組建蛙人部隊對於德國海軍而言,是其深深捲入戰爭漩渦後,眾多無奈選擇中的一個。畢竟在開戰之前,甚至是戰爭爆發之初,心高氣傲的德國海軍,根本不可能看得上不起眼的蛙人部隊。
然而隨著戰事的發展,無論是在歐洲大陸,還是在大西洋海空,德國軍隊逐漸顯出疲態。尤其是海軍,在損失了包括俾斯麥號在內的大部分主力艦之後,德國海軍再度挑戰歐洲海權的嘗試早早的以失敗告終。為了應付盟軍在海上的步步緊逼,德國海軍開始「劍走偏鋒」,尋求各種「非常規」的反制手段。
其中一個比較極端的方式便是,組建了一個所謂的「小型作戰部隊」(Kleinkampfmittelverbnde ,K-Verbnde)。這支部隊的核心是參照英國的微型潛艇「X潛艇」研製的各種小型和微型潛艇。包括了蠑螈級,河狸級和海豹級等數個級別。這些雙人甚至是單人操作的「潛艇」,在德國也被稱為「單人魚雷」,是一種近似與自殺潛艇的武器。同時期,裝載大量炸藥執行「自殺」攻擊任務的爆破艇也列入使用。這些臨時拼湊出來的低效兵器,是納粹德國陷入絕地時最後的瘋狂。
歸屬於「小型作戰兵器部隊」的除了以上這些所謂的技術兵器之外,還有就是同樣匆忙組建起來的蛙人部隊。1943年起,最早的蛙人培訓工作在漢堡秘密的展開。這支蛙人單位被命名為「海軍特遣部隊」(Marineeinsatzkommando ,MEK)。最早只有30名志願者參加,其中不乏海上作戰經驗豐富的海軍老兵和海岸部隊出身的優秀士兵,還有「布蘭登堡部隊」的成員和奧運會參賽選手,甚至有奧運記錄保持者。首個訓練基地位於一個叫做瓦爾達諾的一個義大利阿爾卑斯小鎮。那裡有當時來講很先進的泳池和體育設施。與德國士兵分享這裡的設施的還有義大利的海軍士兵。一段時間之後,訓練改到阿爾加島繼續進行。這些士兵將會被培養成熟練運用爆炸物,從水下襲擊敵方艦船和橋梁的蛙人。
在「小型作戰部隊」於1944年4月正式組建後,完成訓練的蛙人單位,正式歸於其下,準備開始執行針對盟國海軍的特別任務。小型作戰部隊的指揮官是,海軍少將海爾默特·海耶。海耶少將在一戰時是一名潛艇指揮官,在二戰開始時,是著名的希佩號的艦長。他在接收了戰鬥蛙人部隊後,果斷拒絕了武裝黨衛軍借調這支部隊的要求,為海軍將這支精銳保留了下來。
戰鬥蛙人的裝具有,3毫米厚的橡膠潛水服,由上身和下裝兩部分組成,由橡膠拉鏈結合,比較容易穿脫,上身的緊身衣包含了手套部分,下裝則包含了鞋子,手腕和腳踝部分都有彈性適合活動。潛水服內一般穿著白色羊毛內衣,冬季還會在內衣和潛水服之間多加上一層保暖衣物。在執行任務時,蛙人一般會在潛水服以外套上偽裝服,例如迷彩布之類的偽裝。暴露在外的身體部分,比如臉部則會塗上黑色油彩,蛙人有時候也會帶上黑色或者綠色的毛線帽。
潛水時,蛙人會在腰上穿上鉛塊,以作為壓載。腳蹼,手腕指南針,潛水錶和潛水刀一樣也不能少。行動中,蛙人大部分時間還是處於浮潛的狀態,水中呼吸器實際上只在攻擊的最後階段才會啟動,讓蛙人可以全潛入水,用以保持接近目標時的隱蔽性。
蛙人使用的主要武器是圓形的爆破水雷 Sabotagemine I 型,後期又開發出類似魚雷流線外形的 Sabotagemine II 型和Sabotagemine III 型。行動中,最多可以攜帶高達1600公斤的Nyr炸藥包。也有時候,戰鬥蛙人只是隨身攜帶被稱為「爆炸魚」的7.5公斤炸彈。
戰鬥蛙人部隊在二戰中的主要戰果是在內陸破壞橋梁,原本計劃的對敵艦船和海軍基地的襲擊並沒有取得太大的成果。比如,他們曾經在1944年摧毀了卡昂以北奧恩河上的盟軍主要通行大橋,使得盟軍在卡昂的作戰受到了一定的影響。
到二戰結束時,總計大約450名士兵接收了蛙人訓練,而其中僅僅只有60人完成訓練能夠被用於作戰行動。這區區60人註定不能對戰局產生真正意義上的影響,如同納粹德國的很多其他「末日計劃」一樣,戰鬥蛙人伴隨著德軍的失敗,歸於歷史塵埃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