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將至從今年起,這一種祭品將被「三禁」,掃墓時不要再用了!

2020-12-20 和煦的春光

清明春分後的一大節氣,也是24節氣之一,在這期間,氣溫逐漸升高,萬物復甦,大地呈現出一片春和景明之象!不知從何時起,清明節成為了掃墓祭祖緬懷先輩的節日,在清明前一日為寒食節,而這一節日做為我國傳統的祭祀節日傳承了數千年,不過隨著兩者相距比較近,二者的節日功能也相互摺疊,在清明被官方定義為祭祀的節日後,寒食節的祭祀儀式就顯得淡了。

清明將至從今年起,這一種祭品將被「三禁」,掃墓時不要再用了!清明節又叫踏青節,是中國傳統節日之一,也是最重要的祭祀節日之一,是祭祖和掃墓的日子。在這一天,無論遠在外鄉的人還是留守家鄉的人,都會去祭祖掃墓,而為了表達對親人的思念和慰藉,大多人們都選擇購買紙質祭品來燒給親人和祖先,這也就衍生出了「陰間產業」的說法。

現在該市提倡「綠色掃墓」和「無煙掃墓」。減少了傳統的紙張燃燒。許多人開始用花來表達他們的悲傷。但是在農村,人們仍然沿襲著傳統的在墳墓前燒紙。過去燒紙的圖案不多,基本上是黃紙。現在的祭祀物品隨著時代的進步也是越來越五花八門了,例如,「小汽車」、「小別墅」、「飛機」、「各種補品」等等。用這些東西來「孝敬」祖先。

還有一種祭品是家家戶戶都會準備的,那就是「人民幣」,現在的小商小販的造假能力,真可謂是一流的,你單從外表上來看,完全看不出有什麼區別,但是仔細一看它跟真的人民幣還是有區別的。這種「人民幣」比一般的燒紙的價格要更貴一些。但是,很人會還是會買來燒給祖先,因為他們會覺得這就是自己的一點心意,所以價格高低根本無所謂。但是今年起,這一種祭品將被「三禁」,掃墓時不要再用了!

因為在3月18日,人民幣管理機構央行,對《人民幣圖樣使用管理辦法》進行了修訂,明確規定,禁止在祭祀用品、生活易耗品、票券等物品上使用人民幣圖樣。一方面人民幣是法定貨幣,應該尊重,另一方面,人民幣樣式的冥幣,無論從樣式、大小還是圖案、顏色上看,都跟真人民幣十分類似。現實中,經常會有這樣的事情發生,有人利用這樣的冥幣來行騙,一些老人、孩子等分辨能力不高的人,屢屢上當。

相關焦點

  • 撫州今年掃墓這些地方嚴禁燃燒祭品!清明假期天氣……
    又是一年青草綠,梨花風起清明時清明節承載著無盡思念與濃情掃墓祭祖、踏青郊遊是清明節基本禮俗的主題>他們時不時會停下腳步和熟悉的人攀談所聊話題不出意外也就是此次採買的收穫了今年情況有些特殊,因為疫情原因不少撫州人都想知道今年掃墓祭祖需要注意什麼日前就有網友在問政撫州中諮詢
  • 清明節掃墓地方差異 清明節祭品
    說起清明節,就不得不談及掃墓。那麼在華夏大地中,不同地方的掃墓有著哪些差異呢?接下來就和小編一起看看不同地方的清明節祭品,看看它們有哪些不一樣的地方。因此,在這一年一次的祭祖節日裡,最好是回家親自到墓地祭拜祖先,祈願祖先保佑諸事順暢。若是因事不能回家也可在自家祭拜。朝著家鄉的方向,擺放上食物,上三支香,跪拜三次,祈求祖先保佑,然後在燒紙錢。  掃墓是必不可少的,而掃墓是有一些禁忌和避諱的,要知道有些講究未加注意,就可能帶來不必要的麻煩。
  • 掃墓祭品平均漲價超三成 大額「冥幣」銷路好
    今年掃墓祭品價格平均漲幅超三成 市民清明祭祖荷包很受傷  乳豬漲價200元、鮮花漲價五成、就連紙紮祭品冥幣元寶也飆漲三成,市民清明拜祭先人先要荷包大出血!他們表示,如果祭品價格太貴,他們就考慮不要購買或者少買,根據自己的經濟能力選購。  也有聰明的市民選擇其他價格較為便宜的祭品代替,其中用「齋乳豬」代替燒乳豬,成為不少人追捧的做法。市民曾先生日前就專門前往素食館選購了一隻「齋乳豬」,用齋乳豬代替燒乳豬祭祖,「齋乳豬賣22元一隻,外形和燒乳豬差不多,價格僅是燒乳豬的二三十分之一,可謂十分實惠。」
  • 清明掃墓,祭品怎麼處理增旺運勢?
    祭掃時間上,有的地方在清明節的前三天和後四天的範圍內掃墓,稱為「前三後四」。還有的地方放得更寬,稱「前七後八」。也就是說,在清明前後的這段時間都是可以祭掃的,大家可以根據當地風俗和自身情況選擇出行時間,不需要清明當天扎堆哦~祭祀儀式祭祀儀式是很重要的,順序上儘可能不要出錯。
  • 清明節祭祀變遷:時髦祭品熱銷代客掃墓惹爭議
    中新網北京4月1日電(記者 李金磊)「南北山頭多墓田,清明祭掃各紛然。」又是一年清明將至,國人如何寄託對故人的哀思?記者發現,從「蘋果手機」等新潮祭品的熱銷,到網上祭祀、微信直播「代客掃墓」的興起,隨著物質條件的改善和網際網路日益深入生活,國人選擇的祭掃用品和掃墓方式也與時俱進,悄然發生著變化。資料圖:民眾進行掃墓。
  • 清明將至,祭祖、掃墓、遷墳,這些注意事項不能忘!
    清明節在中國延續了兩千多年,是傳統的重大春祭節日,在這一天前後中國人要進行祭祖和掃墓的活動。在傳統習俗中,清明前後10天是遷墳的好時機,不用看日子就可直接動土遷墳,因而不少人會選擇在這一時間進行遷墳。現在清明將至,不少地方的人已經開始準備祭祖、掃墓和遷墳活動。
  • 清明祭掃「標配」食品餡餅成祭品市場「新寵」
    清明將至,龜粿、薄餅、紅糖發糕……這些平日裡難得一見的傳統掃墓的祭品受到市民的青睞。然而,不少細心的市民發現:不知何時起,餡餅也成了清明祭掃的「標配」美味。這兩日,記者從我市各大餅家了解到,餡餅已成為祭品市場的「新寵」。
  • 清明祭掃商業味濃引爭議 有人掃墓時燒「小姐」
    祭祀用品店老闆在介紹這些「新潮」祭品時說。除了「流行」的紙紮電子產品,往年就有的紙紮「別墅」、「西裝」、「金項鍊」今年在市面上也仍頗受歡迎。「去年開始流行『軒尼詩菸酒』套裝與『豪華轎車』」,有店主稱,名牌菸酒禮盒、豪華汽車也成為市民選購祭品時的「新寵」。而紙房子作為傳統祭品也在形式上推陳出新,三層小樓裡,遊泳池、麻將房、KTV室、車庫、院子一應俱全,仿真度也越來越高。
  • 清明將至,祭祖掃墓的三十六個風水禁忌和避諱,你必須知道!
    掃墓時如果發現墓碑破損,或墳墓上有植物長出,應立即修補和清理出土的植物,尤其不能讓植物長成樹木,否則,將對生者造成嚴重損害,萬萬不可使其長出氣候。這一點最重要不過,要知道,所謂掃墓,就是讓你清掃不利於墓地的東西,墳頭的草木會對家族的成員造成傷害,包括了氣運和健康,都是大大不利的。
  • 超跑、豪宅不能少,清明最潮掃墓祭品,祖先們表示很贊!
    在這個節日中大多數人都會選擇拜山掃墓以表達對親人的思念之情只不過隨著時代的發展傳統的掃墓祭品已經從焚香鮮花鞭炮轉到了「跑車美女總統套房」了從前年開始這些新潮祭品開始爆紅網絡熱度持續至今不曾褪減那麼這些另闢蹊徑的新潮祭品今年又能弄出什麼新花樣?
  • 清明節將至,農村掃墓時應該注意什麼問題?
    今年清明節是農曆二月二十(公曆4月5日)。按照國家規定,照常放假三天,這三天內,除了旅遊踏青之外,掃墓或許是不少人需要做的事。既然清明掃墓是民俗,就應該有「禁忌」。城市裡有墓園,需要注意的事項相對較少,只需要帶著緬懷祖先的心情去掃墓即可,但是農村需要注意的就多了。
  • 一村民上墳燒祭品引燃山火 清明掃墓謹防火災
    經過2個小時的撲救,火勢得到控制4月1日下午2時30分,長安區南五臺山附近發生山火,附近村民、街道辦工作人員和森林消防近120人趕到現場,經過近2個小時的辛苦撲救,火情才基本得到控制下午3時20分,記者趕到現場時,太乙宮街道辦的工作人員和森林消防,在當地村民的協助下,齊心協力正在對山火進行撲救。太乙宮街道辦工作人員說:「根據往年經驗,最近我們就加強了防火管控,附近幾個進山的峪口都已經封山了。今天下午2時30分,發現火情後,我們就迅速組織工作人員上山撲救。我們街道辦出了50多人,森林消防和附近村民有70人。」
  • 莫讓奇葩祭品有汙清明
    又到一年清明時,寧波甬城祭祀市場又迎來了旺季。除了傳統的紙錢、香燭,以及「金山」「銀山」、「LV」等奢侈品,今年各種祭祀「潮品」又亮相,「海鮮大禮包」、「財富套裝」等祭祀用品讓人眼花繚亂。「衣食住行吃喝玩樂一條龍,要啥有啥!」有市民感嘆,甬城祭祀用品越來越「土豪」。
  • 祭品被撿賣回商家 清明祭品如何處置惹爭議(圖)
    本報惠州訊(記者秦仲陽通訊員吳仁)清明祭拜先人,前來掃墓的人都會帶上各式各樣的祭品,如果品、燒豬、燒雞、米餅等,供在墓前。昨日,記者接到報料稱,有人在墓園裡專門撿拾祭品,有時甚至偷竊祭品,轉賣給不良商家繼續利用。
  • 掃墓人剛離開,祭品就被撿走
    「剛擺上的祭品都不見了,前後才不到10分鐘。」   四處搜尋後,袁先生發現不遠處一位中年婦女正往大麻袋裡裝祭品。「袋子裡滿滿一堆祭品。我過去問她為什麼拿祭品,她跟我說別人都拿。找墓園工作人員,他們說管不了。」  6日上午,記者來到玉頂山陵園。雖是清明小長假最後一天,但陵園內仍有不少市民前來掃墓,許多墓碑前擺放著鮮花、白酒、蛋糕、水果等祭品。
  • 市民掃墓帶新潮祭品 紙糊iPhone5模型走俏(圖)
    今年清明的新潮祭品有iPhone5、iPad等模型。(據荊楚網)紙紮麻將。(曾江 攝)  新潮  今年的清明的新潮祭品有iPhone5、iPad、麻將、唐裝、西裝等模型。  觀點  掃墓是對先人的緬懷和思戀,一束鮮花,一份情誼就足夠了,新潮祭品大可不必。
  • 悅讀| 清明為什麼要回鄉掃墓,這是我聽過最好的答案!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又到一年一度風清景明時節,梨花風起,點點哀思。無意間,瞥見單位清明節職工請假表,好傢夥,竟有1/3多的人返鄉,理由無非四個字「回鄉掃墓」!有的跨市,有的跨省;有的高鐵,有的飛的。
  • 掃墓人剛離開祭品就被撿走 律師稱撿拾祭品屬盜竊
    即將開車離開時,發現外套落在墓區的他返回墓地。「剛擺上的祭品都不見了,前後才不到10分鐘。」  四處搜尋後,袁先生發現不遠處一位中年婦女正往大麻袋裡裝祭品。「袋子裡滿滿一堆祭品。我過去問她為什麼拿祭品,她跟我說別人都拿。找墓園工作人員,他們說管不了。」  6日上午,記者來到玉頂山陵園。
  • 清明掃墓時間千萬不要搞錯,異地應該這樣正確祭奠逝者!
    而今年的清明節卻有些特殊,由於疫情還未完全退去,很多人可能難以準時回家給親人掃墓,或者打算將掃墓的時間提前、延後,那麼在這種情況下,人們應該怎樣做才是最正確的選擇?時間到了現代,很多人都覺得在清明節提前掃墓是一種對逝者的重視,其實不然,因為提前掃墓沒有到交節的時間,太陽地球沒有運行到指定的位置,因此沒有適宜的地氣和天氣,如果此時掃墓,就無法達到緬懷先人、與逝者靈魂溝通的目的,因此大家掃墓一定要在清明交節之後再去,直到穀雨節氣之前的整個清明節氣都是掃墓的正確時間。
  • 市民掃墓祭品擺半小時失蹤 糕點被拿鮮花被售賣
    昨天,家住武昌楊園街的鄒女士向武漢晚報記者講述了她上周末回老家祭祖時的一件「離奇事」:掃墓擺在墳前的祭品,半個小時不到就神秘失蹤了,其中自己特地定製的鮮花居然被「乾坤大挪移」到了陵園門口。  半個小時不到祭品失蹤  今年32歲的鄒女士,在武昌一家公司做總經理助理。去年清明期間,因被公司派往國外出差,沒能回老家黃石祭祖。「去年是外婆去世的第一個清明,沒回去我特別愧疚。」鄒女士說,為了彌補去年的遺憾,今年她早早將工作安排好,並定在了上個周末回家掃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