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寒潮來襲,北京、山東、東北等多地氣溫紛紛打破同期最低記錄,不少市民端起熱水來到大街上向天空潑灑,「花式」打卡在東北等寒冷地區才能體驗的「潑水成冰」。
一時間,熱水在空中瞬間結成冰渣的視頻刷爆朋友圈等各大社交平臺。在同學們被「潑水成冰」視頻震撼的同時,也產生了許多疑惑。為什麼要潑熱水?冷水不是更易結冰嗎?熱水真能在空中就結成冰嗎?
新東方在線物理老師解釋,「潑水成冰」需要熱水,是因為熱水會提供水蒸氣,滾燙的熱水在空中也並沒有真正結冰,而是水蒸氣迅速凝結形成結晶,產生出的霧狀美麗效果,這是一種凝華現象。初中物理中,凝華屬於六大「物態變化」之一,是常考的知識點,很多同學在面對「物態變化」的綜合題型時經常會容易混淆,以至於失分。對此,新東方在線物理老師將對「物態變化」反應進行詳細解讀,以幫助大家徹底理清。
(圖片來源於網絡)
「物態變化」的基本概念與形成條件
基本概念。想要理清「物態變化」間的關係,同學們首先需要掌握物質「三態六變」的基本概念。在自然界中,物質存在三種形態,分別為固態、液態及氣態(以水為例,固態為冰、雹,液態為雨、露,氣態常見水蒸氣)。六變則是指三種形態之間互相轉變的過程,分別有熔化、凝固、汽化、液化、升華和凝華現象。
形成條件。熔化指固態到液態的轉化過程,常見現象有冰化為水,鐵化為鐵水,瀝青曬化等,它所需要達到的條件有兩種,溫度達到熔點與持續吸熱。凝固指固態到液態,常見有水凍成冰、鋼水鑄成鋼等,它所需要達到的條件有兩種,溫度達到凝固點與持續放熱。汽化指液態到氣態,常見有水的沸騰、酒精的揮發等,它所形成的方式有兩種,蒸發與沸騰。液化為氣態到液態,常見有霧、露等,它所形成的方式有兩種,降溫與壓縮體積。升華指固態直接到氣態,常見有乾冰降溫、雪堆消失等。凝華指氣態到固態,常見有霜、冰雹等。
「物態變化」的兩大解題技巧
把握物態變化涉及的前後兩種形態。「物態變化」類題型在考試中最常見的形式即為給出生活中的常見現象填寫「物態變化」。因此,同學們在解題時就要正確把握物態變化反應前後所涉及到的兩種狀態,排除題目的幹擾信息。例如冰棒「出汗」現象,它並不是指冰棒固體因為高溫熔化成液體,而是因為夏天空氣中具有大量水蒸氣,水蒸氣遇到低溫的冰棒形成了附著在冰棒上的小水滴,所以從氣態到液態,這是一種液化現象。新東方在線物理老師提醒,同學們在解題時一定要把握住終端與開端的兩種物質形態,這才是解題關鍵。
根據吸熱、放熱的特定規律解題。除了確定變化前後的兩種形態,新東方在線物理老師指出,此類題型在考試時還常伴隨溫度變化圖像出現,這需要同學們特別掌握物態變化之間的吸熱與放熱情況。同學們要牢記這個規律,固、液、氣按順序依次發生物態反應皆為吸熱過程,同理逆反應皆為放熱過程。同學們在解題時,可以根據溫度的變化圖像來進行反推理,例如「雪融化」時,會感覺到周圍環境溫度降低,根據這個特質,可以判斷這是一種吸熱過程,雪融化時開端形態為固體,終端變成雪水是是液體形態,則最終鎖定「物態變化」為熔化現象。類似的還有燈泡內壁變黑、碘等具有多重物態變化的案例,同學們也可以下載新東方在線APP或者登錄官網進行學習。
物態變化是一種非常有趣的物理現象,同學們在解決此類問題時,切勿死記硬背,在掌握基本概念與一定解題技巧的同時,也要多積累生活常識,抱著樂趣與探索的心態去學習,這樣的學習效率才能更加高效。
本文來源:大眾新聞 責任編輯: 陳體強_NB64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