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港口發展歷史沿革

2020-12-12 央廣網
    中廣網北京6月5日消息  中國水運發展的歷史源遠流長,從新石器時代,到封建王朝,再到新中國成立,中國港口建設有著自己的歷史脈絡。

    早在新石器時代,先人已在天然河流上廣泛使用獨木舟和排筏。從浙江河姆渡出土的木槳,證明在距今2 000多年前,中國東南沿海的漁民已使用槳出海漁獵。

    春秋戰國時期,水上運輸已十分頻繁,港口應運而生,當時已有渤海沿岸的碣石港(今秦皇島港)。

    漢代的廣州港以及徐聞、合浦港,已與國外有頻繁的海上通商活動。長江沿岸的揚州港,兼有海港與河港的特徵,到唐朝已是相當發達的國際貿易港。廣州、泉州、杭州、明州(今寧波)是宋代四大海港。

    鴉片戰爭後,列強用炮艦強行打開中國國門,一系列不平等條約的籤訂,使沿海海關和港口完全被外國人所控制,內河航行權喪失殆盡。港口長期受制於外來勢力,成為帝國主義侵略掠奪我國資源財富的橋頭堡。新中國成立前,中國港口幾乎處於癱瘓狀態,全國(除臺灣省)僅有萬噸級泊位60個,碼頭岸線總長僅2萬多m,年總吞吐量只有500多萬噸,多數港口處於原始狀態,裝卸靠人抬肩扛。  

    新中國成立後,中國水運和港口開始獲得新生,先後經歷了五個不同的發展時期。 

    中國港口建設的第一個發展時期是建國初期的20世紀5070年代初:

    由於帝國主義的海上封鎖,加上經濟發展以內地為主,交通運輸主要依靠鐵路,海運事業發展緩慢。這一階段港口的發展主要是以技術改造、恢復利用為主。在這一時期,沿海港口平均每年只增加一個多深水泊位,其中大多系小型泊位改造而成。

    中國港口建設的第二個發展時期是20世紀70年代:

    隨著中國對外關係的發展,對外貿易迅速擴大,外貿海運量猛增,沿海港口貨物通過能力不足,船舶壓港、壓貨、壓車情況日趨嚴重,周恩來總理於1973年初發出了三年改變我國港口面貌的號召,開始了第一次建港高潮。從1973年至1982年全國共建成深水泊位51個,新增吞吐能力1.2億噸。首次自行設計建設了中國大連5/10萬噸級原油出口專用碼頭。這一時期鍛鍊和造就了中國港口建設隊伍,為以後港口發展奠定了較好的基礎。

    中國港口建設的第三個發展時期是20世紀70年代末~80年代:

    中國經濟發展進入一個新的歷史時期,中國政府在六五1981-1985)計劃中將港口列為國民經濟建設的戰略重點。港口進入第二次建設高潮。港口建設步入了高速發展階段。六五期間共建成54個深水泊位,新增吞吐能力1億噸。經過五年建設,中國擁有萬噸級泊位的港口由198011個增加到1985年的15個,1985年完成吞吐量3.17億噸。七五期間是沿海港口建設40年發展最快的五年,共建成泊位186個,新增吞吐能力1.5億噸。其中深水泊位96個,比建國後30年建成的總和還多,共建成煤炭泊位18個,貨櫃碼頭3個以及礦石、化肥等具有當今世界水平的大型裝卸泊位。擁有深水泊位的港口已發展到20多個。年吞吐量超過1 000萬噸的港口有9個。

    中國港口建設的第四個發展時期是20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

    隨著改革開放政策的推行與實施以及國際航運市場的發展變化,中國開始注重泊位深水化、專業化建設。特別是七屆人大四次會議後,通過了中國十年發展綱要和八五計劃綱要,明確了交通運輸是基礎產業。為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的進一步深化,出現了第三次建港高潮。建設重點是處於中國海上主通道的樞紐港及煤炭、貨櫃、客貨滾裝船等三大運輸系統的碼頭。至1997年底全國沿海港口共擁有中級以上泊位1 446個,其中深水泊位553個,吞吐能力9.58億噸,是改革開放之初的4倍。完成吞吐量由1980年的3.17億噸增長到19979.68億噸。基本形成了以大連、秦皇島、天津、青島、上海、深圳等二十個主樞紐港為骨幹,以地區性重要港口為補充,中小港的適當發展的分層次布局框架。與此同時,與港、航相配套的各種設施、集疏運系統、修造船工業、航務工程、通信導航、船舶檢驗、救助打撈系統基本齊備,還建設了具有相當規模和水平的水運科研設計機構、水運院校和出版部門,初步形成了一個比較完整的水運營運、管理、建設和科研體系。  

    中國港口建設的第五個發展時期是20世紀90年代末~21世紀初:

    貿易自由化和國際運輸一體化的發展,現代信息技術及網絡技術也伴隨著經濟的全球化高速發展,現代物流業已在全球範圍內迅速成長為一個充滿生機活力並具有無限潛力和發展空間的新興產業。現代化的港口將不再是一個簡單的貨物交換場所,而是國際物流鏈上的一個重要環節。特別是進入21世紀以後,經濟全球化進程加快,科技革命迅猛發展、產業結構不斷優化升級、綜合國力競爭日益加劇。為適應國際形勢變化和國民經濟快速發展的需要,在激烈的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全國各大港口都在積極開展港口發展戰略研究,開發建設港口信息系統,並投入大量資金進行大型深水化、專業化泊位建設,掀起了又一輪港口建設高潮。截至2003年底,全國沿海港口共有生產性泊位4 274個,其中萬噸級以上泊位約748個,綜合通過能力16.7億噸,共完成貨物吞吐量20.64億噸。  




相關焦點

  • 內蒙古終於有了一部完整歷史沿革地圖集——《內蒙古歷史沿革地圖...
    《圖集》由編例、序圖、歷史沿革地圖和地名索引四部分組成。《圖集》從歷史時間和地理空間兩個維度,展現內蒙古地區歷史發展的空間變化,從歷史政區的變化審視內蒙古草原文化的形成和發展,直觀、真實地反映了內蒙古在中國歷史發展長河中的印記。
  • 中國人民大學-首都體育學院(北京體育師範學院)歷史沿革
    )改建為(復校)北京體育師範學院北京師範學院參見北京:「首都師範大學(……)歷史沿革」2000年北京體育師範學院更名為首都體育學院 2.中國人民大學歷史沿革1950年中國政法大學、華北大學(部分)、華北革命大學(部分)合併組建中國人民大學
  • 中國農業大學--首都師範大學(北京師範學院)歷史沿革
    2020.8.23 1.中國農業大學歷史沿革1994年北京農業大學、北京農業工程大學合併組建中國農業大學北京農業大學參見北京:「北京農業大學(……)歷史沿革」北京農業工程大學參見北京:「北京農業工程大學(……)歷史沿革」
  • 觀歷史沿革,尋大學特色
    筆者認為,大學的歷史沿革是一個非常好的切入點。一所高校的建立、發展普遍基於一定的時代背景,而其辦學歷史在很大程度上可以體現出該院校的傳統優勢與特色。本文將從綜合類大學和專業類大學兩個維度展開說明。綜合類大學往往文理兼備,甚至開設專業涵蓋了理、工、農、醫、經、管、文、法等多個學科,這就需要考生和家長追溯其合併歷史,也就是經歷了怎樣的排列、組合,組建了今天的綜合類大學。以中南大學為例,該院校組建於2000年4月,由湖南醫科大學、長沙鐵道學院與中南工業大學合併而成,三所院校又分別由中南礦冶學院、湘雅醫科大學、中南土木建築學院發展而來。
  • 冠名"人民大學"高校統計及歷史沿革
    2020.8.231 中國人民大學歷史沿革2 吉林大學(東北人民大學)歷史沿革3 北京:華北人民大學歷史沿革4 貴州人民大學歷史沿革5 雲南:文山人民大學歷史沿革6 雲南:德宏人民大學歷史沿革7 山西:萬榮人民大學歷史沿革
  • 哈爾濱音樂學院-哈爾濱醫科大學(哈爾濱醫學院)歷史沿革
    今日頭條-高校設置迷妹 2020.8.29 1.哈爾濱音樂學院歷史沿革2016年哈爾濱師範大學(音樂學院部分資源)改建為哈爾濱音樂學院哈爾濱師範大學參見黑龍江:「哈爾濱師範大學(……)歷史沿革」哈爾濱音樂學院是黑龍江省唯一獨立設置的公辦的藝術類高等院校
  • 古代人也學習地理知識,淺析中國歷史上沿革地理的作用和意義
    除了傳統的語數英,文科學生還要對文綜中的地理與歷史補缺補漏。要是問同學們地理與歷史哪科更重要,相信答案會是一樣重要。但在中國古代可不是這樣的,地理只是作為依附於歷史的一門學問,影響著史學家的歷史觀念,稱為歷史地理學。事實上,古代的歷史地理與現代的歷史地理的概念雖有不同,但是差別不大。
  • 保定理工學院--華北理工大學(河北聯合大學)歷史沿革
    2020/8/221.華北理工大學(河北聯合大學)歷史沿革2010年河北理工大學、華北煤炭醫學院合併組建河北聯合大學華北煤炭醫學院參見河北:「華北煤炭醫學院(……)歷史沿革」河北理工大學參見河北:「河北理工大學(……)歷史沿革」2015年河北聯合大學更名為華北理工大學 2.
  • 臺灣行政區劃歷史沿革
    臺灣行政區劃歷史沿革 時間:2005-11-21 13:52   來源:   公元230年,吳國大將渡海到達「夷洲」(臺灣)。隋唐稱臺灣未「流求」。
  • 海南師範大學(海南師範學院-海南師範專科學校)歷史沿革
    1949年海南師範學院獨立辦學原海南師範學院參見海南:「瓊臺師範學院(……)歷史沿革」1950年私立海南大學(部分)、匹謹中學、瓊南中學、私立瓊海中學併入海南師範學院私立海南大學參見海南:「私立海南大學
  • 武漢大學(武昌中山大學-第二中山大學)-武昌首義學院歷史沿革
    (附屬中學)獨立辦學並參與合併組建省立武昌二中,現發展為武漢市第十五中學1952年武漢大學(英文專業)、1953年武漢大學(部分系科)併入中山大學1953年武漢大學(工學院)參與合併組建華中工學院,其後參見湖北:「華中理工大學(……)歷史沿革」1953年武漢大學(經濟系)參與合併組建中南財經學院,1958年武漢大學(法律系)參與合併組建湖北大學,
  • 第七屆中國國際物流發展大會「中國港口合作與口岸建設發展論壇...
    ▼▼▼互學互鑑 開放合作攜手開創港口高質量發展新篇章第七屆中國國際物流發展大會「中國港口合作與口岸建設發展論壇」在唐山隆重舉行 9月14日,第七屆中國國際物流發展大會「中國港口合作與口岸建設發展論壇」在唐山隆重舉行。
  • 香港中文大學(崇基學院)--珠海學院(珠海大學)歷史沿革
    2020.8.181.珠海學院(珠海大學)歷史沿革1949年私立珠海大學(部分資源)遷移香港,並一直由中華民國(臺灣)教育部頒發學位原私立珠海大學參見廣東:「珠海大學(……)歷史沿革」1949年珠海書院創建
  • 外交學院(國際關係學院)-北京信息科技大學歷史沿革
    1.北京信息科技大學歷史沿革2004年北京機械工業學院、北京信息工程學院合併組建北京信息科技大學(籌)2008年北京機械工業學院、北京信息工程學院正式合併組建北京信息科技大學北京信息工程學院參見北京:「北京信息工程學院(……)歷史沿革」北京機械工業學院參見北京:「北京機械工業學院(……)歷史沿革
  • 安徽信息工程學院--淮南師範學院(淮南師範專科學校)歷史沿革
    淮南師範學院(淮南師範專科學校)歷史沿革1952年淮南師範學校創建1958年淮南師範學校升格為淮南師範專科學校1961年淮南師範專科學校改建為淮南中學教師進修學校1961年淮南師範專科學校(部分)併入安徽省六安專區師範專科學校
  • 暨南大學--嘉應學院(嘉應大學-嘉應師範專科學校)歷史沿革
    嘉應學院(嘉應大學-嘉應師範專科學校)歷史沿革1924年嘉應大學創建1927年嘉應大學停辦1949年嘉應大學創建1949年嘉應大學停辦1985年嘉應大學(專科)創建年梅州師範學校併入嘉應學院1970年梅縣師範學校創建1984年梅縣師範學校更名為梅州師範學校2003年梅州衛生學校併入為嘉應學院1951年梅縣衛生學校創建1992年梅縣衛生學校更名為梅州衛生學校 2.暨南大學歷史沿革
  • 七人制(腦癱)足球介紹:歷史沿革 項目 場地器材
    第1頁:七人制(腦癱)足球的歷史沿革 第2頁:第13屆帕運會七人制(腦癱)項目設置 第3頁:七人制(腦癱)足球比賽的場地、器材、設施  七人制(腦癱)足球的歷史沿革國際腦癱人體育和休閒運動協會的足球委員會對七人制(腦癱)足球負責,並致力於這個運動項目的發展與提高。  20世紀,由於英式足球在歐洲的廣泛開展,在老百姓心中影響力越來越大,許多殘疾人包括腦癱患者也深愛此項運動。  1978年,經過對國際足聯有關競賽規則的修改,它作為國際體育比賽, 第一次出現在愛丁堡。
  • 高聖沙龍 | 第954期 · 論股東及其出資對歷史沿革的影響
    本期沙龍,趙律師將與我們探討股東及其出資對歷史沿革的影響。趙雲律師畢業於中國政法大學民商經濟法學院,獲民商法學碩士學位。註冊制以來,主管機關對歷史沿革的關注度雖降低,但仍屬於中介機構的盡職調查和信息披露的重點內容之一。股本及其演變內容十分豐富,本次分享,她將會揭開歷史沿革面紗的一角。本次沙龍分為四部分:歷史沿革的定義、歷史沿革的地位、與股東性質/出資形式勾稽的歷史沿革以及案例分析。首先,趙律師帶我們解決最根本的議題:歷史沿革是什麼?
  • 赤峰學院-鄂爾多斯應用技術學院歷史沿革
    鄂爾多斯應用技術學院歷史沿革1959年伊克昭盟衛生學校創建1962年伊克昭盟衛生學校停辦1964年伊克昭盟衛生學校復辦並更名為伊克昭盟衛生職業學校」內蒙古工業大學參見內蒙古:「內蒙古工業大學(……)歷史沿革」內蒙古醫科大學參見內蒙古:「內蒙古醫科大學(……)歷史沿革」2018年內蒙古大學(鄂爾多斯學院)撤銷2018年內蒙古工業大學(礦業學院)撤銷2018年內蒙古醫科大學(鄂爾多斯學院)、鄂爾多斯市衛生學校撤銷
  • 湖南醫藥學院(懷化醫學高等專科學校)歷史沿革
    2020.9.9 1912年中國紅十字會湖南分會醫院看護訓練所創建1924年中國紅十字會湖南分會醫院看護訓練所更名為仁術護病學校1935年仁術護病學校更名為私立仁術高級護士助產職業學校1949年私立仁術高級護士助產職業學校更名為省立長沙高級護士助產職業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