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機】JACS:美國西北大學Scheidt課題組完成育亨賓生物鹼的簡潔不對稱合成

2021-02-13 CBG資訊

育亨賓類天然產物是衍生自色氨酸和環烯醚單萜斷馬錢子甙的五環吲哚生物鹼(Scheme 1)。自1900年由Spiegel分離得到yohimbine(1)並於1943年由Witkop確定其結構後,化學家們已鑑定出多種育亨賓異構體。其因D環周圍的立體化學排列不同而分為四個不同亞家族,即正常(normal)、別(allo)、偽(pseudo)或表(epiallo)結構,代表成員分別為yohimbine(1)、rauwolscine(2)、pseudoyohimbine(3)和reserpine(4)(Scheme 1)。該類生物鹼表現出中樞神經系統活性,從而引起了研究人員極大的興趣。近日,美國西北大學Karl A. Scheidt課題組完成了yohimbine生物鹼的簡潔不對稱合成,該成果發表於近期J. Am. Chem. Soc.(DOI: 10.1021/jacs.9b12319)。逆合成分析(Scheme 1):作者設想由已知的β-酮酸酯5通過不對稱還原合成(-)-rauwolscine(2),β-酮酸酯5可以通過二酯6的還原和同系化然後閉環得到,該關鍵中間體源於烯醇內酯7的醯胺化/異吲哚並喹啉陽離子環合反應產生,7可以由市售的醛8通過NHC催化的二聚反應得到。此外,作者將四環6作為潛在前體通過在C/D和D/E環連接處進行選擇性立體化學反轉構建非對映異構的正常、偽和表育亨賓母核。

(圖片來源:J. Am. Chem. Soc.)

首先,作者以市售的醛8為起始原料(Scheme 2),在NHC預催化劑9催化下構建出對映體富集的烯醇內酯7(83%,99:1 er,>95:5 dr),然後探索了其與色胺的關鍵醯胺化/異吲哚並喹啉陽離子環合構建6這一過程。通過對反應條件進一步優化,作者在CH2Cl2/Na2CO3水溶液兩相溶劑體系中用2 eq.的10處理7後,進行酸化和TFA促進的環化反應,得到可分離的6的非對映異構體混合物(80:20),其內醯胺經BH3·DMS選擇性還原得到叔胺11

(圖片來源:J. Am. Chem. Soc.)

在組裝ABCD環後,作者將注意力轉向E環的構建。然而,作者用Arndt-Eistert或Kowalksi條件均未得到目標產物。隨後,作者將注意力轉向Wittig-Horner型條件。通過對溫度和還原劑等篩選,發現在過量12存在下,在0 ℃下用LDBBA處理11可以70%的收率得到13。儘管強酸性條件[p-TsOH(10 eq.),MeOH, 80 ℃]可以將13轉化為雙(甲基酯),但後續環化產生14a/14b的不可分離混合物。最後,作者利用較溫和的條件[p-TsOH(2 eq.),DCM/MeOH,0-45 ℃]處理13得到可分離的α-氧代酮烯二硫縮醛15及少量區域異構體副產物(60:40),然後在甲醇中用HgCl2/BF3·OEt2脫除其α-氧代-乙烯酮二硫縮醛得到甲酯5。β-酮酯5經NaBH4還原得到17-epirauwolscine 16,但未生成2;在SmI2催化下,以H2O為質子添加劑時,可以65%的收率得到(-)-rauwolscine 2,為單一非對映異構體;利用LiOH將β-酮酸酯5脫羧後,經改良的Wolff-Kishner還原得到未取代的E環產物(-)-alloyohimbane 17。此外,作者合成的21617的步驟經濟性優於其先前報導的不對稱合成。

在完成別育亨賓的構建後,作者嘗試合成其他育亨賓異構體,並考察了異吲哚並喹啉陽離子非對映選擇性環合的條件(Table 1)。在亞胺水解後,通過萃取分離出中間體羥基內醯胺18(∼85:15 d.r.)。在較高溫度或用乙酸酯活化劑時,反應效率和選擇性降低;利用Lewis和Brønsted酸在-78 ℃下反應時,反應表現出高選擇性和高效率(78%,95:5 d.r.)。然而,18在40 ℃下進行反應會導致非對映選擇性的逆轉得到19(69%,73:27 d.r.)。

(圖片來源:J. Am. Chem. Soc.)

為了進一步研究非對映選擇性,作者用entry 7條件處理純6,並在40 ℃下反應4天後得到相同的非對映體比例(6:19=27:73);延長反應時間或使用手性添加劑(硫脲或磷酸)均未改變該比例。此外,在40 ℃下用無水HCl代替TMSCl處理18未產生相同的產物比例,表明酸催化不影響反應平衡。因此,在低溫下觀察到的高非對映選擇性是動力學控制閉環的結果;而升高溫度後,平衡機制發揮作用並得到熱力學更穩定的四環19,作為主要產物。通過上述條件,可以高非對映選擇性地得到別育亨賓前體6(Scheme 3)。在-20 ℃下THF-EtOH(1:1)中用NaOEt處理6可以將C15位選擇性差向異構化得到偽育亨賓前體20。在氧氣氣氛中,利用乙酸銅(II)將20氧化為烯醯胺,再經NaBH4還原得到育亨賓前體21,為單一非對映異構體。最後,對環化條件優化後,可以適當的非對映選擇性(73:27 d.r.)得到表育亨賓前體19(69%)。

(圖片來源:J. Am. Chem. Soc.)

 

結語:

Karl A. Scheidt課題組以市售的4-氧代丁烯酸乙酯8為原料完成了 (-)-rauwolscine 2和(-)-alloyohimbane 17的簡潔不對稱全合成。NHC催化的關鍵環化產物7可以轉化為複雜的四環內醯胺6,其作為通用中間體可以合成其他育亨賓異構體。此外,利用手性NHC催化劑(+或-)可以構建出該生物鹼的所有八個立體異構體母核,這為發現新的生物活性分子提供了化學基礎。

相關焦點

  • 【有機】JACS:北京大學楊震、黃俊課題組完成(+)-Waihoensene的不對稱全合成
    鑑於其結構的複雜性,(±)-waihoensene多年來一直是有機合成化學家關注的焦點。2017年,Lee課題組通過18步完成了(±)-waihoensene的首次全合成,該路線的亮點在於通過串聯[2+3]環加成構建含兩個連續季碳手性中心的BCD三環(Figure 1a)。
  • 南方科技大學化學系徐晶課題組、黃文忠課題組分別在JACS發表論文
    1、徐晶課題組在《美國化學會志》發表合成複雜虎皮楠生物鹼Dapholdhamine B成果近日,南方科技大學化學系副教授徐晶課題組成功地完成了複雜虎皮楠生物鹼DapholdhamineB及其內酯衍生物的對映選擇性全合成工作,相關研究成果在《美國化學會志》(J.
  • 南科大李闖創課題組JACS:明星分子Vinigrol的不對
    第一作者:閔龍;通訊作者:李闖創通訊單位:南方科技大學論文DOI:10.1021/jacs.9b08983全文速覽我們課題組報導了一條無保護基的高效簡潔的 Vinigrol 不對稱全合成方案。截止 2008 年底,他們均沒有實現該分子的全合成。在此舉幾個代表性的課題組進行簡要介紹。現代有機合成宗師級人物、1990 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有機逆合成分析理論提出者、哈佛大學著名教授 E. J. Corey,從上世紀九十年代開始進行 Vinigrol 分子的全合成,並首次提出了生源合成假設,但是經過近十年的研究,也未能完成其全合成。
  • JACS:哈佛大學Kishi課題組完成Halistatins 1和2的全合成
    近日,哈佛大學Yoshito Kishi課題組完成了halistatins 1和2的首次全合成,該成果發表於近期J. Am. Chem. Soc.(DOI: 10.1021/jacs.0c07390)。
  • JACS:銠催化烯丙基胺的不對稱氫胺化反應
    歡迎大家特別關注化學加小程序-活動 導讀 近日,伊利諾伊大學厄巴納-香檳分校的Kami L. Hull教授課題組和默克公司Danielle M. Schultz等人報導了銠催化的烯丙胺和胺的不對稱加氫胺化反應合成手性1,2-二胺的方法。
  • 上海有機所在中環化合物的不對稱合成方面取得進展
    這主要是由於中環合成中存在著不利的跨環張力和熵效應。  中國科學院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金屬有機化學國家重點實驗室研究員遊書力團隊一直致力於銥催化的不對稱烯丙基去芳構化反應研究(Acc. Chem. Res.
  • 【有機】南科大JACS:高張力天然產物分子的首次不對稱全合成
    Society (JACS)發表題為論文,首次報導了高張力天然產物分子4β-Acetoxyprobotryane-9β,15α-diol的不對稱全合成。圖2.天然產物4β-acetoxyprobotryane-9β,15α-diol的不對稱全合成李闖創教授等由已知的化合物2為起始原料,經過14步反應,實現了高張力天然產物分子4β-acetoxyprobotryane-9β,15α-diol的首次不對稱全合成。
  • JACS:自由基取代合成不對稱二硫鍵
    2019年,加拿大渥太華大學的Derek A. Pratt教授課題組發現四硫化物被過氧自由基取代後會釋放出熱力學穩定的過硫自由基(RSS•,Chem. Sci., 2019, 10, 4999-5010)。那麼,用親核烷基自由基代替親電過氧自由基,取代反應是否會更容易進行?
  • 南科大化學系教授劉心元課題組在自由基不對稱化學領域取得重要研究進展
    不對稱碳–碳鍵偶聯反應可以便捷構建三維手性天然產物、藥物、農藥和材料分子的碳骨架,並為其修飾提供高效的合成工具。以往的研究中,研究方向普遍集中在不對稱碳(sp3)–碳(sp3)和碳(sp3)–碳(sp2)偶聯反應上,而碳(sp3)–碳(sp)偶聯反應卻鮮有報導。然而,炔烴本身反應活性高,具有豐富多樣的轉化方法。
  • 《JACS》南科大有機電極材料電化學反應機理重要進展!
    近日,南方科技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系教授盧周廣課題組在有機電極材料的電化學充放電反應機理研究中取得重要進展,相關成果在化學領域頂尖期刊《美國化學會志
  • 中國有機合成化學家的攀登(一) :三萜類天然產物全合成
    十年前,一些重要分子的全合成基本都被美國和日本壟斷,中國有機合成化學家在著名刊物上發表的高水平全合成文章少之又少。而如今,一大批中國的有機合成精英已在世界有機合成舞臺上綻放光彩,某些領域已經走在世界前列,為國內同行傳輸了正能量,令國內有機化學同行們備受鼓舞。X-MOL將為大家陸續盤點中國科學家的精彩工作。
  • 中科大張清偉課題組JACS:鎳催化二級膦氧化物的不對稱烯丙基化反應
    早日入駐化學加,更多優質客戶到你家 導讀 P-中心的手性膦是過渡金屬及有機催化中一類非常重要的手性配體,然而,與手性碳骨架配體相比,手性膦的研究較少。催化不對稱合成P-手性膦已經引起了廣泛的關注。
  • 江智勇教授課題組在Nature Communications報導可見光不對稱催化...
    而可見光不對稱催化是通過可見光碟機動光敏催化劑至激發態後與底物發生單電子氧化還原從而完成相關自由基類型反應,反應過程中利用手性催化劑控制產物的手性中心形成。基於此,該課題組採用可見光與手性有機催化協同催化的策略成功解決這一經典難題。該課題組一直致力於不對稱氫鍵催研究,包括不對稱插烯反應(Angew. Chem. Int. Ed. 2012, 51, 10069; Angew.
  • 有機合成界的鬼才——Larry E Overman(上)
    ,RBW的學生,雖然曾經身陷抄襲門,但是毫不影響其美國頂尖化學家的地位)做了兩年博後。迄今為止Overman課題組已經完成了近百個複雜天然分子的全合成工作。下面我們從以下幾個方面闡述Overman的化學。
  • 鍵能領域的首篇Perspective | 南開程津培院士課題組JACS:鍵能方法學創新與當代有機化學的理性發展
    來源 | 南開化學            編輯 | 化學加近日,南開大學化學學院程津培課題組在化學頂級期刊《美國化學會志》(JACS)上以《Recent Advances and Advisable Applications
  • 兩種馬錢子生物鹼的由來
    近日,北京化工大學許家喜教授課題組董子陽同學、楊佔會副教授和許家喜教授在《大學化學》發表了題為《關於規範兩種馬錢子生物鹼中文譯名的建議》的論文。研究生董子陽為該論文第一作者,楊佔會老師為通訊作者。圖:百度百科中的嚴重錯誤(瀏覽和引用日期:2020-07-01)1954年,現代有機合成之父Woodward首次實現了番木鱉鹼(
  • 酵母中藥用託烷生物鹼的生物合成
    酵母中藥用託烷生物鹼的生物合成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9/3 16:15:45 美國史丹福大學Christina D. Smolke課題組取得最新進展。
  • 【有機】上海有機所孟繁柯課題組Angew:鈷催化的環丙烯的不對稱氫烷基化反應
    手性環丙烷是許多天然產物或生物活性分子中的關鍵結構單元,也是有機合成中的重要合成中間體。因此,發展一種非對映和對映選擇性地製備官能團化的烷基環丙烷的方法對於複雜分子的合成與藥物開發具有重要意義。此前報導過的對映選擇性地合成環丙烷結構的方法主要有:金屬催化的卡賓對末端烯烴的插入反應;烯丙醇或高烯丙醇的Simmons-Smith環丙烷化反應;共軛加成串聯活化烯烴環化成環丙烷等。
  • 上海有機所在催化不對稱共軛膦氫化研究中取得進展
    催化不對稱共軛加成反應是構建碳-碳鍵和碳-雜鍵的高效方法之一。在催化不對稱共軛加成中,常見的缺電子烯烴底物包括α,β-不飽和醛、α,β-不飽和酮、α,β-不飽和酯、α,β-不飽和醯胺、α,β-不飽和硝基化合物及α,β-不飽和碸等。
  • 快速常溫常壓離子熱法合成三維共價有機框架材料
    為提高效率及拉入合適的群,在添加微信號時請使用實名,註明教師/研究生身份、學校,如果是研究生,再請註明課題組。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近日,吉林大學無機合成與製備化學國家重點實驗室裘式綸教授、方千榮教授課題組首次通過常溫常壓離子熱的方法合成一系列三維共價有機框架材料,命名為3D-IL-COF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