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J. Am. Chem. Soc.)
首先,作者以市售的醛8為起始原料(Scheme 2),在NHC預催化劑9催化下構建出對映體富集的烯醇內酯7(83%,99:1 er,>95:5 dr),然後探索了其與色胺的關鍵醯胺化/異吲哚並喹啉陽離子環合構建6這一過程。通過對反應條件進一步優化,作者在CH2Cl2/Na2CO3水溶液兩相溶劑體系中用2 eq.的10處理7後,進行酸化和TFA促進的環化反應,得到可分離的6的非對映異構體混合物(80:20),其內醯胺經BH3·DMS選擇性還原得到叔胺11。
(圖片來源:J. Am. Chem. Soc.)
在組裝ABCD環後,作者將注意力轉向E環的構建。然而,作者用Arndt-Eistert或Kowalksi條件均未得到目標產物。隨後,作者將注意力轉向Wittig-Horner型條件。通過對溫度和還原劑等篩選,發現在過量12存在下,在0 ℃下用LDBBA處理11可以70%的收率得到13。儘管強酸性條件[p-TsOH(10 eq.),MeOH, 80 ℃]可以將13轉化為雙(甲基酯),但後續環化產生14a/14b的不可分離混合物。最後,作者利用較溫和的條件[p-TsOH(2 eq.),DCM/MeOH,0-45 ℃]處理13得到可分離的α-氧代酮烯二硫縮醛15及少量區域異構體副產物(60:40),然後在甲醇中用HgCl2/BF3·OEt2脫除其α-氧代-乙烯酮二硫縮醛得到甲酯5。β-酮酯5經NaBH4還原得到17-epirauwolscine 16,但未生成2;在SmI2催化下,以H2O為質子添加劑時,可以65%的收率得到(-)-rauwolscine 2,為單一非對映異構體;利用LiOH將β-酮酸酯5脫羧後,經改良的Wolff-Kishner還原得到未取代的E環產物(-)-alloyohimbane 17。此外,作者合成的2、16和17的步驟經濟性優於其先前報導的不對稱合成。
(圖片來源:J. Am. Chem. Soc.)
為了進一步研究非對映選擇性,作者用entry 7條件處理純6,並在40 ℃下反應4天後得到相同的非對映體比例(6:19=27:73);延長反應時間或使用手性添加劑(硫脲或磷酸)均未改變該比例。此外,在40 ℃下用無水HCl代替TMSCl處理18未產生相同的產物比例,表明酸催化不影響反應平衡。因此,在低溫下觀察到的高非對映選擇性是動力學控制閉環的結果;而升高溫度後,平衡機制發揮作用並得到熱力學更穩定的四環19,作為主要產物。通過上述條件,可以高非對映選擇性地得到別育亨賓前體6(Scheme 3)。在-20 ℃下THF-EtOH(1:1)中用NaOEt處理6可以將C15位選擇性差向異構化得到偽育亨賓前體20。在氧氣氣氛中,利用乙酸銅(II)將20氧化為烯醯胺,再經NaBH4還原得到育亨賓前體21,為單一非對映異構體。最後,對環化條件優化後,可以適當的非對映選擇性(73:27 d.r.)得到表育亨賓前體19(69%)。
(圖片來源:J. Am. Chem. Soc.)
結語:
Karl A. Scheidt課題組以市售的4-氧代丁烯酸乙酯8為原料完成了 (-)-rauwolscine 2和(-)-alloyohimbane 17的簡潔不對稱全合成。NHC催化的關鍵環化產物7可以轉化為複雜的四環內醯胺6,其作為通用中間體可以合成其他育亨賓異構體。此外,利用手性NHC催化劑(+或-)可以構建出該生物鹼的所有八個立體異構體母核,這為發現新的生物活性分子提供了化學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