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讀懂3D列印金屬粉末生產全流程

2021-02-13 粉末冶金及硬質合金展

(一)鈦合金、鋁合金、不鏽鋼,能用來3D列印的金屬粉末材料真不少

3D 列印廣泛使用的列印耗材,從形態上主要包含四種:液態光敏樹脂材料、薄材、低熔點絲材和粉末材料;從成分上則幾乎涵蓋了目前生產生活中的各類材料,包括塑料、樹脂、蠟等高分子材料,金屬和合金材料,陶瓷材料等,而在這其中,最前沿和最具潛力的無疑是金屬粉末3D列印,根據諮詢公司SmarTech預測,到2024年全球用於金屬粉末增材製造的市場規模將達到110億美金。

目前,3D列印金屬粉末材料種類包括不鏽鋼、模具鋼、鎳合金、鈦合金、鈷鉻合金、鋁合金和青銅合金等。

  

3D列印用金屬粉末

鐵基合金是工程技術中最重要、用量最大的金屬材料,多用於複雜結構的成型,比如3D列印用不鏽鋼,相比於傳統鑄造鍛造技術,其具有高強度、優異的耐高溫、耐磨性和耐蝕性等物理、化學和力學性能,且具有很高的尺寸精度和材料利用率,在航空航天、汽車、船舶、機械製造等行業得到廣泛的應用。

鈦合金具有優異的強度和韌性,結合耐腐蝕、低比重和生物相容性,使其在航空航天和汽車比賽中許多高性能工程應用非常理想,而且還用於生產生物醫學植入物,強度高、模量低、耐疲勞性強。

  

3D列印的鈦合金零件

鈷鉻合金則由於高耐磨性、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無鎳(鎳含量<0.1%)特點,常用於外科植入物如合金人工關節、膝關節和髖關節,也可用於發動機部件,風力渦輪機和許多其他工業部件等。

鋁合金是工業中應用最廣泛的一類有色金屬結構材料,其密度低,比強度較高,接近或超過優質鋼,塑性好。研究表明,3D列印用鋁合金可以做到零件緻密、組織細小,力學性能則堪比鑄件甚至優於鑄造成型零件,且相較於傳統工藝零部件其質量可減少22%,成本卻可減少30%。

銅合金具有優異的導熱性和導電性,熱管理應用中的具優良熱傳導率的銅,可以結合設計自由度,產生複雜的內部結構和隨形冷卻通道。

(二)3D列印用的金屬粉末是怎麼製造出來的?

金屬粉末製備方法按照製備工藝主要可分為:還原法、電解法、研磨法、霧化法等。目前國內常用的兩種最先進位粉工藝是氬氣霧化法和等離子旋轉電極法。

1、氬氣霧化法

氬氣霧化法制粉是利用快速流動的氬氣流衝擊金屬液體,將其破碎為細小顆粒,繼而冷凝成為固體粉末的制粉方法。

2、等離子旋轉電極法


等離子態被稱為物質的第四態,等離子旋轉電極霧化(PREP法)制粉過程可簡單描述為:將金屬或合金製成自耗電極,自耗電極端部在同軸等離子體電弧加熱源的作用下熔化形成液膜,液膜在旋轉離心力的作用下被高速甩出形成液滴,熔融液滴與霧化室內惰性氣體(氬氣或氦氣)摩擦,在切應力作用下進一步破碎,隨後熔滴在表面張力的作用下快速冷卻凝固成球形粉末。


等離子旋轉電極霧化法原理圖

採用等離子旋轉電極法所生產的金屬粉末具有以下優點:

球形度較高、表面光潔、流動性好、松裝密度高,因此鋪粉均勻性好,列印產品緻密度高;

粉末粒徑小、粒度分布窄、氧含量低、列印時少/無球化及團聚現象、熔化效果好、產品表面光潔度高,且列印的一致性與均勻性可以得到充分保障;基本不存在空心粉、衛星粉,列印過程中不會存在空心球帶來的氣隙、捲入性和析出性氣孔、裂紋等缺陷。

(三)3D列印對金屬粉末的性能都有哪些要求?

我們剛才提到了許多可用於3D列印的金屬粉末,那麼,要滿足3D列印對材料的要求,金屬粉末需要滿足什麼條件呢?

1、純淨度

陶瓷夾雜物會顯著降低最終製件的性能,而且這些夾雜物一般具有較高的熔點,難以燒結成形,因此粉末中必須無陶瓷夾雜物。

除此之外,氧、氮含量也需要嚴格控制。目前用於金屬3D列印的粉末製備技術主要以霧化法為主,粉末具有大的比表面積,容易氧化,在航空航天等特殊應用領域,客戶對此指標的要求更為嚴格,如高溫合金粉末氧含量為0.006%-0.018%,鈦合金粉末氧含量為0.007%-0.013%,不鏽鋼粉末氧含量為0.010%-0.025%。

2、粉末粒度分布

不同3D列印設備及成形工藝對粉末粒度分布要求不同。目前金屬3D列印常用的粉末粒度範圍是15-53μm(細粉)、53-105μm(粗粉),部分場合下可放寬至105-150μm(粗粉)。

3D列印用金屬粉末粒度的選擇主要是根據不同能量源的金屬印表機劃分的,以雷射作為能量源的印表機,因其聚焦光斑精細,較易熔化細粉,適合使用15-53μm的粉末作為耗材,粉末補給方式為逐層鋪粉;以電子束作為能量源的鋪粉型印表機,聚焦光斑略粗,更適於熔化粗粉,適合使用53-105μm的粗粉為主;對於同軸送粉型印表機,則可採用粒度為105-150μm的粉末作為耗材。

某廠家生產的不鏽鋼粉末的微觀結構

3、粉末形貌

粉末形貌和粉末的製備方法密切相關。一般由金屬氣態或熔融液態轉變成粉末時,粉末顆粒形狀趨於球形,由固態狀變為粉末時,粉末顆粒多為不規則形狀,而由水溶液電解法製備的粉末多數呈樹枝狀。

一般而言,球形度越高,粉末顆粒的流動性也越好。3D列印金屬粉末要求球形度在98%以上,這樣列印時鋪粉及送粉更容易進行。

  

常見粉末製備方法及粉末形貌

上面的表格為不同制粉方法對應的金屬粉末形貌,可以看出,除氣霧化法和旋轉電極法外,其餘方法製備的粉末形貌均為非球形,因此,氣霧化法、旋轉電極法是高品質3D列印金屬粉末的主要製備方法。

4、粉末流動性和松裝密度

粉末流動性直接影響列印過程中鋪粉的均勻性和送粉過程的穩定性。

流動性與粉末形貌、粒度分布及松裝密度相關,粉末顆粒越大、顆粒形狀越規則、粒度組成中極細的粉末所佔的比例越小,其流動性越好;顆粒密度不變,相對密度增加,粉末流動性則增加。另外,顆粒表面吸附水、氣體等會降低粉末流動性。

松裝密度是粉末試樣自然地充滿規定容器時,單位容積的粉末質量,一般情況下,粉末粒度越粗,松裝密度越大,粗細搭配的粉末能夠獲得更高的松裝密度,松裝密度對於金屬列印最終產品的密度影響尚無定論,但松裝密度增加,可改善粉末的流動性。

結語

近年來,中國積極探索3D列印金屬粉末製備技術,目前已擁有多套先進位粉設備投入應用,不過總體來說,國內外製粉技術仍有差距,目前高端的合金粉末和製造設備還主要依靠進口,在促進本土3D列印用金屬粉末製備技術的發展上,中國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相關焦點

  • 又一國產高品質金屬3D列印粉末黑馬,西普曼氣霧化疊加超聲霧化技術
    前言:球形金屬粉末是3D金屬列印主流材料,目前的製備方法有氣霧化(VIGA/EIGA)、等離子旋轉電極(PREP)、等離子絲材霧化(PA)。粉末品質方面,市場上多對PREP/PA給以更高評價,主要基於粉末高球形度、高松裝密度、高流動性、氧含量低、無衛星粉、無空心粉、夾雜少等特點。高品質,一般情況下,也意味著高製造成本。
  • 史上最全3D印表機型應用分類
    3D列印技術可以應用到生活中的很多領域,也有很多不同的列印方式,今天來給大家展示印表機類型的列印方式,更全面的了解3D列印領域。 3D列印流程一般是分為數據獲取、數據處理、3d列印和後處理四個步驟。常見的3D列印主流技術主要有以下8種,大家可以看看自己用的是哪些技術,對號入座。
  • 金屬3D列印後處理
    3D列印技術相比於傳統製造技術具有全數位化柔性製造、控形控性的技術特點,需進一步研究掃描策略、工藝參數及後處理對 3D 列印零部件綜合性能的影響,以更好發揮 3D 列印技術在複雜結構應用上的優勢。尤其針對 3D 列印零部件的後處理,前文所述中的表面改性方法可以顯著改善板材、塊材和棒材等規則形狀零部件的力學性能,然而,當處理薄壁結構、複雜異形件和點陣結構等不規則幾何形狀時,以上傳統的表面改性技術難以加工,限制了該領域中複雜幾何結構的發展仍然有限。
  • 探究粉末床金屬3D列印飛濺缺陷形成的原因
    江蘇雷射聯盟導讀:採用高速攝影觀察通常的鋪粉金屬雷射3D列印,結合最新的計算模擬,來自美國Lawrence Livermore國家實驗室的研究人員揭示了發生飛濺時材料分配背後的機制,這一機制解釋了為何在列印金屬時會產生缺陷。這一結果發表在頂刊《Scientific Reports》上。
  • 實現金屬3D列印安全生產,幾點你需要了解的安全影響因素
    金屬3D列印技術逐漸走向生產領域,在複雜零部件製造或小批量生產中佔有日益重要的地位
  • 一張圖看懂世界範圍內金屬3D列印
    這種技術是採用高精度雷射束連續照射包括鈦、鋼、鋁、金在內的金屬粉末,將其焊接成型的技術,而德國SLM Solutions在這一技術上有著多項專利,居於領先地位。其3D印表機已經應用於汽車、消費電子、科研、航空航天、工業製造、醫療等行業。
  • 中南大學粉末冶金國家重點實驗室3D列印系統已調試完畢並完成驗收
    打開APP 中南大學粉末冶金國家重點實驗室3D列印系統已調試完畢並完成驗收 南極熊3d列印 發表於 2020-12-10 10:37:56
  • 無需熔化的固態金屬3D列印沉積技術MELD
    2020年10月,南極熊獲悉,世界上出現了一種新的金屬3D列印技術:無需熔化的固態金屬3D列印沉積技術MELD,可在露天環境生產列印。 源自美國海軍的金屬3D列印技術MELD,屬於固態過程的金屬3D列印,列印過程中材料未達到熔化溫度即可進行列印。
  • 金屬3D列印構建基板全封閉自動更換的解決方案
    (文章來源:3D列印技術參考) 在2019年法蘭克福formnext 3D列印展會上,德國工具機製造商通快(TRUMPF)展出了一種新的專利解決方案,其通過對傳統的金屬SLM印表機進行改造,實現了3D列印基板的自動更換,從而將印表機停機時間減少到最低限度。
  • 五家| 多雷射、超大型金屬3D列印的時代或已到來
    Fraunhofer——5振鏡、可擴展的下一代金屬3D列印技術 弗勞恩霍夫基於粉末床的金屬3D列印技術新型加工解決方案是其、雷射疊加精度、窗口鏡、傳感器等進行預檢和自動校準,在列印過程中也會時刻跟蹤每一層的關鍵參數,如粉末平整度、熔池數據等是否符合規格。
  • 廣州團隊的新技術,研究3d列印骨頭,原材料是骨粉和生物膠水
    不過隨著醫療技術的發展,在上個世紀80年代時,就發明了內固定金屬器材,而且逐漸的進入了臨床,使用這種器材不需要很久的癒合時間,因為它可以幫助患者進行骨骼結構重建,從而使得康復的時間會大大的縮短。然而需要生產這個器材還是有一定難度的,因為受到傳統工藝的限制,只能生產一些規則形狀,或圓或方,內固定金屬器材,因此不能夠滿足各種不同患者的需求。不過相信大家也都看到過3d列印骨頭的新聞,所以這也不算是一種什麼新技術,但是在廣州就有一支研究團隊正在研究一種特殊的3d列印骨頭技術。
  • 3d列印房子的弊端_3D列印食品的利弊
    3d列印房子的弊端   我國的3d列印房屋比國外起步晚,技術水平也不高,因此存在很多問題。那麼3d列印房屋的缺點有哪些呢?什麼是3d列印房屋呢?下邊就跟隨小編我們一起來看看!   3d複印房屋的缺點有什麼:   ①抗壓強度難題:房屋儘管能「複印」出去,但未必能抵禦受得了風吹雨打;   ②精密度難題:層次生產製造存有「樓梯效用」,各層儘管太薄,但仍會產生必須薄厚的「樓梯」,若將表層生產製造成圓弧狀,則會導致精密度上的誤差;   ③原材料局限:現階段3D複印機能夠應用原材料非常少,只能熟石膏、無機物顆粒料、光敏樹脂、塑膠等
  • 新技術:四個步驟hold住金屬3D列印變形扭曲
    如今,隨著金屬增材製造日漸成熟,SLM用戶已經能製作出更完善的對象。但是,要在加工前評估和調整好3D列印對象的殘餘應力、變形情況和零件密度,似乎並不簡單。
  • 牙科技工所怎樣快速上手金屬牙冠3D列印技術,並提高列印效率?
    基於選區雷射熔化的金屬3D列印技術已成為烤瓷牙金屬冠加工的一種基本加工手段。但金屬3D列印的材料成形原理有別於銑削加工,影響牙冠加工質量和效率的因素也具有其特殊性,比如說,在牙冠3D列印中,需要添加支撐結構,而怎樣添加和去除支撐結構,將影響到牙冠的精度;如何在列印平臺上擺放牙冠,則會影響到義齒加工的生產成本和效益。這些針對義齒牙冠3D列印的特殊規則,通常需要藉助前處理軟體進行規劃。
  • 從零開始講述3D列印原理(一)
    恭喜你,你完成了一個3D列印作品!這個簡單的例子體現了3D列印中逐層疊加的思想。接下來,要搭建一個直徑為4cm,高為1cm的圓柱體,顯然用這堆積木無法做到。但若這些積木的體積能變得足夠小,就可行。例如金屬粉末雷射燒結成型,基本單元為金屬粉末,通常粒徑小於0.1mm,通過雷射加熱金屬粉末至熔化,冷卻後就結合在一起。通過計算機控制雷射束的偏轉角度進行掃描,從而得到所需的圖形,每加工完一層後,平臺就往下移動一點距離,這個距離稱為層高(層高0.1mm左右,當然也是能夠調整的)。然後再在平臺上鋪一層金屬粉,再加工一層,如此反覆。只要恰到好處的控制好每一層圖形的形狀,就可以製造出任意複雜的三維物體。
  • 創新性3D列印骨頭,使用骨頭粉末以及生物膠水製作
    如今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有專家研製出了一種具有創新性的3D列印骨頭,這種骨頭是使用骨頭粉末以及生物膠水為原料製作而成的,可以用於醫療使用,讓很多網友稱讚其為人才。根據我們的了解,打石膏是希望幫助受傷的骨頭保持穩定,隨著時間的發展,受傷部位能夠慢慢癒合。
  • 金屬3D列印重大突破!只需加納米顆粒就能列印高強度鋁合金
    基於不同的分類原則和理解方式,增材製造技術還有快速原型、快速成形、快速製造、3D 列印等多種稱謂。目前,應用於 3D 列印的金屬粉末材料主要有鈦合金、鈷鉻合金、不鏽鋼、鐵粉、鋁粉和鋁合金等少數幾種,此外還有用於列印首飾用的金、銀等貴金屬材料。其中,鋁合金應用在 3D 列印中優勢在於其熔點低、密度低、可強化,並且可塑性好,易加工。
  • 金屬3D列印支撐多品種小批量的柔性化鈑金生產
    傳統大批量鈑金的製造一般採用衝壓模工藝,如較為複雜的汽車鈑金件,必須通過衝孔模→落料模→成形模→切斷模→壓臺模→折彎模等一系列衝壓工藝手段才能完成零件的成形。不僅開模成本高,而且工藝流程長,不適合小批量鈑金件的快速製造。註:關於衝壓模工藝的部分文字摘錄自《金屬加工:冷加工》中的《汽車座椅鈑金件成形工藝性分析》一文。
  • 主流金屬3D列印原理圖(多圖)
    在我們工業領域當中,金屬3D列印可以說是先進位造發展的一個重要方向,也是3D列印技術體系中非常有潛力的技術。想必很多人都好奇,3D列印是如何將金屬列印出來變成實物?需要經歷怎樣的一個過程?選區雷射燒結(SLS)選區雷射燒結SLS技術是出現最早的金屬3D列印技術,其原理是使用雷射束來掃描已鋪好的零件粉末,使其溫度升到熔化點燒結成型,然後充分冷卻形成實體模型。
  • 19年新研製的3D列印材料有哪些?史上最全3D列印材料總結
    製造流程示意圖 例如,他們創造出微型蘑菇狀結構陣列,每一個結構在莖的頂部都具有一個小型圖案化的金屬諧振器。這種特殊的排列使得處於特定頻率的微波被吸收,這取決於所選「蘑菇」的幾何形狀和它們的間距。這種超材料的使用對於醫療診斷傳感器、通信天線、成像探測器等應用都有著重要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