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曉晨
1974年,北京東方紅石油化工廠尋找適合深層埋藏儲油罐的地方,選中了豐臺區葆臺村的兩個高大的土坡子。石化廠請來北京市地質勘測處進行鑽探勘測時,發現土坡深處的土層裡,竟然有許多木炭、白膏泥和古錢幣!他們馬上給當時的北京市文物管理處打電話。接到電話後,文物管理處的工作人員火速趕到現場進行探查,初步判定是一處大型木槨墓葬,後來又進一步發現它分為東、西兩座墓。
1974年8月19日,大葆臺漢墓發掘組正式開始對東邊的1號墓進行發掘,1975年又對其西側26米處的2號墓進行發掘。經考古研究,1號墓為西漢廣陽頃王劉建墓,2號墓為其王后墓。墓室雖然早年被盜,但仍出土了陶、銅、鐵、玉、瑪瑙、漆器、絲織品等400餘件文物。特別是在1號墓的發掘中,第一次出土了「黃腸題湊」的實物。
北京市大葆臺西漢墓博物館正是保存、展示這些出土文物的地方,在此,人們可穿越2000年的時光追尋遙遠的大漢王朝。
鎮館之寶: 西漢廣陽頃王劉建墓室
大葆臺西漢墓博物館的「鎮館之寶」,毫無疑問是其1號墓(地宮),當年是西漢廣陽頃王劉建的墓室。
地宮坐北朝南,規模宏大,平面呈「凸」字形,為土坑豎穴墓,南北長23.2米,東西寬18米,距地表4.7米。墓穴的面積達417.6平方米,甚至比清乾隆皇帝的墓穴還要大!地宮使用的是「天子之制」,即西漢皇帝御用的最高級葬具體系,史稱「梓宮、便房、黃腸題湊」。
從最外層的黃腸題湊往裡走,就是前室,也叫「便房」,象徵帝王生前起居玩樂的地方。便房北面是後室,是放置墓主棺槨的地方。棺用來盛放墓主遺體,槨則是保護棺的一個套子樣的空間。先秦時期通常是在地面掘一個土坑,在坑內鋪設地板、搭建四壁以及頂板,這就是最早的槨。後來伴隨著墓室空間的擴大,槨才逐漸成為保護棺的套子。上古時期的人們往往用梓木為帝王製作棺槨,所以後來帝王的棺槨也叫「梓宮」。
墓道內隨葬有3輛木質單轅車和11匹馬,應該是墓主人生前使用過的真車馬。按照漢廷的儀制,這種馬車叫做「朱斑輪青蓋車」。墓室的頂部和底部是用木炭和白膏泥密封的——白膏泥可以隔絕空氣,木炭可以防潮。
當年,地宮主人身份的確定,還頗費一番周折。最初,人們注意到了墓中棺槨的形制:三棺二槨,共有五重,正是西漢諸侯王級別的葬制。可是,諸侯王為什麼可以採用梓宮、便房、黃腸題湊的「天子之制」呢?據《漢書》記載,當時的諸侯王國「宮室百官同制京師」,顯然諸侯王也可以享用天子的葬制。
墓中出土的一件漆器上刻有「二十四年五月丙辰丞」等字樣。西漢共有12位燕王,在位24年以上的只有4人:燕康王劉嘉,26年;燕王劉定國,24年;燕剌王劉旦,38年;廣陽頃王劉建,29年。顯然,墓主人只能是他們4人中的一位。地宮出土了許多五銖錢,史載,這種錢始鑄於西漢武帝元狩五年(公元前118年)。劉嘉死於公元前151年,劉定國死於公元前127年,當時還沒有五銖錢,所以他倆不可能是墓主人。劉旦之墓戾陵在今天的北京石景山區,他根本不可能葬在大葆臺。排除了上述3人,墓主人的身份也就揭曉了:廣陽頃王劉建。他是漢武帝的孫輩,公元前73年至公元前45年在位。如此說來,大葆臺漢墓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真是彌足珍貴!
我國首次發現
在1號墓地宮中,最為珍貴的發現是「黃腸題湊」。當年在挖掘時,考古人員沿著古墓的頂部向下清理,越往下面,條木越多,大多向外傾倒。這些條木非常規整平直,表面打磨比較光滑。進一步發掘後,人們看到,墓室四面都是用條木層層壘起,端頭向內,形如木牆,南面正中有門。這到底是什麼東西?專家根據文獻記載,提出應是「黃腸題湊」。
《漢書·霍光傳》記載,老臣霍光死後,漢宣帝賜「梓宮、便房、黃腸題湊各一具,樅木外藏槨十五具」。唐人顏師古給這一段做注釋時,引用了漢末魏初學者蘇林的解釋:「以柏木黃心致累棺外,故曰黃腸;木頭皆內向,故曰題湊。」劉昭也注釋過「題湊」一詞:「題,頭也。湊,以頭向內,所以為固。」據此可知,「黃腸」強調的是材料和顏色,也就是黃心的柏木;「題湊」強調的是木頭擺放的形式和結構,也就是木頭的端頭向內排列。合起來解釋,「黃腸題湊」是用黃心柏木,按向心方式積累而成的厚木牆。這種葬制起源於何時尚有爭議,但在西漢盛極一時,已是公認的事實。
大葆臺漢墓的「黃腸題湊」系國內首次出土,它填補了漢代葬制研究中的一項空白,是重大的考古發現。它由10釐米×10釐米×90釐米的柏木1.4萬餘根疊成,約合木材122立方米,簡直相當於一片森林!柏木堆成的木牆高3米,厚0.9米,總長42米多。排列方式上,南北兩端為南北向縱壘,東西兩側為東西向橫壘,四角連接處南北壁黃腸木兩頭直接頂靠在東西壁黃腸木上,這樣從內側看,則四壁均為木頭,即題湊。
但是,「黃腸題湊」加工的難度很大,所耗費的人力、財力都很多。而且,和堅硬的石頭相比,柏木並不能做到不朽不腐。因此,東漢以後這種葬制逐漸走向衰落。河北定縣發現的東漢中山簡王劉焉墓,已經改用石材做題湊。「黃腸題湊」最終消逝在歷史的長河中。
除了上述鎮館之寶,大葆臺西漢墓博物館內還有很多寶貝,例如從大葆臺1號墓出土的鎏金青銅獸面鋪首和「漁」字鐵斧;同時,大葆臺漢墓還出土了大量的玉器,如2號墓出土的透雕雙面刻墨玉舞人飾件、透雕螭虎紋玉佩以及鎏金嵌玉龍頭枕,都非常有代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