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點擊標題下的媽媽你好,關注本公眾號;更可以點擊右上角按鈕,分享到朋友圈
文:呱呱媽
(轉載請聯繫本公眾號)
這兩天朋友圈的一個帖子觸動了很多父母的心,深圳一名初二的孩子從天台跳下,結束了自己朝氣蓬勃的生命,他留下的隻言片語控訴著對教育的不滿。嘆息之餘很多父母也感嘆現在的孩子抗壓能力太差,動輒就絕食、離家出走、甚而採取極端方法,不少人問我應該如何提高孩子的抗挫折能力?
挫折教育是個系統工程,家庭、學校、社會都扮演著重要的角色。作為一個人一生安全感的基石,家庭互動、尤其是媽媽的角色不容小覷。
這讓我聯想到了這樣的情形:
娃在哭(有時還沒哭,只是癟嘴皺眉開始醞釀情緒),媽媽就忙不迭的把奶頭送到嘴裡,娃的臉上隨即展露出滿足的笑容;
娃在學步,媽媽亦步亦趨的跟在身後,孩子摔倒立馬彈過去(為了展現那種迅猛特意選的「彈」字)扶起孩子;
娃玩具被搶了,被欺負了,遇到了不公平的待遇,媽媽比娃還生氣,氣急敗壞的去指責別人家的孩子,急吼吼的去向對方家長討要說法,身邊的孩子一臉茫然的在狀況外,也許私下裡已經和對方孩子和好了也說不定;
……
這樣的媽媽是好媽媽嗎?有助於培養孩子的抗挫能力嗎?什麼樣的媽媽才是好媽媽呢?
做「60分媽媽」(good enough mother)
足夠好的媽媽(good enough mother)是心理學家溫尼科特在母嬰關係理論中發明的詞,是指開始的時候幾乎完全適應嬰兒的需要,但隨著時間推移,她適應嬰兒越來越少,並根據嬰兒逐漸增長的能力來調節自身的媽媽。
這個術語在翻譯成中文時遇到了困難,最開始翻譯成「足夠好的媽媽」,容易被誤解成了做個好媽媽,忽略了原文的「夠了就行了、不要過分好」的意思。後來翻譯成「剛剛好的媽媽」,又讓人覺得什麼叫剛剛好很難定義。翻譯成「60 分媽媽」,最為傳神和精確。
「60分媽媽」的意思是,這樣的媽媽總的來說是好的,但她同時也具備「壞」媽媽的特質,比如有時會拋棄孩子獨自去「尋歡作樂」。溫尼科特說,媽媽的如此「失職」,恰好為孩子健康成長提供了機會。所謂100 分的「完美」媽媽們反而使孩子患上各種身心疾病,無法遠走高飛。
「60分媽媽」賦予孩子最大的成長空間
舉個例子,如果一個嬰兒在周圍沒人的情況下,爬到一個高一點的地方,等他發現了危險的時候,他就開始哭。「壞媽媽」是在這個嬰兒感受到了最大的恐懼和絕望的時候,遲遲沒有出現;完美的媽媽在這個嬰兒剛剛爬上去,還沒有感到任何恐懼的時候(因為這個媽媽會一秒不停地盯著嬰兒)就把嬰兒抱下來了,所以她讓嬰兒喪失了一次體驗焦慮和恐懼的機會。我們可以想像,一個孩子如果在完全沒有安全感威脅的情況下長大的話,他在人格方面可能多麼弱不禁風。
60分媽媽怎麼做呢?就是在這個嬰兒到達高處之後,在感覺到了極度的恐懼時,媽媽走過來把他抱下,讓他處在安全的環境中。在這種狀態下,嬰兒體驗了他應該體驗的關於安全和危險的東西,體驗到了自己的恐懼和失望,也體驗到了遇到困難時媽媽的溫暖與強大,知道背後永遠會有媽媽支持他。這種信念將鼓勵孩子勇往直前。
「完美媽媽」抑制孩子發展
一個「完美媽媽」,多半是控制欲超強的媽媽,她的事無巨細、越俎代庖使孩子喪失了許多生活的體驗,孩子失去成長的空間,個體性成長被扼制。她沒有給孩子自由發展的心理空間,反覆給出自己的要求讓孩子順從,這樣的孩子會變得很懦弱,在長大之後個性往往會受到抑制和扭曲。
同時,「完美媽媽」培養出的孩子適應力和抗挫折能力相應會比較弱,因為他們對外界的印象停留在「完美媽媽」的身上,從小他們的事情都被媽媽搞定了,長大後他們也希望自己的每一份需求都得到及時回應,每一個念頭和想法都得到尊重和欣賞。他們從沒體驗過傷心和沮喪,也不懂得等待和挑戰。
「60分媽媽」的挫折教育
「60分媽媽」是最能培養孩子健康人格的媽媽。60分媽媽讓孩子自由成長,不是不聞不問,不是事無巨細,盡情享受孩子給自己帶來的快樂,用尊重、鼓勵、欣賞、信任的態度對待孩子。總是默默在孩子身後,等孩子需要時才出現。有父母的愛在後面支撐,孩子就會被賦予一種基礎的信任感——我什麼都能幹,我什麼願意嘗試,我能行!
這樣的孩子展現出更好的適應性,他們願意去挑戰、去探索、去發現。遇到困難、碰到麻煩時會更加主動地去嘗試解決,不是退縮不前、被動地等媽媽來解決或者乾脆逃避;因為從小經歷過等待和失落,他們會比較好和自己的負面情緒相處,從而擁有強大的內心和抗挫折能力。
下一次孩子哭著要奶吃時,媽媽的回應可以不那麼急切,稍稍等待那麼兩秒再遞上奶頭,及時就好;
下一次孩子摔倒時,媽媽可以觀察一下看他/她能不能自己爬起來;
下一次孩子跟小夥伴衝突了,旁邊看一看,他們有沒有能力自己去解決。
按捺住自己成為100分媽媽的迫切心情,給孩子一些成長空間。你需要做的是是給孩子無限的愛,這種愛包含著把孩子看作一個獨立的個體,同時賦予他勇氣和智慧在成為自己的道路上披荊斬棘。
60分媽媽就好!60分媽媽萬歲!
南開+中大,中大+北師大
心理學小碩+重點中學教師+寶媽
學術知識+工作經驗+生活血淚史
用心打造的品質「乾貨」平臺
專注於家庭教育和女性成長
猶豫什麼,還不快關注
(長按識別圖中二維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