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4-21 19:2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本周很榮幸邀請到
區優秀教育工作者,
浙江省心裡健康教育B證教師,
路橋小學心理諮詢室負責人
羅林素老師為大家帶來一課
《復學了!孩子們回歸線下模式,該作哪些調整?》
歡迎家長朋友們點擊以下微課堂音頻進行收聽~
各位家長、孩子們,大家好!很高興和大家相約在今晚的微課堂。今天我們聊的話題是「復學了!孩子們回歸線下模式,該作哪些調整?」。今年因疫情讓大家度過了一個非常難忘的「史上最長寒假」。自從台州教育局宣布台州各小學4到6年級4月20號復學的時間後,有人欣喜,有人愁。欣喜的是各位家長終於把神獸們轉移到學校學習了,愁的呢?當然很多:比如,宅家這麼久,突然復學了,孩子們生活、學習會適應嗎?孩子回到學校學習會安全嗎……
下面我們來了解一下復學後大家應作哪些調整,才能讓孩子儘快適應復學後的學習和生活?
一、作息時間調整到線下模式
疫情期間,孩子們居家學習,雖然學校給予大家每天詳細的學習安排表,但很少有孩子嚴格按功課表執行。例如我們路橋小學每周末班主任都會向孩子們發送一張「路橋小學2020年春季預學課程安排表」,上面詳細地記錄著什麼時間安排什麼內容,但由於空中課堂畢竟讓老師和學生之間隔著「空中」,老師鞭長莫及,孩子成了時間的主宰,想什麼時候學就什麼時候學,於是作息成了無規律狀,想什麼時候起床就什麼時候起床,想什麼時候睡覺就什麼時候睡覺。而我們的有些家長也漸漸地降低了底線,一味地讓步,只要孩子能完成今天的學習任務,至於孩子一些不良的生活方式也無暇顧及。
那復學後,調整作息時間成了家長和孩子的首要任務,因為合理有規律的作息時間是高效學習的保障。家長和孩子應按照孩子所在學校的正常作息時間起居,要養成早睡早起的習慣。復學後開始的這一階段為了讓孩子養成正常的作息時間,一方面,家長要做好表率的作用,減少夜間的娛樂活動,最好停止一切娛樂活動,晚上可以拿起一本書默默地陪孩子學習,和孩子一起按時睡覺,不再熬夜,以身作則,潛移默化;另一方面,要和孩子商談如何合理使用電子產品,周一到周五認真完成作業之餘最好不接觸電子產品,周末可以適當的使用。保證孩子每晚10小時充足的睡眠時間,以最佳的狀態迎接、進入第二天的學習。
二、學習方式調整到線下模式
疫情期間,我們小學4-6年級的學生基本都通過老師提供的「空中課堂」進行居家學習,我們都知道在空中課堂學習中,孩子更都的是聽覺和視覺的參與,雖然有些老師會提醒孩子按暫停鍵進入思考、朗讀、練筆等學習活動,但很少孩子紮實完成這一環節,這就使一部分孩子在這段時間養成了「拿來主義」的習慣,課堂上變得不愛思考,不愛表達。
當然「空中課堂」的一個優點是可以反覆聽,可這優點又是一把「雙刃劍」,對於好學的孩子來說是件好事,當孩子沒聽懂的地方可以反覆聽,直到聽懂為止;而對於有些孩子來說卻是件壞事,由於可以反覆聽,有些孩子上課非常隨意,聽課時可以按暫停鍵去做自己其他的事情,聽課時可以思想游離課堂之外,反正可以重聽。更有些孩子可能就整天待在床上,「空中課堂」學習都在床上進行。這樣的線上學習使他們適應了那種庸懶、不思考、不表達、不專心、注意力易分散的聽課模式。
復學後,孩子們進入學校回歸線下模式的課堂學習,這種課堂老師對知識的講解不再重複,要求孩子們要高度集中注意力,這種課堂老師會隨時布置學習任務,孩子們要隨時進入思考和發言的準備。如果你的孩子不能儘快回歸線下模式的課堂學習,跟不上老師的節奏,造成課堂效率低下,這不僅會影響孩子的學習成績,更會萌發孩子的不良情緒,那後果是不難想像的,尤其是六年級學生,畢業臨近,快速調整自己的學習方式尤為重要。
作為家長在開學這段時間,首先要多關心孩子的作業,因為從孩子的作業中你能準確的掌握孩子在校課堂的學習狀況,必要時要進行適當的輔導。其次,要和孩子多交流,一方面可以跟孩子進行學習方法的交流,另一方面發現孩子有不良情緒要及時疏導。那作為孩子們,我們首先要接納自己任何由於不適應線下模式的課堂學習造成的不良情緒,從而在內心要相信自己,告訴自己這只是短暫的,幫助自己儘早復位。
三、防護措施調整到線下模式
疫情期間,雖然在這段時間孩子接收到的各種防護知識比較多,但家長為了孩子的安全,孩子很少出門,可以說這幾個月,孩子們基本進入在家「閉關修煉」的模式。也就是說孩子一直在一個「安全空間」活動,所以孩子很少去實踐那些防護措施,比如正確的七步洗手方法,正確的戴、取口罩方法,與人交流時如何做才是安全的等。復學後,所有這些防護措施作為家長不僅讓孩子們知道操作的步驟,更應該讓孩子們在家多實踐,多演練,以便孩子到校後更好的保護自己。
作為孩子和接送的家長每天來校前必須自查身體狀況,如有發熱、口嗽、乏力等不良症狀,一律在家修養。為了安全,來校時最好選用步行或私家車子單獨接送,儘量不選擇乘坐公交等公共運輸工具。
孩子到校後一定記得熟悉、並按照學校特殊時期具體的防護措施進行上課、課間活動、如廁、用餐、上下學等。特別要記住「1米」這個相對安全數字。以我們路橋小學為例:上學、放學校門口排隊「1米」距離,課間活動交談「1米」距離,如廁、洗手排隊「1米」距離,排隊取餐「1米」距離等。
可能這些繁瑣的防護措施復學後前一段時間給您和孩子帶來不適,但為了您和大家的安全,家長們要曉之以理、動之以情,讓孩子儘快調整、適應。雖然,現在國內的疫情基本可控,孩子的感染更取決於家長,最怕的是我們家長感染了,傳染給孩子,孩子又傳染給同學,所以,千萬不要覺得把孩子送進學校就不管了,家長首先要做好自己的防護。只有我們整個社會處於一個健康的生活體系中,孩子們才能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安全復學。
① 學生排隊等待
② 家長排隊等待
今天的分享就到這裡,
希望能給到您和孩子一點幫助。
感謝聆聽,再見!
掃碼添加微課小助手
申請加入微課群
▲識別二維碼,關注路橋婦聯▲
▲識別二維碼,關注台州婦聯▲
原標題:《「『疫』路有你」暖心系列微課 | 羅林素老師:復學了!孩子們回歸線下模式,該作哪些調整?》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