潑水成冰為什麼一定要用熱水?新東方在線帶你重識物態變化

2021-01-15 網易新聞

近日,寒潮來襲,北京、山東、東北等多地氣溫紛紛打破同期最低記錄,不少市民端起熱水來到大街上向天空潑灑,「花式」打卡在東北等寒冷地區才能體驗的「潑水成冰」。

一時間,熱水在空中瞬間結成冰渣的視頻刷爆朋友圈等各大社交平臺。在同學們被「潑水成冰」視頻震撼的同時,也產生了許多疑惑。為什麼要潑熱水?冷水不是更易結冰嗎?熱水真能在空中就結成冰嗎?

新東方在線物理老師解釋,「潑水成冰」需要熱水,是因為熱水會提供水蒸氣,滾燙的熱水在空中也並沒有真正結冰,而是水蒸氣迅速凝結形成結晶,產生出的霧狀美麗效果,這是一種凝華現象。初中物理中,凝華屬於六大「物態變化」之一,是常考的知識點,很多同學在面對「物態變化」的綜合題型時經常會容易混淆,以至於失分。對此,新東方在線物理老師將對「物態變化」反應進行詳細解讀,以幫助大家徹底理清。

(圖片來源於網絡)

「物態變化」的基本概念與形成條件

基本概念。想要理清「物態變化」間的關係,同學們首先需要掌握物質「三態六變」的基本概念。在自然界中,物質存在三種形態,分別為固態、液態及氣態(以水為例,固態為冰、雹,液態為雨、露,氣態常見水蒸氣)。六變則是指三種形態之間互相轉變的過程,分別有熔化、凝固、汽化、液化、升華和凝華現象。

形成條件。熔化指固態到液態的轉化過程,常見現象有冰化為水,鐵化為鐵水,瀝青曬化等,它所需要達到的條件有兩種,溫度達到熔點與持續吸熱。凝固指固態到液態,常見有水凍成冰、鋼水鑄成鋼等,它所需要達到的條件有兩種,溫度達到凝固點與持續放熱。汽化指液態到氣態,常見有水的沸騰、酒精的揮發等,它所形成的方式有兩種,蒸發與沸騰。液化為氣態到液態,常見有霧、露等,它所形成的方式有兩種,降溫與壓縮體積。升華指固態直接到氣態,常見有乾冰降溫、雪堆消失等。凝華指氣態到固態,常見有霜、冰雹等。

「物態變化」的兩大解題技巧

把握物態變化涉及的前後兩種形態。「物態變化」類題型在考試中最常見的形式即為給出生活中的常見現象填寫「物態變化」。因此,同學們在解題時就要正確把握物態變化反應前後所涉及到的兩種狀態,排除題目的幹擾信息。例如冰棒「出汗」現象,它並不是指冰棒固體因為高溫熔化成液體,而是因為夏天空氣中具有大量水蒸氣,水蒸氣遇到低溫的冰棒形成了附著在冰棒上的小水滴,所以從氣態到液態,這是一種液化現象。新東方在線物理老師提醒,同學們在解題時一定要把握住終端與開端的兩種物質形態,這才是解題關鍵。

根據吸熱、放熱的特定規律解題。除了確定變化前後的兩種形態,新東方在線物理老師指出,此類題型在考試時還常伴隨溫度變化圖像出現,這需要同學們特別掌握物態變化之間的吸熱與放熱情況。同學們要牢記這個規律,固、液、氣按順序依次發生物態反應皆為吸熱過程,同理逆反應皆為放熱過程。同學們在解題時,可以根據溫度的變化圖像來進行反推理,例如「雪融化」時,會感覺到周圍環境溫度降低,根據這個特質,可以判斷這是一種吸熱過程,雪融化時開端形態為固體,終端變成雪水是是液體形態,則最終鎖定「物態變化」為熔化現象。類似的還有燈泡內壁變黑、碘等具有多重物態變化的案例,同學們也可以下載新東方在線APP或者登錄官網進行學習。

物態變化是一種非常有趣的物理現象,同學們在解決此類問題時,切勿死記硬背,在掌握基本概念與一定解題技巧的同時,也要多積累生活常識,抱著樂趣與探索的心態去學習,這樣的學習效率才能更加高效。

本文來源:大眾新聞 責任編輯: 陳體強_NB6485

相關焦點

  • 《物態變化》重難知識點總結,滿滿的乾貨
    0℃的冰與0℃的水冷熱程度相同。2、常用溫度計的原理是液體的熱脹冷縮規律。3、實驗室溫度計測液體溫度,兩大考點。一要會放,兩個要求:1玻璃泡完全浸入液體中,2玻璃泡不能接觸容器底或容器壁。物態變化框架圖5、務必能夠獨立完成上面這個物態變化框架圖,並理解。
  • 初二物理輔導:物態變化的這幾個點要拎的清
    汽化、液化、熔化、凝固、升華、凝華,這些都是初二物理物態變化常見的幾個,這些現象到底是怎麼發生的,發生過程是吸熱還是放熱,怎麼用這些來解釋生活中的一些現象等等都是物理考試中長會考到的一些點。今天,黃小將整理了這些物態變化的知識點,幫助大家詳細了解他們。
  • 人教版物理八年級上冊第三章物態變化教案
    例如:冰熔化為水、蠟燭熔化為燭液等。(2)凝固:物質從液態變成固態的過程叫做凝固。例如:水結冰、火山噴出的巖漿凝固成火山巖。例子:說出下列物態變化名稱(1)冰棒化成水:熔化(2)鋼水澆鑄成火車輪:凝固(3)把廢塑料回收再製成塑料產品:先熔化再凝固出示固體海波和蠟,提出問題:它們怎樣才會變成液態?
  • 潑水成冰要用熱水,是什麼原理?其實並非真正結冰!
    所以:大家看到的大多數「潑水成冰」效果,實際上並不是熱水瞬間結冰,圖片中白茫茫的一片,是水霧的效果,和我們冬天哈氣產生的白霧是一樣的。可是為什麼要用熱水,用冷水就沒這樣的效果呢?解釋二:真正想要「潑水成冰」,更準確叫做「過水成冰」的話,按照中國氣象科學研究院的雲霧物理專家張紀淮,在一篇文章中的解釋比較有說服力:說在環境溫度達-40℃以下,是過冷水滴瞬間成冰的臨界溫度,高於-30℃時,就很難實現瞬間成冰了。其中說的水滴直徑要在幾微米到200微米間,差不多等同於我們平時見的毛毛雨大小。
  • 我是這樣識別六種物態變化的,學霸如是說(技能幹貨!)
    摘要:在複習物質的物態變化時,覺得六種物態變化易混,不容易記住,也不容易識別。在考試時,遇到六種物態變化的試題,就容易混淆,張冠李戴。怎麼就能方便地記住六種物態變化的概念及其吸放熱情況,如何識別六種物態變化的現象;要善於整理歸納知識點才會提高學習效率。本文就來探討一下這些問題。
  • 2019中考物態變化簡答題賞析學習
    中考物態變化簡答題賞析學習 考查自然界中的霜、雪、雨、露、雲、霧、冰雹等天氣現象的形成 《物理課程標準》中明確要求「能用水的三態變化解釋自然界中的一些水循環現象,有節約用水的意識」。 圖15是關於水循環的示意圖.地球上的水在不停地循環著.陽光曬暖了海洋,水變成水蒸氣升到空中,形成暖溼氣流.暖溼氣流遇到冷空氣後水蒸氣液化成小水滴,變成雨.天空的降水落到地面,一部分直接變成小溪,另一部分滲入地下,湧出地表後,變成股股清泉.許多小溪匯合,形成江河,又注入大海. (1)分析水循環的示意圖,你能得到哪些物態變化的信息.
  • 中考物理:物態變化問題——熔化與凝固
    ,物態變化種類一共有六種:熔化、凝固、汽化、液化、升華、凝華。我們首先要學會判斷什麼是熔化和凝固過程。物體從固態變成液態的過程叫做熔化。例如冰雪消融,熔化過程中需要從外界吸收熱量。而物體從液態變成固態的過程叫凝固,例如水結成冰,凝固是一個放熱的過程。所以才有下雪不冷化雪冷的說法。
  • 初中物理《物態變化》知識筆記(含原創快板),趕緊收藏吧
    5、常用溫度計的種類有實驗室用溫度計、體溫計、寒暑表6、體溫計的量程35℃-42℃,分度值0.1℃,因為有細管,可以拿出來讀數,用前要用力把水銀甩下去。二、熔化和凝固 1、物態變化物體有固態、液態和 氣態三種狀態。物質各種狀態間的變化叫物態變化。
  • 2018中考物理:生活中常見的物態變化現象
    生活中常見的物態變化現象   一、讀諺語,解釋物態變化   1、雪落高山,霜降平原   2、水缸出汗,不用挑擔(水缸穿裙子,天就要下雨)   3、開水不響,響水不開   4、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   5、下雪不冷,化雪冷   6、霜前冷雪後寒
  • 中考物理知識點匯總:物態變化的知識點總結
    物態變化的含義 物態變化:物質由一種狀態變為另一種狀態的過程 首先利用分子動理論從微觀意義上解釋物態變化的本質 1)物質是由大量的分子組成的 2)分子永不停息地做著無規則的運動 3)分子之間是有間隔的,並且存在相互作用力:引力和斥力 凝固知識點 凝固定義:物質從液態變成固態的過程
  • 2021年中考物理物態變化生活案例(4)
    中考網整理了關於2021年中考物理物態變化生活案例(4),希望對同學們有所幫助,僅供參考。   人遊泳後從水中出來,感覺冷;炎熱夏天狗伸出舌頭降溫;寒冷冬季人們洗臉後往臉上抹油脂類護膚品護膚;炎熱夏天往地上潑水降溫;往手上或者溫度計上塗抹酒精降溫等案例本質都是相同的:蒸發!
  • 中考物理之物態變化
    物態變化是初中物理的一個重要知識點,也是必考的知識點,在這裡闡述六種物態變化-溶化、凝固、汽化、液化、升華、凝華,希望能鞏固大家的知識。物質的狀態轉換如下圖所示。其中紅線代表的是吸熱過程、藍色代表的是放熱過程,大家可以這樣理解,物質由固態->液態->氣態,分子之間的距離依次增大,要破壞物質分子間的相互吸引力,需要消耗熱量,所以這個過程是吸熱的;反之是放熱的。對於物質各個狀態之間的轉化名稱,可以理解記憶,且要熟悉記憶。因為這樣的題目基本是選擇題,避免把時間過多地花費在這個上面。
  • 初中物理:物態變化知識清單
    物態變化與溫度有關,物態變化過程伴隨著能量的轉移,即吸熱的物體能量增加,放熱的物體能量減少。物態變化有熔化、汽化、升華、凝固、液化、凝華六種形式,其中需吸熱的有熔化、汽化、升華三種形式,需放熱的有凝固、液化、凝華三種形式。2、固態物質其形狀和體積固定,不具有流動性;液態物質形狀不固定體積固定具有流動性;而氣態物質形狀和體積都不固定,且具有流動性。
  • [核心考點精講]第二講 物態變化
    【聚焦重難點】1.物質的三態與六種物態變化利用圖像可以清晰地看到六種物態變化過程與物質的狀態及吸、放熱的情況,注意從左往右物質由固態向氣態方向變化時,物態變化均為吸熱過程,從右往左物質由氣態向固態方向變化時,均為放熱過程。
  • 公共基礎知識備考之物態變化
    在事業單位考試中,科技常識是考查重點,其中科技常識中的物理常識之物態變化是考試中常考的知識點。因此本文選取物態變化進行講解,對相關知識點進行匯總,方便大家記憶。希望能對參加事業單位考試的同學有所幫助。物態變化主要考察生活現象與背後原理的對應,關於這一知識點的考法,考理解型單選題或多選題,可能會出古詩與原理對應正確的是什麼,所以需要大家掌握下列知識點。第一、固態與氣態的相互轉化。分為兩種情況:第一種,由固態轉化為氣態,稱為升華,會吸熱。
  • 2018中考物理考點總結:物態變化基礎知識
    中考物理物態變化25條基礎知識考點1、物質存在的三種狀態:固態、氣態、液態。2、物態變化:物質由一種狀態變為另一種狀態的過程。物態變化跟溫度有關。3、溫度:物體的冷熱程度用溫度表示。5、攝氏溫度的規定:在大氣壓為1.01×105Pa時,把冰水混合物的溫度規定為0度,而把水的沸騰溫度規定為100度,把0度到100度之間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稱為1攝氏度,用符號℃表示。
  • 【期末複習】物態變化(可下載)
    (2)測量時,要將溫度計的玻璃泡與被測液體充分接觸,不能緊靠容器壁和容器底部;(3)讀數時,玻璃泡不能離開被測液、要待溫度計的示數穩定後讀數,且視線要與溫度計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知識點3  體溫計體溫計:專門用來測量人體溫的溫度計;測量範圍:35℃~42℃;體溫計讀數時可以離開人體;體溫計的特殊構成:玻璃泡和直的玻璃管之間有極細的、彎的細管;物態變化:物質在固、液、氣三種狀態之間的變化;固態、液態、氣態在一定條件下可以相互轉化。物質以什麼狀態存在跟物體的溫度有關。
  • 初二物理:物態變化知識精講,搶分必備!
    物態變化熔化:固態→液態(吸熱)凝固:液態→固態(放熱)汽化:液態→氣態(吸熱)液化:氣態→液態(放熱):固態→氣態(吸熱)(2)物質的狀態在一定條件下可以轉變(溫度).物質從一種狀態轉變為另一種狀態叫做物態變化.
  • 2021年中考物理物態變化知識點:熔化
    中考網整理了關於2021年中考物理物態變化知識點:熔化,希望對同學們有所幫助,僅供參考。   熔化定義:物質從固態變成液態的過程需要吸熱。   1、熔化現象:①春天「冰雪消融」②煉鋼爐中將鐵化成「鐵水」   2、熔化規律:   ①晶體在熔化過程中,要不斷地吸熱,但溫度保持在熔點不變。
  • 「中考複習」第一輪 課標點點清 課時三 物態變化(課標及講解)
    2.能區別固、液、氣三種物態,能描述這三種物態的基本特徵。3.通過實驗探究物態變化的過程,嘗試將生活和自然界中的一些現象與物態變化聯繫起來。4.能用水的三態變化解釋自然界中的一些水循環現象,有節約用水的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