盟軍與德國U艇對抗的海戰,戰爭扣人心弦,了不起的海軍電影!

2020-12-16 溫暖生活樂

《灰獵犬號》改編自C·S·福裡斯特所著的非虛構小說《牧羊人》,由阿倫·施奈德執導,湯姆·漢克斯、伊莉莎白·蘇主演的二戰劇情片,於2020年7月10日上映。

影片講述了二戰初期,由37支盟軍船隻組成的護航艦隊在歐內斯特·克勞斯艦長率領的一艘美國驅逐艦指揮下,穿越險惡的北大西洋,同時還要與德國U型潛艇狼群的周旋。盟軍與德國U艇「狼群戰術」對抗的海戰。 戰術還原,全息模擬,扣人心弦,感人肺腑。

影片採用「實景+CG」方式呈現海戰場面,要說海戰片拍起來的確困難,何況是帶反潛的海戰場景。因此,影片的部分實景取景於加拿大皇家海軍「蒙特婁」號護衛艦,以及美國弗萊徹級驅逐艦「基德」號上完成的。而除了戰艦實景,從預告片中看,許多海戰大場面都由CG製作完成。由於影片發生的海戰主要在北大西洋,CG一方面展現了它的風雨交加,惡劣的海況環境。另一方面,戰爭場面中有反潛飛機的上帝視角,美國「灰獵犬號」與德國U型艦對戰,炮擊海面掀起重重浪花。U型艦如深海巨獸,衝破海面,轟然而起。濃煙四起,烏雲遮日,炮火連天,子彈飛射,戰艦對轟的幹架硬場面必須安排上!48小時內損失了7艘船和50條人命,船內紅光籠罩的幽閉與船外的對壘共同營造了一觸即發的危險情境。

電影的主要內容為:除去偶爾閃回的美國本土約會鏡頭外,五十分鐘的時間全在與納粹潛艇隊周旋:遇敵、偵察、戰鬥、躲避,以及不可避免的傷亡。永遠存在的潛艇與隨時可能被擊沉的危機感保證電影節奏永遠緊張。結尾則無比完美:軍人收穫了榮譽,在被保護者的歡呼中離開戰場,如同孤膽英雄最後總會抱得美人歸一般,這是歷經磨難後一成不變卻又最完美的結局。

燈光也值得注意,夜間海戰船內的紅色光線與本片冷色調下無時不在的藍色調構成本片主要部分的色彩基調:電影《灰獵犬號》色彩幾乎由紅藍二色組成。這一指代再明顯不過:如同紅藍色的星條旗,這又是一部指向「美國精神」的主旋律作品。

相關焦點

  • 電影史上最好的七部海戰電影,沒有《珍珠港》
    講的是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一艘德國U型潛艇以卵擊石,對抗火力強勁的英國艦隊,歷經一連串出生入死的戰鬥之後,奇蹟般返回基地的故事。2010年《帝國》雜誌評出「史上最偉大的100部電影」,《從海底出擊》排名第25名。
  • 一戰德國潛艇肆虐,英國發明聲吶反潛,以為一勞永逸二戰海戰又吃大虧
    說到德國潛艇你會先想到的什麼呢?是二戰時期鄧尼茨的「狼群戰術」呢?還是電影《從海底出擊》的驚心動魄,但其實德國的潛艇戰造在一戰時期就已經開始肆虐,在海戰場上大殺四方,只不過一戰時期是大艦巨炮的舞臺,戰列艦對決的巔峰日德蘭海戰的名頭蓋過了潛艇戰的名聲,所以潛艇戰在一戰才顯得默默無聞。
  • 電影《灰獵犬號》告訴我們二戰大西洋戰爭為什麼值得紀念
    湯姆漢克斯的最新電影《灰獵犬號》聚焦了這段被歷史塵封的歷史。儘管有諸如《拯救大兵瑞恩》、《兄弟連》、《太平洋戰爭》等珠玉在前。《灰獵犬號》仍然以二戰盟軍和德軍之間的恢弘海洋戰爭場面和與眾不同的可引發深海恐懼的觀影感受虜獲了一眾粉絲。
  • 淺水重炮艇,知恥而後勇:韓國造16艘快艇,延坪島海戰復仇利器
    韓國海軍之所以裝備眾多的近岸高速炮艇和淺水重炮艦,主要是為延坪島海戰復仇。儘管北方海軍艦艇比較老舊,但對戰韓國海軍時,仍然不落下風。近些年雙方發生多次海上衝突,從1953年停戰以來最大規模正規海戰,有兩次,都發生在延坪島海域,雙方各有艦艇被擊沉,但韓國海軍損失更大。
  • 狼群之外的群狼,一組二戰中除德國U艇外的各參戰國潛艇彩繪
    美國海軍海豚級SS-181號,該艇在太平洋戰爭初期非常活躍。除了美國海軍外,英國海軍也有一個海豚級以及更早的灰海豚級也常被稱為海豚級,原諒人類可憐的想像力。
  • 電影史上「最經典」的6部海戰片,《珍珠港》傍上無名,你看過幾部?
    戰爭片是很多人喜歡的類型電影,海戰片是其中一個很小的領域,但是因為成本昂貴,所以很少能拍出經典,畢竟大海的氣勢磅礴就很講求真實感,動不動經費就在燃燒,再加上遠距離作戰,沒有陸地那麼讓人觸目驚心,但都是用錢砸出來的,這時候更能體現電影的質量和演員的演技,那麼今天我就給大家介紹6部經典的海戰片,你都看過嗎?
  • 二戰德國的U型潛艇,究竟有多麼恐怖?
    看過德國電影《從海底出擊》的網友。印象最深的一刻,U型潛艇能下潛到280米深的地方,沒有解體,幾乎要顛覆對二戰的技術記憶。在當時,只有德國能做到。在兩次世界大戰之中,德國海軍都有使用U型潛艇,但其實這兩次戰爭中的潛艇並不一樣,僅僅是因為德國潛艇的編號都是使用德文「Untersee Boot」的首字母:U外加數字來命名的。
  • 日德蘭海戰:一場雙方都認為自己贏了的戰爭,改變了海戰的戰術史
    日德蘭海戰終結了大艦巨炮時代,之後再也沒有以戰列艦為唯一主力艦對轟的海戰史了。但是在這場戰爭的背後,戰爭雙方都宣稱自己是勝利者。其實還要從一戰時期的軍事戰術說起。因為有了制海權就意味著可以進行海洋貿易有了制海權就意味著可以進行海洋貿易,獲取戰爭必需的物資。所以,海戰的結果影響著整體戰局,也影響到了戰後的世界格局。那麼,為何德、英兩國都不惜砸上海軍"老本",跟對方決—死戰呢?首先,德國迫切需要突破封鎖防線。
  • 海戰片《灰獵犬》背後:孤獨的艦長們
    一、小說家+劇作家湯姆漢克斯海戰電影《灰獵犬 greyhound》原著作者C.S. Forester是著名小說作家,寫了40多本書,尤其是關於皇家海軍軍官Horatio Hornblower的8本拿破崙戰爭時期的海軍小說系列。他同時還是好萊塢的著名編劇,自己寫了十多部劇本。早年在英國創作,1942年移民美國。
  • 中日甲午海戰,北洋海軍輸在哪裡
    甲午戰爭,我們都不陌生,從小歷史課上過,電影也看過。 我們知道中國打了敗仗,但是北洋水師很英勇,是值得紀念的民族英雄。 只是因為朝廷裡的投降派拿軍費去給慈禧太后賀壽,才會輸掉這場戰爭。
  • 影評:《從海底出擊》海戰下的真實人性,潛艦電影的巔峰之作!
    今天,小編給大家推薦的電影是《從海底出擊》 。基於小編對戰爭電影小小的熱愛,在網絡上搜尋了二戰相關的電影,發現了這部德國拍攝的《從海底出擊》。這部作品是在1981年耗費巨資拍攝而成,據維基百科的資料,所投注的拍攝經費在德國影史上排行前三名,而這部作品特別的是,是以德國視角,讓我們跟著一艘潛艦,了解海戰及戰爭的本質。故事簡介二次大戰初期,德國潛艇艦隊憑著狼群戰術,在大西洋、對英國商船和運輸隊發起襲擊,並取得輝煌戰果,持續了段美好時光,盟軍的海上運輸線幾乎被切斷。
  • 全球十大戰爭大片,戰爭電影排行榜,戰爭遠比想像中更慘烈
    戰爭與和平是人類永遠的話題,任何一場戰爭其實都沒有勝負,雙方都是失敗者。在影視題材中,戰爭類電影永遠是居高不下的,所佔比例相當高。今天,精分君為大家帶來全球十大戰爭大片。1、《拯救大兵瑞恩》Saving Private Ryan (1998)豆瓣:9.0這部偉大的戰爭大片在很多各類榜單上都是佔據榜首的位置。
  • 李碩|拿破崙時代海戰的兵器、戰術與戰略
    海戰、攻城戰主要使用單發裝填的實心球形鐵彈丸,用來砸碎敵方艦體,或者砸塌一小塊城牆,1855年的克裡米亞戰爭曾留下一副經典的戰場照片:戰場上落滿了實心炮彈,如西瓜散落一地。另一種新戰艦是所謂「驅逐艦」,它噸位比巡洋艦更低,更機動靈活,作戰用途主要有二:一是在中、遠海上的艦隊作戰中,對敵主力艦進行魚雷打擊;二是伴隨主力艦隊在近海作戰時,防禦敵魚雷艇襲擊己方主力艦,因其速度較快(雖不如魚雷艇快,但也基本夠用),它可以用射速較高的中小口徑艦炮對付敵方魚雷艇。
  • 真正的百裡挑一,奧運選手和老兵油子組成的德國戰鬥蛙人部隊
    組建蛙人部隊對於德國海軍而言,是其深深捲入戰爭漩渦後,眾多無奈選擇中的一個。畢竟在開戰之前,甚至是戰爭爆發之初,心高氣傲的德國海軍,根本不可能看得上不起眼的蛙人部隊。尤其是海軍,在損失了包括俾斯麥號在內的大部分主力艦之後,德國海軍再度挑戰歐洲海權的嘗試早早的以失敗告終。為了應付盟軍在海上的步步緊逼,德國海軍開始「劍走偏鋒」,尋求各種「非常規」的反制手段。其中一個比較極端的方式便是,組建了一個所謂的「小型作戰部隊」(Kleinkampfmittelverbnde ,K-Verbnde)。
  • 甲午海戰:北洋水師致遠艦曾射擊直至沉沒(圖)
    定遠號,是1881年清廷從德國伏爾鏗船廠訂造的七千噸級裝甲艦,長期擔任北洋水師旗艦,管帶劉步蟾。大東溝海戰中,定遠艦在開戰不久中彈,信旗系統被毀,失去旗艦功能,但該艦官兵在戰鬥中表現英勇頑強,與鎮遠遙相呼應,迫使日艦隊不得不率先撤離。此後在威海衛保衛戰中也曾多次擊傷日艦。  結局:1895年2月5日凌晨,定遠艦在威海衛遭日軍魚雷艇偷襲重傷擱淺。
  • 德國戰爭海軍的第一級戰列巡洋艦,沙恩霍斯特級戰列巡洋艦
    作為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戰敗國,德國海軍在凡爾賽條約體系下受到了嚴格限制,基本上不存在什麼主力艦,德意志級裝甲艦的建造才解了燃眉之急。而當希特勒上臺後,英國和德國籤訂了《英德海軍協定》。此舉促成了德國海軍第一級主力艦——沙恩霍斯特級戰列巡洋艦的建造,於是德國在1935年開始建造沙恩霍斯特級戰列巡洋艦,這也成為了德國海軍的正式崛起之路。
  • 博物館地下20米竟然藏著一艘二戰潛艇,看U-505號的傳奇故事
    各國都有把自家在戰爭中立功的裝備作為軍事歷史展覽的慣例,然而這艘被放進博物館的潛艇並不是美國的潛艇,而是二戰中德國的一艘U艇,編號U-505 屬於IX-C型(
  • 日軍在太平洋上的最大規模自殺——雷伊泰灣海戰
    日軍在太平洋上的最大規模自殺--雷伊泰灣海戰美軍在攻陷馬裡亞納群島後,日本的「國防圈」便被撕開了一個大大的缺口,此時日本海軍主要軍艦僅165艘,88萬噸;而太平洋上美軍卻有791艘,352萬噸。雷伊泰灣海戰是太平洋戰爭中最後一次大海戰。這場海戰消滅了日本的海軍力量,除了陸上基地的飛機外,日本海軍幾乎已不存在了,美軍取得了絕對的制海權。在這一戰之後,日本的海面兵力就變成了絕對性的輔助部隊,除了某些特種性質的船隻以外,對於海面軍艦已經是再無用場可派了。」雷伊泰灣海戰日本慘敗的原因除了方實力懸殊外。
  • 《戰爭雷霆》新版本評測 加入兩種海戰玩法
    說起戰爭載具模擬類射擊網遊,不得不提到由戰鬥民族開發的海陸空三位一體戰爭巨作《戰爭雷霆》。這款極富創新精神的戰爭遊戲首次將模擬類遊戲的氣動和損傷模型機制帶入網遊,擁有獨特的三軍聯合作戰模式和由簡到繁的多種操作設定,搭配電影級的音畫效果,一經推出便俘獲了大量戰爭遊戲愛好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