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粉末床金屬3D列印飛濺缺陷形成的原因

2020-12-23 江蘇雷射產業創新聯盟

江蘇雷射聯盟導讀:採用高速攝影觀察通常的鋪粉金屬雷射3D列印,結合最新的計算模擬,來自美國Lawrence Livermore國家實驗室的研究人員揭示了發生飛濺時材料分配背後的機制,這一機制解釋了為何在列印金屬時會產生缺陷。這一結果發表在頂刊《Scientific Reports》上。

在傳統的觀念中,人們對雷射粉末床增材製造中的熔池動力學和熔滴驅離的解釋是建立在對反衝壓力(Recoil pressure)的理解基礎之上的,這一現象在雷射焊接中經常存在並被得到證實。當金屬表面的溫度達到或超過金屬的汽化溫度時,會形成金屬蒸汽流。較高壓力的反衝壓力((>10exp(4)Pa))時會產生一種向下作用到熔池上的壓力,從而導致熔池的快速移動而形成液態金屬自熔池驅離。直到今天,這一反衝壓力模型也經常被用來揭示粉末床增材製造中所發生的現象。然而,在前期的研究中,經常發現粉末粒子穿過蒸汽所形成的夾帶造成的位移是粉末層從熔道中離開的原因。粉末離開造成的空穴損害了增材製造部件的性能。需要在製造過程中小心謹慎的選擇工藝參數和掃描策略來進行製備。

研究人員採用高速攝影對熔池動力學進行觀察並揭示了在雷射粉末床金屬列印時形成微液滴飛濺的主導機理並不是大家所認為的在雷射焊接中普遍的存在雷射誘導的反衝壓力而是由於周圍環境中的氣體所造成的蒸汽所形成的粒子夾帶。在強蒸汽流作用下的熔滴驅離的物理機制通過模擬雷射粉末床的相互作用來詮釋實驗結果。流體動力(學)的拉力分析用來增強單相流模型和揭示雷射列印316L不鏽鋼、Ti-6Al-4V 粉末的夾帶現象。氣體驅動的夾帶金屬微粒子以及相似的流體動力學的研究也進行了探討。

圖1 普通金屬雷射列印的高速攝影揭示材料重新分布背後的機理,產生缺陷

圖2 雷射列印SS316L時的飛濺:實驗(上排)與模擬結果(下排)

圖解:雷射列印SS316L時在兩種 不同實驗參數下粉末層的飛濺(a,b)以及SS316L基材上的飛濺(c,d),兩種實驗參數為:150W, 0.5m/s 和200W, 1.5m/s,相機的採樣頻率為 100kfps,曝光時間為 8μs,雷射掃描時的測量為自左向右,兩種情況下均採用Ar氣進行保護。(e,f) 採用粒子圖像測速技術(Particle Image Velocimetry (PIV))來進行投射粒子的定量測量,在參數為150W, 0.5m/s時,羽狀物中心的平均速度為 >9m/s,參數為200W, 1.5m/s 平均速度為>7m/s 。黑色箭頭為實際的粒子運動路徑,桔黃色的箭頭為內插數據。(g,h) 模擬結果顯示的為平板上熔池凹陷區上沸騰的區域。箭頭所指為氣體羽狀物可能的運動方向 。

圖3 雷射驅動SS316L板材時飛濺的實驗結果(a-c)與模擬結果(d-g) 的比較

圖解:模擬結果與實驗結果比較吻合。實驗包括三個實驗階段的快照記錄,頂部區域於1 Mfps的條件下顯示熔滴的形成和噴出。在 (a–c)中,點燃的雷射在關閉時由於白(灼)熱導致熔池和周圍區域的自激燃(熔化) 。在(a)中形成隆起物形態的飛濺,(b)中形成 長脖子形狀的飛濺,在(c)中以球形的熔滴逃逸,實驗參數為 : P=600W, u=3.0m/s。(d–f) 三種快照的模擬結果顯示出當前的實驗結果相吻合;(g)為在(f)中的半透明 側視圖,顯示複雜流動時前方的凹陷區和驅除的液滴相對平板的夾角。模擬時的工藝參數為:P=200W, u=1.5m/s。

圖4 粉末中雷射驅動的飛濺的實驗結果與模擬結果的比較,兩者非常吻合

圖解:實驗結果包括實驗快照,表明液滴的形成和飛濺開來的過程。點燃雷射時(a-c)為有過濾,d-f為沒有過濾,粉末開始熔化的圖。(a-c)顯示小於10μm的熔滴形成並在平板上飛濺。熔池採用藍色的虛線給予增強顯示。飛濺在(a)中形成隆起,在(b)中形成長脖子形態的飛濺,在(c)中以球形熔滴逃逸(紅色圓圈);(d-f)則顯示在熔體前沿由於粉末的存在導致熔體堆積而形成的大的熔滴(紅色圓圈);在(d)中凹陷區的前端熔池匯聚,並在(e)中向前推進和收集,在(f)中熔池逃逸至一個較短的距離。在(g-j)中模擬結果顯示了四個快照區域在(d-f)中的熔池驅除。快照(k-n)顯示了液滴驅除的亞臨界值。熔滴在(k)中左側變平 。實驗參數:材料為Ti6Al4V鈦合金, P=300W , u=1. 5m/s (a–c) ;材料SS316L不鏽鋼, P=200W, u=2.0m/s (d–f) ,模擬時的實驗為:SS316L, P=200W, u=1.5m/s.

圖5 在 500kfps時熔池形成的高分辨圖像

圖解:為了更清晰的觀察夾帶粒子的快速加熱和由於白(灼)熱造成的熔化,外部的雷射點燃的能量在點燃時馬上關閉雷射。此時的雷射功率為 P=300W,掃描速度u=1.5m/s. 圖片展示的是自時間為 80s 到 174s拍攝的照片。當雷射自左向右掃描時,觀察到的粉末粒子為被掃蕩和箭頭區域來回震蕩。第一個照片顯示的是在80s時熔池前方雷射光斑所在的位置。熱的粒子在圖像中均為白色(紅色的圓形所示),而冷的粒子為黑色(藍色箭頭)。在 88s時,冷的粒子被升起,顯示為紅色箭頭、相似的熱的粒子以紅色箭頭顯示,在146s,線的熱和冷的粒子開始被夾帶進來,從而開始新的循環。

圖6 (a)雷射靜止不動時和移動粉末床中的粉末在Ar氣 流動時產生的粉末夾帶

圖解:蒸汽流在低氣壓區域產生導致向裡進入的氣體產生粉末夾帶,從而形成三個不同的區域1、2、3.(b)為雷射移動時非均勻移動造成有蒸汽流尾場形成且大約有三到四個光斑直徑的距離遠

美國Lawrence Livermore國家實驗室的研究人員結合超快熔池影像學和熔池動力學的高解析度模擬,找到了在雷射粉末床金屬列印時液態金屬驅離熔池(俗稱飛濺)的機理,其產生是由於周圍氣體的流動所造成的粒子夾帶,並不是大家通常所認為的在雷射焊接中所常見的雷射反衝壓力所造成的。

人們通常認為(其實是假設,並沒有得到證實)雷射造成的反衝壓力是導致飛濺產生的原因,這是因為在雷射焊接的時候是經常發生的。美國Lawrence Livermore國家實驗室的研究人員認為:如果我們假設這個理論成立的話,如果在熔池的右邊,你可以看到粒子在熔池右邊由於反衝壓力而驅離,但在大多數情況下粉末粒子一掃而空且被流動的氣體所夾帶。夾帶的粒子還會重新進入雷射束作用區並發生熔化,從而導致更多的飛濺發生。

當飛濺的粒子飛離雷射熔化的軌道並在部件上返回而著陸時,他們會夾帶粉末床中的粉末粒子,從而影響製造層的產品質量,如導致表面粗糙以及在最終的部件產生熔合不充分等。

採用三種不同的高速攝像機,拍照速度可以達到10million照片每秒的拍攝速度。研究人員不僅可以看到由於雷射所造成的壓力的波形變化和熔池金屬的滴劑計數情況,同時還可以觀察到粉末床在吮吸氣體時所造成的的氣體流動,不管此時的粉末床是立即熔化還是雷射並不接觸時所造成的飛行熔化。

結果證明只有大約15%的熔池飛濺粒子是由於熔池中的類似水潑濺效應所造成的,這就是人們常常所認為的飛濺形成機理。剩下的是冷的粒子穿過熔池之上的雷射束產生熔化以及一些其他原因造成的粒子飛濺。但令人驚奇的是,當人們觀察商業用雷射金屬印表機時,你會發現熱的粒子飛濺,同時他們更像是由於外部進入的氣體所產生的,並不是由於進入的夾帶效應所產生的。

圖7(a) 水滴滴在軟的且細的沙子中的動圖 (水潑濺效應 )

圖7(b)水滴在荷葉上的水潑濺效應動態 實物圖

高速攝像的結果同高可信度的模擬結果相比較,兩者非常吻合,同時也進一步證實了在其他增材製造中所得到的結果,揭示了熔池影響飛濺方向背後的趨勢。

相機拍攝並不能詳細的展示熔池表面之下所發生的信息,所以只能藉助模擬手段來進一步的揭示。模擬結果則展示出雷射光斑作用下另外一個不同的景象,這一手段和展示出來的景象可以為我們揭示觀察到的實驗結果。這是一個模擬結果對實驗結果進行有力補充的案例,並且將成為科學研究和講解科學故事的重要手段。

該研究有助於幫助我們解釋雷射能量與粉末之間在列印過程中的作用機理,並提高對線性流體模型的改進。基於對作用狀況的深入理解,研究人員可以建立其飛濺產生的基準 和減輕飛濺的措施以及如何更有效的利用粉末。

參考文獻

1.部分圖片來自:Lawrence Livermore National Laboratory

2.http://www.xcar.com.cn/bbs/viewthread.php?tid=21591745

文章來源:

y, S., Rubenchik, A.M., Khairallah, S.A. et al. Metal vapor micro-jet controls material redistribution in laser powder bed fusion additive manufacturing. Sci Rep 7, 4085 (2017). https://doi.org/10.1038/s41598-017-04237-z

相關焦點

  • 清華大學機械系趙滄合作報導金屬3D列印中匙孔氣泡缺陷的起源
    11月27日,清華大學機械工程系助理教授趙滄與卡內基梅隆大學和維吉尼亞大學的學者合作發布了關於金屬雷射3D列印的最新成果。該項研究起於宏觀工藝,立於微觀細節。宏觀層面上,在雷射功率-掃描速率空間中,匙孔氣泡缺陷區域的邊界清晰而平滑,且受金屬粉末加入的影響甚微。
  • 一文讀懂3D列印金屬粉末生產全流程
    ,最前沿和最具潛力的無疑是金屬粉末3D列印,根據諮詢公司SmarTech預測,到2024年全球用於金屬粉末增材製造的市場規模將達到110億美金。液膜在旋轉離心力的作用下被高速甩出形成液滴,熔融液滴與霧化室內惰性氣體(氬氣或氦氣)摩擦,在切應力作用下進一步破碎,隨後熔滴在表面張力的作用下快速冷卻凝固成球形粉末。
  • 金屬3D列印後處理
    3D列印技術相比於傳統製造技術具有全數位化柔性製造、控形控性的技術特點,需進一步研究掃描策略、工藝參數及後處理對 3D 列印零部件綜合性能的影響,以更好發揮 3D 列印技術在複雜結構應用上的優勢。(1)近幾年,3D列印技術的研究日趨增多,但是對於金屬3D 列印從原料粉末、結構設計、工藝過程和最終成形件的質量檢測及驗收沒有統一的標準,尤其是原料粉末,同一公司的 3D 列印設備只能使用該公司的原料粉末。所以對於3D 列印過程中使用的粉末材料、列印設備、成形件的檢驗驗收和最終後處理應建立一系列標準,用於規範 3D 列印過程整個過程產品的研發與製備。
  • AI 新算法驅動的3D列印實時質量監控軟體,可兼容多種設備
    隨著粉末床金屬3D列印技術在製造複雜金屬零件中的認可度不斷提高,對於這類增材製造技術的質量控制的要求也隨之提高。隨之而來的是提升列印設備實時質量檢測能力和對質量異常進行分類的要求。
  • 金屬3D列印技術解析之如何減少殘餘應力
    金屬3D列印近幾年發展的如火如荼,已經被逐漸運用到了各行各業:航空航天、汽車、醫療等等。其優勢在於可以做到零件輕量化個性化設計,可以解決一些傳統加工製造方式無法做到的技術難題,然而從技術層面上來說在3D列印過程中會存在的許多問題使得我們的設計不能按照預想的被列印出來,有以下原因:殘餘應力,零件擺放,支撐,零件優化等。那麼今天我們就詳細介紹一下殘餘應力對金屬3D列印過程造成的影響以及我們應該如何避免吧!
  • 粉末床3D列印10倍速度提升,1米加工尺寸,Fraunhofer的futureAM顛覆...
    當時3D科學谷做過關於「下一代粉末床雷射熔融3D列印技術SLM系統的藍圖」的報導。l 10倍速的LPBF(基於粉末床的金屬熔化3D列印技術)目前亞琛Fraunhofer ILT已經開發出用於LPBF(基於粉末床的金屬熔化3D列印技術)的新型加工解決方案,該解決方案還可以產生比傳統LPBF系統快十倍加工速度的大型金屬部件。
  • 又一國產高品質金屬3D列印粉末黑馬,西普曼氣霧化疊加超聲霧化技術
    前言:球形金屬粉末是3D金屬列印主流材料,目前的製備方法有氣霧化(VIGA/EIGA)、等離子旋轉電極(PREP)、等離子絲材霧化(PA)。粉末品質方面,市場上多對PREP/PA給以更高評價,主要基於粉末高球形度、高松裝密度、高流動性、氧含量低、無衛星粉、無空心粉、夾雜少等特點。高品質,一般情況下,也意味著高製造成本。
  • 一張圖看懂世界範圍內金屬3D列印
    該機器系利用電子束將鈦金屬的粉末在真空中加熱至熔融,並在計算機輔助設計下精確成型(如製成鈦膝關節、髖關節等等)。由於鈦粉末在真空中熔融並成型,故可避免在空氣中熔融所帶來的氧化缺陷等質量事故。Concept Laser 主打的X系列1000R工業級3D列印平臺,在構建尺寸在在雷射熔融金屬加工領域中是最大的。X系列3D列印設備可以處理各種各樣的金屬零部件,比如不鏽鋼、熱作模具鋼、鈷-鉻合金、鎳基合金,活性粉末材料如鋁、鈦的合金,貴金屬如金或銀合金等。功能的多樣化使得該產品能廣泛用於航空航天、汽車、醫療和牙科、珠寶設計等行業。
  • 五家| 多雷射、超大型金屬3D列印的時代或已到來
    Fraunhofer——5振鏡、可擴展的下一代金屬3D列印技術 弗勞恩霍夫基於粉末床的金屬3D列印技術新型加工解決方案是其,讓金屬3D列印更方便、更進一步、更低成本的落地應用。
  • 實現金屬3D列印安全生產,幾點你需要了解的安全影響因素
    本期,3D科學谷主要以粉末床雷射熔化金屬3D列印設備及其列印材料為例,列舉出幾個存在安全隱患的因素,為用戶安全、規範的操作金屬3D列印設備提供一定的參考。粉末和惰性氣體使用中的風險粉末床雷射熔化金屬3D印表機使用的材料為金屬粉末,粒徑為10-70微米。這種類型的粉末材料存在引發火災或爆炸的風險,此外,人體對粉末顆粒的長期接觸和吸入也會給身體健康帶來一定隱患。
  • 無需熔化的固態金屬3D列印沉積技術MELD
    2020年10月,南極熊獲悉,世界上出現了一種新的金屬3D列印技術:無需熔化的固態金屬3D列印沉積技術MELD,可在露天環境生產列印。 源自美國海軍的金屬3D列印技術MELD,屬於固態過程的金屬3D列印,列印過程中材料未達到熔化溫度即可進行列印。
  • 史上最全3D印表機型應用分類
    3D列印技術可以應用到生活中的很多領域,也有很多不同的列印方式,今天來給大家展示印表機類型的列印方式,更全面的了解3D列印領域。 3D列印流程一般是分為數據獲取、數據處理、3d列印和後處理四個步驟。常見的3D列印主流技術主要有以下8種,大家可以看看自己用的是哪些技術,對號入座。
  • 廣州團隊的新技術,研究3d列印骨頭,原材料是骨粉和生物膠水
    相信大家也都知道,在過去人出現骨折的時候,往往都需要長期躺在床上,什麼也不能動,通過牽引的方式讓受傷的骨骼保持穩定,然後再慢慢癒合。不過這樣癒合的時間很慢,而且還會耽誤病人很長的時間。不過隨著醫療技術的發展,在上個世紀80年代時,就發明了內固定金屬器材,而且逐漸的進入了臨床,使用這種器材不需要很久的癒合時間,因為它可以幫助患者進行骨骼結構重建,從而使得康復的時間會大大的縮短。
  • 一窺 「毅力號」火星車的3D列印部件
    DED主要取決於高能束,如雷射或者電子束,來熔化粉末或者絲材。高能束能量熔化粉末或絲材形成熔池,然後層層生長列印出所需要的部件。DED技術同電弧焊或者雷射熔覆比較類似,輔之CNC控制列印頭和內部的減少氧氣的環境來進行列印。DED在列印時具有相對快的製造速率和相對精細的製造特徵,同時在列印完畢後不需要額外的機加工或衝壓等後續工藝。DED列印工藝的另外一個優勢在於可以列印梯度合金材料。
  • 中南大學粉末冶金國家重點實驗室3D列印系統已調試完畢並完成驗收
    打開APP 中南大學粉末冶金國家重點實驗室3D列印系統已調試完畢並完成驗收 南極熊3d列印 發表於 2020-12-10 10:37:56
  • 金屬3D列印重大突破!只需加納米顆粒就能列印高強度鋁合金
    基於不同的分類原則和理解方式,增材製造技術還有快速原型、快速成形、快速製造、3D 列印等多種稱謂。目前,應用於 3D 列印的金屬粉末材料主要有鈦合金、鈷鉻合金、不鏽鋼、鐵粉、鋁粉和鋁合金等少數幾種,此外還有用於列印首飾用的金、銀等貴金屬材料。其中,鋁合金應用在 3D 列印中優勢在於其熔點低、密度低、可強化,並且可塑性好,易加工。
  • 新技術:四個步驟hold住金屬3D列印變形扭曲
    如今,隨著金屬增材製造日漸成熟,SLM用戶已經能製作出更完善的對象。但是,要在加工前評估和調整好3D列印對象的殘餘應力、變形情況和零件密度,似乎並不簡單。
  • Stratasys 旗下3D列印服務機構驗證VELO3D的質量跟蹤系統
    在粉末床雷射熔融技術中,金屬零件逐層列印。每一層可能具有數百萬個像素或圖案填充,每個零件通常由數千層構成,這就產生了數十億個數據點—從而具有巨量的引入缺陷的機會,但也有機會使用正確的計量和軟體套件來測量列印的質量。
  • 雷射3D列印再登《Science》,這個「小孔」不一般
    江蘇雷射聯盟導讀:雷射粉末床熔融(Laser powder bed fusion)能夠精確高效地製備複雜結構,是一種重要的金屬3D列印技術。然而,由此產生的孔隙缺陷一直都阻礙著這項技術在疲勞敏感型應用領域的進一步發展。
  • 隨A博士遊科技島 (3D列印篇)
    3D印表機組件基本上和傳統印表機一樣,由控制組件、機械組件、列印頭、耗材和介質等架構組成。列印原理是:用計算機輔助設計(CAD)軟體在電腦上設計一個完整的三維數據圖,在把各種金屬或非金屬粉末狀或其它形狀材料放進3D印表機中,機器會按照程序把零部件或產品一層層印造出來,形成「直接數位化製造」。 3D列印從成形角度看,零件可視為「點」或「面」的疊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