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基因蚊子致小頭症? 世衛批駁小頭症四大謠言

2020-12-20 中國新聞網

  世界衛生組織助理總幹事布魯斯·艾爾沃德19日說,越來越多的證據顯示,寨卡病毒與新生兒小頭症間存在關聯,但最終證實該關聯還需4到6個月時間。  新華社發

  沒有證據顯示孕婦接種疫苗導致新生兒小頭症

  隨著寨卡病毒在美洲肆虐和小頭症病例數量增多,相關的一些謠言也傳得沸沸揚揚。對此,世界衛生組織19日發布公報,批駁了有關小頭症的四大謠言。

  謠言一:接種疫苗導致小頭症

  世衛組織表示,沒有證據顯示孕婦接種疫苗導致新生兒小頭症,無論是2013年至2014年在法屬玻里尼西亞,還是最近在巴西東北部,小頭症數量增多都與接種疫苗無關聯。

  發表於2014年的一項文獻說,沒有證據顯示孕婦接種疫苗可導致新生兒缺陷。為世衛組織在疫苗安全問題上提供獨立科學諮詢的「全球疫苗安全諮詢委員會」也在2014年有過類似結論。

  謠言二:殺蟲劑蚊蠅醚導致小頭症

  蚊蠅醚又名吡丙醚,是世衛組織推薦的12種殺滅蚊子幼蟲的藥劑之一。在許多缺少自來水供應的城市和鄉鎮,人們習慣於在室外容器中儲存飲用水,這卻也是蚊子理想的繁殖場所。使用蚊蠅醚處理儲水容器,可在蚊子的幼蟲階段將其殺滅。

  世衛說,自蚊蠅醚於上世紀90年代末投入使用以來,從未發現它與小頭症存在聯繫。世衛組織專家團隊最近又評估了蚊蠅醚的毒理學數據,並未發現有證據顯示此種殺蟲劑可影響孕婦和胚胎發育。美國和歐盟調查人員也分別在對該產品的評估中得出相似結論。

  世衛說,微小劑量的蚊蠅醚並不損害人體健康,而且人體攝入的蚊蠅醚中90%至95%可在48小時內經尿液排出體外。

  謠言三:轉基因蚊子導致小頭症

  世衛表示,沒有證據顯示巴西寨卡疫情與小頭症由轉基因蚊子導致。轉基因蚊子是新型控蚊手段,利用基因技術修改某些雄蚊的基因,可導致其與雌蚊交配後的幼蟲後代無法存活,從而斬斷蚊子繁殖的能力。

  目前,世衛鼓勵受寨卡病毒影響的國家強化使用現有控蚊措施,謹慎試驗可能在將來應用的控蚊新方法。

  謠言四:「絕育蚊子」增加小頭症

  這種「絕育蚊子」也是一種控制蚊子傳播疾病的手段。它利用低劑量輻射使雄蚊絕育,它們與雌蚊交配後,雌蚊繁殖的蟲卵無法存活。在控制農業害蟲領域,這種方法已經被大規模應用。

  世衛說,沒有證據顯示這種「絕育蚊子」與小頭症病例增多或其他人體異常與缺陷相關。

  據新華社

  ■相關新聞

  美巴研究寨卡是否導致小頭症

  據新華社電 美國公共健康部門一名高級官員19日說,美國和巴西將聯合研究寨卡病毒與新生兒小頭症是否有關聯,可能最晚於5月得出結論。

  這一聯合研究項目已規劃數周,由美國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研究人員和巴西專家組成,美國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流行病學專家埃琳·斯泰普爾斯負責領導。

  目前寨卡病毒已傳播至32個國家和地區,但只有巴西出現新生兒小頭症病例異常增多的情況。罹患該病症的新生兒頭部尺寸畸形,比正常新生兒小很多。

  研究人員22日將前往巴西城市若昂佩索阿,打算找到100名小頭症嬰兒患者和他們的母親以及300至400對健康母嬰作為研究樣本。

  研究人員將分為兩組,其中一組將對樣本人群作對照觀察,以確定寨卡病毒是否會在懷孕初期就造成胎兒腦部缺陷。路透社援引美國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高級官員安妮·舒沙特的話報導,預計春季將得出初步結論。

  斯泰普爾斯說,這項工作將更確切地證明寨卡病毒和小頭症是否存在關聯,但若要最終確定寨卡病毒是否直接導致小頭症,則可能需要數年研究。

  另一組研究人員將研究寨卡病毒與格林-巴利症候群的關聯。格林-巴利症候群是一種神經系統自身免疫性疾病,可由多種病毒引起,主要症狀為四肢軟癱,嚴重時可因呼吸麻痺而死亡。

  新生兒小頭症與寨卡病毒感染存在聯繫的證據正在增加,研究人員已在胎兒腦組織、母親的羊水和胎盤中發現寨卡病毒。

相關焦點

  • 【警惕】新生兒小頭症病毒正在20多國蔓延!(附預防貼士)
    小頭畸形症症狀包括,頭部大小低於平均水平,經常導致腦部無法以正常速度生長,頭圍在出生時小於31.5-32cm。然而,寨卡病毒最可怕之處在於,它可能是新生兒小頭症的罪魁禍首。該病毒會干擾胎兒神經系統發育,導致胎兒流產、新生兒小頭畸形甚至死亡。巴西去年10月至今年1月16日,該國出現新生兒小頭症疑似病例3894例,其中49例死亡,而2014年全年小頭畸形症病例只有147例。
  • 新聞分析:為何仍無法確認寨卡病毒與小頭症關係
    新華社倫敦2月9日電新聞分析:為何仍無法確認寨卡病毒與小頭症關係  新華社記者張家偉  寨卡病毒在南美大規模傳播,受影響較大的巴西等國還被密集出現的新生兒小頭症病例困擾,兩者的潛在關係看起來已很明顯,但對研究人員來說,要完全確認兩者關係還有很多謎題需要解答。目前看來,這一過程面臨不小挑戰。
  • 胎兒感染可能會得可怕的小頭症...
    ▲當地時間1月26日,巴西的一名小頭症患兒。專家表示,寨卡病毒與巴西新生兒小頭症病例增加有關係。國家衛生計生委9日通報,我國確診一例輸入性寨卡病毒感染病例。9日,國家衛計委組織的專家組根據患者流行病學史、臨床表現和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對患者標本覆核檢測結果,確診該病例為我國首例輸入性寨卡病毒感染病例。目前,患者仍在贛縣人民醫院接受隔離治療,體溫正常、皮疹消退,病情已明顯好轉。(新華社)它是由寨卡病毒引起的一種病毒性疾病,主要通過蚊子叮咬傳播。
  • 寨卡導致小頭症 寨卡危害比想像的可怕
    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已經得出結論,認為寨卡是引起新生兒小頭症以及其他嬰兒腦部嚴重缺陷的病源。關於寨卡病毒,我們現在觀察到的遠比最初以為的要可怕得多。面對寨卡,科學界剛剛贏得了一場戰役,然而整個戰爭卻還遠遠沒有結束。刊登在4月13日的《新英格蘭醫學雜誌》上的一項研究,首次確認了寨卡與新生兒小頭症的關聯,證實了孕婦感染該病毒將會導致胎兒頭部發育畸形。
  • 孕婦感染會導致胎兒小頭症嗎
    4   孕婦感染會導致   胎兒小頭症嗎?   倪大新:新生兒或者胎兒頭顱的發育大小和正常兒童比較相差兩個標準差以上,明顯小的話,醫學上就說他患有小頭症。小頭症的患兒智力或者說行為能力、壽命都受到很嚴重的影響,很多小頭畸形兒生下來沒幾年就死亡了。小頭症一般是在腦部發育的過程中因為病毒感染或者一些其他的暴露導致,比如酒精、毒物等很多因素也可能引起小頭症。這次小頭症出現主要是在寨卡病毒流行的地方,重點是巴西。
  • 認識寨卡病毒: 發熱 皮疹 小頭症
    當地的新生兒小頭症病例和其他出生缺陷顯著增多,世衛組織在今年2月將這場疫情認定為「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寨卡病毒病是由寨卡病毒引起的一種自限性急性傳染病,主要通過埃及伊蚊叮咬傳播。臨床特徵主要為發熱、皮疹、關節痛或結膜炎,極少引起死亡。
  • 引起「小頭症」的寨卡病毒是什麼?它會毀掉巴西奧運會嗎?
    據新聞報導,去年10月至今年1月,僅巴西一國就出現了約4000例新生兒小頭症病例,而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寨卡病毒正是導致這種小頭嬰兒的罪魁禍首。疫情的出現,也讓很多人擔憂起了即將到來的裡約奧運會。寨卡病毒是什麼?我們需要擔心嗎?1、寨卡病毒(Zika virus)是一種主要通過蚊蟲叮咬傳播的病原體。
  • 不僅是小頭症,寨卡病毒還引發青光眼
    聯合小組曾在小頭症流行早期就報告稱,該病毒還可能引起眼後部視網膜病變。然而一直沒有充分的證據證明,寨卡會引起導致視神經永久性損傷和失明的青光眼。  耶魯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教授阿爾伯特·艾斯卡桑·柯博士說:「我們確定了第一個此類病例,即妊娠期感染寨卡病毒可能導致眼部發育不良,並導致出生後的青光眼。」
  • 中國科學家破解寨卡病毒引發小頭症之謎
    為什麼寨卡病毒會引發嚴重的小頭症?中國科學家28日說,一個胺基酸位點上的突變導致寨卡病毒的毒性顯著增加,進而引發小頭症。中國軍事醫學研究院秦成峰團隊聯合中科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許執恆團隊等共同完成了這項研究,論文發表在新一期美國《科學》雜誌上。
  • 小頭症發病機制研究取得進展
    小頭症是一種神經系統發育障礙,是指一個人的頭圍相對於其年齡與性別的平均值小三個標準差以上的狀況。本病可導致大腦發育不良、身體殘疾、智力障礙。WDR62基因突變是導致小頭症的第二大主因,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許執恆研究組前期研究結果發現WDR62降低會導致神經前體細胞增殖減少,分化提前,並進一步導致神經元數量減少(Xu et al., Cell Reports 2014)。然而,WDR62調控神經發生及大腦尺寸的分子機制依然不太清楚。
  • 巴西新生兒小頭症確診數突破800例
    新華社裡約熱內盧3月16日電(記者劉隆)巴西衛生部16日公布的最新數據顯示,巴西新生兒小頭症病例的確診數量達到863例,相比一周前激增118例。巴西自去年10月啟動關於小頭症病例的登記調查制度以來,截至本月12日,全國共報告6480例新生兒小頭症疑似病例,其中排除1349例,確診863例,另外4268例仍在檢測中。其中在孕期或產後因小頭症或中樞神經系統其他變化導致的死亡報告數達182例。 確診病例中,97例的檢測結果被確認與寨卡病毒存在直接聯繫。
  • 幹細胞研究揭示寨卡病毒如何引發小頭症
    新華社柏林2月20日電 近年來,巴西等美洲國家頻發新生兒小頭症。科學界已證實寨卡病毒感染與小頭症發病存在關聯,卻不清楚病毒怎樣影響胎兒腦部發育。德國研究人員日前表示,他們已經找到寨卡病毒導致小頭症的科學證據。
  • 美國已經確認小頭症由寨卡病毒引起
    美國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13日報告說,研究人員「使用既定科學標準認真評估現有證據」後得出結論:寨卡病毒是導致小頭症和其他幾種胎兒出生缺陷的原因。
  • 未現寨卡「小頭症」嬰兒也可能患腦疾
    一項對獼猴的研究發現,寨卡病毒導致的胎兒腦損傷可能在孕期無法被發現,感染孕婦誕下的新生兒即便未出現典型的小頭症,也可能存在嚴重腦損傷。  美國合眾國際社5日報導,位於西雅圖的華盛頓大學醫學院研究人員監測在懷孕方面近似於人類的獼猴。母猴孕期感染寨卡病毒,5隻獼猴胎兒每周接受超聲波檢查。
  • 寨卡病毒感染導致小頭症分子機制解開
    寨卡病毒感染導致小頭症分子機制解開2017-10-12 09:53 來源: 科技日報 寨卡病毒感染導致新生兒小頭畸形的發病率急劇上升,因而被世界衛生組織宣布為「全球關注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研究發現了一個位於寨卡病毒prM蛋白中的關鍵位點,單個胺基酸突變即可顯著增強寨卡病毒的神經毒力,從病毒層面揭示了寨卡病毒感染導致小頭畸形的分子機制。該研究成果近日在線發表於國際著名學術期刊《科學》上。2016年以來,各國科學家圍繞寨卡病毒的生物學特徵、致病機制以及疫苗、藥物等開展了一系列研究。然而,寨卡病毒究竟如何演變為可導致小頭畸形的致命病毒,科學界一直缺乏合理的解釋。
  • 3歲男孩患「小頭畸形」症 出生3年腦袋沒長大
    3歲男孩患「小頭畸形」症 出生3年腦袋沒長大 2008年10月20日 17:59 來源:廈門新聞網 發表評論   漳州雲霄一3歲小男孩吳小兵(化名),得了「小頭畸形
  • 塞卡病毒與小頭症的四大謠言
  • 三抗體組合有望預防寨卡感染 預防胎兒小頭症
    新華社華盛頓10月4日電(記者林小春)美國研究人員4日說,一種三抗體組合或許能幫助孕婦抑制寨卡病毒,預防胎兒出現小頭症。同日,一個國際研究小組宣布,他們研製的新型DNA(脫氧核糖核酸)寨卡疫苗的安全性與療效在臨床試驗中得到了初步證實。
  • 【年度榜單】2016年度十大科技謠言
    一條極其荒唐的謠言一邊流傳一邊「演化」,竟然保持了一整年的活力?是什麼傳聞讓世界衛生組織都看不下去了?2016年度科技謠言盤點,帶你回顧謠言與真相。1.「寨卡疫情怪轉基因」流言:從去年年末到今年年初,「寨卡病毒」這種病原體逐漸進入了公眾的視線。在擔憂疫情的同時,謠言與陰謀論也在網絡上散布開來。
  • 鏡頭下的「小頭娃娃」(組圖)
    與此同時,巴西東北部作為病毒重災區,新生兒群體中小頭症病例激增。   巴西衛生部發布的最新統計數據顯示,自寨卡病毒在巴西引發大規模疫情以來,巴西截至1月30日共報告4783例新生兒小頭症疑似病例,其中確診404例。   儘管巴西衛生部說,並非所有小頭症病例都與寨卡病毒有關,但不能否認拉美地區新生兒小頭症病例激增與寨卡病毒之間有著說不清道不明的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