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種校園,叫做人家的校園

2021-02-14 旅書

要感受寶島臺灣的美景與風情,除了那些榜單上的景點,大學校園也是不可錯過的選擇。校園環境建設與校風和校園文化有著不可分割的緊密關係,不同學校之間更是難免天差地別,所以常常感嘆,有一種校園,叫做人家的校園……今天就來看看臺灣的大學裡有哪些特色景點。

 

國立臺灣大學

和大陸的「清北復交」一樣,臺灣也有自己的四大名校「臺成清交」,名列首位的臺灣大學是無數學子心目中的最高學府。臺大的前身是日據時代的臺北帝國大學,至今還保留著當年的紅磚校門,在校史館內還可看到復原的圖書館舊座位。

在門口租一輛自行車騎行於椰林大道,欣賞欣賞圖書館的復古建築,歇息於醉月湖畔,感受久違的獨屬於校園的一分青春與閒適。

臺大不僅是全臺科系設立最全面的綜合型大學,也是全臺校園面積覆蓋最廣的學校,在宜蘭、新竹、雲林皆有分校區,甚至中部高山基地也有研究基地。

不過,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校史館內展出的臺灣地區常見昆蟲,有標本也有活體,還可透過顯微鏡進行觀察,這不禁讓小編想到某天無意經過一所高中校門口,張貼的錄取榜單上赫然出現「國立臺灣大學昆蟲學系」的字樣。真的是什麼系都有啊……

(日據時代留下的紅磚校門)


(校史館內復原的圖書館座位,有一個是傳說中的「文昌君」寶座哦~)

交通:臺北市大安區羅斯福路四段1號

捷運新店線公館站3號出口(臺北校區)

 

東吳大學

故宮博物院是臺北的必去景點之一,如果你是乘坐公交線路前往,也許會注意到離故宮不遠的一個橋頭樹著一根石柱,上書「東吳大學」。

說起東吳大學的淵源,要回溯到十九世紀末的蘇州,1900年,基督教監理會創辦了中國第一所西制大學:東吳大學堂。如今發源地蘇州大學只剩下一個舊址,「東吳」的名聲卻在海峽對岸得到延續。

這所不大卻安靜的校園中隱藏著一所小小的雙層房舍,這裡是歷史學家錢穆的故居,自1967年遷居臺北後,錢穆先生便與夫人居住在這座小樓裡,常有學生來拜訪請教,一直到1992年先生逝世兩年後屍骨才重回故鄉。

一樓小教室裡有古琴社的同學在練習,餐廳和二樓書房、臥室則基本維持原貌,書櫥裡整齊地碼著錢穆先生的著作,書桌上的紙筆擺設仿如昨日,讓人深感一代國學大師筆耕不輟的晚年生活。

東吳大學的外雙溪校區只有文史哲等基本科系設立在此,故而略顯安靜而內斂。面朝陽明山,毗鄰故宮,遠離鬧市區的繁華,別有一番人文情懷。


(錢穆故居內景)

交通:臺北市士林區臨溪路70號

公車255、213、304、紅30、小18、小19(外雙溪校區)

 

東海大學

問:臺中市的地標建築是什麼?  答:路思義教堂。

問:那路思義教堂在哪兒?  答:當然是在全臺灣最美麗的學校:東海大學!

大學校園總是城市中綠化覆蓋最多的地方之一,在很多地區經常成為附近居民散步的「後花園」,東海大學也不例外。校園坐落於大肚山腰處,傾斜的文理大道兩旁種滿合抱的大榕樹,綠蔭遮卻了午後陣陣熱意。

所謂「美麗」,不過是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再加上少許人工雕琢,東海就是一個絕好的例子,除去造型大膽而優美的路思義教堂,隱匿在校園中的牧場,隨處可見的更多是仿唐代風格的屋舍,各院系的教學樓以及宿舍群一律白牆黑瓦,配上簡約的橫梁欄杆,頗有些古代私塾的味道,與教堂的現代風格相得益彰。

在乳品小棧買一杯鮮奶冰激凌,穿梭於古與今之間,感受臺中市排名首位的遊覽景點的魅力吧!

(路思義教堂)

(唐代風格建築)

交通:臺中市西屯區臺灣大道四段1727號

公車300~308、28、60、69、57、88、106、146、147榮總/東海大學站

 

國立成功大學

臺灣本地有「北臺大南成大」的說法,足見得四大名校之「二把手」在無數學子和家長心中有著怎樣的地位。雖然都是屬於日據時代歷史悠久的學校,成大和臺大卻透出兩種截然不同的氣質。

臺南是一個有故事的城市,大概因為背負了太多屬於府城的回憶,整個城市顯得格外悠緩,外在的表現就是天氣悶熱得讓人倍覺慵懶。從名字來看,「成功」是為紀念鄭成功而改定的,它最初的名字是臺南高等工業學校,但更早的時候則是當年的臺灣總督府。

同樣的紅磚老建築,與榕園中翠綠色的老榕樹共同構成了日據時代的剪影。走出榕園,步行大約五分鐘,眼前是一座老舊的城門,當臺南還是清朝臺灣府的府城時,這裡曾是城垣的小東門。如今偶有行人從殘存的門洞中進出,牆角下立著兩臺紀念碑一般的大炮,似乎訴說著早期如鄭成功一般的開創者的故事。

(府城小東門城牆殘垣)

(榕園內著名的大榕樹)

交通:臺南市東區大學路1號

臺南火車站後站出口,大學路左側即為校本部

 

國立中山大學

位於高雄港的中山大學,與廣州的中山同出一源。坐落在西子灣風景區,高雄的中山可以說是真正的「面朝大海」,遠遠看去,高聳的紅磚建築錯落在半山腰上,學校操場毗鄰海岸,整個校園背後就是廣大的壽山公園。


獨特的地理位置造就了與眾不同的校園氛圍,比如文學院地處的柴山本是屬於壽山公園的一部分,道路欄杆上常有山裡的猴群出沒。這些猴子是臺灣特有的一種獼猴,大概是長期在人類社會「浸染」的緣故,它們非但不怕人,而且個個成精,走在這一帶,手裡可千萬別大大咧咧地拿著零食哦。

很多人或許會關心,在美麗的西子灣上學是什麼樣的體驗,那就是不僅可以非常便利地乘船往來旗津島,還可以在校園內選修各種衝浪、風帆、潛水等海上運動課程,這也是全臺唯一一所可以在校內「玩海」的學校哦。也由於離大海近的關係,中山還最早開設了海洋科學系,同時也是學校的頂尖科系之一。由內而外散發的「海洋精神」,使得「西子灣」幾乎成為了高雄中山的另一個校名。

(從山頂俯瞰西子灣)

交通:高雄市鼓山區蓮海路70號

公車248、50;捷運橘線至西子灣2號口出站,轉乘公車橘1


相關焦點

  • 校園文化節 | 有一種幸福叫做選擇困難症
    學生的校園學習生活中,除了日常學業,社團活動佔據了另一個十分重要的位置。
  • 校園文化是一種氛圍、一種精神。
    對校園文化進行改造就是對校園的整體布局進行調整,以及對校園環境進行升華,讓學子們有著更好的學習生活環境。 漢博雕塑公司專門研究校園文化工程,結合學校的辦學理念,讓牆壁浮雕會說話,讓校園角落成為風景,讓校園走廊有文化,讓學校處處充滿創意的氛圍。 環境孕育希望,理念放飛未來,教學樓走廊牆面文化是學校校園文化雕塑建設的重要一環。
  • 比校園暴力更可怕的,叫做被孤立——《優雅的謊言》
    本文原創,侵權必究似乎每個經過校園時代的人,都會有被孤立或者被去孤立,更或者去孤立他人的行為,有時候多多少少都會感想,那個曾經被大家嘲笑、孤立的同學,現在過得怎麼樣?又或者是被孤立被傷害的我們,是如何堅挺過來的?
  • 下範小學:有一種寒假叫做「護校」
    有一種寒假叫做「護校」。  放假前夕,該校校長杜建鋒就提出了寒假校園安全工作要求,「大家一起抽籤,輪流護校,確保寒假校園安全。」會議中,該校安全負責人範曉鋼部署假期的安全工作,安排值班護校,加大校園安全監管力度,將校園安全責任落實到人。
  • 來看看人家的校園
    在小組或團隊中進行的有客觀規則的結構化遊戲,往往在這個年齡段中佔主導地位。它們有不同的深度(5.5米和6.8米)和功能定位,一個成為戶外課堂和課間活動廣場,另一個成了趣味性極強的垂直遊樂場。在這個校園裡有兩個執行上述目的的空間:四層的蒙德裡安空中走廊與二層的好奇心樂園。蒙德裡安空中走廊是連接兩棟獨立建築的連廊走道。紅黃藍三原色奠定了空中樂園的色彩基調。經典的構圖及配色創造出一種純粹的形式,來表現建築、景觀、人三者之間的和諧關係。
  • 有一種快樂,叫做孩子們終於 開學 了
    【有一種快樂,叫做孩子們終於 開學 了!】今天,2020年秋季「大片」《開學》全國同步上映!青島市中小學正式開學學生們背起書包重新回到校園。鈴聲已響,「神獸」歸籠!新學期新氣象!祝同學們開學快樂!讓我們跟隨鏡頭去看看不同學校開學首日的故事吧~開學首日,青島娃們的課堂豐富多彩,親愛的家長們,送娃回學校後,你的心情如何?
  • 校園時光的美好愛情
    「留心有話:每個人的學生時代都會有一個心靈悸動的人,我們稱這種悸動為校園時光的愛情。」躲過了家長的圍追堵截,躲不過老師的火眼金睛,有一種愛情叫做早戀。早戀是永遠繞不開的高壓線,不被期待,不被祝福。但這種愛情就是情感的萌芽。校園時代,每個班級中總有那麼一對高調的情侶,全班吃不完的狗糧。總有一對被大家開玩笑的,還會有無數個暗戀的。
  • 今年夏天有一種潮叫做……
    這個夏天有一種潮叫做入學潮關於自己的未來人生你或許會認為要過很長的時間才能決定 隨著初高考落下帷幕來自全國各地的青年學子紛紛開始擇校而新華電腦學校也掀起新一輪求學熱潮最近很多同學和家長通過QQ,微信,直播等方式向學校諮詢專業,就業,學費小編最近上班看我們的職業規劃師向各位家長直播參觀校園
  • 「校園暴力」不僅限於動手打架,這一種校園暴力,傷孩子更深
    孩子說:&34;今天分組打掃衛生的時候,幾個男同學在背後笑說:&34;這是赤裸裸的校園暴力,儘管沒有動手打架,但它對孩子的傷害不言而喻。無論孩子有什麼缺點,都絕不應該成為校園暴力的原因。許多家長一度認為校園暴力離孩子很遠,但是無論是近年來的新聞還是影視劇,校園暴力的話題一直不絕於耳。
  • 「校園貸」詐騙又出新花樣 警方提醒:警惕各類不良「校園貸」陷阱
    央廣網揚州10月31日消息(記者李欣)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導,近期,全國多個地方出現了一種新的詐騙方式——「註銷校園貸」,不少在校生以及剛畢業不久的大學生紛紛「中招」。中國消費者協會和各地警方也接連發布警示,提醒廣大青年學生警惕各類不良「校園貸」陷阱。「註銷校園貸」到底是怎樣的套路?和「校園貸」相比有何不同?青年學生又該如何防騙呢?
  • 語言暴力也是校園欺凌的一種
    就此話題,校園記者團採訪了一些同學,讓我們一起聽聽他們的看法。 第一位被採訪者:劉雪兒 會計1601的劉雪兒在此發聲:「 語言暴力是不好的,大家都是成年人了,說話要有分寸。而且語言暴力相較行為暴力來說,對於人的內心傷害更大一點。
  • 還有一種校園欺凌,仿佛成人世界的預演 ...
    最近大家都在說中關村二小這回事兒,其實自從有了學校,校園欺凌這種現象一直存在,古今中外都是如此。
  • 校園卡能否取代學生證
    上個世紀80年代,當全國各地的大學生在食堂就餐時,他們可能不會想到,一種叫做「金龍卡」的卡片,會取代自己手中花花綠綠的飯票;上個世紀90年代,剛剛用上「金龍卡」的大學生們,也可能不會想到,僅僅幾年之後,「金龍卡」會變成「一卡通」―――除了吃飯,還可以用來消費、借書、上網、存車、洗澡……「在學校內部,校園卡已經完全可以取代學生證了。」中山大學副校長許家瑞說。
  • 防止校園欺凌,構建和諧校園
    根據新鄭市教體局的統一要求,為進一步淨化校園環境,杜絕校園欺凌行為,營造和諧育人氛圍,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龍湖一中於2019年9月9日開展了主題為「防止校園欺凌,建設和諧校園」的主題教育活動。校園欺凌,就是以大欺小以多欺少,以強凌弱,像這樣的事例在中小學的校園內外時有發生,它不但會傷害我們的身體,還會使一顆純淨的心靈走向彎曲,使人的精神受到痛苦折磨,嚴重時還會威脅他人的生命安全。
  • 在科大校園裡
    一踏進校園就被一種平和寧謐的氛圍感染著,濃密的樹蔭茂盛的草坪送來一縷可人的沁涼,鬧市中的校園成了一片城市綠洲,隔離了都市的喧囂紅塵的熱浪,我驚訝於它的深沉寧靜,更驚訝於它的質樸無華。將孩子送入考場之後我有很寬裕的時間來欣賞這所令人敬仰的校園,從東到西從南至北沒有漏掉任何一個角落。往返於合肥幾十年了,中科大的名聲也如雷貫耳,多少次臨門而未入一直引為遺憾。雖然從未涉足過這所大學,但還沒有那所大學像它這樣令我印象深刻,幾十年前的中學課堂裡,老師眉飛色舞的在宣讀一張報紙,和我們年齡相仿的一批孩子已經成為中科大的少年大學生了。
  • 校園主題雕塑,校園雕塑欣賞
    校園雕塑的隱性教育功效體現在多方面,首先體現為對學生價值判斷的影響,這其中傳統的倫理道德和時代的主導思想又表現得十分突出。校園雕塑作為一種精神載體,它具有文字屬性,同樣體現&34;的精神。每一座校園雕塑均蘊含有一定的道德追求,能對學生產生巨大的道德潛化作用,激發學生對道德原則、道德規範在情緒上的認同,產生共鳴,同時對道德理想、道德建構產生嚮往之情。
  • 校園「驚魂」:校園恐怖傳說探析
    山東大學豐厚的歷史就為校園中流傳的鬼話提供了豐富的素材。這些鬼話在各地高校都有流傳,它們在著力於營造一種詭異陰森的氛圍的同時,還常常將其與著名的歷史事件聯繫在一起,比如日軍侵華時的屠殺事件、「文革」時期的慘劇等等。
  • 校園文化:我們的教育,是否可以成為一種文化?
    當某一件事情走進你的日常生活,並逐步影響你和身邊的人,最後轉化成大家所公認的一種習慣,並被人們接受且傳承下去。這樣,一種文化就誕生了!每個人會有多種習慣,它們分布在各個領域,比如喜歡書法,便習慣於去做與書法相關的事,慢慢的也就形成了一種文化。
  • 校園霸凌可怕的不是施暴者,有一種叫「孤島式霸凌」,更可怕
    而且在很長一段時間,頻繁的出現有關於校園霸凌的事件,讓人有些驚訝,也很無奈。 學校在很多人眼裡是最簡單的地方,頻繁的出現校園霸凌讓人有些不能接受,最重要的做出的傷害的事還是那些沒有成人的孩子,不斷的突破人們內心的底線,讓人恐懼,讓人懷疑。
  • 校園黨建文化牆有哪些影響力?
    如今黨建文化宣傳成為一種形式的趨勢,成為一種黨的引領,更是讓校園文化得到了傳播的效益,而黨建文化能夠以黨作為媒介,成為當今最盛行的文化傳播,也是具有影響力的體現,然而對於校園文化所帶來的震撼,就是讓校園的建設有了不一樣的變化與傳播的迅速。2、校園黨建文化牆帶動校園文化知識的宣傳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