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覺統合訓練】感覺統合失調的八大類型及表現

2021-01-17 感覺統合訓練

一、視覺統合失調  

    1、什麼是視覺? 

視覺就是我們用眼睛所看到外界周圍的事物。視覺成熟最重要的是焦距。通過眼睛觀察形狀、大小、甚至文字。  

   2、出現視聽失調的原因? 

      嬰兒期爬行不足。在嬰幼兒期間,聽覺對大腦的成長影響最大,早年的幼兒聽覺較弱,所以受不了太高、太大的聲音,祖父母帶大,環境噪音太多,父母脾氣大,經常大聲責備,都會造成幼兒為了保護聲音對大腦的刺激便會在聽覺上形成一層自我保護膜,養成拒絕聽別人講話的習慣。 

      視覺統合不佳主要表現:看書時容易漏子、掉字、寫字時,偏旁部首容易寫錯、不會做計算、學了就忘、抄錯題、甚至不認識字。  

二、聽覺統合失調     什麼是聽覺? 

      聲波作用於聽覺器官,使其感受細胞興奮並引起聽神經的衝動發放傳入信息,經各級聽覺中樞分析後引起的感覺。音變的能力來自觸覺。聽覺區的訊息深入大腦的潛能記憶區中,因此聽覺的音變能力,對人類的潛意識影響很大,在心理上也產生很大的作用。 

      聽覺統合能力不佳主要表現:對別人說的話聽而不見、丟三落四、經常忘記老師布置的作業。  

三、嗅覺統合失調  

    什麼是嗅覺? 

      嗅覺是人類感覺神經中最多也最複雜的器官,嗅覺能協助我們用鼻子靈敏的認識環境,進而保護自己。 

      嗅覺失調的表現:如無法味到花的芳香、不能聞出某種氣味等。 

四、味覺失調  

    什麼是味覺? 

      味覺失調會直接影響到人的生活品質。味覺也是嬰幼兒期非常重要的一種學習能力。舌頭的味覺相當複雜,前面甜的,中段哭的,旁邊酸辣的。必須讓食物留在嘴巴裡較長的時間,才能感覺發出各種味道,味覺教育需要有相當的耐心及時間。     味覺失調的表現:無法用舌頭嘗出各種味道,不能嘗出酸、甜、苦、辣。  

五、觸覺失調     

1、什麼是觸覺? 身體皮膚組織接觸外界的一種感覺。    

2、什麼是觸覺失調? 

觸覺失調就是人對外界的感覺出現的與別人不一樣的現象。它分為觸覺敏感和觸覺遲鈍。 

      觸覺敏感:就是說對外界的微小變化產生一種過激的反應。(這樣的孩子的腦神經抑制困難,才導致觸覺過分敏感,對任何信息都有反應,大腦經常處於動蕩不安的狀態,自然無法集中注意力,心煩氣躁的。他們穿著的衣服質料不同,或環境有微小的變化時,都會忙著做出不舒服的反映處理,於是最重要的學習信息就很難傳入大腦了。 

      觸覺遲鈍:就是排斥新事物,不能接受新事物,依賴舊的事物。(由於一再排斥新的信息,便需要加強舊的信息,於是就很依賴他們已經熟悉的舊的事物。這樣的孩子比一般孩子更渴望被接觸,所以也比較粘人。他們經常固執於某種行為上,特別喜歡強烈又熟悉的舊的感覺,如:偏食、吸吮手指,觸摸生殖器,咬人等。)  

 3、觸覺失調的現象有哪些? 

      現象有:容易分心、常會左顧右盼;脾氣暴躁,尤其對親人特別不好,喜歡強詞奪理;不喜歡到陌生地方或人多的擁擠場合;偏食和挑食,不喜歡吃水果和蔬菜等;害羞,碰到陌生人特別緊張,會結結巴巴的說不出來話;內向愛獨處,不喜歡到戶外玩,怕人多的地方,朋友少,沉默寡言;看電影或電視的時候,容易興奮,受感動,並喜歡尖叫;怕黑,到暗處一定要有人陪,晚上拒絕出門,討厭獨自在屋裡;換床鋪便無法入睡,甚至被子、枕頭都必須是固定的;清理鼻子和耳朵時,常顯得情緒非常不穩定;喜歡粘特定的人,並且非常需要對方的擁抱和溺愛;睡覺的時候喜歡咬被角,抱棉被、衣服和玩具;喜歡吮吸手指,咬指甲、不喜歡別人幫忙剪指甲;不喜歡被撫摸臉部,討厭洗臉、洗髮和剪髮;有人協助穿衣服、穿襪子和拉袖口,常會特別的緊張;不喜歡別人由背後接近,常有嚴重的不安全感;經常到處碰、摸、動個不停,對毛料和布織料特別排斥或特別喜歡;雖喜歡和人聊天,卻不喜歡有肌膚接觸的勾肩搭背行為。    

 4、觸覺敏感的危害? 

      觸覺敏感的孩子常常會衍生前庭覺不足,好動不安的毛病,本體感也會扭曲,情緒化及笨拙現象。     

5、強化觸覺訓練的原則 

      觸覺是感覺刺激中分布最廣,信息最頻繁的,我們幾乎不斷地在接受觸覺刺激,包括曬太陽,吹風,洗澡,遊泳以及玩沙,玩土,玩水都是非常重要的觸覺刺激。因此,觸覺遊戲在日常的生活中隨處都可應用。     在皮膚上的各種刺激,會協助決定觸覺來影響身體的反應,有時使用毛刷來減少觸覺防禦的現象,也許先用前庭刺激,再加上刷子的互相調節,治療觸覺防禦泛濫的效果更好。 

觸覺敏感或遲鈍主要表現:黑怕陌生的環境、允手、咬指甲、愛哭、愛玩弄生殖器官、過分依賴父母、過分緊張、過分碰觸某種東西、有強迫性行為、個人表現缺乏自信、語言行為動手動腳、惹事生非、愛惹別人、偏食、暴飲暴食、不能考慮別人的感受、情緒不穩定等。

六、前庭覺統合失調  

⒈ 什麼是前庭? 

      人的臉部正前面的各個器官如耳朵、鼻子、眼睛和嘴巴所接受到的信息。透過腦幹前邊的前庭神經核,進入大腦的功能區。這個器官所接受的信息稱為前庭信息。    

⒉ 前庭神經核的功能? 

    ① 過濾、篩選、重組身體各部分接受的信息。     ② 感受外界的動態和靜態信息,對自身起平衡作用。 

⒊ 前庭覺失調就是我們的前庭神經核對我們的前庭信息和身體各部分接受的信息不能進行篩選、過濾和重組的能力及不能感受外界的動態和靜態信息,使自身無法達到一個平衡的作用。 

 4、前庭覺發展不成熟,身體便會反映出以下各種現象:重力平衡的能力不穩定,平衡感明顯不良;運動企劃能力差,嚴重時無法正確、有效操控肢體;空間感的判斷經常失誤,對環境的知覺多多少少都有障礙;肢體做交叉動作時有困難,左右手交叉活動時,無法有效地控制,即雙側協調障礙;視覺統合不足,眼球運動有困難,眼球無法控制視覺移動;很難雙手或雙腳合併做相同的動作,如同時舉高雙手,或雙腳併攏前、後跳動有困難;詞彙體系發展不佳,詞彙使用經常錯誤,詞句組織短而混淆。     

5、強化前庭覺訓練的原則: 

    人類所有的感覺器官中,前庭覺是最敏感的,這種信息能否順應環境,也是肢體得以靈活操作最重要的因素,前庭覺隨時提醒我們頭和身體的方向,使我們能清楚的接收到視覺信息,如前庭覺不佳,視覺很難跟隨移動的目標,眼肌肉和頸部神經也產生信息反應不良的情形,眼球的移動變得不平穩,常會以跳動的方式抓住目標,造成孩子閱讀、玩球、劃線的困難。 

此外,前庭覺會將信息由脊椎體神經體系傳達到身體各部位,通知肌肉必須做收縮和運作,以適應環境的需要,同時,也會將肌肉和關節信息傳到前庭神經核及小腦,形成身體、神經、大腦功能的互動,是人類探索環境,適應環境的最重要基礎。 

      如果這方面功能不佳,便無法達成感覺統合,孩子便會常常跌倒或撞牆,動作顯得笨手笨腳,甚至害怕行動,更會造成感覺信息嚴重扭曲,而影響到身體的協調行動能力。     前庭覺失調的表現: 

1、多動,雖好動,但平衡能力比較差。     

2、原地打轉容易眩暈或打暈。 

3、上課注意力不集中。愛做小動作,上課不專心。    

 4、畏高或者不怕高     

5、走路容易跌倒 

    6、調皮任性、自控能力差、情緒不穩定。 

    7、出現語言發育遲緩、說話詞不達意、說話表現困難  

七、平衡覺失調 

    ⒈ 什麼是平衡? 

②   定義:練習身體協調與地心引力的協調的能力。 

② 分析:我們的神經體系在活動中,發展出一種與地心引力協調良好的能力,指揮我們的骨骼和大小肌肉。支撐住我們這個有重腳輕的倒三角架構。這種良好的協調能力就是平衡能力。     

⒉ 平衡感包括:手眼協調。上下肢體的協調。全身的協調。 

    ⒊ 平衡失調的主要現象:穿褲子困難,拿筷子,拿湯勺不協調,不會吹口香糖,舌頭操作不靈活,不能很好的將水倒入口中。寫作姿勢不正確,心煩氣躁,生活不能自理。登高時會極度緊張,身體屈成弓形,大肌肉發展不佳,以至坐無坐相,站無站相,坐時常會趴在桌子上,或以手扶額。 

    4、強化平衡感訓練的原則:由平衡感不足引起的肢體運動協調不良,以及過動不安,可藉助加強平衡感的相關運動使其恢復正常。 

 強化平衡感的活動應注意以下幾項原則: 

      不局限於平面,併兼顧上、下立體性的運動,甚至達360度的旋轉。     需注意動、靜狀態的平衡 ,以高速活動強化原始反射的統合能力,以促使身體和地心引力的協調,保持倒三角形身體架構的安定性。例如,迴轉、上下或左右搖晃等運動,都有助於前庭體系的發展,對安定與平衡能力也具有很大的作用。而大小滑板、大彈力球、旋轉盤、平衡臺、跳床、吊纜系列等都是非常適合的教具。     平衡覺失調的表現:走路時容易跌倒、不能向其他的孩子一樣翻滾、騎車、跳繩等。  

八、本體覺統合失調 

    ⒈ 什麼是本體覺? 

本體覺就是人類對自己身體的了解和操控,人體充分利用和支配自己的關節,肌肉,肌腱。韌帶和骨骼等身體部位的收縮與拉伸,所產生的一種固有的信息。如:我們不用鏡子也可以用手摸到自己的眉毛、耳朵、鼻子等;不用大腦判斷也能根據環境做出合乎環境需要的行為和動作,如:跨越水溝、欄杆等等。     

⒉ 什麼是本體覺失調? 本體失調會造成身體協調不良,包括雙側協調、手眼協調及身體感官的自然協調。     

⒊ 本體失調的現象? 

現象有:眼睛看不到東西時,幾乎無法做出正確的動作;身體的無意識行動自律失常,隨時處在焦慮和緊張中;環境適應困難,經常會重複錯誤的學習;笨手笨腳,經常碰傷或撞傷;爬樓梯常常會特別緊張;小肌肉的操作經常受阻,無法完成精確性動作,拿筆、拿筷子困難;固有感覺和聽覺處理常有障礙,造成方向和情報來源判斷嚴重錯誤。     

⒋ 本體覺失調的原因? 

      出生的那一剎那,除了皮膚觸覺神經體系的強烈刺激外,更重要的是大小關節信息和大腦皮質層及中樞神經的聯繫。關節信息會帶動大小肌肉的活動,讓我們不靠視覺也可以了解身體各部分的活動方式,因而了解身體和周圍環境的關係,並做出正常的反映。剖腹產的胎兒由於缺少了這個關節信息的學習過程,出生以後缺乏活動的話。便也會笨手笨腳、膽小、怕事等。     

⒌ 強化本體感訓練的原則: 

      本體感覺活動的設計要顧及進行高速活動時的平衡能力,以及與原始反射相關的感覺統合,以促進身體和地心引力的正確協調,以及長時間保持安定姿勢的能力,讓幼兒在動作訓練上能夠自動有效的掌握動靜之間身體神經的動作,並增強對身體各部位的認知。 

      文字、圖形模仿、翻筋鬥、轉身跳等,可以促使筋肉在高度緊張和放鬆間變化動作; 模仿動物或他人的動作、躲避球、捉迷藏等童年遊戲,則有助於身體形象和運動企劃能力的形成;     拼圖、接龍、連點線成形的遊戲,有助於空間視覺的健全; 趴地推球、投籃、在跳床上投接球、滑板上拍球、或大滑板配合投擲球或推開障礙物遊戲,對視覺空間和運動企劃的協調幫助很大。 

      本體感失調的表現:暈車、裸背、站無站姿,坐無坐姿、過分怕黑、方向感不佳、不能像他人一樣捉迷藏等。 

 

愛爾思高級感覺統合訓練師火熱報名中 


招生對象:中心機構老師,家長,醫生,幼兒園老師

開課時間:2017年3月20號-3月22號 ,共三天。

詳情請點擊本微信公眾號頁面右下角點擊「三月報名」進行查看。如圖所示


 如果您覺得文章有價值

請轉發到朋友圈、微信群,

讓更多家庭受益

感覺統合失調的表現不會隨著年齡的增加而逐漸消失,12歲以前通過專業的感統訓練很容易得到糾正,一旦超過這個年齡很難改變,將會影響孩子的一生。最近調查顯示中國兒童的感覺統合失調率已經達到80%,幾乎所有的孩子都存在感統失調,只是表現程度不同而已,所以家長必須儘早預防自己的孩子出現感統失調的表現,我們歡迎您對我們在孩子感統方面進行諮 詢!!!

感覺統合訓練家長交流群:

QQ1群:298811232

QQ2群:  171590543

微信公眾號:Qganjuetonghe

微信號:15153686095

愛爾思║您身邊的感統專家    

愛相隨、思成長

快樂啟智、科學關愛

我們培養專注、自信、有夢想的兒童!

 長按二維碼添加微信公眾號 

相關焦點

  • 感覺統合失調的表現及訓練方法
    當大腦對感覺信息的綜合發生問題時,就會使機體不能有效運作,稱為感覺統合失調,主要分為平衡統合、觸覺統合、本體感統合、視覺和聽覺統合五大方面。對於感覺,人們一般比較關注視覺、聽覺和嗅覺,但實際上人類自下而上需要的最基本而且最重要的感覺是觸覺、前庭平衡和運動覺。觸覺是指分布於全身皮膚上的神經細胞接受來自外界的溫度、溼度、疼痛、壓力、震動等方面的感覺。
  • 【感覺統合訓練】什麼是感覺統合?
    什麼是感統失調感統失調的全稱為感覺統合失調,即寶寶大腦在發展的過程中出現很輕微的障礙,是大腦功能失調的一種,也有被認為是學習能力障礙。感統失調的寶寶智力都很正常,只是寶寶的大腦和身體各部分的協調出現了障礙,使得許多優秀的方面表現不出來。通常兒童在12歲之前通過感統訓練很容易糾正感統失調的現象,一旦超過12歲就會定型,無法改變,因此3-6歲的寶寶能夠在感統訓練下糾正過來。
  • 感覺統合失調的表現
  • 感覺統合失調的康復訓練
    原創 曹夢橋、靳夢蝶 上海新華醫院康復醫學科新華科普感覺統合失調的康復訓練(上)近來門診常有家長抱怨她家的孩子很牴觸與身邊人的肢體接觸,日常活動時又顯得動作很笨拙,握筆寫字總是寫不到規定的格子中,本以為是身體不協調想著多練練總會好的
  • 感覺統合失調兒童的類型及常見表現
    現代康復技術:運動療法、作業療法、言語訓練、構音障礙治療、吞咽障礙訓練、口腔肌肉按摩、感覺統合訓練、引導式教育、結構化教育、音樂治療、肌內效貼、肉毒素注射、早期幹預、心理治療、物理治療(經顱磁刺激、腦循環、肌興奮、數碼經絡導平、痙攣肌、電子生物反饋)。
  • 什麼是感覺統合?感覺統合失調嚴重嗎?
    凡是接觸過早期教育的爸爸媽媽一定接觸過「感覺統合」這個詞。那麼什麼是感覺統合呢?感覺統合的概念最早提出是在1972年,創始人是美國加州大學埃爾斯博士。最早的感覺統合概念是根據生理學理論提出來的。然後大腦會指揮中樞神經系統作出整體反應,最後通過回饋表現出來。感覺統合是大腦工作過程中的一部分,如果這一部分在進行過程中任何一個環節出現障礙就會引起整體問題。這就會出現我們常說的「感覺統合失調」。根據埃爾斯的觀點,感覺統合失調的主要表現主要有以下五個方面:1.
  • 感覺統合失調的症狀及原因
    兒童感覺統合訓練首先由心理專家測查和診斷孩子的感覺統合失調程度和智力發展水平,然後制定訓練課程,通過一些特殊研製的器具,以遊戲的形式讓孩子參與,一般經過1~3個月的訓練,就可以取得明顯的效果,孩子的學習成績、邏輯推理能力、理解能力、記憶能力、動作協調能力
  • 【感覺統合訓練】兒童感覺統合能力的培養
    孩子表現出來的一些感覺統合能力失調的問題,家長要有一個正確的態度,既要關注孩子感覺統合能力發展的狀況,對孩子進行一些必要的早期訓練,又要充分認識到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尤其是幼兒階段出現感覺統合失調的問題是一種正常現象。很多父母會誤解,感覺統合訓練是針對問題兒童而進行的訓練和矯治,這種想法是不正確的。其實,義大利教育家蒙臺梭利和瑞士兒童心理學家皮亞傑早就提出過:0-6歲的學習主要以感覺學習為主。
  • 【感覺統合訓練】兒童為什麼要進行感覺統合訓練課程
    於是「感覺統合失調」一詞被提了出來,並由此陸續開發了一批矯治和訓練的器材。但是,圍繞兒童感覺統合是否失調、幼兒園有沒有必要進行「感覺統合訓練」的問題,議論甚多。有兒童心理學家認為,兒童感覺統合失調意味著兒童的大腦對身體各器官功能失去了控制和組合的能力。
  • 感覺統合失調都有些什麼的表現
    感統失調的全稱為感覺統合失調,即寶寶大腦在發展的過程中出現很輕微的障礙,是大腦功能失調的一種,也有被認為是學習能力障礙。感統失調的寶寶智力都很正常,只是寶寶的大腦和身體各部分的協調出現了障礙,使得許多優秀的方面表現不出來。
  • 感覺統合失調的康復訓練(下)
    原創 曹夢橋、靳夢蝶 上海新華醫院康復醫學科新華科普感覺統合失調的康復訓練(下)在上一篇科普中我們提到了什麼是感覺統合失調以及在治療幹預時的原則和注意事項等。大多數感覺統合治療活動中可以同時提供給孩子多種的感覺刺激,而感覺統合訓練設施是感覺統合治療的載體,在治療中有著非常關鍵的作用。
  • 導致孩子注意力不集中的感覺統合失調4大類型,有哪些具體表現
    當很多父母知道感覺統合這個概念之後,有的父母就不由自主的仔細觀察自己的孩子,結果發現孩子好像處處都有感統失調問題,不由的開始焦慮,於是慌不擇路購買各種訓練器材,開始各種訓練。其實,對於孩子的感覺統合失調問題,父母不必過於焦慮。
  • 感覺統合失調的症狀以及訓練方法
    感覺統合失調分為:觸覺敏感、前庭失調、本體感失調、左右腦平衡失調、視覺統合失調、聽覺統合失調。
  • 當心,感覺統合失調可能就在你身邊
    感覺統合失調是指外部的感覺刺激信號無法在兒童的大腦神經系統進行有效的整合,而使機體不能和諧的運作,久而久之形成各種障礙最終影響身心健康。在特殊兒童中(自閉症、發育遲緩、多動症等)存在感覺統合失調的比例較高,使用感覺統合評估相關量表對孤獨症進行評估超過80%的兒童存在感覺統合失調。
  • 感覺統合訓練及其意義
    於是「感覺統合失調」一詞被提了出來,並由此陸續開發了一批矯治和訓練的器材。但是,圍繞兒童感覺統合是否失調、幼兒園有沒有必要進行「感覺統合訓練」的問題,議論甚多。有兒童心理學家認為,兒童感覺統合失調意味著兒童的大腦對身體各器官功能失去了控制和組合的能力。
  • 兒童感覺統合訓練教學的三個階段
    今天給各位家長普及一下孩子感覺統合訓練教學的三個階段:第一階段 基礎能力打造階段 (即調整期)訓練項目:通過觸覺、前庭覺、本體覺、視覺空間、聽覺感知等基礎訓練,調整八大運動功能, 平衡、肌力、方向、韻律、 協調、鬆懈、速度、變化。
  • 孩子學習不好,可能是感覺統合失調?
    學齡初期是孩子接受正規教育的萌芽時期、智力發展的關鍵時期,可據相關調查顯示,大城市中兒童感覺統合失調的發生率不斷攀升,它幾乎成了「城市兒童的專利」。如果不及時對感覺統合失調進行矯正,不僅僅會影響孩子現時期的學習和生活,甚至影響其一生的發展。什麼是感覺統合?
  • 感覺統合教育的概念以及感統失調的表現
    感覺統合教育1.感覺統合——是指人體將各部分感覺器官輸入的信息在大腦中樞神經中進行整合併作出反應的過程。只有通過感覺統合,神經系統的不同部分才能協調整體工作,使個體與環境順利接觸。沒有感覺統合,大腦和身體都不能發展。2.觸覺——是指分布於全身皮膚上的神經細胞接受來自外界的溫度、溼度、疼痛、壓力及震動的感覺。3.前庭覺——是利用內耳裡的三對半規管及耳石來探測地心引力並控制頭部在活動中的方位,及保持身體的平衡。
  • 感覺統合訓練是智商稅?
    對於感覺統合訓練很多家長嗤之以鼻覺得就是子虛烏有純屬是交「智商稅」那麼感覺統合訓練到底是不是「智商稅「呢?沒有感覺統合,大腦和身體就不能協調發展。要知道感覺統合能力不是與生俱來的,後天的訓練很重要。孩子需要從小與周圍事物保持接觸,接受環境信息的刺激,並主動通過訓練讓大腦和身體互相協調,才能不斷促進感覺統合的發展和完善。如果家長沒有給孩子提供足夠的訓練和學習機會,那麼感覺統合能力便無從發展。
  • 感覺統合失調介紹
    人類通過感覺(視覺、聽覺、嗅覺、味覺、觸覺和重力感覺)學習到對事物的最初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