績效工資,不能總拿老師的工資去考核老師自己!

2020-12-17 荷露說教育

高考完的孩子們開啟了完全放飛自我的狀態:昨天晚上11點多,高考結束的一群考生還在小區的花園裡聊天、唱歌,直到傾盆大雨而至,才戀戀不捨地回了家。

兒子也重新下載了遊戲,玩到昏天黑地,似乎要把三年的苦讀時光都補回來。他說要在對答案之前玩個痛快。

孩子的心情非常能令人理解,只是對孩子的身體和精神狀況表示擔憂。孩子們緊張太久了,突然這麼一放鬆,甚至玩遊戲和逛街到不眠不休的狀態,或者晝夜顛倒。

心理上也由考前的高度緊張到考後暫時放鬆,然後又是估分、報志願、等錄取一系列令人緊張擔憂的節奏。這也需要強大堅強的內心啊。

此時此刻,父母的陪伴和幫助就顯得非常重要了,但是作為父母也不該太強勢,尤其是孩子報志願的問題上,還是應該考慮一下孩子的興趣和志向。畢竟未來是屬於孩子的,我們的建議只能作為參考!

最近,經常聽到教育界有一個聲音說:績效工資,不能總拿老師的工資去考核老師自己!於是,就有人建議:教師30%的績效工資,應由當地政府財政兜底,這樣才能激發廣大教師的積極性!

教師的績效工資從2009年開始實行,其目的也是為了保障教師們的收入水平,為激發廣大教師積極投身教書育人事業,吸引和鼓勵優秀人才長期從教。

然而,在實際生活中,教師績效工資首先在資金來源方面就非常不合理!拿本來應該屬於老師的工資去考核老師自己,「羊毛出在羊身上」這樣的方式,老師們會接受嗎?

既然提倡按勞分配、多勞多得,提出「績效工資」的做法,那麼是不是應該在教師的工資體系中,設置多一項「績效工資」,而這個資金應該由當地政府的財政兜底?是拿老師的工資去考核老師自己?你還是個老師麼?總之很多人都不會相信有這樣的事!

一、教育部的理解肯定比你對教育的發展理解要準確。

二、在國家上層工作的人肯定文化水平比你高,他們的理解並不是用老師的工資來考核老師自己。

三、很多人對30%獎勵性績效工資的理解,也有可能得出你理解錯的結論,如果老師的工資有的改革,其他的事業單位也一樣可以改,都是為國家做事的。

關鍵是不管是哪條線壓下來的任務,他們可能是為了保證老師們能順利去完成,總會與績效考核掛鈎,然後順便加上一句話:與績效考核掛鈎,其實這就更有點耍流氓了。

有著名教育學者曾建議:從根本上取消職稱評審,建立基於職務、教齡的管理、評價與薪酬體系。

評職稱本來是對教師工作能力的認可,然而,在實際工作中,能評上職稱的,能力不一定稱職!因此,並不是能力越高,拿到的工資就越高,而是職稱越高,拿到的工資才越高。可見,教師職稱與收入息息相關。

要想評上高級職稱,除了授課時長要達標以外,還要準備各種材料。有些教師好不容易評上了高級職稱,卻又無法聘上相應的崗位,導致高級職稱只能拿低幾級的崗位工資。

著名教育專家熊丙奇建議,從根本上取消教師職稱評審,將教師的收入與教師的教齡聯繫在一起,建立基於職務、教齡的管理、評價與薪酬體系。

幾千年來哪有什麼絕對公平,還職稱高,能力不一定高,怎麼算能力不高,怎麼算能力高,任何制度都不會有絕對公平,人家整天搞研究的都不如你?

別整天在你的小圈子裡看天地,現在能做的就是在現行體制下做好自己就行了,誰也想吃大鍋飯,想按部就班就提拔,漲工資,你覺得可能嗎?

你是否同意這個建議?教師工資與職稱掛鈎好還是與教齡掛鈎好呢?

對此,你怎麼看?歡迎在評論區留言討論 。

聲明:部分內容及圖片來自網絡,如果信息有誤,或侵犯到您的隱私,請及時聯繫我們刪除!

相關焦點

  • 績效工資,老師心裡繞不過的彎
    一自己的工資拿出一部分獎勵自己老師 爭議的話題是自己的一部分工資要拿出來獎勵自己,學校依據績效精神制定考核方案各校結合自身的學校情況制定考核方案。有些學校在制定時按照多勞多得精神制定,多幹活的績效工資的差距很大,有些學校在制定時,結合學校情況,老師的教學情況,績效工資之間的差距不大。老師一年一年的領績效工資,有的高興,幹活多,績效高。有的失落,幹活少,績效少,少的原因,不是不想幹,只因自己學科的限制。如音樂老師,書法老師 ,信息技術老師等客觀原因是班少,課時少,工作量少,錢少。
  • 一線老師疾呼:廢止績效工資,把工資扣下是赤裸裸的拔羊毛
    要發績效就由國家,政府來發,扣除老師的工資來發績效,這有什麼意義,大多數老師還拿不回來被扣除的錢,傷老師的心。績效工資的實施造成的績效考核不透明,成了領導對老師管制的手段,領導依個人的喜好和與自己的親疏去操作,趁機打壓報復,故意製造同事之間的矛盾,極大地影響了老師的積極性,讓大家苦不堪言!
  • 一線老師:廢止績效工資,把工資扣下當其他經費是赤裸裸的拔羊毛
    隨便抓一個腐敗官員都夠獎勵老師了。(文/浩哥)要發績效就由國家,政府來發,扣除老師的工資來發績效,這有什麼意義,大多數老師還拿不回來被扣除的錢,傷老師的心。(文/Lily)明明是自己工資冊上的工資,還要掏出一部分讓教師之間互相爭奪,影響團結,因為心裏面總有一個結,我的工資怎麼將給別人。如果真要獎勵,應該是由財政劃撥一定的資金進行獎勵。
  • 教師「績效工資」,拿自己的錢「獎勵」自己
    對於一線教師而言最關心的是職稱怎麼改、績效工資怎麼改,以及教育改革的最終走向。「績效工資」是指績效工資是以對員工績效的有效考核為基礎,實現將工資與考核結果相掛鈎的工資制度,它的理論基礎就是「以績取酬」。
  • 績效工資發放70%,扣30%作為年底獎金,普通老師能拿回自己那份嗎
    馬上就到年底了,有的學校可以發獎勵性績效工資了,對於收入不高的老師來說,很多人盼著這些錢來過年,殊不知這些錢本來就是他們自己的錢,很多學校實行的教師績效考核辦法,都是將教師每月工資的30%扣除下來,然後實行年終按勞分配,這種做法,引發了三個問題
  • 不要跟我說績效工資,為什麼有些老師一說到績效工資,就覺得很煩
    又到了學期末,有些學校是在這個時間計算績效工資和發放的。不少老師談到自己的績效工資,普遍反應冷淡,甚至有點反感。學校的績效工資方案千差萬別,各各不同。他一周上六節課,沒有兼任其他工作,一學年總的工作量是240節,學校的績效工資核算出每節課10元,那麼,王老師的績效工資總共是2400元。其他如生物、地理、歷史等學科老師的課程幾乎和王老師一樣,所以這些老師的績效工資和王老師基本相同。學校其他老師的績效工資1、功能室老師的績效工資。
  • 用部分教師績效工資,去激勵其他教師,對於這種考核制度怎麼看?
    但是,看似完美的獎勵制度,確實有非常嚴重的弊端這部分用於獎勵的工資,並不是另外撥款,而是將教師自己原本工資的一部分拿出來「鎖定」。在期末測定考試的時,若分數高於平均線,那就獎勵績效工資;如果低於平均線,那便將績效工資扣除。這個制度本身就是一個非常不公平的事情。更別提用一部分教師的績效工資,去激勵其他教師了。
  • 大學老師,你的年終績效工資有60萬嗎?
    今天看到科學網某位教授發表的一篇博文,裡面是這樣寫的:」一年一度的年終考核終於塵埃落定,但今年最特殊之處就在於,居然不公布大家的績效收入,改成挨個去辦公室去核對。領導之所以這樣做,必有其深意。有人拿了60多萬的績效!
  • 2019年教師績效工資制度三大「弊端」凸顯!老師:不應該忽視
    教師績效工資制度自2009年實施以來,一直都是廣大教師吐槽的對象,當初國家設立該制度的主要目的是,通過績效工資對一些表現出色的教師予以獎勵,從而提高教師工作積極性,出發點可以說是很好的。但該項豬肚實施後,效果卻出乎意料,非但違背初衷,反而引發層層矛盾,教師績效存在的三大「弊端」也是不可忽視的一、績效工資怎麼發2009年主要遵循的原則是多勞多得,公平分配的原則,可是最初高級職稱教師核定770元,一級及以下教師610元,打卡後,又重新投入,最後的最後,教師們都疑惑了起來,績效工資到底怎麼發
  • 用一部分教師的績效工資,去獎勵其他教師,合理嗎
    目前,有不少學校,存在一種考核制度,那就是扣掉一部分教師的績效工資,獎勵給其他教師。對於這種考核制度,老師們心裡是不滿的。先來議一議什麼是績效工資吧?教師的工資,是由崗位工資+薪級工資+績效工資+教齡工資構成的。而績效工資,就是把你自己的工資,拿出一定的百分比,放在那裡,學期結束時,進行量化考核,高於平均線,獎勵;低於平均線,扣錢。也就是說,是用自己的錢來實行獎罰。各省市地區的學校,績效工資的標準,是不一樣的。不過,許多地區目前是按照30%來執行的。
  • 某高校教授年終績效獎僅8元,教師績效工資究竟考核什麼?
    事情是這樣的:12月29日中午11:30左右,數十位西南民族大學老師拉著「西南民族大學績效不公,還我績效」字樣的橫幅,在西南民族大學航空港校區齊聲高喊「學校不公 還我績效。」#教師績效工資#西南民族大學有一位教授表示自己最後到手的績效只有8元。有一些年輕的教師更是非常的可憐,竟然不夠扣除的,還要自己倒貼。
  • 事業單位績效工資考核,你的績效工資有多少?
    事業單位績效工資在很多事業單位實行了,大家對這個工資考核制度眾說紛紜。績效工資作為事業單位績效工資的一部分,在各地引起了不同的反響。大家都知道,若績效工資比重過高,會導致職工缺乏安全感和穩定性; 績效工資比重偏低,又起不到應有的激勵作用。
  • 熱議:中小學教師績效工資,怎樣發放才算公平?
    績效工資是教師工資組成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教師工資包含70%的基本工資和30%的績效工資,由於績效工資是拿老師的工資再分配,是從個人工資中扣除的,相當於在老師工資上「割肉」。雖然績效工資設置的目的是提高教師工作積極性,但卻造成了廣大教師群體的不滿。
  • 績效工資的背景是什麼?又是根據什麼發放的呢?
    績效工資實施後,教師工資由基本工資和績效工資兩大部分構成。其中績效工資又分成兩大塊——基礎績效70%按月發放;30%作為獎勵性績效由學校考核分配。換句話說,就是三檔的老師把自己的績效工資補給了一檔的老師。績效工資是根據什麼發放的呢?主要包括兩大塊:工作量和教學成績,有些學校還要考慮考勤。
  • 「農村教育敘事」鬧心的「績效工資」,卻並非全是績效工資的事
    可是雖然校長給了解釋和安慰,但仍然不能消除兩人內心滿滿的迷惑和不解。而這兩人的故事,卻正是當前學校績效工資分配中面臨的最大矛盾之一。不過有一個觀念一致,那就是「績效工資」應該是自己的。小黃認為,自己每年都帶兩個班的語文,而且教學效果都很好,績效工資怎麼也不應該連自己本身的份額也拿不回來。張老卻認為,雖然現在自己帶的課不多,但自己年輕時,別說兩個班的語文,三個班的語文都帶過,那個時代可沒有什麼課時費、績效工資。
  • 工資改革是事業單位改革的核心內容,獎勵性績效工資如何分配?
    比如同樣7級,專技7級是副教授三級,管理7級對應正科,前者工資標準高出後者很多。看貢獻就要多解釋一下了。上面兩點說的都是績效標準,看的其實是一個人的身份,也就是以前的貢獻。但這還不夠,獎勵性績效津貼是一年考核一次,如果當年業績突出,可能超標準享受津貼,如果當年業績不合格,則可能降標拿津貼,甚至一分錢都拿不到。換句話說,獎勵性績效就是獎金。
  • 改進教師績效工資分配考核的若干思考
    按照規定,教師績效工資水平參照不低於當地公務員平均水平,執行中部分區縣教師70%的基礎性績效工資一般低於當地公務員平均水平,只有加上30%的獎勵性績效工資才能保證工資不低於當地公務員的平均工資水平,部分教師對績效工資文件中表述的「30%」獎勵性工資認為是拿了自己「30%」的工資進行重新分配。
  • 中小學教師績效工資:一線教師拿不到行政人員,音體美教師吃虧
    中小學教師績效工資:一線教師拿不到行政人員,音體教師吃虧的中小學教師績效工資制度從2009年開始實施,在一些地區,目前實行增量績效,初衷是調動教師積極性,體現「多勞多得,優質薪酬」分配原則,提高教師收入水平教師績效工資因地區而異2019年浙江寧波全區人均教師績效工資(含部門獎勵基金
  • 教師群體的「30%績效工資」,該不該「羊毛出在羊身上」?
    為什麼說教師「30%績效工資」是「羊毛出在羊身上」?在國家提倡按勞分配、多勞多得的事業單位工資體系改革中,提出了各事業單位設置「績效工資」的做法。作為事業單位一直的教育系統,各個學校也響應號召在教師的工資體系中設置了「績效工資」,這樣一個工作考核的獎勵性工資。
  • 深圳事業單位考核制 基本稱職拿不到績效工資
    事業單位及深圳機關非公務員在年度考核中被評為基本稱職和不稱職的,將不能拿到今年的績效工資。昨日,深圳市委組織部發布《關於做好2010年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及機關非公務員人員年度考核工作的通知》正式啟動今年的考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