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究竟身高几許?為何嚴苛的秦法中,身高不足6尺可不坐牢?

2020-12-11 東院景明

中國歷史上,強大的大秦王朝,如果要概括它的崛起與滅亡,我們權且可以這麼總結:成也秦法,敗也秦法!成與敗之間,皆由「秦法嚴苛」所致!足見,秦法嚴苛舉世聞名!然而,在秦法中,卻有這麼一條規定,很多人不得其解,以嚴苛著稱的秦法,為何會如此破例?那就是,秦法中也曾規定:身高不足6尺者,不用坐牢!

秦法嚴苛天下聞名

身高不足6尺可免牢獄之苦,秦法嚴苛為何有如此「疏漏」?

為何身高不足6尺,在秦法裡不用坐牢?很多人在想,難道秦始皇同情矮子,秦法保護矮個子嗎?

對於秦法的這一規定,從出土的文物的相關記載中,我們也可以找到它的影子。1975年,湖北出土了《睡虎地秦簡》,其中,記載了這樣的案例:

湖北出土的《睡虎地秦簡》

案例一、

甲在牧馬時,馬匹踩踏了別人家的莊稼。此事判決結果如何?因身高不足六尺,不予追究。

案例二、

女子甲為人妻,逃離夫家後另為人妻。此事如何判決?因身高不足六尺,不予追究。

看完,不少人驚呼,為何秦法對「矮子」這麼網開一面,是不是秦始皇長得不高,因此心理大受挫傷,從而使得身高不足6尺者因此「得福」呢?

秦始皇身高究竟幾許?基本不會是矮子!

關於歷史上秦始皇的身高之謎,人們曾經有過這樣的討論,那就是在秦始皇遭遇「荊軻刺秦王」的時候,荊軻追著他轉了幾圈,他都因劍身過長,而很難一下子從腰中拔出佩著的長劍。因此,不少人覺得歷史上的秦始皇應該是個矮子,如果不然,他怎麼連腰中的劍都不容易拔出呢?

荊軻刺秦王

對於這一疑惑,歷史學家也曾有過研究。

1974年,考古學家在兵馬俑坑發現了一把長達0.91米的青銅長劍,而這把劍,目前被收藏在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內。這把加長版青銅劍的發現,它徹底推翻了之前考古學家所認為的「青銅劍不能鑄得太長,一般不超60釐米」的認識。

針對這一發現,大家一致認為,當年為何荊軻追著秦始皇轉,秦始皇遲遲不能將腰中的劍拔出來?不是因為個子不夠高手臂不夠長的原因,而是秦始皇腰中所佩的,應該正是這類加長版的青銅劍,所以,才造成了當時那種非常尷尬的危局。

秦俑坑出土的青銅長劍

此外,根據這把發現的1米長的青銅劍可以推斷,秦始皇的身高應該低於1.9米,所以在當時那種情形下,才不好及時拔出劍。因為,根據人的身高,往往和人張開雙臂兩手之間的距離大體一致的說法,1米的青銅劍,若要輕鬆從腰間拔出來,根據實驗,必須是個頭在1.9米以上身高的人才可以。也就是說,秦始皇如果身高低於1.9米,這並不能證明秦始皇就是個矮子,秦始皇的真實身高在1.7米到1.9米之間,這都是極有可能的。

秦始皇身高究竟多高?宋代《太平御覽》也有過記載,說是:

「秦始皇帝名政,虎口,日角,大目,隆準,長八尺六寸,大七圍。」

而秦代一尺為23.1釐米,秦始皇身長「八尺六寸」,也就是說如果根據《太平御覽》的說法,秦始皇的身高就是1.98米左右。

那麼矛盾來了,在《荊軻刺秦王》中,秦始皇因為身高問題拔不出佩在腰間的青銅長劍,如果當時秦始皇真的使用的是如秦俑坑出土的那種接近1米加長版的青銅長劍的話,顯然《太平御覽》裡對秦始皇身高描述的「八尺六寸」是有問題的。當然,也有人說《太平御覽》是宋人不符合史學的一番杜撰,但至少可以說明,在宋人看來,秦始皇絕對不是矮子。

《太平御覽》校版

除此之外,我們還可以根據出土的秦始皇陵兵馬俑的身高,其中最矮的一個為1.79米大致推斷:秦始皇作為秦兵的領袖人物,身高應該不會低於1.79米,否則,在身高上,對秦軍的震懾威力還是值得懷疑的。據說,秦俑的身高是根據當時真人身高的1:1製造的。

如果我們將《荊軻刺秦王》,以及秦俑坑出土的約1米長的青銅長劍,還有《太平御覽》裡關於提到的秦始皇的身高,再加出土秦俑中個頭最低的1.79米,這四者結合來看,大致可以得出這樣的推斷:秦始皇絕非矮子,他的大致身高可能就在1.8米左右,至少不會太矮!

那麼,秦始皇身高真實情況究竟怎樣,我們也只能等到某天秦陵打開,人們準確測得秦始皇的身高方可真正大白於天下了。

驪山秦始皇陵寢

秦法對身高不足6尺的格外開恩,只是一項「未成年人保護條款」!

既然,秦始皇應該不會是矮個子,那為何以嚴苛著稱天下的秦法會對身高不足6尺者,犯罪後的處罰格外地開恩呢?實際,對於秦法的這一規定,還有一種可能的情況便是,秦法雖然嚴苛,但是也不忘考慮進對成年人的保護,因為秦朝的6尺身高,以秦朝一尺為23.1釐米計算,換算為米便是1.386米,也就是說,界定的身高大約在1.3米到1.4米之間。那麼,這樣的身高如果放到今天來看,普遍情況下,應該屬於小學生的身高。

於是,為何嚴苛秦法中對身高低於6尺者犯罪後可以不用坐牢呢?我們做個大膽推測,應該和我們今天在對未成年人所做的法律保護是一致的。比如,多少歲以下犯了錯誤不構成怎麼怎麼……因此,依次參考作為判斷,秦朝法律規定身高不足6尺者不坐牢,翻譯成今天的大白話也就是說:

秦朝兒童犯罪可以免除牢獄之苦。

出土秦法殘片

顯然,秦法對身高不足6尺不坐牢的規定,是在秦朝時期,秦始皇所執行的對未成年法律保護的特赦條款!

只不過,和我們今天對這一類似規定不同的是,今人是以年齡為未成年規定的準繩,而秦法,則是以身高為準繩。

那麼,有人會問,秦法這樣的規定,是不是會讓一些原本的矮子基因身材佔了便宜了呢?比如在《睡虎地秦簡》案例2中的那位已經是結了婚的婦人?

其實不然,我們需要知道,在中國古代,古代女子不必需要進學堂讀書,因此,基本上,都是在十三四歲的年齡,也就可以嫁人了,而她們這個年齡,如果放在今天,依然是未成年人的年齡。因此秦法對案例2的赦免,也是在對未成年人保護的情理之中的。

至於會不會真有天生的矮個子人,因此鑽著秦法的空子而為非作歹還真免予處罰,對於這個問題,目前,我們不得而知,我想,應該還另有條款作為附加說明吧,畢竟,秦法那麼嚴苛,不至於疏忽到如此不堪的地步。

大秦帝國

結語:

為何嚴苛的秦法,獨獨將身高不足6尺者的嚴苛責罰排除在外,綜合多方史料,我們基本可以得到答案,原來秦法縱然嚴苛,也並非是一點絲毫的情理不講而「一刀切」地去執行,比如這個身高不足6尺免於牢獄之苦的對未成年人的保護條款。除了嚴苛之外,作為「依法治國」雛形的秦法,它合理的有價值的部分,還是有很多值得後人去仔細研究和揣摩的。

『文/東院景明,本文原創,未經授權禁止轉載!歡迎留言、探討,感恩關注!』

相關焦點

  • 秦朝規定身高不足1米38的人,犯法不負刑事責任、不用坐牢
    也就是說甲的身高沒有六尺,他養了一匹馬,但是因為看管不力,導致馬跑了吃人家一石莊稼,問該不該讓甲進行賠償?法律回答是甲身高不足六尺,不進行賠償。也就是說甲某教唆身高不足六尺的乙某進行盜竊殺人,並給他十文錢的分贓,問甲某該如何處置?法律回答該用磔刑,古代一種酷刑,把肢體分裂,乙某不用負任何責任。
  • 大秦帝國,有種身高叫做古人的標尺,秦始皇的真實身高大揭秘
    我國歷史悠長再加上朝代的不斷更替,經常會造成不同的計量單位差異過大,千古一帝秦始皇他的身高在現在又是多高呢?包括在課本中經常用一位和藹的老爺子形象出現的孔子他又是多高呢?在講秦始皇嬴政他的身高前,先介紹一下當時的背景。
  • 千古帝王:秦始皇的面相和身高之謎,顏值有爭論,身高198!
    」出生於公元前259年的秦始皇,執政36載,是中國歷史上首位用「皇帝」稱號的君主,但秦朝集團統治短暫,僅僅經歷兩屆,便被小秦始皇三歲的劉邦給替代了,因此留下來的信史極少,有關這位千古一帝的相貌、身高等紀錄也僅能從《史記》上探究一二。
  • 傳聞武聖關羽身高九尺,洛陽出土一漢尺,揭開其真實身高
    從唐朝的以胖為美到現在的追求纖細,可看出人們在外形審美上的變化,男子的180是這個世界上比較高挑的個子,但古代的男生一說就是七八尺的身高,按照現在的單位換算,他們就有兩米多三米的高度,就連我國的巨人姚明都不及他們,他們的身高真的有這麼高嗎?更讓人驚訝的是關羽不是七八尺,是9尺。好在一把新出土的漢尺告訴我們身長9尺的關羽到底是有多高。雖不是三米,但也差不太遠。
  • 古代人的身高和現代人的身高差別大嗎?
    古代人的身高要比現在人略微矮一點。古代的計量工具是一尺為單位的。朝代不同,所用的尺的長度也,先秦的尺一尺約為0.23m,明清的尺為0.33m,長了一半多。大多數時期,古人的身高比現代人要矮一些。比如根據目前的考古數據,周至前漢這一時期男性的平均身高在169cm左右,比如陝西臨潼的一組東周后期至秦的墓葬中三十四位男性平均的身高為167.9cm,其中最高的高達177.71cm;而在河南鄭州唐朝墓葬中男性平均身高為167.03cm;而同樣是河南滎陽薛村遺址的十九例宋金時期遺骨以及河南新鄭周邊墓葬中四十九例宋代遺骨顯示,男性平均身高為164.49cm,而到了明清時期,北方男子平均身高在1.67米左右
  • 各身高GOAT出爐!BR評出6尺-7尺歷史最佳,現役4人詹庫領銜
    身高6英尺以下的GOAT是以賽亞-託馬斯,這個託馬斯是小刺客託馬斯,不是微笑刺客託馬斯,微笑刺客身高是6尺1寸,也就是約1.85米,小刺客身高只有5尺9寸(1.75米),裸足估計不到1.75米,他入選過兩次全明星+一次最佳三陣,已經比什麼博格斯、內特-羅賓遜優秀太多。
  • 身高一丈的呂布到底多高?你又是身高几尺?
    而對於這些英雄人物呢,在三國演義之中通常會有這樣一個說法,那就是身高几尺顯得非常的威猛,那麼朋友們這個問題就來了,古時候的一尺到底相當於現在的多少釐米呢?如果說把自己放到三國時期,那麼咱們是幾尺男兒呢?
  • 漢代尺子出土,終於知道劉備等人身高了,還有七尺男兒的身高
    風捲雲舒,慣看桑田變滄海;古往今來,多少故事笑談中! 中國古代長度計量通常用丈、尺、寸單位表示,經常形容一個身材高大,身高八尺,到底多高呢? 洛陽出土漢代骨尺,提供了答案。
  • 絕對難題,古代說的「身高七尺」那史上皇帝有多高,真有七尺嗎
    「身高七尺」大家聽起來是不是很耳熟呢,沒錯可以說在古裝電視劇中一般男子就常常會說到 ,那麼七尺到底有多高呢,更具考察換算後得知按照唐朝以後的度制,七尺男兒的身高將達到2米以上,這也許不太可能~~但是按照南北朝以前的度制,所謂七尺男兒無非是在1.7米左右,這和現在的人們的平均身高相差無幾~~所以說
  • 中國人身高增長不如日韓 專家:後天不足-身高 身高增長 生長激素...
    原標題:中國人身高增長不如日韓,專家:後天不足  東方網10月22日消息:日前,英帝國理工學院率領的國際研究團隊發布了一項針對全球200多個國家人口的身高報告,這份「全球身高排行榜」記錄了1914年至2014年期間人們的身高,報告顯示,2014年,荷蘭男性平均身高182.54釐米,為全球最高。
  • 秦始皇長什麼樣子,相貌堂堂還是猥瑣男?真相沒那麼簡單
    由於秦朝歷史久遠,能夠收集到的秦始皇畫像非常有限,比如山東武梁祠中,東漢畫的秦始皇,明代王圻在《三才圖會》中秦始皇畫像,還有《歷代帝王聖賢名臣大儒遺像》中秦始皇畫像。其中武梁祠中秦始皇頭戴高冠,身穿單衣,腳穿步履。而《三才圖會》中秦始皇和閻立本《歷代帝王圖》相似,也穿了冕服。
  • 漢代尺子出土,終於知道劉備關羽張飛的身高了
    在秦始皇一統六國後,他率先統一了度量衡,就是各種計量單位。現如今很多人對古人的身高非常感興趣,那麼古人的身高到底有多高呢?要知道古人的計量單位與現在的可大不一樣。現如今的我們認為古人的身高一定是高大威猛的,《三國演義》中描寫關羽的身高是身長九尺,髯長二尺,那麼尺就是計量單位,尺等於現在的多高呢?
  • 從鄒忌的身高說起——古代的一尺有多長?
    如果按今天的尺來計算,鄒忌的身長是2.66米還多,這顯然太高了。 很顯然,古代的尺要短於今天的尺。最初的尺指男人伸展的拇指和中指之間的距離,大約是20釐米,所以周代的一尺相當於現在的19.91釐米。以後,尺大致都要加長一點,到戰國時,一尺大致相當於現在的23釐米左右,但是當時各國也不完全一致,如出土的戰國楚尺長22.7釐米。
  • 秦始皇十二金人還能找到麼
    司馬遷在《史記》中也專門提到過此事。 《史記.秦始皇本紀》:收天下兵,聚之鹹陽,銷以為鍾鐻金人十二,重各千石,置廷宮中。 此外, 漢初《淮南子》、漢末《三輔黃圖》、北宋史學家宋敏求《長安志》等史料中都有詳細記錄。
  • 秦始皇真實面貌什麼樣?專家用AI技術還原後,與史料記載不太一樣
    秦始皇是歷史上第1個統一全國後的皇帝,但是在統一全國之後,由於暴政讓強大的秦王朝僅僅統治了十四年就覆滅了。秦始皇的為人自古以來就備受大家爭議,但是秦始皇的長相卻很少有人提及。有人說,秦始皇的父母都不醜,所以基因遺傳,秦始皇也醜不到哪裡去,但是很多人卻說秦始皇的長相非常醜陋,而且身材也非常的矮小。大家各有各的說法,所以沒有一個確切的答案。
  • 亡秦的趙高,究竟是什麼人?能獲得秦始皇青睞,他靠的可不是運氣
    《史記·蒙恬列傳》中說,「趙高兄弟皆生隱宮」。「隱宮」這兩個字一度被解釋為去勢的宮刑,東漢時期有人借題發揮,說趙高的父親受宮刑去勢,做了太監,他老婆與人野合生下了趙高兄弟。趙高兄弟冒姓趙,後來也受宮刑去勢,成了太監。
  • 我那麼矮,一定是因為沒用這把身高尺!
    但直到上個月,Denise做新品Research時,給我看了這幾把西班牙超萌還能懸掛的身高尺,我覺得自己長得矮是因為小時候沒用過那麼好看的身高尺啊!! (好像透露了什麼不該說的秘密)▼ 我家用的身高尺 記憶裡是這樣的
  • 小石頭&海普諾凱1897免費製作身高尺掛畫!寶寶身高達標嗎?本文告訴你~
    免費製作身高尺掛畫小石頭任意門店均可申領活動時間:即日起-12月20日複製文案▼動物王國寶寶身高尺7 歲以下男童身高(長)標準值(cm)註:表中 3 歲前為身長,3 歲及 3 歲後為身高數據來源:衛生部婦幼保健與社區衛生司7 歲以下女童身高(長)標準值(cm)註:表中
  • 三國當中的關羽身高九尺,尺到底是什麼概念?你算幾尺男兒?
    古代人形容身高一直是用尺這個度量單位,相信大家最熟悉的就是三國各位將軍。要是按照現在的度量,關羽九尺就有兩米七多,那簡直是巨人啊。不過其實古代的尺並不是三十釐米足有,大概只有二十三釐米,所以關羽的身高如果是九尺的,那就是大概一米九的樣子。
  • 秦用百年統一六國,為何很快就滅亡了?主要是秦始皇的四大失誤
    法家主張一斷於法,有利於打擊世卿貴族;法家講究君主的權勢和權術,有利於防止豪臣弄權,加強中央集權;法家提倡法後王,反對因循守舊,有利於因時變革,使國家充滿創新的活力,法家要求信賞必罰,有利於國家令行禁止,充分發揮國家的機制;法家獎勵耕戰,有利於農業經濟的發展,鼓勵將士在戰場上獲取功名。無疑,法家思想的指導,對秦國奪得天下是起了重大作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