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自由,既包括結婚自由,也包括離婚自由。我國《婚姻法》保障每一位公民的婚姻自由權利,但是這種自由並非任何情況下都能夠實現,在符合法律規定的情況下,想要離婚總要經過這樣那樣的審查。首先,離婚訴訟需要符合基本的起訴條件,而協議離婚也需要先處理好夫妻雙方婚內的相關事宜、擬好離婚協議;其次,得符合離婚條件,比如夫妻感情破裂、一方有過錯行為等;最後才是法定解除離婚關係從此海闊天空。
在迎接新生活之前總要經過重重阻難,自由來之不易。#廣州深圳離婚律師#在實務中,離婚到底有多難?
五種只能訴訟離婚的情況
我國離婚就兩種形式,一是協議離婚,雙方達成一致自願離婚,到婚姻登記部門進行離婚登記即可;二是訴訟離婚,一方向法院提起離婚訴訟的請求。正常情況下,每一位當事人可以自由選擇離婚方式,但是處於以下幾種情況的當事人只能通過訴訟的方式離婚,使得本就不平坦的離婚之路瞬間變成了寸步難行的獨木橋。
1、夫妻雙方其中一方不同意離婚的。協議離婚要求夫妻雙方自願離婚且對婚內的財產和撫養權等問題進行了妥善的處理,因此一方不同意離婚的情況下只能選擇另一種離婚方式,不存在什麼自動離婚的情形,所有解除婚姻關係的方式都必須經過我國的相關部門的認可才能達到法律上的離婚效果;
2、雙方對婚內財產、撫養權等問題糾紛較多的。即使雙方能夠對離婚這件事達成一致意見,但是難以對分割婚內財產、撫養權歸屬、撫養費支付、探視權行使等事項達成一致處理意見的,特別是難以把握對方是否有隱匿、轉移財產等行為的,都應該以訴訟的方式離婚,這樣能夠在法院的幫助下查清雙方的共同財產,由法院作出最公正的判決,並具有強制執行力,防止任何一方反悔不執行;
3、雙方沒有領取結婚證。我國目前的《婚姻法》並不承認事實婚姻,合法的婚姻關係要經過相關婚姻登記部門登記備案,而事實婚姻則是雙方共同長期對外宣稱為夫妻關係共同生活但未經過登記備案的同居關係。一般如果長期同居雙方沒有財產以及撫養權等糾紛的情況下,只要雙方自行分開就可以了,但是涉及了財產和撫養權糾紛就要通過訴訟的方式以民事法律關係糾紛進行分割處理,且未經登記雙方在法律上屬於單身,婚姻登記部門也沒有相關備案可以處理;
4、夫妻雙方有一方是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或者無民事行為能力人。因為協議離婚必須是雙方對離婚這一事情作出真實的意思表示,並達成一致並經過協商處理了財產、撫養權等問題籤訂了協議,才能到婚姻登記部門登記解除婚姻關係。但是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或者無民事行為能力人並不能完全辨認自己的行為,所作出的意思表示是否真實存疑且難以舉證證明,因此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和無民事行為能力人籤訂的協議是無效的,因此只能通過訴訟的方式由訴訟代理人輔助進行離婚訴訟達到離婚的目的;
5、在國外或者港澳臺地區登記結婚。我國和他國以及港澳臺地區的《婚姻法》有一定的出入,在國外或者港澳臺地區登記結婚的並不符合我國《婚姻法》的規定,在我國也沒有相關的備案,因此我國公民在外國或者港澳臺登記結婚,回國後想要解除婚姻關係的只能通過訴訟的方式確定管轄權進行處理。
律師提醒
符合以上五種條件的當事人只能通過訴訟的方式離婚,但是進入訴訟階段又是另一個難題,不僅要說服法官,還要說服被告,進入訴訟後以下問題仍然不能鬆懈。
1、被告抗拒訴訟導致送達困難。不同意離婚的被告會就拒絕籤收傳票或者拖延籤收法院傳票的時間,更有甚者會直接消失,拒絕到庭,不配合原告以及法院的相關工作以影響訴訟的效率;
2、被告提管轄權異議。不同意離婚的被告還會以提出管轄權異議的方式拖延時間,基本上大部分被告也都沒有正當理由,法院經過審查不符合管轄權異議的都會予以駁回,但是法院審查需要時間,這樣就無形中拖慢了訴訟的進度,對於心急和焦慮的原告來說還沒進入訴訟就被對方搞崩了心態;
3、訴訟周期長。向法院提起離婚訴訟有舉證期限,送達期限,案件排期等訴訟前的真空期,在這個時期裡被告知道自己被起訴離婚後大多數都會以軟硬兼施的方式騷擾原告,而若第一次判決不準離婚後沒有新事實和新理由半年內不準以同一事實起訴離婚,又要經過半年的等待期,長時間的鬥智鬥勇需要很強的心理素質和堅定的信心,同時第一次離婚一定要做好充足的準備,避免二次開庭甚至是二次起訴;
4、收集證據困難。訴訟離婚是因為雙方無法達成一致意見的選擇,雙方撕破臉皮後防備心理自然加強,當意識到要收集證據的時候有可能已經被對方先下手為強隱匿或銷毀了,若是對方存在出軌、家暴等過錯的情況下更難取得證據;
5、證明夫妻感情破裂。判決離婚的唯一標準——夫妻感情破裂,但是最難以證明的也是夫妻感情破裂。難在哪裡?難在主觀世界的情感表現要以客觀證據表現出來並由作為局外人的法官進行判斷,因此必須注重每一個細節和每一項證據的獲取。
訴訟無小事,不僅僅是以上五種情形迫不得已選擇訴訟離婚的方式,其實很多情況都可以用訴訟的方式達到最快的息事寧人的效果,長期的實務經驗說明了一個道理:和平是打出來的。沒有解決不了的問題,也沒有離不成的婚,擺正心態,堅定自己,找專業的律師幫助自己縮短訴訟進程,選擇適合自己的應對方案能夠減輕大部分訴訟帶來的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