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的美食種類繁多,人們之間的飲食習慣又各有不同,地域的差別也造成了很多的飲食文化差異。
但是,他們之間卻有著一個很明顯的共同點,那就是飲食健康問題,每個人認為正確的「健康飲食規則」並不是相同的。
那麼,人們所堅持的「健康飲食規則」是否真的健康呢?
那些年你所痴信健康飲食法則,是否真的有用?
一部紀錄片《Food:Fact or Fiction》(《食物迷思》),將很多「健康飲食法則」進行了完美的剖析和追溯,讓人們明白這些「黃金條例」的誕生是多麼的荒誕。
這部紀錄片算是屬於一種非常不可口的飲食題材紀錄片。
裡面的內容也很明了,都是針對一些飲食習慣的剖析和追溯,這部紀錄片對每一個題材的追溯,都是有相關的依據,並不會受到一些「傳統觀念」的影響,並且還引用很多的科學研究來進行分析。
在觀眾的眼中看來,這是一部不但有趣,還比較有用的紀錄片,打翻了很多養生謠言,讓人們能夠獲知一些養生領域的錯誤習慣。
早餐真的那麼重要?
早餐是一日三餐中很重要的一餐,想必很多人都看到過這樣或者是類似的說法吧,這些說法給人一種「早餐必須吃,不吃就會出大事」的印象,早餐真的那麼重要嗎?早餐是什麼?是早上的一餐還是一天中最早的一餐呢?
首先,我們來看一下「早餐重要說」的來歷。
其實,在很早的時候,人們對於早餐的需求並不嚴格,沒有早餐重要一說,當時候絕大多數人都是一天吃兩頓。
但在1878年的時候,早餐玉米片被發明出來,商家為了推廣自家的產品,於是就營銷上一遍又一遍的重申早餐的重要性,為的是讓自己的產品銷量更好。
1925年,「公關之父」伯內斯利用常識性問題進一步加大了早餐的宣傳力度,說起來很可笑,伯內斯只不過用自身的話術詢問了5000名的醫生,詢問的問題僅僅是「豐富的早餐是不是比簡陋的早餐更好」。
這個問題還需要問嗎?很明顯飲食豐富將會更好。
不過,當這種人盡皆知的答案被多達500名的專業醫生說出來之後,就變得很具有「權威」性了,人們就認為早餐更「重要」了。
1944年,美國General Foods公司為了推銷自家的早餐產品,同樣用類似的方式進行了營銷。
在這些之後,還有很多的商企為了自身的利益而宣傳「早餐重要說」,久而久之,早餐便成為了最重要的一餐,變成了「不吃就會出大事」的一餐。
吃早餐就不會發胖?
有些人可能還會聽到這樣的傳聞,不吃早餐就變胖?
事實是,目前並沒有任何的研究數據表明早餐與肥胖之間有任何直接的關聯,人體的肥胖和很多的原因都有關係,很難是一頓飯能夠影響的。
胡蘿蔔改善視力?
像是「早餐重要說」一類的傳言還有很多,胡蘿蔔改善視力就是另一個。
其實,這個說法最初只不過是個謊言,在二戰時期,英軍憑藉雷達探知德軍空襲計劃,繼而精準打擊,為了避免德軍知道自己已經研發出雷達設備,從而對外宣稱「我們吃了胡蘿蔔,從而獲得了超人的視力」。
之後,這個可笑的謊言竟然一直流傳於世,之後傳到美國的時候,美國當局就利用這一說法,激勵的推舉胡蘿蔔,因為當時物資緊缺,胡蘿蔔可以很好的緩解這種情況。
總體來講,胡蘿蔔改善視力這個說法,只不過是一場謊言接著一場謊言罷了。
吃脂肪長脂肪?
吃脂肪就會長胖,這種說法到現在很多人肯定是深信不疑吧?
其實要知道,吃脂肪並不一定會長胖,因為人們的肥胖,主要是因為碳水造成的,大家是不是覺得很不可思議?減少碳水的攝入並且適量增加脂肪的攝入,還能達成減肥的效果。
最新的減肥模式建議人們控制碳水的攝入量,保證非澱粉類蔬菜的攝入量,保證優質脂肪(深海魚、堅果、豬油、椰子油等等)的攝入,減少氫化油和反式脂肪酸的攝入,養成餓的時候再進食、間歇性斷食、不超量攝入脂肪的習慣等。
由此可見,脂肪的合理食用,不但不會變胖,還會起到減肥的作用。
萬事萬物都是適量為準,同樣在食物領域裡也是同樣道理。
事實上,我們的食物都已經成為文化一種表現形式,每一種看上去平常的食物,其背後都有它的故事,同樣這個觀點也是這部紀錄片所要表達給觀眾的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