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昊然倪妮主演獻禮片《1921》,會成為下一個《建黨偉業》嗎?

2020-12-23 躍幕

獻禮片仍然有未完成的階段性「使命」。

文/龐宏波

未完待續的階段「使命」。

2019年,《我和我的祖國》以31.7億的票房體量,「測驗」出了獻禮片的市場容量。緊接著的2020年和2021年,可能依然會是中國電影在最近十年時間裡獻禮片較為密集的兩年。以《我和我的祖國》為首的獻禮片票房突圍,實際上為後續影片在市場下沉上掃清了很多障礙。

但需要認清的一個現實是,在2019年出現的獻禮片實際上和以往傳統意義上的獻禮片已經有了很大的差別,而且成功在市場突圍的獻禮片將創作聚焦在小人物身上。這種平民視角拉近了觀眾與特定歷史節點的距離。但對於獻禮片來說,對於許多特定的歷史重大題材,可能並不能完全以小人物為主要視角進行創作。那麼大背景下的大人物、大事件如何贏得觀眾,依然是獻禮片需要完成的「時代課題」。

在自身內容和市場之間找尋平衡的過程中,疫情所帶來的市場重建實際上也無形中給獻禮片帶來了新的「歷史任務」。整個電影行業在疫情期間遭遇重創,為數不多的大體量新片開機:由北京文化出品,張藝謀擔任總監製,寧浩擔任總導演的獻禮片《我和我的家鄉》在疫情期間就順利開機,力爭在國慶檔上映;而由騰訊影業、上影集團、三次元影業和閱文集團共同出品,黃建新監製並與鄭大聖聯合導演,為獻禮建黨100周年的《1921》則在今日開機。

以抗疫、扶貧、建黨100周年為創作母題的獻禮片,很顯然會在2020年和2021年密集推出。除了繼續拓展獻禮片的市場容量,這批影片因為本身整合了行業一線資源,所以自然也承載著引領市場大盤的重任。

1

獻禮片率先「抗疫」

時代使命和市場使命的一次融合。

對於獻禮片來說,如今整個市場的低谷一定程度上也為其提供了一個發展的重要節點。在引領大盤的重任上,獻禮片很可能會衝在最前沿。在疫情前,多部獻禮片進入到了籌備期。而無論是抗疫、扶貧還是建黨100周年,獻禮片都有可能佔據著這兩年7月1日、國慶檔等諸多優質檔期。

雖然這兩年隨著整個市場的成熟,單純依賴檔期已經無法助推影片突圍。但仍以「四大檔期」為軸心的內地電影市場來說,獻禮片的密集扎堆決定著這兩年從疫情過後整個電影市場的一個重要走向。

相比2019年國慶檔「三片同映」的小高潮,在長達兩年左右的時間裡,獻禮片仍然面臨著不小的市場挑戰。這就決定了獻禮片想要贏得市場青睞,就不能再局限視角。獻禮片從明星雲集的「全明星主演」到以小人物平民視角為核心的群眾故事,已經完成了一次重大變遷。但在重大歷史節點「獻禮」,獻禮片可能依然會回到「大背景大人物大事件」的敘事框架裡,而這類獻禮片如何在市場突圍,實際上也檢驗著整個市場對於獻禮片的認可度。反過來講,小人物、高共鳴實際上是這幾年整個市場的一個創作熱點,獻禮片的創作轉向恰恰契合了整個市場風向。而如何跳脫出小人物、高共鳴之後依然能創作出市場認可的獻禮片,某種程度上也是獻禮片再次創新,不斷走向成熟的一個體現。

以《建國大業》、《建黨偉業》、《建軍大業》組成的「三部曲」是獻禮片的代表,實際上也是當下市場主流受眾對於獻禮片最初始的印象。三部獻禮片票房總計超過了12億,雖然單片4億在如今整個市場已經不再是大體量的代表,當放在10年前,這三部獻禮片的市場體量不容忽視。

2009年,《建國大業》上映,這部獻禮片奠定了「三部曲」的市場基調。也就是在同一年,中國電影出現了第一家民營影視上市公司:華誼兄弟;而隨後的2010年,中國電影票房第一次跨入百億時代。

對於如今600億體量的世界第二大票倉來說,10年前恰好是中國電影進入高速爆發的一個「起跑線」。2019年,《我和我的祖國》以30億票房體量推高了獻禮片的票房天花板,而2020年隨著《我和我的家鄉》以及《1921》等獻禮片的開機定檔,對於經歷了疫情的中國電影市場來說,可能也是一個重新站上「跳板」的重要拐點,也是行業恢復的信心支點。

2

獻禮片的變遷

商業化創作不應該僅僅局限在類型元素的運用上。

獻禮片的變遷史,是整個市場商業片創作的變遷史。獻禮片的商業化創作,實際上和時下商業類型片的特點相吻合。

十年前,《建國大業》為首的「三部曲」在創作上以多明星、大場面為主要特點,這其實和整個市場當時的商業片特點基本一致。國內商業電影市場的初期,以明星和大場面為核心的商業片也是一個必經階段。在一個追求「規模」的早期階段,市場想要迅速擴大,那麼更具知名度的明星配上大場面是最迅速也有效的方法。在一個特定階段裡,這種創作方向實際上有一定的必然性。

但隨著整個市場存量的基本飽和,觀眾審美提升,商業片想要繼續通過外在元素吸引受眾就變得極其困難。2017年開始,市場對於高口碑高共鳴的電影需求量突然增加,在整個市場強調口碑和共鳴的大背景下,也倒逼著獻禮片自我創新。

直到現在,談到主旋律影片的商業化包裝,一定程度上還是類型片技法的運用。但這種「商業化」,預感在整個市場並不會維持太久。

類型片的手法僅僅是講述故事的「工具」,《我和我的祖國》、《湄公河行動》、《紅海行動》之所以能夠在市場突圍,並不是因為類型片技法有多高超,而在於故事本身能夠觸達觀眾。

所以,對於獻禮片來說,商業化創作並不應該僅僅局限於類型元素的運用上。尤其是在疫情結束後,長時間和電影「隔離」實際上會讓觀眾對於共鳴和共情的需求更加旺盛。而前兩年,多部主旋律大作培育了觀眾對於主旋律影片的接受程度,所以如何在類型化技法下講述一個更共情的故事將成為這兩年密集進入市場的獻禮片的重要命題。

十年前,黃建新執導《建黨偉業》,講述了從1911年到1921年時間裡中國共產黨誕生的必然性。而十年後,為迎接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獻禮」,再次由黃建新執導的《1921》在商業化創作上的創新實踐是值得關注的。

在新開機的《1921》中,電影將時間跨度濃縮聚焦在1921年前後,但卻儘可能拉寬廣度以國際化的視角來呈現青春勵志的故事和熱血激情的歷史,希望能給觀眾耳目一新的觀感,也帶來當下的思考與共鳴。作為出品方代表,程武在《1921》開機儀式上也表示:「希望通過《1921》這部影片,影視化的語言彰顯出跨越時空的永恆價值和強大生命力,去更好地展現黨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的初心,讓大眾,尤其是年輕一代為之鼓舞。」創新,拉進與年輕觀眾的劇集應該是主創團隊的重要發力點。除此之外,電影還運用了諜戰類型片的元素進行商業化的包裝。這其實也體現出這類獻禮片在整個市場類型片需求和高共鳴情感需求都旺盛的情況下,如何與市場取得平衡的探索。

這一批獻禮片,除了獻禮本身的目的外,因為其本身承載著的市場重任,實際上對主旋律電影的創新上有著極大的促進作用。畢竟對於這一類極難商業化運作的電影來說,以《我和我的祖國》為模版的獻禮片,並不能完全成為所有獻禮片都可以學習的主流,當下對於歷史大事件、大人物為核心的獻禮片,如何通過創新贏得觀眾青睞,也是獻禮片的當務之急。

3

幕後推手

網際網路影企面臨的一次「升級」。

在《1921》曝光的幕後班底當中,騰訊影業是第一出品方,然後依次是上影集團、三次元影業、閱文集團。從最開始的聯合出品,到現在,網際網路影企正在不斷走向舞臺核心。今年,雖然也受到疫情影響,但騰訊影業在過去2個多月內可以說完成了3次「升級」。先是騰訊影業CEO程武兼任閱文集團的CEO,隨後又出任了貓眼的非執行董事,2次人事任命對於騰訊影業來說,上下遊會獲得生態體系資源的進一步協同;同時,騰訊影業也在上月發布招聘,吸納製作人才,發力自製和主投主控,進行自身專業能力的升級。

官方信息顯示,《1921》也是騰訊影業和閱文集團一起出品的第一部主旋律電影,這也為之後雙方合作提供了更大的想像空間。

獻禮片之所以在這兩年可以通過類型化創作獲得市場認可,其實和背後推手的改變也有著很大的關係。主旋律影片的幕後推手,實際上早就完成了G到 G+B的轉向。在去年的金雞百花電影節上,提名最佳故事片的6部電影,累計票房達到了128億。其中《紅海行動》和《流浪地球》合計拿下了83億票房,這兩部電影的背後均是國企+民營影視公司+網際網路影視公司的組合。

相比傳統的主旋律商業片,獻禮片在整合資源和整體協調上難度要更大,而具備生態資源的網際網路影視公司實際上所承載的作用也在增強。去年,《我和我的祖國》,阿里影業、騰訊影業均參與其中,原本要在今年春節檔上映的《緊急救援》,騰訊影業也是第四出品方,前三分別為人民交通出版社、中視時尚、英皇影業。

而這一次,《1921》應該也會對騰訊如何激活其生態資源為影片「破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更大的挑戰。

在網際網路化極高的中國電影市場,物理下沉的紅利基本喪失,那麼想要助推獻禮片繼續提升市場體量的重任就必然需要轉化「旗手」。網際網路影視公司在觸達年輕受眾上具有一定優勢,而恰恰《1921》所聚焦的歷史節點裡,當初參與建立中國共產黨的正是平均年齡為28歲的年輕人。如何觸達銀幕外的,當下的年輕人並讓他們產生共鳴,不管是在創作上,還是之後的宣發上,都需要創新求變。

對於獻禮片來說,想要繼續深耕市場,實際上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內容本身需要更多元的方式來滿足觀眾更多樣的需求,而在內容之外如何更精準的觸達觀眾,實際上也是這兩年密集扎堆的獻禮片成敗的一個關鍵。

相關焦點

  • 全球化格局再現建黨風雲,《1921》有望更新主旋律大片語態
    電影《1921》的開機活動後,他們主動留下來「加課」,在「星火初燃:共產黨早期組織與中國共產黨的創建文物史料展」中深入探尋一個偉大政黨從孕育到誕生的歷史邏輯。未來一段日子,他們將把這些史料內化於心,投射到角色的塑造中。  昨天宣布開機的電影《1921》被視為「獻禮建黨百年『第一片』」。這部「上海出品」講述了第一批共產黨人在風雨如磐的歲月裡擔起救亡圖存重任,令中國革命煥然一新的故事。
  • 《建黨偉業》假戲真做 李沁喝白酒「舌頭打卷」
    李沁《建黨偉業》楊開慧劇照  從今天開始,建黨90周年的「航母獻禮片」《建黨偉業》全線公映,雲集108位華語明星的超強陣容,集合了劇情  《建黨偉業》徹底將領袖人物「拉下神壇」,片中,毛澤東與楊開慧青澀而美好的革命戀情,得以生動而細膩地展現,兩人的主要戲份包括湖南初識、北京重逢、夜賞煙花、低調成親、河邊送別等。由於主演劉燁和李沁分別是70後和90後,巨大的年齡差距讓兩人都大呼「鴨梨山大」。
  • 《建黨偉業》克裡姆林宮取景 Chinese film captures history in...
    《建黨偉業》克裡姆林宮取景據中新社報導,《建黨偉業》劇組日前赴莫斯科克林姆林宮完成了為期一周的實地取景拍攝。《建黨偉業》是一部為慶祝建黨90周年的獻禮片,此次趕赴俄羅斯,主要拍攝1921年6月劉少奇、張太雷和瞿秋白作為共產主義小組成員參加共產國際第三次代表大會以及列寧在會上作精彩演講兩場戲。
  • 《1921》電影演員表主演陣容曝光 王俊凱等領銜「新生代」
    《1921》電影演員表主演陣容曝光 王俊凱等領銜「新生代」  10月19日,由黃建新監製兼導演,鄭大聖聯合導演的電影《1921》宣布將於2021年7月1日全國公映,並首次曝光了主演陣容——由黃軒、袁文康、祖峰、竇驍、王仁君、張頌文、劉家禕、王俊凱、韓東君、劉昊然、張超、張雲龍、胡先煦飾演中共一大代表。青春活力的陣容,令觀眾眼前一亮。
  • 《建黨偉業》音樂主創:被逼一個月完成全部配樂
    網易娛樂6月29日報導 6月15日為建黨90周年而拍攝的獻禮片《建黨偉業》正式與觀眾見面,除了浩大的明星陣容,抓人眼球的特效場面,音樂方面更是獨具匠心,風格迥異。
  • 黃建新新片《1921》定檔明年七一 主演陣容揭曉
    人民網上海10月22日電  10月19日,由騰訊影業、上影集團、上海三次元影業、閱文集團、貓眼影業共同出品,黃建新、鄭大聖聯合導演的電影《1921》在騰訊影業、新麗傳媒、閱文影視舉行的「合光·向融」2020年度發布會上宣布將於2021年7月1日全國公映,並首次曝光了主演陣容——由黃軒、袁文康、祖峰、竇驍、王仁君
  • 建黨100周年,重看《建黨偉業》,那些曾經的過往,值得永遠銘記
    《建黨偉業》是為慶祝中國共產黨建黨90周年而製作的獻禮片。在中國共產黨建黨100周年的今天,重溫這部史詩級的電影,心下甚是感慨。電影講述了從1911年辛亥革命到1921年中共一大召開這十年的時間裡,一群有理想的、有志向的中國人在腐敗橫行、災害頻仍、內憂外患的大環境中,主動探索救亡圖存道路的歷程。
  • 黃建新《1921》定檔2021年7月1日
    信息時報訊(記者 馬澤望)由黃建新監製兼導演,鄭大聖聯合導演的電影《1921》宣布將於2021年7月1日全國公映。該片首次曝光了主演陣容——由黃軒、袁文康、祖峰、竇驍、王仁君、張頌文、劉家禕、王俊凱、韓東君、劉昊然、張超、張雲龍、胡先煦飾演中共一大代表。據悉,1921年,一大參會代表的平均年齡只有28歲,正是一群青春朝氣的熱血少年。
  • 《建黨偉業》今日首映 湯唯戲份被刪至不足1秒
    有觀眾如此形容《建黨偉業》。今晨零時,獻禮建黨90周年的國產巨製《建黨偉業》在國內公映,100多位明星的演員陣容再次成為最大賣點,不少年輕觀眾樂此不疲,沉迷於在觀影過程中「數星星」——誰能第一時間認出某位演員成為了他們的一種「歡樂競賽」。有細心的觀眾發現,湯唯在片中的戲份並沒有被全部刪掉,不過鏡頭不足1秒鐘。
  • 紅色檔案系列|《新青年》的朋友圈與建黨偉業
    建黨偉業為什麼會和《新青年》編輯部緊密相連呢?這一點要從「南陳北李,相約建黨」說起。(陳獨秀)陳獨秀是新文化運動的一面旗幟,也是五四運動的「總司令」;他是共產黨的創始人,也創辦了影響深遠的《新青年》雜誌。
  • 婁底市特殊教育學校組織教師觀看紅色電影《建黨偉業》
    婁底新聞網訊(通訊員 彭翠華)為提升全體教職工黨性修養和愛國愛黨的高尚品質,12月22日下午,婁底市特殊教育學校組織全體教師觀看具有重大政治、歷史意義的紅色電影《建黨偉業》。
  • 黃建新新片《1921》定檔2021年7月1日
    10月19日,由黃建新監製兼導演,鄭大聖聯合導演的電影《1921》在騰訊影業、新麗傳媒、閱文影視舉行的「合光·向融」2020年度發布會上宣布將於2021年7月1日全國公映,並首次曝光了主演陣容——由黃軒、袁文康、祖峰、竇驍、王仁君、張頌文、劉家禕、王俊凱、韓東君、劉昊然、張超、張雲龍、胡先煦飾演中共一大代表。青春活力的陣容,令觀眾眼前一亮。
  • 劇版《建黨偉業》將拍,陳力執導,特型演員侯京健或再次挑大梁
    文\娛鋪子劇版《建黨偉業》將拍,陳力執導,特型演員侯京健或再次挑大梁在一輛騾車上,「南陳北李」相約建黨,並分別派張國燾、劉仁靜和陳公博、周佛海參加一大。張國燾率先趕到上海組織會議,被馬林賞識,毛澤東、何書衡、李達、董必武、李漢俊、王盡美、鄧恩銘等各地共產主義小組代表參加,會議因為密探告秘轉移到嘉興南湖的一條遊船上繼續,這就是「紅船之約」。在國外的早期堅定革命者周恩來、蔡和森、瞿秋白、陳喬年、陳延年也相繼回國共赴紅船之約。
  • 劉昊然曬中戲畢業證,延期畢業的一年合作陳凱歌、張藝謀、刁亦男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 記者 師文靜13日,網上曝出演員劉昊然的朋友圈,他曬出了中央戲劇學院的畢業證書、學士學位證書,並配文道:「開啟新的旅程」。在經歷了學分、課時不達標而延期一年之後,劉昊然終於拿到畢業證。
  • 《建黨偉業》178位明星變臉 揭秘化妝細節
    劉燁演毛澤東、陳坤演周恩來、周潤發演袁世凱、劉德華演蔡鍔、周迅演王會悟、張國立演老年版蔣介石……當178張明星臉以歷史人物的造型出現在大銀幕上時,肯定會令觀眾大呼驚訝,眾星雲集的《建黨偉業》將於本月15日登陸各大影院。
  • 張家輝《建黨偉業》秀流利英語 吳彥祖帥氣
    張家輝由英皇電影發行、雲集178位巨星名導傾力演出的《建黨偉業》將於6月上映,電影中的角色人物亦逐一曝光。其中,於《建黨偉業》分別飾演胡適、梁啓超的吳彥祖及張家輝,於電影的下半部講述「五四運動」過程,佔重要一角。兩位演員對於能參與電影一角均表示榮幸,並表示觀眾將可於電影內見到「創新」的吳彥祖及張家輝。一向外型俊肖的吳彥祖在電影中飾演文質彬彬的胡適,雖然要收起他的外地口音,說話談吐字正腔圓,但仍舊保持其「氣勢凌人」感覺,於電影中迷倒當時飾演大學生及進步青年的臨時演員。
  • 湯唯:得影后是人生鞭策 會去看《建黨偉業》
    (會加片酬嗎?)沒想過。影后是一種同獲演員、觀眾、媒體所肯定的獎項,為此,我很開心,也覺得這是一種鞭策。」    湯唯直言想挑戰的角色有很多,亦渴望能與周潤發合作,有機會亦會前往欣賞《建黨偉業》,因她覺得此片的拍攝氣氛非常好。
  • 《建軍大業》曝主演 劉燁朱亞文歐豪演繹領袖人物
    《建軍大業》曝主演 劉燁朱亞文歐豪演繹領袖人物 原標題: 電影《建軍大業》總策劃及藝術總監韓三平、監製黃建新、導演劉偉強、編劇董哲,主演劉燁、朱亞文、歐豪、劉昊然、馬天宇、馬伊琍等片中主演也首次在觀眾面前正式亮相。即將到來的2017年,是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的第90個年頭。展現我軍建立過程宏大歷史篇章的《建軍大業》選擇在第89個建軍節開機,中國電影人也在以自己的方式為中國人民解放軍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