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一部很有趣的紀錄片,片中講述的是不同國家的育兒方式,其中新穎的教育理念令人們深思。片子的導演周軼君本人的履歷就很優秀,有過戰地記者的經驗,在紀錄片中總是能夠提出發人深省的話題。片中涉及到5個國家,對於不同的教育迷思做出了記錄和探討,讓很多家長看後驚嘆「原來還可以這樣教育孩子!」
在紀錄片中,日本的孩子在幼兒園時期就有晨練課程,孩子們光著腳在地上跑跳,老師們認為這樣的教育方式可以讓孩子的身體得到甦醒,孩子的意志力也會得到磨鍊。這種光腳訓練在當地很常見。在其中也可以看出日本教育的嚴謹,比如說孩子很小的時候就要被要求練習坐姿、自己吃飯、整理房間等等。
在紀錄片中,人們也可以了解到推崇精英教育的英國的教育方式,當然,英國的精英教育也並非是呆板的教學,其中的課程內容設計非常的豐富,比如說馬術、戲劇等等。
這幾個國家中,引發人們最為關注的是芬蘭的教育理念。芬蘭這個國家人口很少,但是卻出現了很多影響世界的人物。在網際網路的一份《世界幸福感報告》中,芬蘭被評選為最幸福國家,並且這是它第二次獲得這樣的排名。有網友評論說這個國家的教育滿足了自己小時候的所有幻想。
這樣一個擁有精英人才,同時人們生活又無比幸福的國家,它的教育秘訣是什麼?在紀錄片中,我們可以看到相比於其他4個國家的教育方式,這裡的孩子是最快樂的,孩子們也在學習,但是卻少了些被動,孩子們積極地參與到學習的行動中,孩子們很自由。
芬蘭的硬核育兒理念
在這裡人們可以看到看到,寶媽帶著寶寶出門,會容許孩子獨自坐在室外的嬰兒車裡,而大人們則在室內聊天喝茶。一位寶媽帶著5歲的兒子和10個月的女兒一起穿越叢林滑雪,10個月的女兒就被寶媽「不管不顧」地背在身上,想必這是在其他國家很難看到的場景。
芬蘭人表示,本地父母很容易就會遭到投訴,而投訴的內容多是與虐待孩子有關,而這些投訴的人大多是外國人。比如說,本地人會在零下20度的時候放孩子在室外睡覺,這在外國人眼裡是赤裸裸的虐待。
孩子們可以在草坪上隨意的玩耍,哪怕弄得一身泥巴,在學校裡,學生們沒有分數的競爭,衡量他們的是自身的學習能力以及協作能力。9歲的孩子可以隨意地說出平等二字,想必在孩子眼裡,成功的概念會更加複雜多樣,並非是簡單的成績好、功成名就。
在芬蘭,人們可以看到孩子們從不缺少鍛鍊,這與當地有9個月的時間在嚴寒中有一定的關係,但是教育者對於孩子的身體素質發展是非常重視的。教師們會帶著孩子去叢林中上課,讓孩子描述出泥土的味道,松樹的味道,讓孩子們去發現自然中的各種顏色。即使是下雨天,孩子們也會穿上相應的裝備來到戶外。在這裡3歲的孩子就可以開始學習遊泳,體育鍛鍊在芬蘭的教育中從不缺少。
周軼君在看到一位芬蘭老人沒有學過畫但是卻熱衷畫畫時的樣子落下眼淚,她感慨,我們的教育充斥著「否定」,忽視了學習不只有目的,它可以僅僅是一種熱愛。
中國式家長的育兒常見誤區:
1、過分的保護
可以說,中國式家長是世界上最「愛」孩子的家長,為孩子付出被認為是理所當然的,父母們希望給予孩子無時無刻的保護。當孩子學走路的時候摔倒了,家長們會自責一整晚,其實這原本就是孩子成長中的小挫折。家長們希望給予孩子時刻的庇護,讓孩子少走彎路,順遂的過完一生。父母們對孩子過度保護, 「代勞父母」、「直升機父母」屢見不鮮,而這種養育方式下,「巨嬰」、「媽寶男」也層出不窮。
2、迷信成長的捷徑
家長們希望為孩子找到更多的捷徑,於是迷信各種保健品、培訓班。家長們認為只要孩子吃上保健品就可以長得高,身體健康,但是卻不注意孩子平時的體育鍛鍊。認為只要給孩子報班、開小灶孩子就可以比其他人贏在起點。家長們迫切地希望孩子可以少花費一些時間和精力就可以達到別人努力過後的成績。
3、抑制不住的掌控欲
中國式父母身上的掌控欲是非常強烈的。家長們會認為孩子是自己的一件作品或者是一張成績單。對孩子的掌控細緻入微,從飲食到理想,只要家長可以想到的地方都有對孩子的控制欲顯現,當孩子的想法和父母不一致時,父母們的「經驗之談」便將孩子所有的想法都擋在門外。
什麼樣的育兒觀才是孩子最需要的?
1、相信經驗,更相信科學。
經驗確實可以幫助家長們少走一些彎路,但是僅僅依靠經驗,也難免會受到主觀上的限制。尤其是對教育理念缺乏探索的父母更加要相信科學的育兒觀。寶媽相信老人所說的綁腿可以讓孩子長得更高,腿型更好看,但是卻阻礙孩子的骨骼發育,經驗之談也並非就是完全正確的。
2、給予孩子自由成長的機會
父母的掌控使得孩子處於被動成長的狀態,而孩子最佳的成長狀態卻是主動成長,孩子有目標感,願意為理想付出努力。父母的保護欲或者掌控欲應該有所收斂,讓孩子擁有自由成長的可能。
3、經歷體驗式教育比灌輸式教育更有用
父母們習慣於把自己對事物的看法和認知灌輸給孩子,但是其實孩子們需要的卻是經歷和體驗,就像芬蘭的教育者們願意在雨天也要帶著孩子進行戶外觀察一樣,只有經歷過的認知才是最印象深刻的。芬蘭《憤怒的小鳥》創始人之彼得說芬蘭人崇尚孔子的「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了樂之者」,不是教師教,而是孩子學。
當然,我國目前的福利水平或者是教育資源並不能夠和芬蘭這個高度發達的國家相比,但是在育兒觀念上,當地的那種注重孩子經歷體驗的教育方式也是對我國父母的一個教育啟發。
大家對各國的育兒觀是怎樣看待的呢?對於芬蘭的快樂育兒大家是否支持呢?歡迎留言分享。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