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加緊輔導青少年
藝人「不雅照片」在網際網路瘋狂流傳,照片的男女主角在香港知名度相當高,有些還是年輕人崇拜的偶像。香港教育界人士擔心,這一風波持續蔓延下去將貽害青少年。
隨著香港春節假期結束,「豔照門」風波也成為校園討論的焦點。一項調查顯示,至少半數香港中小學生瀏覽過這些照片。香港教育政策關注組張民炳對此十分憂慮,他說:「我很擔心有年輕人因此認為有關行為無傷大雅,而去有樣學樣。」
香港特區政府教育局發言人則表示,將把這一事件製作成教材,在教育局網站推出「慎思、慎言、慎行——網上不雅照片事件」教學資源,協助學生做多角度思考和判斷。
由於擔心中小學生受到「不雅照片」的不良影響,香港300多所中小學已向青少年派發了道德教材,討論這次事件和婚戀家庭等問題。香港風採中學副校長何漢權透露,學校教師已就「不雅照事件」舉行了特別會議,並完成了有關教材,其中包括提醒家長需要注意的事項等。
火已經燒起,在青少年比家長上網時間更多的時代,想要阻攔信息是不現實的,許多專家更加關心如何「亡羊補牢」。著名華裔性學家梁家駒認為,「不雅照事件」同時也是很好的性教育教材,學校應該與學生討論這一事件,教導小朋友要保護自己,尊重他人。
香港演藝界人士也紛紛出面表示,要教育青少年正確面對這一事件。香港演員呂良偉有個6歲的兒子,他接受訪問就表示,對於「不雅照事件」,自己不會刻意隱瞞孩子,反而會直接告訴他「是哥哥、姐姐做錯事」。
關於「不雅照片」風波的思考
「不雅照片」風波是一面鏡子。照片持有者躲在幕後,依靠不斷發放照片獲得所謂的「成就感」、積累巨大的知名度;一些網民出於窺視的欲望,或是幸災樂禍的心理,紛紛跟帖支持,甚至將其視為「英雄」,這從一個側面折射出目前網絡社會中扭曲的「出名文化」。
在傳統的道德觀念中,要成名就必須「立德、立功、立言」,做出對社會有貢獻的事情,而名人也受到比較嚴格的社會規範限制。但在網絡時代,「出名就好」的心態有蔓延的跡象。
有臺灣的演藝名人曾經公開稱:「我很爛,但是我很紅」。「不雅照片」發布者絲毫不顧及社會道德、價值觀,為了炫耀或出名,挑戰大眾的心理承受極限,加上現在娛樂圈某些人不擇手段只求出名的行為泛濫,有社會學家開始擔心,這將使社會主流價值觀受到考驗。
網絡時代信息快速傳播也是「不雅照片」風波越演越烈的重要原因。這些照片如果不是依託網際網路的力量,不會形成如此大的殺傷力。轉載「不雅照片」的網站和「好奇心」旺盛的網友,都是「豔照門」事件迅速擴大化的重要一環。
在事件發展過程中,不少網站並不積極刪除相關圖片,因為它們會帶來高點擊率,點擊率正是網站的生命力。而如果沒有龐大的窺探者,這些「不雅照片」也不會在網上形成雪崩般的災難。
網站的弱點、網民的弱點都是形成網絡雪崩的必要環節,就這樣環環相扣,形成巨大的網絡力量,對社會道德價值理念形成一次巨大衝擊。
學者眼中的「豔照門」
對於愈演愈烈的「豔照門」事件,香港及內地許多學者也發表了自己觀點。
知名專欄作家呂頻在接受《環球》雜誌記者採訪時表示,「豔照門」的關鍵並不在於藝人做了什麼——因為那是他們的私生活,與別人無關,而在於那個偷了照片並傳播出來的人,至於所有點擊照片的網民,其實是助長了他的違法行為,「我特別同意這個比喻:如果有人偷了別人的日記,你應該知道去看這本偷來的日記就是不對的,何況公開去評價日記的主人?換成照片有什麼不同嗎?」
香港浸會大學新聞系副教授李月蓮認為:「 Web2.0時代,傳播製作權下放,普羅大眾可以透過網際網路分享內容製作甚至發布的權力……這並不表示不需要專業道德守則,而是所有參與傳媒製作及發布的人士也應該負上道德任務。」「不然的話,社會的公共空間就變得烏煙瘴氣。」
著名學者、原社科院新聞所主任閔大洪則表示:「這次『豔照門』事件,網絡傳播倫理的種種問題再一次突顯在網站和網民面前,讓所有的人不能不思考。如果人類在道德底線和傳播底線方面沒有清醒認識且缺乏有效對策的話,那麼,遭到最後懲罰的,只有人類自己。」(《環球》雜誌記者/夏海淑)
責編:徐文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