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跟我說績效工資,為什麼有些老師一說到績效工資,就覺得很煩

2020-12-17 格林聽雨

又到了學期末,有些學校是在這個時間計算績效工資和發放的。不少老師談到自己的績效工資,普遍反應冷淡,甚至有點反感。學校的績效工資方案千差萬別,各各不同。

老師上課情景

王老師門一學年的績效工資

王老師是學校的政治科老師,上初二兩個班級。他一周上六節課,沒有兼任其他工作,一學年總的工作量是240節,學校的績效工資核算出每節課10元,那麼,王老師的績效工資總共是2400元。其他如生物、地理、歷史等學科老師的課程幾乎和王老師一樣,所以這些老師的績效工資和王老師基本相同。

學校其他老師的績效工資

1、功能室老師的績效工資。學校的圖書館安排兩位老師負責,學生學習緊張又沒有看書習慣,所以,圖書館偶爾開放一下,這兩位老師的績效工資按本人總額的80%計算,因此績效工資近8000元。另一位老師負責勞技室工作,勞技室基本也是偶爾開放,其績效也是如此算法。

2、畢業班老師的績效工資。畢業班老師的工作量包括功課、晚上值班和輔導課,工作量按2倍計算,所以,一般畢業班老師績效工資一萬多以上。

3、中層領導的績效工資。中層領導每周補6節課工作量,加上他們上課和其他加班補工作量,一般績效工資也都在一萬元以上。

其他補工作量的,如教研組長,科室輔助人員等每周補3節工作量之類的種種規定。

如此一來任政治生物地理歷史的這些老師就很有意見了,他們覺得自己太吃虧了,因為按工作量計算績效工資,自己的課程按要求只能安排這麼多,不如兼職的工作量,也遠不如那些功能室非一線教師績效工資。自然的,他們對學校的績效工資方案就很反感。

這樣的計算績效工資方案當然會出現一些不良的後果。

1、同工不同酬。學校為了追求成績重視畢業班工作,無可厚非,然而畢業班的工作量按雙倍計算,就造成了非畢業班老師同樣上一節課,可是績效工資的報酬卻只有對方的一半,這種同工不同酬的方案其實是變相剝奪了非畢業班老師的利益。

2、人為的製造老師之間的不同等級和不平等意識。學校中層每周補工作量6節課,直接剝奪了廣大教師的利益,造成中層領導高人一等的現狀,是在學校內部造成不同等級的根源,也是最大的不平等之處,是老師們普遍詬病的話題。

3、學校人心渙散教師積極性不高,影響教學質量。由於受到不平等的待遇,一些教師情緒自然會受到影響,工作的積極性不高,應付了事。

4、教師之間會出現緊張的人際關係。學校的績效工資本來屬於每位老師的,為了體現多勞多得,這才把績效工資按工作量從新分配。然而不平等的條款和有些老師為了增加一些非教學工作量,投機取巧,就會讓其他老師反感,老師之間無形會出現緊張的人際關係,影響同事之間的關係。

5、學校工作校長一言堂。學校目前的狀況基本都是校長主持全面工作,績效工資的統籌分配,可能就會按校長的意願設計,比如為了升學率傾斜畢業班工作,工作量雙倍計算,或者校長認為學校某個崗位重要,就補充這個崗位的工作量,這樣的制度,一般其他學校領導是沒有反對意見的,無形中造成校長的一言堂現象。

目前,不少學校績效工資方案大同小異,普遍還存在這樣或那樣不合理的規定。這樣的方案會嚴重影響教學質量,影響學校的正常發展,是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了。

1、學校的管理人員要有整體意識,尤其是校長要提高認識,樹立一個學校整盤棋的大局觀念,不能人為的割裂老師之間的關係。校長應該考慮的是學校老師整體利益,優化績效工資方案,最大化每位老師利益,平衡每位老師利益,這樣才能充分調動教師的積極性,學校才能良性發展。

2、學校的中層領導制定方案必須從公平公正的角度出發,績效工資考核工作量應該充分考慮一線教師,降低一些非教學任務的工作量。以崗定位,儘量讓課程少的老師參與學校的非教學工作,增加他們的績效工資分配比例,增加收入,學校也才能更加和諧發展。

3、制定績效工資方案應該多聽聽一線教師的說法,採納大多數人的意見,而不能學校的管理人員自己閉門造車。

績效工資方案關係到教師的切身利益,從國家層面設計來看主要是為了鼓勵多勞多得,提高教師的積極性,從而讓學校的管理更加良性的發展,提高國家的教育教學水平。然而,從大量現實的反應來看,績效工資確實在一些學校並沒發揮出這個功能,反而成了製造新問題的根源,這確實需要在以後的工作中不斷改進。

相關焦點

  • 再問績效工資:績效工資是「割肉貼他人」嗎
    但按人頭平均數下發的獎勵性績效工資在其屬性上不屬於任何一個人,而應服從服務於學校工作崗位、工作任務和完成質量的操作。換句話說,獎勵性績效工資在分配之前,不是任何一個人「身上的肉」。有些地方對獎勵性績效工資不做具體數量的再核算,而直接按人頭均分。按一些人的「割肉說」,表面上看,是誰的肉也沒動。
  • 又到一年「績效」時,能說說你們學校是怎樣分配績效工資嗎?
    這就導致雖然大家最終拿到手的績效工資,因工作量多少而略有差異,但這個差異並不大,一般一年也就在兩三千元左右。大家都知道,隨著近年國家對教育的重視,教師的收入也是水漲船高,3000元的差異,不少人並不在呼。很多教師覺得:你當班主任,一年起早摸黑辛辛苦苦,也就比我多個3000塊。我寧願不要這3000塊,落個輕鬆自在。
  • 績效工資,不能總拿老師的工資去考核老師自己!
    兒子也重新下載了遊戲,玩到昏天黑地,似乎要把三年的苦讀時光都補回來。他說要在對答案之前玩個痛快。孩子的心情非常能令人理解,只是對孩子的身體和精神狀況表示擔憂。孩子們緊張太久了,突然這麼一放鬆,甚至玩遊戲和逛街到不眠不休的狀態,或者晝夜顛倒。
  • 一線老師疾呼:廢止績效工資,把工資扣下是赤裸裸的拔羊毛
    是工資就要全額發放既然是教師工資就要全額發放給辛苦的教師,如果不能發放給教師,最好就不要那麼命名!政府有錢就發優秀教師的獎金,沒錢就少發或不發,沒有誰會說你政府的不是的!(文/來自遠方)錯就錯在不應該拿教師原來的工資當成績效發。我就問一句。如果原來的工資不變,再增加一部分當成績效工資發,還會這麼大意見嗎?反而會覺得績效工資好吧?!
  • 績效工資跟年終獎被扣如何維權,績效工資是如何分配的
    績效工資——績效工資跟年終獎被扣如何維權績效工資跟年終獎被扣如何維權首先與單位協商,協商不成功的可以申請勞動仲裁,但你要積極收集證據如:工作手冊、工作服、提成單等等。只要能夠證明你與公司存在勞動關係即可。
  • 我構想的教師績效工資發放方案
    但是實際工作中又存在老師之間工作量的差別,而且有的差別不小。比如,有的老師一個星期只有4節課,甚至有的2節課,但像語、數、英等科,一個星期則是14節課或16節課不等,這還不算晨讀和小自習。這樣工作量的差異也不能不體現在工資上。國家提出績效工資應該是這樣考量的。但考慮到教育的特殊性,在績效工資上不應該偏重成績,而應該偏重於教師的工作量,這樣應該就能避免老師們對成績的惡性競爭,同時又能體現多勞多得的原則,讓多付出的老師獲得應得的報酬。但是在績效工資的實際發放中,各學校基本還是平均發放,相差很少,原因何在?阻力太大。誰的阻力?既得利益者。
  • 一線老師:廢止績效工資,把工資扣下當其他經費是赤裸裸的拔羊毛
    是工資就要全額發放既然是教師工資就要全額發放給辛苦的教師,如果不能發放給教師,最好就不要那麼命名!政府有錢就發優秀教師的獎金,沒錢就少發或不發,沒有誰會說你政府的不是的!(文/來自遠方)錯就錯在不應該拿教師原來的工資當成績效發。我就問一句。如果原來的工資不變,再增加一部分當成績效工資發,還會這麼大意見嗎?反而會覺得績效工資好吧?!
  • 績效工資,老師心裡繞不過的彎
    2009年1月1日起,在 義務教育學校實施的績效工資已經很多年了,績效工資是許多義務教師都繞不過的彎。一自己的工資拿出一部分獎勵自己老師 爭議的話題是自己的一部分工資要拿出來獎勵自己,學校依據績效精神制定考核方案
  • 「農村教育敘事」鬧心的「績效工資」,卻並非全是績效工資的事
    小黃和張老都是一所農村初中的語文老師。本學期一開學,兩人都在為自己上學期的績效工資鬧心。現在自己老了,學校就「卸磨殺驢」,拿自己這樣的老教師的績效工資份額去發給別的教師,自己怎麼也想不通。小黃上學期實發的績效工資4000多,比平均數少了一千多元,而張老上一學期的績效工資剛好差不多是小黃的一半。
  • 2017績效工資怎麼算績效工資包括哪些?
    我們平時聊天都經常會談到績效工資,很多人都是這樣理解績效工資,加薪、獎勵工資或與評估掛鈎的工資,對的其實績效工資就是對員工績效的有效考核為基礎實現將工資相掛鈎的工資制度。那麼,績效工資包括哪些呢?2017績效工資怎麼算績效工資是什麼,顧名思義,績效工資就是我問常說起的績效加薪、獎金工資或者是以評估掛鈎的工資,績效工資就是對員工績效的有效考核為基礎,實現將工資與考核結果相掛鈎的工資制度,它的理論基礎就是「以績取酬」。2017績效工資怎麼算?據小編了解,績效工資是根據企業淨利潤來制定整體員工工資總額,在根據工資總額制定計件工資與基數。
  • 績效工資這樣發,你看怎麼樣?
    我們這裡全縣的績效工資,發放是同一個模式,都是按年度發放,每年發放一次,一般都在春節後的2月份或者3月份。核算是按學期核算,核算好了,每學期公布在校園內,讓老師知道自己各個項目的成績和金額,清楚自己哪裡多了,哪裡少了。
  • 績效工資的背景是什麼?又是根據什麼發放的呢?
    績效工資的背景:績效工資在坊間被稱為譏笑工資,足以看出有些老師對績效工資的不滿情緒。換句話說,就是三檔的老師把自己的績效工資補給了一檔的老師。績效工資是根據什麼發放的呢?主要包括兩大塊:工作量和教學成績,有些學校還要考慮考勤。
  • 為什麼一些公司把工資拆成了固定工資和績效工資,你怎麼看?
    有網友提問——「為什麼一些公司把工資拆成了固定工資和績效工資,你怎麼看?」,不少企業的工資屬於固定工資,但是很多公司都會將工資拆分成固定工資和績效工資,這是為什麼呢?一、 固定工資和績效工資的差別1、 固定工資固定工資就是在勞動合同當中雙方明確約定的工資,公司是必須要進行支付的。是不得以任何理由進行調整的,調整的本質就是將勞動合同進行了更改。
  • 事業單位知識分享:績效工資總量和個人工資是什麼關係!
    事業單位分布在各行各業,有的能掙錢,有的不掙錢,有的工資高,有的工資低,除了地區經濟、財政收入差異外,到底跟什麼有關係呢?跟很多方面都有關係,但其中有一個核心概念,叫做「績效工資總量」!有些朋友聽說過,也有些朋友沒有聽說過,還有些朋友聽說過「工資總額」這個提法,「績效工資總量」到底是個什麼東西呢?和工資有什麼關係?和「工資總額」又有什麼區別?且聽筆者一一道來!
  • 績效工資怎麼分配,教育部出臺「意見」,已表明了自己的態度
    又到了年尾,績效工資的發放問題又即將被提到了日程。今年的績效工資會怎樣發放呢?這恐怕是許多教師都關切的問題——這關係到能裝到袋裡的金錢數量多少,誰能不仰著頭望著呢?績效工資的設置,本身是為了激勵教師的工作熱情的,但是在實際的推行過程中,卻讓這項工資的發放存在著一些不得不說的問題。一線教師一心撲在教學上,但是到了績效工資發放的時候,卻往往沒有行政或者是後勤部門的多。這讓人是很不舒服的——自己付出的更多,怎麼就不能多拿呢?
  • 事業單位績效工資考核,你的績效工資有多少?
    事業單位績效工資在很多事業單位實行了,大家對這個工資考核制度眾說紛紜。績效工資作為事業單位績效工資的一部分,在各地引起了不同的反響。大家都知道,若績效工資比重過高,會導致職工缺乏安全感和穩定性; 績效工資比重偏低,又起不到應有的激勵作用。
  • 獎勵性績效工資真的要來了,你覺得該怎麼發?
    績效要真正調動老師積極性風傳教師績效工資出現變化,即在現有的績效工資的基礎上,再增加一個獎勵性績效工資的發放。顯然,相關部門已經意識到眼下的績效工資遠遠不能調動老師工作的積極性。據說,在部分地區,已經開始了一年兩次績效工資的發放。即寒假一次,發放教師基礎性績效工資;暑假一次,發放教師獎勵性績效工資。如果真的如此,你覺得應該怎樣做才能真正調動老師的積極性呢?小編以為,要真正調動老師積極性,在績效工資發放上最起碼要做到下面幾點:第一、 基礎性績效工資不能較以往減少。
  • 中小學校長績效工資按什麼標準發?和老師一樣嗎?看看我們這兒
    從2009年1月開始,教師實行績效工資,至今已經有11年了。從最初的熱議爭論,到現在基本歸於平靜,績效工資已經走上正軌,大家基本接受了,沒什麼可說的。即使還有人感到不平,政策之下也只能無可奈何。但今天網上突然冒出個關於校長績效工資的問題,引起很多人討論。大家討論的焦點,是校長理應得多少績效工資。校長應該拿多少績效工資?我覺得這個問題不能一概而論,因為各地情況不一樣。下面我說說我們這兒的情況,供大家參考、評判。
  • 大學老師,你的年終績效工資有60萬嗎?
    更重要的是,讓我深深體會到SCI論文絕對是高校的硬通貨,他不僅能夠給帶來可觀的收入,實現致富;而且還能帶來與論文相關的項目以及職稱,可謂名利雙收。」以前網絡上一直在吐槽大學老師工資低,現在這位60多萬元績效工資的老師正好給吐槽的網友一個最好的事實證明,大學老師只要經過努力,是可以拿到很高工資的,付出與回報在哪個單位永遠是正比的。
  • 你的績效工資是「譏笑」,是「擠笑」,還是感激之笑?
    疫情過後,2020學年已過一半,又到發放老師們半學年績效工資的時候了。這次績效工資發放,是跟往年一樣有被譏笑的感覺,還是能勉強擠出一點笑意,或者露出激動的笑容,老師們心裡忐忑,又滿心期待。今年上半學年老師績效工資發放,大體上可以歸結為三方面:一個有利條件,三個常態爭議,一個期待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