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大一博士點立新規:發篇中文文章才能畢業—新聞—科學網

2020-12-16 科學網
博導為學生發愁,寫個借條都面露難色
中科大一博士點立新規:發篇中文文章才能畢業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光學工程博士點最近立了個新規。

「從今年入學的博士生開始,必須發一篇中文文章或論文才能畢業,哪怕在媒體或雜誌上發一篇科普文章,甚至科技新聞報導都可以,但你不能沒有。即使發再多很好的英文論文,也不行。」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中科院量子信息重點實驗室教授韓正甫告訴科技日報記者。

韓正甫說,他們做這個決定不是一時衝動要為難學生,而是因為「現在的大學生,尤其是理工科學生的中文寫作能力實在太差,有些學生可能英文比較好,但中文文章累贅,錯別字太多,有的連寫個借條都面露難色」。

「現在的孩子從小重視學英語,我們擔心不做些改變的話,下一代人的中文水平可能會越來越差。」韓正甫說,「而且,學生們中文寫作水平的提高對中文科技期刊的發展也大有裨益。」

「我贊同中科大這個博士點的做法。大學生的寫作水平確實需要提高,有部分人看英文、寫英文都很流暢,但回到母語上來就不知所云。」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教授陳吉德表示。

陳吉德多次參加教育部博士論文抽檢的評審工作。「從我抽查及平時接觸的學生看,大學生的平均寫作水平確實不高,他們的文章裡經常存在語句不通順,沒有主語等情況。」陳吉德告訴科技日報記者。

浙江農林大學文法學院副院長、《大學寫作》課程教學團隊負責人彭庭松曾對媒體透露,他們的調研表明,復旦、清華等高校的教授們一致認為理工科學生的學術寫作能力比較弱。

陳吉德認為,這與中小學的應試教育導向分不開。「現在的中學語文教育過於模式化,寫作都是有套路的,過於知識化、考點化,生活化、應用類的寫作比較少。」

南開大學文學院教授周志強也曾分析,語言之妙,奇妙無窮,尤其妙在語文所達成的特殊感染效果。但當前的中學語文教育卻並沒有喚起學生對語言,尤其是對漢語千變萬化、魅力無窮的感覺,導致語文、寫作變成了一些死氣沉沉的知識。

指揮棒正在發生變化。高考改革後,「得語文者得天下」似乎正成為趨勢。陳吉德強調:「語文學習不能急功近利,它是個慢功,更重要的還是大量閱讀的積累,寫作的練習。」

在中小學日益重視語文的同時,又該如何提升大學生的寫作能力?北京大學教育學院教授盧曉東表示,要想提升大學生的寫作能力,首先就是要開設足夠多的語文課程,同時建立一套完整的免修機制。

盧曉東認為,大學語文應該更多地轉型到寫作課,因為寫作是目前大學生的一大短板,而且寫作更加突出了語言作為一種工具的作用。

部分學校已經嘗試做些改變。據報導,清華大學校長邱勇之前宣布,在2018級新生中開設「寫作與溝通」必修課程,由該校中文系教授、著名作家、茅盾文學獎得主格非和歷史系教授和教務處處長彭剛共同擔任課程負責人。作為該校第25次教育工作討論會的具體舉措之一,該課程計劃到2020年覆蓋清華所有本科生,並力爭面向研究生提供課程和指導。

「希望我們學位點的做法也能為提高學生們的中文寫作能力起到一定作用。」中科大光學工程博士點負責人孫方穩表示。

 

特別聲明:本文轉載僅僅是出於傳播信息的需要,並不意味著代表本網站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轉載使用,須保留本網站註明的「來源」,並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轉載或者聯繫轉載稿費等事宜,請與我們接洽。

相關焦點

  • 中科大一博士點立新規:發篇中文文章才能畢業
    來源:科技日報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光學工程博士點最近立了個新規。「從今年入學的博士生開始,必須發一篇中文文章或論文才能畢業,哪怕在媒體或雜誌上發一篇科普文章,甚至科技新聞報導都可以,但你不能沒有。韓正甫說,他們做這個決定不是一時衝動要為難學生,而是因為「現在的大學生,尤其是理工科學生的中文寫作能力實在太差,有些學生可能英文比較好,但中文文章累贅,錯別字太多,有的連寫個借條都面露難色」。「現在的孩子從小重視學英語,我們擔心不做些改變的話,下一代人的中文水平可能會越來越差。」
  • 中科大一博士點出新規,博士畢業必須發表一篇中文文章,合理嗎?
    中科大一博士點出新規,博士畢業必須發表一篇中文文章,合理嗎?最近中科大光學工程博士點要求博士畢業必須發表一篇中文文章。關於這件事情,新聞報導大多含糊其辭,有一點誤會值得澄清。科大的博士畢業要求,並不是博士發表一篇中文文章就能夠畢業,科大幾乎所有的院系其博士畢業都要求至少發表兩篇學術論文。這兩篇論文還必須是發表在SCI期刊上,也就是英文的學術期刊。最近的這個規定,並不是說就不需要發英文論文了,而是強調在發表英文論文的基礎之上,還得發表一篇中文的文章,才能達到畢業要求。
  • 博士生必須發表一篇中文文章才能畢業!--中科大一博士點新規
    內容來源:材料科學與工程,綜合自:中青報、科技日報、安徽網據中青報報導 「從今年入學的博士生開始,必須發一篇中文文章或論文才能畢業,哪怕在媒體或雜誌上發一篇科普文章,甚至科技新聞報導都可以,但你不能沒有
  • 中科大新規定:發篇中文文章才能畢業,這是什麼操作?
    圖片來源:科技日報緊接著,2019 年 6 月 21 日科技日報發布了一篇名為「中科大一博士點立新規:發篇中文文章才能畢業」的報導,讓人摸不著頭腦,難道是不用發布 SCI 了麼,還是多此一舉增加博士的負擔,網友也有不同的觀點。
  • 博士生發中文文章才能畢業 中國科大新規引熱議
    據中青報報導 「從今年入學的博士生開始,必須發一篇中文文章或論文才能畢業,哪怕在媒體或雜誌上發一篇科普文章,甚至科技新聞報導都可以,但你不能沒有。」最近,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光學工程博士點立下的這一新規,引發網絡關注。
  • 博士生發中文文章才能畢業:母語寫作不如外語?
    「從今年入學的博士生開始,必須發一篇中文文章或論文才能畢業,哪怕在媒體或雜誌上發一篇科普文章,甚至科技新聞報導都可以,但你不能沒有。」最近,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光學工程博士點立下的這一新規,引發網絡關注。博士研究生發表研究論文、科研成果,可謂天經地義。而對於在國內高校接受科研訓練的博士生,用中文寫作更是順理成章。更何況,中科大光學工程博士點對博士生僅僅要求發表一篇中文文章,不限制文章發表的媒體和形式,就連科技新聞報導都可以,對於學富五車的博士生來說應當是駕輕就熟。然而,對於身處局內的博士生來說,要達到要求恐怕並不輕鬆。
  • 中科大光學工程博士必須發一篇中文文章才能畢業,有這個必要嗎?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光學工程博士點最近立了個新規。「從今年入學的博士生開始,必須發一篇中文文章或論文才能畢業,哪怕在媒體或雜誌上發一篇科普文章,甚至科技新聞報導都可以,但你不能沒有。即使發再多很好的英文論文,也不行。」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中科院量子信息重點實驗室教授韓正甫告訴記者。
  • 博士發英文頂級文章可畢業?不行!這個985博士點還鬚髮一篇中文
    目前幾乎所有的高校和研究所都是要求博士生發表高影響因子SCI英文論文才能畢業的。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光學工程博士點最近立了個新規。「從今年入學的博士生開始,必須發一篇中文文章或論文才能畢業,哪怕在媒體或雜誌上發一篇科普文章,甚至科技新聞報導都可以,但你不能沒有。即使發再多很好的英文論文,也不行。」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中科院量子信息重點實驗室規定。
  • 發中文文章才能畢業,能拯救大學生的中文寫作能力嗎?
    圳論評論員 姚龍華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光學工程博士點最近立了個新規:「從今年入學的博士生開始,必須發一篇中文文章或論文才能畢業,哪怕在媒體或雜誌上發一篇科普文章,甚至科技新聞報導都可以,但你不能沒有。即使發再多很好的英文論文,也不行。」
  • 香港中文大學(深圳)舉行第五屆研究生畢業典禮—新聞—科學網
    (深圳)校長徐揚生致辭  馬明霞供圖     11月21日,香港中文大學(深圳)舉行第五屆研究生畢業典禮。中國工程院院士、香港中文大學(深圳)校長徐揚生,中國科學院院士唐本忠,中國銀監會原主席、深圳高等金融研究院理事劉明康出席畢業典禮並致辭。486名研究生滿載人生新的收穫,踏上未來可期的新徵程。   徐揚生在致辭中以深圳四十年翻天覆地的變化和改革開放帶來的巨大動力為例,啟發同學思考其中蘊涵的深刻啟示和值得學習的精神。一是開放的精神;二是創新的精神;三是實幹的精神。
  • 香港中文大學(深圳)舉行2020年本科生畢業典禮—新聞—科學網
    港中大(深圳)2020年本科生畢業典禮現場。馬明霞/供圖 港中大(深圳)傑出大學教授、2013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阿里耶·瓦謝爾寄語畢業生 5月31日,香港中文大學(深圳)2020年本科生畢業典禮在該校中央大道舉行,這是該校首次露天、分散式和結合網絡直播的新型畢業典禮
  • 如何看待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博士畢業,要求發表一篇中文文章?
    事件起因:2019年6月20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韓正甫教授要求:自2019年入學的博士開始,必須發表1篇中文文章或論文才能畢業,哪怕是媒體、雜誌的科普文章。作為一個研究生導師,個人覺得不少博士生、碩士生的中文寫作水平的確很Low,常常是漢語、英語的習慣混用,可讀性不高。也許,本科生學位論文還可以說是「去重」,研究生實在沒法用這個藉口。小西舉個小小的個例,也許更能明白韓教授為何有「需要發表一篇中文論文才能畢業」的要求。
  • 上海交通大學2020年畢業典禮舉行 —新聞—科學網
    上海交通大學黨委書記楊振斌,校長、黨委副書記、中國工程院院士林忠欽共同寄語,黃議達、陳二凱代表全體畢業生感謝師恩,校友任光輝激情演講。畢業典禮由副校長徐學敏主持。 據悉,上海交大用中英文兩種語言,通過人民日報客戶端、新華網、央視新聞、學習強國等20餘個平臺,全球直播了這一場特殊的、疫情下的畢業典禮。
  • 針對年輕人中文寫作能力弱,中科大光學工程博士點出招了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光學工程博士點最近立了個新規,「從今年入學的博士生開始,必須發一篇中文文章或論文才能畢業,哪怕在媒體或雜誌上發一篇科普文章,甚至科技新聞報導都可以,但你不能沒有。即使發再多很好的英文論文,也不行。」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中科院量子信息重點實驗室教授韓正甫告訴科技日報記者。
  • ​博士生發中文文章才能畢業:別說學好英語走天下,學不好語文連校門都出不去
    前幾天在網上刷到了一則新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光學工程博士點立下了一條規矩:從今年入學的博士生開始,必須發一篇中文文章或者論文才能畢業,哪怕在媒體或者雜誌上發一篇科普文章,甚至科技新聞報導都可以,但你不能沒有。不少人都認為,發表一篇中文文章對於博士生來說就是小菜一碟,有必要特地擺出來立個規矩嗎?
  • 博士論文寫作難?也許你沒找準自己的定位—新聞—科學網
    (澳)芭芭拉·凱姆勒(Barbara Kamler),(英)帕特·託馬斯(Pat Thomson)著;陳淑華譯 出版時間:2020年3月 出版社: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   在SCI上發表論文是博士畢業的關鍵
  • 西安交大舉行2020屆畢業典禮暨學位授予儀式—新聞—科學網
    西安交通大學2020屆畢業典禮暨學位授予儀式7月2日在該校興慶校區東南田徑場舉行。 2020屆全體在校畢業生、教師代表、校友代表與7000餘名畢業生通過線上與線下,與西安交通大學黨委書記張邁曾、校長王樹國,中國科學院院士安芷生、中國科學院院士侯洵、中國工程院院士邱愛慈、中國工程院院士張生勇、中國科學院院士陶文銓、中國科學院院士何雅玲、中國工程院院士王雙明及出席畢業典禮的學校領導等共同見證2020屆畢業生掀開人生新篇章,開啟新的人生旅程。
  • 「來自導師的忠告:畢業前最好發篇SSCI。」
    現在很多高校都將之排在國內很多頂級C刊之上,其價值和受肯定程度遠高於中文核心C刊(一篇抵10篇都不為過)。碩士拿SSCI申請國內外名校博士、博士拿SSCI赴名校就業、老師拿SSCI評職稱,都是絕對的殺手鐧。師生發表SSCI,很多學院會當新聞來報導的。
  • 科學網招聘兼職英文審核人員啟事—新聞—科學網
    科學網由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國家自然基金委、中國科學技術協會主管,由具有六十年媒體經驗的中國科學報社主辦,具有良好的科教界口碑。
  • 相對論與少年—新聞—科學網
    廣義相對論在1915年奠立,在近70年後,這就是我作為知名大學物理系學生學習相對論的唯一來源。別說入門了,就等於你只聽過『相對論』三個字。這樣的我們,何談走到物理學研究的前沿,何談去和別人競爭?」如今談到此處,曹則賢仍有著痛切的感受。 讓他記憶更深刻的是,大學畢業後,曹則賢自己作為輔導老師,又去輔助電動力學這門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