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朋友問:我之前學過一點會計基礎,可以轉行去應聘做內帳嗎?
個人認為,如果可以的話,不僅僅是需要做內帳。外帳、內帳最好做全套帳。這樣才能夠更好地了解整個基礎的財務核算體系。
1. 內帳是什麼帳
一般我們所說的內帳和外帳,主要是報表使用者和要求有所不同。內帳一般來說提供給企業內部的管理者使用,一般只要跟實際的業務相符合,做好分類匯總等等。但是,如果要把內帳做精細,加上一些分析和預測在裡面,難度就會高些。外帳就是提供給外部的報表使用者的,需要考慮到企業會計準則、稅收法律法規等多個方面的因素。
2. 內帳和外帳的難度在哪裡
一般財稅規範的企業,內帳和外帳其實是一本帳,都是真實業務的反映,只不過可能展現的形式有所不同。外帳要按照財務報表的格式和規範來展現,內帳則根據企業內部的要求來展現。這個時候,可以做一張映射表,在內外帳之間進行轉換。
而如果企業本身的財稅不規範,那麼這個內帳和外帳的處理就五花八門。有時候處理得不好,會造成外帳和內帳上的很多問題,比如兩帳存貨金額不一致,毛利率、稅負率異常,收付款混亂等等。
3. 做內帳好還是外帳好
無論是內帳還是外帳,都是屬於基本的財務核算的範疇。在有一點會計基礎的時候,是可以考慮從基礎核算做起的,有了核算的基礎,還可以考慮往別的財務的領域發展,比如財務分析、資金管理、內部控制等等。但是,建議不要僅僅是做內帳,還是最好內外帳都做,不然只是對真實業務的記錄,不清楚準則的要求和稅法的規範。同時,也沒有機會跟一些相應的外部機構打交道,比如銀行、稅務、工商等等,對於拓展自己的視野也是不利的。
總的來說,如果有一點財務基礎,那麼可以考慮從核算做起,但不管是外帳還是內帳,都不應該局限於眼前的帳務處理,一是可以利用工作多積累相關的經驗,深挖業務;二是可以通過學習往別的方向上拓展,讓自己的視野和能力都更上一層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