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者自身也是學英語之人,接觸過很多英語水平較高的人,他們不僅發音漂亮,口語水平很高,而且詞彙量很大,閱讀寫作的功夫也很強。我經常跟他們探討學英語的方法,大家一致認為: 雖然說做任何事情都離不開勤奮,但學英語還是有竅門兒可言的。找對了方法就可以事半功倍,容易成功;否則,可能受累不討好,事倍功半,痛苦不堪,在黑暗中苦苦掙扎而看不到成功的希望,甚至南轅北轍,與成功背道而馳。我把大家的方法總結如下,希望英語愛好者們可以從中悟出些道理:
01首先是精聽加精讀
方法是根據自己的水平,每天拿出一定的時間,反覆聽一段內容,最好配有原文,爭取全部聽懂,實在聽不懂得查看原文,然後再聽。然後把剛才聽的這一段話仔細閱讀,把句子時態、語法結構搞明白,生詞畫出來搞明白意思。把生詞整理到生詞詞本上,作為擴充詞彙的來源,好好去加以記憶。
精聽和精讀可以互為先後。有時可以先讀,把生詞找出來搞懂意思,理解透每句話的意思和時態語法,然後再進行聽力練習。聽不懂了,回頭再看看原文,然後再聽。反覆很多遍,直到最後聽明白。最後把生詞整理到生字本上以備記憶。
如果有可能,再把這段話背下來甚至默寫下來。它就成為你的知識和語言素材的積累。這樣進步更快。
有時候聽的那一段剛好沒有原文,而讀的那一段也剛好沒有聽力,那就分著做,也沒關係。反正盡最大努力搞通就好。
精讀加精聽的方法,好處如下: 首先,你的聽力很快會被打通。其次,你的英語發音是漂亮的地道的。再次,如果能背、默下來,你得寫的功夫也會突飛猛進。現在的考試都把聽力單另出來考了, 聽力的重要程度可見一斑。
02二是泛聽加泛讀。
有時會覺得只是精聽精讀涉及的面太窄,難免心情會急躁。那就再安排時間,根據自己的水平隨便聽、隨便讀。裡面的生詞也可以有選擇地搞懂意思,記到生詞本上進行記憶。這樣的好處是: 一可以涉獵更多的知識;二可以看到自己的不足,從而再下定決心踏實地做好精讀和精聽。
03三是多講英語,形成英語思維。
方法是不要有漢語翻譯英語的思維,不要去考慮太多的語法主謂賓結構,就是根據表達的需要,像講漢語一樣,大膽的開口去說,不要怕出錯,只要對方聽懂就行。沒有別人聽的時候也可以跟自己講,看到什麼就用英語說出來,詞彙不夠就換個詞,隨著詞彙擴充得多了,表達自然就豐富順暢了!這是形成英語思維的非常有效的方法。練得多了就形成了直接表達的英語思維。李陽的瘋狂英語就是這個思路。
04學英語需不需要單獨地擴充詞彙?要不要從單詞入手?
答案是否定的。不是不背單詞,也不是不擴充單詞,方法就是在精聽精讀或泛聽泛讀的基礎上找出來不懂的單詞,搞懂意思記本子上,然後想辦法記住。再就是通過學習一些詞根詞綴的知識有聯繫的記憶成串的單詞。因為單獨地背單詞弊端太多: 首先是不明白這個詞的各種用法,只知道它的意思卻不會用,裡外兩層皮,不能學以致用,這是啞巴英語的主要成因;其次是太枯燥,難以堅持下去。擴充單詞是必要的,是在句子中記單詞,在文中記句子。正如平時所說的「詞不離句,句不離篇。」
這就是我分享的學英語的方法,是按照認知規律、語言規律科學地進行學習,所以最終的進步是整體的,效果是明顯的。現在學校裡的英語老師們也是按照類似的方法科學地教授學生英語,從模塊中了解單元,從單元中引出課文,從課文中學習句子,從句子中認識單詞,講究整體輸入、情境教學,讓學生知道學習的素材所在的語言背景,聽、讀輸入為先,說、輸出跟上,學了能用,而擯棄了以前那種先學單詞、再學句型、再讀課文的方式,這種方式讓學生沒有理解,越學越難,學了卻不會用,不敢用,學很多年依然聽不懂、講不出、讀不明白、語音語調不標準,效率低下,是非科學的顛倒了的教學模式。希望我的分享能夠給各位英語愛好者提供一點參考和思路,希望大家能夠踏上正確的英語學習之路,早日登上英語的殿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