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德國潛艇你會先想到的什麼呢?是二戰時期鄧尼茨的「狼群戰術」呢?還是電影《從海底出擊》的驚心動魄,但其實德國的潛艇戰造在一戰時期就已經開始肆虐,在海戰場上大殺四方,只不過一戰時期是大艦巨炮的舞臺,戰列艦對決的巔峰日德蘭海戰的名頭蓋過了潛艇戰的名聲,所以潛艇戰在一戰才顯得默默無聞。但和二戰一樣,德國海軍的戰列艦在海戰中的表現並沒有太大的作用,更多的還是潛艇在水下給予英國海軍最致命的打擊。
為啥鄧尼茨會發明「狼群戰術」呢?這並不是他的聰明和突發奇想,而是在一戰的時候他就是一艘潛艇的艇長,並在海戰當中聯合其他潛艇對英國的商船進行聯合攻擊,它發現這樣集群攻擊的效果是分散攻擊效率的好幾倍,同時他也發現了潛艇集群作戰的一些問題,例如通信指揮和聯合作戰、潛艇氧氣等問題,所以鄧尼茨在二戰初期用自己在一戰時期的經驗在二戰上再次大殺四方。這有矛必有盾,德國用潛艇攻擊這英國人為解決潛艇躲在水下的問題,世界上最早的聲吶在1906年由英國海軍的一名軍官劉易斯·尼克森所發明,並迅速投入到海戰上用來偵測潛藏在水底的德國潛艇,這時候的聲吶只能被動聽音,屬於被動聲吶,在當時叫做「水聽器」。
當時英國也制定了一系列的護航反潛政策,不過隨著一戰的結束之後,英國人用《凡爾賽合約》限制德國潛艇的發展,並且由於聲吶技術的發展,認為未來戰場潛艇將沒有生存的機會,所以到1935年的英國給德國的軍事發展鬆綁,允許德國發展戰列艦、巡洋艦、潛艇等,其目的就是為制約在歐洲大陸上海軍力量排在英國後面的法國海軍。本想用德國海軍牽制發展法國海軍,但是英國沒想到最後還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德國的潛艇戰在二戰還是用來對付自己。而德國早期的無限制潛艇戰也救護將靠海洋吃飯的英國推向懸崖的邊緣。
而且了切斷英國的海上交通線,打擊運輸船以外,德國海軍的潛艇部隊擊沉英國皇家海軍大型軍艦的戰績同樣不輸自家的戰列艦。二戰德國潛艇擊沉盟軍作戰艦艇175艘,其中包含戰列艦2艘、航空母艦6艘、巡洋艦6艘、驅逐艦42艘、護衛艦46艘。擊沉貨船、運輸艦船總數達5000餘艘,總噸位更是超過了2000餘萬噸。英國的海上運輸線幾乎被德國的潛艇給切斷了,而英國人在戰前給予厚望的聲吶系統並備有想像中那麼好用。首先是護航的軍艦數量不夠用,為此英國不得不靠向美國租借海外的軍事基地來換取美國一戰時期的驅逐艦用作海上護航。但在早期英國的護航行動也是杯水車薪。
為此英國在德國潛艇的高壓之下不斷發展新的反潛技術,除了不斷升級聲吶設備外,還將飛機、航母納入反潛作戰當中。由於飛機的飛行速度快、航程遠所以成為反潛作戰的一把利器,而航母則將這把利器投射的更遠,並且在飛機上安裝雷達,使得在黑夜中也能發現上浮換氣的潛艇,並在黑夜中發動致命的攻擊,所以這也是為啥鄧尼茨發明通氣管的原因,因為在黑夜上浮已經不安全了。護航的軍艦上安裝了更為先進的主動聲吶設備,能夠快速、準確的辨別潛艇的位置,並對攻擊的武器推陳出新,像現在中俄很喜歡用的反潛火箭彈就是英國人發明的。就這樣,德國潛艇在後期的損失也就越來越大,戰果也不復曾經的輝煌。
二戰時期德國海軍的潛艇部隊是二戰陣亡率最高的,根據戰後的軍事統計,德國在戰爭期間投入了1113艘潛艇,在作戰期間直接被護航軍艦直接擊沉的有704艘潛艇,這還不包括自沉,戰後投降以及被盟軍扣押的潛艇。潛艇損失最嚴重的一年就是1943年了,在這一年裡德國就損失了240艘潛艇,以及上面的10000多名潛艇兵,其中,就包括德軍潛艇司令鄧尼茨的一個兒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