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某網際網路大廠暑期實習筆試題目其中一題:
探探這類app的流行,請從產品功能的高度,說說哪些方法能提升一個社交類app的日活。
PM社群十點半社群今天就來聊聊~
話題
PM十點半19期:#談談你所熟知的某個社交類APP的一個新功能或者功能的新調整。
作為產品/運營人,如果讓你評估你關注的某個社交類app的一個新功能(或迭代後的功能)的使用率,你會從哪些維度考慮呢?
寫在前面
社交媒體的定義:社會化媒體,也叫做社交媒體,本質上可能是一個小圈子裡面的,叫做核心社會化媒體。後來,社會化媒體又發展成一個大圈子,衍生出四種分支,基本可以涵蓋大部分的網際網路產品。
四個衍生社會化媒體,是影音娛樂,網路遊戲,知識諮詢,電商購物
熱點功能:
1. Soul的靈魂配對功能
2.微信定製表情功能
3.微信取消已讀
重點來啦!
Soul靈魂配對功能
/陌生人社交的留存不好,陌生交最後都會轉向熟人社交,soul 的優勢在於有內容的屬性,提高留存是需要注意的問題。
/Soul的匹配篩選機制能夠調動參與的積極度和質量,報名了也不一定會被選中,但留存率太低,主要是用戶粘性不大,卸載的成本很低。
/社交賽道能跑出來的軟體我認為可能只有soul(歡迎拍磚),但是我始終的一個看法是這些社交軟體最終都會導流到微信和QQ 參考00後「擴列」。
/ soul如果能真的在算法取得類似字節跳動上的優勢的話,我也看好,對用戶頭像的精準刻畫,與匹配跟早期的qq很相似。
微信自製表情包
/1、可以拍一個自己的表情;2、聊天輸入文字時可以長按換行。用戶可以在微信內自行設計表情包。
/製作表情包的app很多,受眾用戶也很多,微信將製作到發送放在一塊,主要就是縮短了這部分用戶的路徑。
/對現在市場上專業的表情包製圖挺多的其實,這個功能提升了部分有需求的用戶體驗。
/建議微信擴充表情包庫300個不夠用。
/每次都要刪除表情,這方面的體驗著實有點差。
微博已讀功能取消
/在微博搜了下,大家對取消已讀還是喜聞樂見的。
/已讀真的很讓用戶感到有壓力...在這種前提下,社交軟體保留這個功能的原因及意義又是什麼?
/已讀對心理建設方面會有一定程度的影響吧。
/不同社交app的定位不同,對比日本的line實際是有已讀的。
/類比微信,日本使用line (此消息來自網絡)
/釘釘這類職場通訊,可以接受已讀,但是外企中Lync(Skype for biz)其實也沒有已讀,據我觀察也沒有影響大家溝通效率。
/已讀功能是否可以做單向交互呢? 「已讀功能」作為微信功能的開啟項放到功能裡,且雙方邀請接受後開啟功能,應用於工作場景的通知中,這樣設計是否可以規避微信的定位風險呢?
微信優勢
/通過其他社交app認識了人,最終都會說「來加個微信唄」 ,因此微信還是現實生活很多而且用戶使用成本很低,願意投入更多時間。
/微信甚至可以看城市熱力圖。
/功能放到不顯眼的位置讓有心的用戶探索然後後天監控流量大的插件下放到二級菜單顯眼的位置, 幾億用戶量的網際網路產品,用戶慣性比任何因素都重要
/微博重度用戶吧,新功能「我的故事」基本不用。
騰訊雲文檔
/雲文檔與抽取聊天文檔與文件這個功能,上線半年左右(此消息來自網絡)
/微信支持文件批量保存到本地就好了,很多個文件的情況下,有些時候project work會用到。
探探/探探個性化推薦功能,就是如果用戶是男的,點擊只看女的時候,給用戶推薦女的(女生設置只看男),當用戶點擊只看男時,給用戶推的都是(男生設置只看男),就是異性戀不會給你推薦同性戀,同性戀的也不會給你推薦異性戀。
微博修正粉絲功能
/目的是為了避免不良帳號對用戶的騷擾,將列表中的異常帳號進行處理保留正常粉絲並且對粉絲數進行修正。
/微博前幾年也遇到和人人一樣的尷尬處境,後來官方即時止損,扶持了大量的中小v和其他內容領域。
/微博貌似的確有一個U型發展軌跡,後面就不是很清楚了。
/微博前幾年崩的很厲害充斥大量營銷號和機器人。
/微信現在也不僅僅是熟人社交了,海外用戶也在增長,不知道以後會不會開始做半開放模式。
看了這麼多交流,是否有自己的思考上的突破呢~
加入PM社群,offer拿到手~
我們不光有激烈的討論,還有各種衍生分析!!!
衍生話題
/微信群超過100人需要熟人拉群而不是掃碼的理由是政策還是產品本身:輕易建立500人大群不利於輿論管控,又或者為了保護公眾號或者社群運營團體的利益:「轉發連結」「分享至朋友圈」才能進群。
/微信想打造的是熟人朋友圈,同時強調社交的功能,如果不能掃描二維碼,那麼必須要加好友,那麼你的圈子會越來越大,社交範圍的變化。
/微信拓展功能在早期增加使用者的學習成本因此做了簡化,突出本身的聊天功能搶佔移動端熟人社交市場,在後期的版本迭代將一些新功能推到通用菜單裡去等待用戶挖掘,之後後臺監控新功能實用情況,再依據實際情形進行版本迭代。
/感覺所有社交工具涉及實名制的熟人社交遇到騰訊都要消亡,匿名陌生人社交可以以不同的受眾人群生存下去。
/熟人社交,綜合的話是很難出現超越tx的產品了,語音社交方面yy目前還是最好的吧,然後就是企業內部使用的app了,其他想插足的都很難做。
/人人火的時候遇到微信了,輸在移動端了,子彈簡訊以後還會來的這個需求有的,在國外的生態下更能發展。
/壓力大、節奏快,微博知乎這樣可以用網名發洩的大型SNS可能更適合現在的中國人,並且人人網的產品運營沒有控制住內容運營,以前高中的時候我用人人網,最喜歡看到的是身邊實名朋友寫的狀態、日誌、照片之類的東西看上去就覺得很親切很有溫度後來大v和營銷號瘋狂刷屏,慢慢就對人人的內容失去興趣。
/除了qq空間沒有軟體的feed流可以做到真正的熟人社交了,很少有瘋狂刷屏的大V。
目瞪口呆有沒有!
驚呆了有沒有!
被帥到有沒有!
與各位大廠的PM大佬進行深度交流!
加入我們的社群吧!
offer在等你~
內容輸出:PM社群小夥伴們
整理:陳發麗
本期編輯:劉佳敏
敲重點
尾篇:感謝PMCIRCLE社群成員的高質量觀點。本文由PM十點半小組整理,PMCIRCLE團隊榮譽出品。
看了這麼多,有木有觀點boom出來呀,歡迎評論補充喲!
往期回顧
點擊下方的閱讀原文即可跳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