儀式,全校師生祭祀祖先、緬懷先烈
    4月4日,青島北方航空職業學校2019年清明節「祭祀祖先,緬懷先烈」儀式活動舉行。全校師生通過共同吟誦祭文,向先祖、革命先烈敬獻菊花等祭祀活動寄託對遠古祖先、先賢先烈、家族祖先深深的追思之情以及濃濃的感激之情。
  • 漳臺人農曆三月初三祭拜祖先 清明時節不掃墓
    文/圖 記者 朱亞聖 通訊員 林盛發  清明時節,全國各地的人們都去掃墓祭拜祖先。而漳臺一些地方的人們是個例外,他們清明時節不掃墓,掃墓時間推後到農曆三月初三 。那一天,他們稱之為「三日節」或稱「敬祖節」。  農曆三月初三那天,他們掃墓的方式和清明掃墓是一樣的:先是由後人「掛紙」(在墳墓上掛紙帛,後改為壓紙帛)作為上墳的標誌。
  • 清明時節淚紛紛--福建頻道--人民網
    原標題:清明時節淚紛紛 每年的三、四月份,雨水都會特別的多,時晴時雨,人的心情也隨著這種季節的轉換,帶來了絲絲的傷感。雨水的紛擾,仿佛飄灑的淚水,在訴說著後人們對先人們的懷念。猶如唐代詩人杜牧所作的《清明》: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 清明時節家風教育正當時
    清明時節家風教育正當時 發表時間:2016-04-06   來源:海澱文明網   又是一年清明時,在山東高唐縣梁村鎮北鎮村,講《故鄉懷往》,了解家譜,重讀家訓,在感受家風中緬懷先人,成了村民每年清明必做的「功課」。
  • 清明時節,後備兵員祭奠緬懷烈士
    徐州市雲龍區人武部組織開展網上紀念活動緬懷抗疫犧牲老兵 激發訓練生產鬥志東海民兵徐州4月3日電周林、臧賓報導:「在湖北省榮軍醫院連續堅守47天的退役軍人蔡緒強雖然倒下了,但您那種以生命踐行使命、用熱血鑄就軍魂的精神,將永遠激勵我們前行。」
  • 清明時節,你知道的祭祖規矩有多少呢?
    清明祭祖,這個冬去春來、萬物復甦的美好時節,人們去到先人的墳墓,可以查看墳墓是否完好。在祭拜之前,通常都要清除雜草、打掃衛生,添上新土。供上祭品燒豬,燃香祭酒,焚燒紙錢及舉行簡單的祭祀儀式以標識對祖先的懷念和敬意。祭祖時,上香要上三柱。上三柱香的來由是什麼?
  • 清明,風雨過後虹始見
    一候桐始華 意為清明來到,白桐花開,清芬怡人。春來萬物復甦,到清明時節,陽氣更盛,各種各樣的花競相開放。 三候虹始見 清明時節多雨,濛濛細雨過後,便是彩虹重現之時。 清明習俗 【掃墓】
  • 清明時節話說主題作文
    清明時節有哪些相關的主題作文可以寫呢?傳統佳節緬懷先烈。圍繞著這個主題,可以寫祭拜英烈的故事,參觀革命先驅紀念碑,講述革命先烈的故事以及烈士家鄉的新變化。通過這些相關素材表達在清明節之際,發揚革命先烈的傳統,繼承先烈的遺志,建設美好家園的家國情懷。清明踏青遍賞風光。
  • 清明時節話清明 作者:齊曉鈺(甘肅武威)
    清明時節話清明「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默念著這樣的詩句,低語著又一個清明節來到了,心中不免有了些許的傷感。清明,農曆二十四節氣之一。每年三月初一前後,公曆4月4至6日。《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三月節物至此時,皆以潔齊而清明矣。」
  • 公文寫作素材分享:關於清明、緬懷的經典句子
    公文寫作經典句子分享:關於清明、緬懷英烈的句子。1、緬懷和紀念英烈,弘揚的是英烈精神,傳承的是紅色基因,激發的是奮進力量。2、對過去的紀念,是為了更好開拓未來。4、滿眼遊絲兼落絮,紅杏開時,一霎清明雨。5、故土家園永遠是不變的精神根脈,家庭親情永遠是最深沉的精神依戀。6、人間四月天,萌生的綠,綻放的花,疊映盎然生機。7、英烈魂,清明祭;英烈志,永不忘。
  • 工作在外的我們怎樣清明祭祖
    著城市化進程的不斷加快,很多以前的農村人也通過考學、就業、務工、拆遷等方式進城安家定居,疫情未過,清明又來,清明節是我國傳統祭祀先祖的重要節日,每逢清明節,全國各地都會有不同風俗採取不同方式祭祀先祖。緬懷逝去的親人。
  • 清明祭祀意義在深思生命價值
    又到清明時節。清明既是二十四節氣之一,又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而這個傳統節日又有獨特的主題,即:在慎終追遠中感悟傳統文明。    如此以厚重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節日,就不單單光是祭祀,更有緬懷、感恩、追思等凝重的生命文化主題。即便是祭祀,也是在生者與逝者對話中,人生的意義感懷。通過怡情養志,進而涵養文明。
  • 又是一年清明時!清明不應只有「香火」 還有豐富有趣的文化傳統
    彼時詩人們關於這幾天的作品,也往往是寒食、清明並提,如韋應物有詩句說:「清明寒食好,春園百卉開。」白居易也有詩句說:「烏啼鵲噪昏喬木,清明寒食誰家哭。」後來,朝廷鑑於民間寒食、清明並舉已相沿成習,就以官方文書的形式正式規定,清明到來時,可以與寒食節一起放假。而後,寒食與清明就漸漸合二為一了,而寒食既成為清明的別稱,也變成為清明時節的一個習俗,清明之日不動煙火,只吃涼的食品。
  • 清明祭拜祖先 這3類人不適合去掃墓
    原標題:清明祭拜祖先 這3類人不適合去掃墓   眼看清明節就要到了,在清明節的時候人們都回去掃墓。但是有些人清明節是不適合去掃墓的。你知道清明節哪些人不適合去掃墓嗎?今天小編就為大家來盤點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