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撒潑打滾已經不管用了,90後父母育兒觀:都是我們玩剩下的

2020-12-22 金櫻媽媽

文章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當我們90後成為父母之後,才明白父母帶娃有多不容易。

尤其當孩子出現撒潑打滾、無理取鬧等情況,一下子就想起自己的小時候,心中暗道:不妙!如果這時候心軟滿足孩子的要求,將來就會一發不可收拾。

因此,大多數90後父母的做法是:任由孩子在地上撒潑打滾,他們在一旁「冷眼旁觀」。

就如下面這個畫面:

孩子鬧著要買玩具,在地上滾來滾去,還「威脅」媽媽道:「不買我就不走了!」然而,媽媽毫不心軟,隔著3米遠的距離跟孩子「對峙」:你鬧任你鬧,心軟算我輸!

最後,孩子發現這一招對媽媽一點都沒用,只好灰溜溜地爬起來,跟著媽媽回家去。

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有「同款」經歷的家長紛紛在網上分享了自己「對付」娃的做法。

有一位家長表示:「如果沒人理他,孩子自己就識趣地爬起來了!」

還有一位家長說道:「不但不生氣,還笑著拍個照,給他留下黑歷史!」

也有家長開玩笑說:「我就靜靜地看著他表演!」

網友們紛紛調侃:「時代變了,人類幼崽不好混了!」「小樣!這些都是我們玩剩下的!」

90後父母的「硬核」育兒觀

「熊孩子」常被人詬病,而這大多是父母溺愛孩子造成的。但如今,「慣著孩子」已逐漸成為過去時。

溺愛、袒護孩子的大多數是爺爺奶奶、外公外婆,或者較為年長的父母。而年輕的父母,深知溺愛孩子的危害,在育兒的道路上,跟自己的父母走截然不同的路子。

因此,年輕的父母常與老人在孩子的問題上起衝突。

比如在培養孩子自理能力的時候,老人看見孩子慢吞吞、做不好,就會接過來幫著孩子做;而年輕的父母往往置之不理,還攔住老人不要凡事都幫著孩子。

90後父母的育兒觀講究3個字:快、準、狠

①快:更新育兒觀念

年輕父母更容易接受新觀念。比如給孩子睡扁頭,在老一輩人的傳統觀念裡覺得好看,是一臉福氣相。但在年輕人的審美裡,圓頭才更好看,而且對大腦發育更好。

父母學習和接受新的育兒觀念,堅持自己的原則,避免孩子遭受用生薑擦頭皮、捏鼻梁、綁腿等陳舊陋習的危害,能夠健康成長。

②準:直擊問題本質

當孩子犯錯誤了,家裡的長輩往往會出面袒護孩子,說著「孩子還小、不懂事」等慣用理由。而年輕的父母不以這些為藉口,更直擊問題本質,讓孩子知道自己錯在哪了。

正因為孩子不懂事,父母更要趁早給他樹立規矩,讓孩子知道什麼能做、什麼不能做,避免孩子形成任性、霸道和自我等不好的性格。

③狠:堅守底線原則

「哭」可以說是孩子的殺手鐧,只要孩子一哭,很多父母就沒轍。在孩子哭鬧的時候,李玫瑾教授講過「四個不要」的辦法:不要打、不要罵、不要說教和不要走開。

此時跟孩子講道理是沒用的,等情緒穩定下來再好好安撫,但仍然不能滿足他的無理要求。父母要堅守底線和原則,不能由著孩子的性子來。

但也有人認為:「這樣會不會太冷漠了!孩子哭得好傷心,實在不忍心啊。」還有人擔心:「孩子以後會不會討厭父母呢?」

其實,重要的是父母不要離開孩子的視線,讓孩子知道你沒有拋棄他。等他哭累了之後,父母也要及時回應和安撫孩子。

這種做法在心理學上叫做「消退法」,是通過撤銷引發不良行為的強化因素,促使這些行為減少的方法。

與嬰兒時期的哭鬧不同,3歲以上的孩子發脾氣、哭鬧常常帶有目的性。這時候父母無論訓斥還是哄他,都是一種「強化作用」,導致孩子變本加厲,一次一次試探父母的底線。

如果父母不予理睬,那麼孩子知道自己這樣做是不管用的,就不再自討沒趣,減少這種行為發生的頻率。

年輕的父母在養育孩子的問題上,不會過分溺愛和隨意打罵孩子,而是通過科學、合理的方式,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習慣,減少不良行為。

父母利用「正負強化作用」管教孩子

「消退法」的原理來自美國心理學家斯金納的操作性條件反射實驗,也被稱為「斯金納箱」。

斯金納將一隻小白鼠放進一個設置了特殊裝置的箱子,小白鼠可以在裡面自由活動,當它碰到槓桿的時候,就會有食物掉落、噴水、光照、電擊等情況發生。

在混亂狀態下,小白鼠逐漸知道觸碰槓桿能獲得食物和水,就會增加觸碰的頻率;另一方面,在電擊環境下,知道觸碰槓桿會受傷,也會減少觸碰的頻率。

斯金納通過實驗提出了一個「操作性條件反射原理」,他認為行為發生變化的條件與強化作用有關,並且強化作用又分為「正強化」和「負強化」。

父母可以利用「正負強化作用」,刺激孩子重複的正確行為,以養成良好習慣;同時減少不良行為的發生,改掉壞習慣。

  • 正強化作用:

通過增加令孩子感到「愉悅」的刺激,以增加正確行為出現的概率。

例如「寫完作業可以玩一個小時遊戲」,玩遊戲是孩子喜歡的事情,增加了「愉悅刺激」,孩子就會積極地完成作業。

  • 負強化作用:

通過撤銷令孩子感到「厭惡」的刺激,以增加正確行為出現的概率。

例如因為孩子不想上學,家長帶孩子去撿垃圾。一天之後跟孩子商量:「要是你明天好好上學,我們就不去撿垃圾了!」

此時,「撿垃圾」成為了孩子不喜歡的事情,撤銷了「厭惡刺激」,孩子心甘情願地去上學。

可見,「強化」一定意義上也叫「獎賞」,除了物質性的強化物,父母對孩子的表揚、鼓勵等都是「愉悅刺激」。與之相對的是「懲罰」,這是大多數父母常用的方式。

「正懲罰」通過增加「厭惡刺激」令孩子減少不良行為。比如父母對孩子的批評、打罵。

「負懲罰」通過減少「愉悅刺激」,減少孩子的不良行為。比如沒收零花錢、不許玩遊戲等。

可見,強化和懲罰是兩種極為不同的方式。但斯金納認為,人類對獎賞的積極反應優於對懲罰的消極反應。

相信家長們也發現,懲罰對消除孩子的不良行為效果並不好。一旦「厭惡刺激」停止,孩子可能會立即恢復原來的狀態,懲罰過度還會導致孩子產生逆反心理和攻擊性行為。

因此,比起懲罰,父母利用「消退」和「強化」的方式來管教孩子或許更有效。

今日話題:作為90後的父母,你會如何對待孩子的撒潑打滾?

————————

【本文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孩子撒潑打滾已經不管用了,90後父母育兒觀:這都是我們玩剩下的
    文章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當我們90後成為父母之後,才明白父母帶娃有多不容易。尤其當孩子出現撒潑打滾、無理取鬧等情況,一下子就想起自己的小時候,心中暗道:不妙!如果這時候心軟滿足孩子的要求,將來就會一發不可收拾。
  • 孩子撒潑打滾怎麼治?90後育兒觀:都是我們玩剩下的,能管用嗎?
    不知不覺中,2020年已經接近尾聲,第一批90後已經到了30歲的年紀,曾經調皮搗蛋、標新立異的90後們,也慢慢有了自己的孩子,逐步當上了新手爸爸、媽媽。很多人好奇90後帶娃是什麼樣的呢?放在老一輩身上,是最見不得孩子撒潑,趕緊蹲下來哄著抱著,孩子提啥要求都立刻滿足。從此一發不可收拾,孩子在撒潑中嘗到甜頭,屢試不爽。來看看90後爹媽是怎麼處理的?該配合你演出的我演視而不見。冷漠。
  • 撒潑、打滾、耍賴,孩子的作妖手段,對這一屆父母已經不管用了
    自從90後開始當了父母,解鎖了不少帶娃新方式,我們常常能夠在網絡上看到一些90後父母和孩子絞盡腦汁地鬥法。但是,有的父母好像已經懂得以不變應萬變的方式對待孩子的一切不合理行為,雖然枯燥,但是十分有效。對於90後父母來說,孩子的這些小手段,都是自己小時候玩剩下的,要治你還不容易?
  • 孩子撒潑打滾已經不管用了,90後父母育兒:切,都是我們玩剩下的
    孩子在地上撒潑打滾,爸媽站在一邊「冷眼旁觀」。現在的90後父母,已經不吃這一番套路了~還有下面這個畫面:孩子鬧著要買玩具,在地上滾來滾去,還「威脅」媽媽道:「不買我就不走了!」然而,媽媽毫不心軟,隔著3米遠的距離跟孩子「對峙」:你鬧任你鬧,心軟算我輸!
  • 90後父母:都是我們玩剩下的!
    當我們90後成為父母之後,才明白父母帶娃有多不容易
  • 孩子撒潑打滾?90後父母卻不吃這套,這屆父母育兒經真是絕了!
    雖說孩子是一代比一代難帶!但,現在的父母也是一代比一代難搞。那麼,90後的父母是如何育兒的?「「太科學」「太隨意」「太佛系」」不如看看他們是怎麼做到全國統一的。孩子撒潑打滾:孩子愛搶東西:孩子不想吃飯:孩子不想睡覺:孩子不想上學:孩子愛亂摸東西:孩子不想吃藥:孩子偷偷看電視:畢竟誰的不曾是少年孩子們現在玩的都是90後玩剩下的!知己知彼,百戰不殆。
  • 孩子地上撒潑打滾,90後爸媽站不遠處淡定旁觀:都是我們玩剩下的
    孩子的情緒控制能力相對比較弱,所以當他們發脾氣的時候,就容易採取哭鬧或者打滾的方式。而這個時候,父母就要學會採取適當的方法去對孩子進行引導,增強孩子的自我控制力,幫助孩子合理的去宣洩自己的情緒。90後爸媽淡定旁觀孩子"滿地打滾"父母最為苦惱的事情就是帶孩子外出逛街,很多孩子在逛街的時候看到各種好吃的、好玩的就開始賴著不走,不依不撓的要父母滿足他的要求。
  • 「躺在地上」這個梗被團滅,90後父母太寂寞,都是當年玩剩下的
    2、還玩,都是我當年玩剩下的。3、關鍵是現在不流行用電風扇和鑰匙了。4、跑啥呀,給你一個完整的童年。哈哈,看見了嗎,做90後的子女,沒有點新花樣,都不好意思說自己是第二代熊孩子,最搞笑的是,孩子們的殺手鐧「躺在地上」,在90後面前玩不下去了,這可咋整?父母們都開始寂寞了。
  • 吳一鈳:孩子撒潑打滾怎麼辦?孩子「要挾」3個誤區你踩中哪一個
    昨天在逛大型商場時,看到一孩子在跟媽媽鬧要買吹泡泡玩具。聽到這位媽媽說「家裡有了,家裡有了,我用肥皂給你做。」,孩子聽後就在地上打滾、撤潑,哭喊著說「家裡的不一樣,家裡的不一樣,不好玩的。」作為家長,你會怎麼做?這時很多家長面對孩子撒潑打滾束手無策。這位家長就直接說「不買,我回家去。」然後自個兒走了,這位媽媽採用的是冷漠的處理方式。
  • 你家寶寶躺地上撒潑打滾時你是怎麼做的?網友:頭都不回的直接走
    你家寶寶躺地上撒潑打滾時你是怎麼做的?網友:頭都不回的直接走我姑娘有一段時期就是,從姥姥家回自己家的一條路上一個固定的點,之前好好的到了那就開始哭,耍驢,威脅、扔下走都試過不管用,終於有一天我忍不了了爆發了,回到家拿鞋拔子狠抽了一頓後,好了……說好的女孩要軟聲細語的哄,但實在做不到,打那以後,基本上鞋拔子一拿起來或者說回家鞋拔子伺候,她就消停了!
  • 90後夫妻佛系帶娃,寶寶撒潑趴地哭鬧,父母站一旁冷靜「圍觀」
    想必每個做父母的都經歷過孩子在外哭鬧的情況,每當孩子一哭鬧家長就會亂陣腳不知如何是好,尤其是當孩子看到想要的玩具賴著不走的情況。如果父母不答應給孩子買,孩子就會以哭鬧滿地打滾的方式威脅父母。對此,有很多家長給我留言,面對孩子哭鬧要玩具該怎麼辦?
  • 孩子趴地大哭,爸媽抱手淡定旁觀。面對孩子當眾撒潑,一做三不做
    「90後都是同款父母,我只想說:幹得漂亮!」「奶奶還有10秒到達戰場。」後父母的育兒觀#話題裡,大家好像都是一樣的做法,慣小孩?,在這之前父母的所做作為已經輸了。代表著動物腦的大拇指露出來後,會激發人身體中的攻擊模式。而一般大腦蓋子(前額皮質)直到25歲才會發育完全,因此孩子的大腦蓋子更容易打開,也更容易發脾氣,會做出對人拳打腳踢、滿地打滾等行為,這都是動物腦激發出的攻擊模式。
  • 就愛撒潑打滾?摧毀孩子任性養成的土壤,收穫一個明辯是非的孩子
    文 | 文茵媽媽輕點右上角,歡迎關注,育兒那些事,我們一起聊現在的孩子大多是家裡面的閃亮明珠,是父母家人心尖尖上的肉,一家人都圍著孩子轉,有好吃的、好玩的都會先緊著孩子,生怕孩子享受不到。對孩子的要求定是有求必應,面對孩子的反抗,家人也是上趕著妥協,總怕會傷著孩子。
  • 第一波「後浪」已經有孩子了,「前浪」看了他們的育兒觀會抓狂吧
    最近,最火的熱點莫過於「五四青年節」全網刷屏的《後浪》了,以前經常以70後、80後、90後、00後劃分式,一下子又有了新的代名詞,「前浪」和「後浪」。今天,我們不探究「後浪」的辯證問題,我只想說:第一波「後浪」已經有孩子了!
  • 90後當家長:我們了解孩子,就像農民伯伯了解大糞一樣
    現在90後的年齡也都不小了,也都到了為人父母的階段。雖然他們是新手爸爸媽媽,但是他們在面對自家孩子時,對他們心裡的小九九了解的也不是一星半點,畢竟那都是自己小時候玩剩的套路。有一位90後父親曾說過一句話:「我們了解孩子,就像農民伯伯了解大糞一樣。
  • 孩子撒潑打滾哭鬧不止,別怕!這是教會孩子自控力的好時機
    導讀:孩子撒潑打滾哭鬧不止,別怕!這是教會孩子自控力的好時機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孩子撒潑打滾哭鬧不止,別怕!這是教會孩子自控力的好時機!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可怕的2歲」:孩子到了2歲,撒潑、打滾發脾氣,究竟為了啥?
    不,滿地打滾;你以為他只是生氣不說話?不,摔東西還打人;你以為他不愛吃飯只是不餓?不,跟你對著幹才是目的;你以為他撞頭不疼?不,疼,還是撞……如果你說自己真的太生氣了,不想再繼續這樣下去,拎起來他揍一頓好了。沒用,他開始撒潑了,一時半會兒全家都別想安靜。2歲的孩子撒潑,比女人吵架招式多的多,喊停也沒用的那種。
  • 孩子在商場打滾撒潑,要買玩具怎麼辦?高層次父母懂得3個技巧
    媽媽:「家裡已經有了,不買!」,就是顏色不一樣,但是娃娃都是一模一樣的哦~」這個時候小女孩開始在商場打滾撒潑了,依舊是哭鬧不止,一副勢在必得的樣子,小女孩的媽媽也開始真的生氣了,直接對小女孩說:「哭吧,不管你,看你能鬧到什麼時候!」
  • 90後父母帶娃,孩子哭了就當沒看見,網友吵翻
    一哭二鬧三上吊,這不僅是小媳婦撒嬌耍賴的絕招,也是孩子折騰父母常用的把戲。在以前,只要孩子往地上一趟大哭起來,家長就毫無辦法,只好乖乖滿足孩子的要求。不過現在是90後們當爸爸媽媽了,孩子撒潑打滾,在他們面前,可不好用了。
  • 日本爸爸嫌玩具太貴,突然躺在地上「撒潑」打滾,這波操作真是「活...
    很多孩子在索要玩具會選擇撒潑打滾的方式,一邊哭鬧,一邊滿地打滾,並要挾父母「你給不給?」,「你要不給,我就不起來。」,「我就要,我就要,不管你說什麼,我就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