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覺統合教育的概念以及感統失調的表現

2020-12-19 成長從這裡起步

感覺統合教育

1.感覺統合——是指人體將各部分感覺器官輸入的信息在大腦中樞神經中進行整合併作出反應的過程。只有通過感覺統合,神經系統的不同部分才能協調整體工作,使個體與環境順利接觸。沒有感覺統合,大腦和身體都不能發展。

2.觸覺——是指分布於全身皮膚上的神經細胞接受來自外界的溫度、溼度、疼痛、壓力及震動的感覺。

3.前庭覺——是利用內耳裡的三對半規管及耳石來探測地心引力並控制頭部在活動中的方位,及保持身體的平衡。

4.本體覺——有稱深感覺、運動覺、身體地圖,是指肌肉的收縮、彎曲、推拉及關節間的壓縮感覺。

5.感覺統合失調產生的原因 愛爾絲認為產生感統失調現象最主要的原因有:

1)胎位不正所產生的平衡失常。

2)活動空間太小,爬行不足所產生的前庭平衡失常。

3)父母太忙碌,造成幼兒右腦感覺刺激不足。

4)早產或剖腹生產,造成觸覺學習不足。

5)祖父母採用傳統方式,要求太多或太放縱。

6)潔癖症母親或保姆造成幼兒觸覺刺激缺乏及活動不足。

7)要求太多、管教太嚴,產生拔苗助長的挫折。

8)保護過多或驕縱溺愛,造成身體操作能力欠缺。

9)過早使用學步車,造成前庭平衡及頭部支撐力不足。

10)延誤矯正,造成幼兒自信心不足和不良習慣的定型化。

此外還有母親孕期的勞累、焦慮或菸酒刺激、延遲生產、產鉗的傷害、兒童缺乏夥伴、生活環境單調等原因。

感統失調的表現

感覺統合失調分為:觸覺敏感、前庭失調、本體感失調、左右腦平衡失調、視覺統合失調、聽覺統合失調。

(1) 前庭平衡失調

表現為多動不安,走路易跌倒,原地打圈易眩暈,注意力不集中,上課不專心,愛做小動作,調皮任性,興奮好動,容易違反課堂紀律,容易與人衝突,愛挑剔,很難與其他人同樂,也很難與別人分享玩具和食物,不能考慮別人的需要。思考或做事情缺乏靈活性,不會舉一反三,有些孩子還可能出現語言發展遲緩,說話詞不達意,語言表達困難等。

(2) 視覺感不良

表現是儘管能長時間地看動畫片,玩電動玩具,卻無法流利地閱讀,經常出現跳讀或漏讀或多字少字,容易串行;寫字易顛倒,學了就忘,計算困難,易抄錯題抄漏題等。

(3) 聽覺感不良

表現為對別人的話聽而不聞,丟三拉四,經常忘記老師說的話和留的作業等。

(4) 觸覺過分敏感或過分遲鈍

表現為害怕陌生的環境、吮手、咬指甲、愛哭、愛玩弄生殖器等,過分依戀父母、容易產生分離焦慮,過分緊張、愛挑剔、惹別人,偏食或暴飲暴食、脾氣暴躁。

(5) 痛覺過分敏感或過分遲鈍

冒險行為,自傷自殘,不懂總結經驗教訓。或少動,孤僻,不合群,做事縮手縮腳、缺乏好奇心,缺少探索性行為。

(6) 本體感失調

會讓兒童在體育活動中動作不協調(不會跳繩、拍球等);音樂活動中發音不準(走調、五音不全等);甚至與人交談、上課發言時會口吃等。方向感差,容易迷路,不能玩捉迷藏,閉上眼睛容易摔倒,站無站姿、坐無坐相,容易駝背、近視,過分怕黑。

(7) 動作協調不良

表現為動作協調能力差,走路容易摔倒,不能像其孩子那樣會滾翻、騎車、跳繩和拍球,在學習和生活中常常觀測距離不準、協調能力差。觀測距離不準,會使孩子無法正確掌握方向;協調能力差,會讓孩子手腳笨拙(常撞倒東西或跌倒)。

相關焦點

  • 感覺統合失調的表現
  • 什麼是感覺統合?感覺統合失調嚴重嗎?
    凡是接觸過早期教育的爸爸媽媽一定接觸過「感覺統合」這個詞。那麼什麼是感覺統合呢?感覺統合的概念最早提出是在1972年,創始人是美國加州大學埃爾斯博士。最早的感覺統合概念是根據生理學理論提出來的。這一系列動作中信息在大腦中的綜合處理就是感覺統合。大腦工作的第一步就是感覺輸入,感覺包括視覺、觸覺、聽覺、味覺、嗅覺、前庭覺和本體覺。人體通過感覺接觸到信息,並將所接收的信息在中樞神經系統加以處理,統合起來。視聽觸味嗅、前庭以及本體覺在人們的日常行為中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接下來大腦會對感覺接觸到的信息進行統合,這就是我們所說到的感覺統合。
  • 【感覺統合訓練】感覺統合失調的八大類型及表現
    視覺統合不佳主要表現:看書時容易漏子、掉字、寫字時,偏旁部首容易寫錯、不會做計算、學了就忘、抄錯題、甚至不認識字。  二、聽覺統合失調     什麼是聽覺?       聲波作用於聽覺器官,使其感受細胞興奮並引起聽神經的衝動發放傳入信息,經各級聽覺中樞分析後引起的感覺。音變的能力來自觸覺。
  • 感覺統合失調都有些什麼的表現
    感統失調的全稱為感覺統合失調,即寶寶大腦在發展的過程中出現很輕微的障礙,是大腦功能失調的一種,也有被認為是學習能力障礙。感統失調的寶寶智力都很正常,只是寶寶的大腦和身體各部分的協調出現了障礙,使得許多優秀的方面表現不出來。
  • 感覺統合(感統)能夠治療自閉症嗎?
    在昨天的文章裡,我們給大家說了「感覺統合」的概念,這裡不再贅述。那麼,我們今天來給大家說說」感覺統合「到底能不能治療自閉症。2012年,美國孤獨症委員會發布的調查報告結果中明確表示:感覺統合為無效的自閉症康複方法。
  • 別亂給孩子貼「感統失調」的標籤,先來理解什麼是感覺統合
    感覺統合的發展會影響到兒童的日常行為表現、身心健康以及情緒。按我的理解就是,無論你想幹什麼,都需要協調各感覺系統,這個協調的過程就叫做感覺統合。比如我在寫字,至少需要眼手配合,這個協調統合的過程就是感覺統合,如果我配合不好,那麼就有可能是感覺統合失調(當然,判定感統失調是有一套專業的評估流程的)。理解了以後,這個聽起來高大上的詞是不是就接地氣了?
  • 國內開辦的感統訓練機構都是騙人的?你真的了解感覺統合失調嗎?
    所謂的感覺統合失調是因為大腦對身體所感知到的觸覺、溫度覺或空間、立體感等變化缺乏統一的統合功能,從而出現對觸覺或痛覺等過敏,或者出現肢體的協調性差,如多動、走路不穩、容易暈車或者對空間沒有安全感,或者在寫字時容易出現6和9的顛倒、記憶力差等等問題,影響兒童的身心健康和發展。
  • 感覺統合失調的表現及訓練方法
    當大腦對感覺信息的綜合發生問題時,就會使機體不能有效運作,稱為感覺統合失調,主要分為平衡統合、觸覺統合、本體感統合、視覺和聽覺統合五大方面。對於感覺,人們一般比較關注視覺、聽覺和嗅覺,但實際上人類自下而上需要的最基本而且最重要的感覺是觸覺、前庭平衡和運動覺。觸覺是指分布於全身皮膚上的神經細胞接受來自外界的溫度、溼度、疼痛、壓力、震動等方面的感覺。
  • 【感覺統合訓練】什麼是感覺統合?
    什麼是感統失調感統失調的全稱為感覺統合失調,即寶寶大腦在發展的過程中出現很輕微的障礙,是大腦功能失調的一種,也有被認為是學習能力障礙。感統失調的寶寶智力都很正常,只是寶寶的大腦和身體各部分的協調出現了障礙,使得許多優秀的方面表現不出來。通常兒童在12歲之前通過感統訓練很容易糾正感統失調的現象,一旦超過12歲就會定型,無法改變,因此3-6歲的寶寶能夠在感統訓練下糾正過來。
  • 感統失調的症狀和表現以及解決辦法是什麼
    瀋陽六一兒童醫院 多動症,自閉症,抽動症,語言發育遲緩,腦癱等兒童疾病 感統失調的症狀和表現以及解決辦法是什麼?父母有時會覺得孩子總是不聽話。
  • 感統失調引起孩子學習困難的表現以及訓練方法
    感統失調引起孩子學習困難的表現如果你的孩子進入學校,有以下表現:幼兒園,聽不懂老師指令不合群、有攻擊性行為,脾氣暴躁;進入新學期,孩子寫作業拖拉、書寫困難、閱讀困難、注意力集中時間短,情緒不穩定等等。以上情況在教育學裡,被稱之為「學習障礙」或者「學習困難」。
  • 感覺統合失調的症狀以及訓練方法
    感覺統合失調分為:觸覺敏感、前庭失調、本體感失調、左右腦平衡失調、視覺統合失調、聽覺統合失調。
  • 導致孩子注意力不集中的感覺統合失調4大類型,有哪些具體表現
    當很多父母知道感覺統合這個概念之後,有的父母就不由自主的仔細觀察自己的孩子,結果發現孩子好像處處都有感統失調問題,不由的開始焦慮,於是慌不擇路購買各種訓練器材,開始各種訓練。其實,對於孩子的感覺統合失調問題,父母不必過於焦慮。
  • 不重視感覺統合失調,家長後悔一生
    其實,這些孩子是感覺統合失調,他們需要的是專業的感統訓練。什麼是感覺統合失調?感覺統合失調是指外部的感覺刺激信號無法在兒童的大腦神經系統進行有效的組合,而使機體不能和諧的運作,久而久之形成各種障礙最終影響身心健康。
  • 兒童感統失調有多種表現,家長需注意
    經過醫院全面檢查,小北被發現存在感覺統合失調。他的責任治療師劉曉佩認為他存在前庭覺過防禦(重力不安全感)、雙側統合障礙以及動作計劃問題,並有針對性地給他制定了治療方案。小北進步非常快,經過10次治療,他跳繩已經能連續跳3個以上,也敢玩單槓和滑板了,自行車騎得比以前好了很多。一個療程後,小北已經能在聚會時很好地融入到小朋友當中了。
  • 兒童感統失調有多種表現 家長需注意
    經過醫院全面檢查,小北被發現存在感覺統合失調。他的責任治療師劉曉佩認為他存在前庭覺過防禦(重力不安全感)、雙側統合障礙以及動作計劃問題,並有針對性地給他制定了治療方案。小北進步非常快,經過10次治療,他跳繩已經能連續跳3個以上,也敢玩單槓和滑板了,自行車騎得比以前好了很多。一個療程後,小北已經能在聚會時很好地融入到小朋友當中了。
  • 孩子感統失調的表現
    其實很可能就是感覺統合失調!!!什麼是感覺統合?兒童感覺統合失調有如下表現1.前庭功能失衡表現為自控能力差,好動不安,上課或寫作業時注意力不集中如何預防感覺統合失調?感統失調藥物是無效的,必須通過訓練才能糾正。 也就是說,感統失調並不是一種病症。 感統失調的孩子智力都很正常,只是孩子的大腦和身體各部分的協調出現了障礙,使得許多優秀的方面表現不出來。家長如果發現孩子有感統失調方面的表現,可以帶寶寶去專業的醫療康復機構給寶寶做相應的幹預訓練。
  • 【感覺統合教育】原來這就是感覺統合
    感覺統合:感覺即感知覺包括視、聽、嗅、味、觸、本體覺、前庭覺,統合即統一整合。    感覺統合:是機體將各種感覺通路的信息視覺、聽覺、味覺、嗅覺、觸覺、前庭覺和本體覺輸入大腦,經過大腦對輸入信息進行加工處理解釋、比較、增強、抑制、聯繫、統一神經系統的不同部分才能協調整體工作,使個體與環境順利接觸。
  • 輕度感統失調症狀
    兒童在學習與生活中患感覺統合失調症,將會在不同程度上削弱人的認知能力和適應能力,從而推遲人的社會進程。人的感覺系統分為視覺統合系統、聽覺統合系統、觸覺統合系統與平衡統合系統、本體統合系統等。
  • 央視新聞關注感覺統合失調兒童的背後,是你不了解的這些真相
    近日,央視新聞直播間對感統失調進行了全面報導,引發大眾對兒童感覺統合失調的關注和討論。 AyresA.J根據對腦功能研究,1972年首先系統地提出了感覺統合理論(SensoryIntegration Theory)。她認為感覺統合是指將人體器官各部分感覺信息輸入組合起來,經大腦統合作用,完成對身體內外知覺做出反應。只有經過感覺統合,神經系統的不同部分才能協調整體工作,使個體與環境順利接觸。 感統訓練又分廣義的感統和狹義的感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