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芬蘭的硬核育兒觀,讓孩子更自由,長得高更健康

2020-12-23 騰訊網

看到一部很有趣的紀錄片,片中講述的是不同國家的育兒方式,其中新穎的教育理念令人們深思。片子的導演周軼君本人的履歷就很優秀,有過戰地記者的經驗,在紀錄片中總是能夠提出發人深省的話題。片中涉及到5個國家,對於不同的教育迷思做出了記錄和探討,讓很多家長看後驚嘆「原來還可以這樣教育孩子!」

在紀錄片中,日本的孩子在幼兒園時期就有晨練課程,孩子們光著腳在地上跑跳,老師們認為這樣的教育方式可以讓孩子的身體得到甦醒,孩子的意志力也會得到磨鍊。這種光腳訓練在當地很常見。在其中也可以看出日本教育的嚴謹,比如說孩子很小的時候就要被要求練習坐姿、自己吃飯、整理房間等等。

在紀錄片中,人們也可以了解到推崇精英教育的英國的教育方式,當然,英國的精英教育也並非是呆板的教學,其中的課程內容設計非常的豐富,比如說馬術、戲劇等等。

這幾個國家中,引發人們最為關注的是芬蘭的教育理念。芬蘭這個國家人口很少,但是卻出現了很多影響世界的人物。在網際網路的一份《世界幸福感報告》中,芬蘭被評選為最幸福國家,並且這是它第二次獲得這樣的排名。有網友評論說這個國家的教育滿足了自己小時候的所有幻想。

這樣一個擁有精英人才,同時人們生活又無比幸福的國家,它的教育秘訣是什麼?在紀錄片中,我們可以看到相比於其他4個國家的教育方式,這裡的孩子是最快樂的,孩子們也在學習,但是卻少了些被動,孩子們積極地參與到學習的行動中,孩子們很自由。

芬蘭的硬核育兒理念

在這裡人們可以看到看到,寶媽帶著寶寶出門,會容許孩子獨自坐在室外的嬰兒車裡,而大人們則在室內聊天喝茶。一位寶媽帶著5歲的兒子和10個月的女兒一起穿越叢林滑雪,10個月的女兒就被寶媽「不管不顧」地背在身上,想必這是在其他國家很難看到的場景。

芬蘭人表示,本地父母很容易就會遭到投訴,而投訴的內容多是與虐待孩子有關,而這些投訴的人大多是外國人。比如說,本地人會在零下20度的時候放孩子在室外睡覺,這在外國人眼裡是赤裸裸的虐待。

孩子們可以在草坪上隨意的玩耍,哪怕弄得一身泥巴,在學校裡,學生們沒有分數的競爭,衡量他們的是自身的學習能力以及協作能力。9歲的孩子可以隨意地說出平等二字,想必在孩子眼裡,成功的概念會更加複雜多樣,並非是簡單的成績好、功成名就。

在芬蘭,人們可以看到孩子們從不缺少鍛鍊,這與當地有9個月的時間在嚴寒中有一定的關係,但是教育者對於孩子的身體素質發展是非常重視的。教師們會帶著孩子去叢林中上課,讓孩子描述出泥土的味道,松樹的味道,讓孩子們去發現自然中的各種顏色。即使是下雨天,孩子們也會穿上相應的裝備來到戶外。在這裡3歲的孩子就可以開始學習遊泳,體育鍛鍊在芬蘭的教育中從不缺少。

周軼君在看到一位芬蘭老人沒有學過畫但是卻熱衷畫畫時的樣子落下眼淚,她感慨,我們的教育充斥著「否定」,忽視了學習不只有目的,它可以僅僅是一種熱愛。

中國式家長的育兒常見誤區:

1、過分的保護

可以說,中國式家長是世界上最「愛」孩子的家長,為孩子付出被認為是理所當然的,父母們希望給予孩子無時無刻的保護。當孩子學走路的時候摔倒了,家長們會自責一整晚,其實這原本就是孩子成長中的小挫折。家長們希望給予孩子時刻的庇護,讓孩子少走彎路,順遂的過完一生。父母們對孩子過度保護, 「代勞父母」、「直升機父母」屢見不鮮,而這種養育方式下,「巨嬰」、「媽寶男」也層出不窮。

2、迷信成長的捷徑

家長們希望為孩子找到更多的捷徑,於是迷信各種保健品、培訓班。家長們認為只要孩子吃上保健品就可以長得高,身體健康,但是卻不注意孩子平時的體育鍛鍊。認為只要給孩子報班、開小灶孩子就可以比其他人贏在起點。家長們迫切地希望孩子可以少花費一些時間和精力就可以達到別人努力過後的成績。

3、抑制不住的掌控欲

中國式父母身上的掌控欲是非常強烈的。家長們會認為孩子是自己的一件作品或者是一張成績單。對孩子的掌控細緻入微,從飲食到理想,只要家長可以想到的地方都有對孩子的控制欲顯現,當孩子的想法和父母不一致時,父母們的「經驗之談」便將孩子所有的想法都擋在門外。

什麼樣的育兒觀才是孩子最需要的?

1、相信經驗,更相信科學。

經驗確實可以幫助家長們少走一些彎路,但是僅僅依靠經驗,也難免會受到主觀上的限制。尤其是對教育理念缺乏探索的父母更加要相信科學的育兒觀。寶媽相信老人所說的綁腿可以讓孩子長得更高,腿型更好看,但是卻阻礙孩子的骨骼發育,經驗之談也並非就是完全正確的。

2、給予孩子自由成長的機會

父母的掌控使得孩子處於被動成長的狀態,而孩子最佳的成長狀態卻是主動成長,孩子有目標感,願意為理想付出努力。父母的保護欲或者掌控欲應該有所收斂,讓孩子擁有自由成長的可能。

3、經歷體驗式教育比灌輸式教育更有用

父母們習慣於把自己對事物的看法和認知灌輸給孩子,但是其實孩子們需要的卻是經歷和體驗,就像芬蘭的教育者們願意在雨天也要帶著孩子進行戶外觀察一樣,只有經歷過的認知才是最印象深刻的。芬蘭《憤怒的小鳥》創始人之彼得說芬蘭人崇尚孔子的「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了樂之者」,不是教師教,而是孩子學。

當然,我國目前的福利水平或者是教育資源並不能夠和芬蘭這個高度發達的國家相比,但是在育兒觀念上,當地的那種注重孩子經歷體驗的教育方式也是對我國父母的一個教育啟發。

大家對各國的育兒觀是怎樣看待的呢?對於芬蘭的快樂育兒大家是否支持呢?歡迎留言分享。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另一種世界:芬蘭家長的育兒觀為什麼值得全世界人學習
    我是去哪學小助手,歡迎您來(iqunaxue)諮詢交流下孩子的育兒學習問題,隨時領取中小學學習提分建議與知識考點乾貨資料。我問過很多芬蘭父母:「你最關心孩子什麼?」,大多數人給我的回應是:希望孩子有自己的興趣愛好,有自己的同齡玩伴,有足夠的時間戶外運動。「還有呢?」「沒有了。」「學業呢?」
  • 芬蘭人育兒有多硬核?芬蘭的教育方式適合我們嗎?拭目以待
    都說北歐人喝咖啡不加糖不加奶,其實他們養孩子也很硬核。「冰島家長會把嬰兒車停在飯店/咖啡店外面,孩子就這麼放在外面,大人在店裡吃飯/喝咖啡。在丹麥我親眼見過媽媽把孩子連著嬰兒車丟商場外面自己進去買衣服的。」
  • 楊冪的育兒觀很值得新手爸媽學習!
    楊冪的育兒觀很值得新手爸爸媽媽們學習!對於孩子的成長,父母需要尊崇自然規律,也要放手讓孩子成長!孩子不是我們的私人物品,孩子只是借用父母來到這個世界,我們要尊重孩子,孩子和我們都是獨立的個體,學會放手,孩子才能成長得更好!
  • 為什麼芬蘭孩子比中國孩子學習時間少,成績依然位於世界前列?
    令人讚嘆的是,在高中教師中擁有碩士及以上學歷的比例這一指標上,芬蘭又一騎絕塵,和榜首波蘭一樣,高於80%。到底是什麼讓芬蘭孩子花最少的時間獲得世界範圍內優異的成績?又是什麼樣的學習環境讓芬蘭孩子幸福指數常年位於世界前列?
  • 「野在自然裡,自由成長」澳佳寶全新高端母嬰產品引領全新育兒觀
    (原標題:「野在自然裡,自由成長」澳佳寶全新高端母嬰產品引領全新育兒觀)
  • 90後硬核父母,用這4種方式教育孩子,10年後優勢更明顯!
    「90後硬核父母育兒觀」走紅,在「硬核」教育下長大的孩子,會適應如今這個更迭迅速的時代,會成長得優秀挺拔,尤其是在這4種教育方式下長大的孩子,10年後會擁有更明顯的優勢。90後年輕父母思想開放,接受的教育模式和傳統教育會有很大的差別,在教育孩子的時候,他們注重孩子的需求,給予孩子話語權,讓孩子在生活中過得更有尊嚴,這種教育方式是很值得推廣的。
  • 6個孩子5個博士,父親僅是名鄉村醫生,他的育兒觀值得學習
    聽過他的育兒觀後,大家才恍然大悟。在提起自己的育兒觀時,蔡笑晚表示對於孩子,要早教教育、從小立志、培養自學、先學做人、快樂教育、愛和溝通,早教教育十分重要,要趁早培養孩子的學習能力,家長們常說要讓孩子做自己喜歡的事情。
  • 孩子撒潑打滾已經不管用了,90後父母育兒觀:都是我們玩剩下的
    90後父母的「硬核」育兒觀「熊孩子」常被人詬病,而這大多是父母溺愛孩子造成的比如給孩子睡扁頭,在老一輩人的傳統觀念裡覺得好看,是一臉福氣相。但在年輕人的審美裡,圓頭才更好看,而且對大腦發育更好。父母學習和接受新的育兒觀念,堅持自己的原則,避免孩子遭受用生薑擦頭皮、捏鼻梁、綁腿等陳舊陋習的危害,能夠健康成長。
  • 選出34歲女總理,芬蘭可不只是「有趣」
    桑娜·馬林出席會議當女性進入工作環境,她們不必擔心職場天花板,更不必擔心自己因為結婚或懷孕被迫失業。預產期前7周就可以正式休假,一旦生了孩子,國家會給到8周的帶薪產假,政府同時還會給長達16周的產婦補助金。
  • 芬蘭孩子沒有考試,教育卻名列前茅!芬蘭教育到底有何過人之處?
    原來芬蘭的教育特點,恰恰履行了我國幾千年之前孔子所說的: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在芬蘭,學校裡有免費的午餐;上課的教室是沒有圍牆的,方便孩子們接觸自然;課堂氛圍也十分寬鬆,每個人都可以用自己最習慣的姿勢來學習。
  • 孩子撒潑打滾已經不管用了,90後父母育兒觀:這都是我們玩剩下的
    90後父母的「硬核」育兒觀「熊孩子」常被人詬病,而這大多是父母溺愛孩子造成的。但如今,「慣著孩子」已逐漸成為過去時。溺愛、袒護孩子的大多數是爺爺奶奶、外公外婆,或者較為年長的父母。而年輕的父母,深知溺愛孩子的危害,在育兒的道路上,跟自己的父母走截然不同的路子。
  • 兒童黃麻防蟎護脊床墊,讓他更高更出色
    睡眠在孩子成長發育中,也往往最容易被家長們忽視。家長們把太多的精力放在了給孩子補充營養上,其實從某種程度上講,兒童健康睡眠比補充營養更為重要,只有睡得好,孩子才能更好的學習成長,所以家長們一定要為孩子營造一個良好的睡眠環境,比如換一張舒適健康的床墊。
  • 【留學生回訪】在芬蘭,靜心享受學習的樂趣
    就我個人而言,芬蘭的學習環境比國內更適合我,芬蘭的環境是既安全又安靜舒適的,和國內相比起來,更不容易浮躁。一切看上去都很平靜,很乾淨很舒服,是一個很適合學習的地方。第一次來芬蘭,我認為,只要之前做好工作,人到芬蘭之後是能很快安頓下來。我就是一個人飛過來的,到達機場後,赫爾辛基機場出口處就有地鐵的引導標誌,很容易找到,只要提前買好票,去坐對應城市的地鐵就可以了,還是很方便的。
  • 如何教育孩子進行自我管理?看看芬蘭的教育就知道了
    芬蘭一位教育工作者說:賦予自由,就是責任的開始。信任,是芬蘭教育的核心價值。如果失去了信任,孩子也會進行自我懷疑,會削弱他們各方面的能力。有的孩子會自暴自棄。芬蘭的教育不僅僅是停留在如何教會孩子知識的層面上。他們更加重視如何讓孩子學會獨立和發展出自我想法。這一點,中國的教育和芬蘭的教育是有區別的。我們的父母更喜歡聽話的孩子。
  • 芬蘭:教育的首要目的是讓學生學會學習
    一直以來,OECD認為,在歐洲,芬蘭是教育系統最好的國家,儘管他們每周的上課時間比法國學生少1.5小時。也就是說,7~15歲,他們少了2000小時的學習時間。但芬蘭教育的首要目的,是讓學生學會學習,讓他們更獨立。
  • 芬蘭留學丨2021,我們在芬蘭等你!
    擔心國外學習跟不上?擔心國外生活不適應?擔心孩子的幼教或基礎教育?擔心孩子教育的高學費與競爭壓力?擔心就業問題?擔心.先看看這裡:↓↓↓芬蘭留學丨校園訪談:一切為了學生的大學,長啥樣?全芬蘭境內唯一的大學預科課程,由芬蘭教育學習和發展中心聯合國內外教育大咖傾力打造,為中國學生量身定製權威課程。硬核教師團隊實力打call,入學面試不翻車,大學英語考試開掛。從小白逆襲芬蘭語達人,全芬蘭最高效芬蘭語「速成課」,輕鬆融入芬蘭生活,憑藉超強芬蘭語實力優先獲取工作實習機會。
  • 芬蘭教師如何關注每一個孩子
    芬蘭是一個極其重視人力資源的國家,由於國土小、人口少,教育中奉行「關注每一個孩子」的原則,儘可能達到教育公平與質量的和諧統一。這一原則的核心是個性化教育,每個孩子都會根據自身情況接受不同的教育,以使潛力得以發展,達到自身條件所能完成的最好,提高了教育質量,同時也實現了對每個孩子的公平。而能夠做到「關注每一個孩子」,關鍵在芬蘭的教師隊伍。
  • 硬核老爸強制孩子每天戶外玩兩小時,網友:孩子特別想去學習
    ,他沒有讓孩子上補習班,而是帶孩子去學習皮划艇、滑雪、野外生存等「真正的戶外運動」,網友們對此紛紛調侃:相信這個孩子在玩兒的時候應該特別想學習在很多發達國家,孩子們因為沒有巨大的學業壓力,都會有相當多的時間進行運動,其中號稱世界上最熱衷運動的國家芬蘭,10歲以下的孩子每天的運動時間都至少兩個小時。而根據英國埃克塞特大學的一項研究證明,運動對於孩子的好處,絕對不只是鍛鍊身體和放鬆身心這麼簡單。
  • 連美國都在學習的教育制度 – 芬蘭
    比起大量的填鴨知識給學生,芬蘭注重學生是否確實吸收,芬蘭的小學生每天有75分鐘的課間休息, 下課後的時間就是與家人朋友的相處時間。在初中之前回家作業還有考試更是幾乎沒有的事!另外芬蘭校方也極重視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鼓勵學生表達自己的看法。在芬蘭,比你的同儕表現出色顯得不是很重要,每個人都達到平均水平,而這個平均水平相當高。
  • 《月亮與六便士》主角的原型,高更的故事
    1855年祖父去世,保羅·高更繼承了祖父的遺產,母親就帶著女兒和高更返回到法國居住。之後的時間裡高更經歷了輟學;成為一名船員出海;入伍海軍並參加了普法戰爭。1871年退伍後,在監護人阿羅沙的幫助下成為貝爾丹證券交易所的經紀人。也就是在這一年高更開始學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