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重慶7月20日電(邵以南)客觀上講,重慶長江三峽旅遊本輪的振興尚處在起步階段。但外界同時認為,自2016年10月重慶市政府發布《關於推進長江三峽旅遊金三角一體化建設的實施意見》,成員間的全方位合作已漸入佳境。
2018年以來,「三峽」被重慶明確為重點培育的國際化特色區域旅遊目的地、打造旅遊業發展升級版的一張「王牌」。一體化建設「擴軍」、縱深開發、影響力……這些關鍵詞,濃縮了當前長江旅遊金三角一體化進程中備受關注的新看點。
龍橋河位於重慶市奉節縣天坑地縫景區東南的崇山峻岭之中,海拔約1500多米,總長3.3公裡。圖為龍橋河天生橋。新華網李相博攝
「三峽歸來了」
楊樹海說,經歷了「朝辭」的璀璨、「告別」的透支,三峽正在「歸來」途中漸行漸近。
楊樹海,重慶市奉節縣委書記。這座常住人口不足百萬的貧困縣,今年的另一個角色,是長江三峽旅遊金三角一體化建設聯席會議輪值主席單位。
2017年,奉節僅購票遊客就達到89.2萬人次,過夜遊客73萬人次,實現旅遊綜合收入58.6億元,較上年增長近30%。因為旅遊,在本輪脫貧攻堅中,該縣已累計有128個貧困村整村脫貧、12萬貧困群眾銷號。「詩城」,是其如今更被市場熟知的代名詞。
奉節、巫山、巫溪三縣地處重慶三峽庫區腹心,具有相鄰的地理位置、相似的稟賦基礎,以及豐富獨特的自然及人文旅遊資源,是三峽黃金旅遊帶的主體和精華。
作為我國最早面向國際推介的兩條黃金旅遊線路之一,長江三峽——這個重慶入境遊曾經的重量級承載地,近年對遊客吸引力持續萎縮,對當地旅遊市場的衝擊顯而易見。各界的反思集中在「單打獨鬥」所導致規劃散亂滯後,進而衍生出交通不暢、景區景點老化、產業融合發展程度低、難以實現品牌整體輸出等問題。
事實上,早在重慶直轄之前,整合巫山、奉節、巫溪旅遊資源,打造長江三峽旅遊金三角的思維便初具輪廓。此後20年間,此類呼聲不絕於耳。重慶市發改委甚至早在10多年前便編制過相關規劃,力圖促成。不過囿於種種原因,努力收效甚微。
2016年10月,重慶市政府發布《關於推進長江三峽旅遊金三角一體化建設的實施意見》,提出「規劃引領、三縣聯動、統籌推進、分步實施,充分體現一體化建設效應」。
聯席會議制度,是全面形成共建局面的重要標誌。奉節、巫山、巫溪三縣每年輪流作為聯席會議主席單位,協調解決一體化建設中出現的問題。在這一機制下,目前包括交通、重點項目、宣傳營銷、景區建設、服務、人才培養等方面一體化建設內容均進展順利。
比如,奉節縣協同巫山縣完成巫山機場至白帝城、巫山機場至赤甲山連接道路建設;巫山縣與巫溪縣一道,合力推進大寧河流域航道綜合治理;聯合推出長江三峽旅遊「一卡通」,依託各自旅遊資源,重點打造一批長江三峽旅遊金三角一體化精品旅遊線路,根據產品結構實行差異化整合包裝,打造二日遊、三日遊、多日遊等旅遊環線,初步實現線路互推,景區互通,遊客互送。
數據顯示,2017年,奉節、巫山、巫溪三縣共實現旅遊綜合收入127.5億元,較2015年增長31.2%。
城口縣亢谷景區。新華網發(城口縣旅遊局供圖)
城口「入局」
在今年5月召開的重慶市旅遊發展大會上,「三峽」被重慶明確為重點培育的國際化特色區域旅遊目的地、打造旅遊業發展升級版的一張「王牌」。
2017年6月,新華網與巫山縣一位幹部交談時,曾向其詢問一體化陣營是否有「擴軍」的打算。巫山,是去年長江三峽金三角一體化發展輪值主席縣。
「市級層面正在認真考慮這個問題。」這名幹部說。
「目前有沒有明確的對象?」
「從幾次聯席會議看,城口的呼聲比較高。」
關於「奉巫巫城」的描述,最早出現在去年12月《2018年長江三峽旅遊一體化工作建設方案》討論稿中。到今年3月,長江三峽旅遊金三角一體化辦公室公開宣稱,要以打造「中國長江三峽『奉巫巫城』旅遊精品線路、國家級全域旅遊示範區和國際一流旅遊目的地」為戰略目標……形成以市旅發委牽頭,四縣政府協同的「1十4」工作體系。
從區位看,奉節境內的夔門,是長江三峽黃金旅遊線路的西端入口;奉節和巫山同處長江沿線,一衣帶水,是金三角天然的「兩角」;大寧河自北向南流經巫溪,在巫溪、巫山交界處匯入長江;巫溪西鄰城口,兩縣一道構成了重慶的「北門戶」。
「今年以來,城口縣被納入長江三峽旅遊金三角一體化建設,同奉節、巫山、巫溪三個既有成員縣抱團發展,構建信息互通、資源互享、優勢互補的緊密合作關係。」
城口縣縣長黃宗林表示,憑藉產品供給和旅遊感官體驗的差異化深耕布局,城口將為長江三峽旅遊賦予「極具想像力的全新內涵」。
「『生態立縣、旅遊富民』是城口縣實施本輪扶貧開發工作的基本思路。融入一體化發展的盤子,助推當地產業發展,為其實現旅遊業全面升級帶來了重大機遇。」重慶市旅發委副主任秦定波認為,脫貧攻堅和區域聯動背景下,帶動發展,是一體化建設的題中應有之義。
另一方面,位於大巴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內的城口,大山連綿,嶺高谷深,河流縱橫,氣候涼爽,完好保留了自然生態與鄉土文化原色,森林覆蓋率高達67.5%,居重慶市第一。以峽谷風光、山水畫廊為傳統核心風貌的金三角,正需要透過合理拓展物理邊界,差異化地加入新的核心吸引要素,豐富區域產品結構內涵,延展其廣度與深度。
「更何況,城口所在區位,直面四川、陝西這兩大一級客源市場。」黃宗林說,城口的加入,有望成為「奉巫巫城」間開展遊客互送的一個重要發起點。
實施產品全面提檔升級、加快補齊對外交通短板,增強對遊客吸引力,是該縣的當務之急。
城口的思路是「重點景區+鄉村旅遊」,打響「巴山原鄉•生態城口」品牌。
據了解,當地已經規劃創建兩個5A級景區,即中國亢谷-黃安壩高山草場和九重山。未來,它們將成為城口旅遊的兩張「王牌」。
在此基礎上,以山、林、湖等原生態資源和鄉土民俗文化為支撐,發展涵蓋觀光、避暑、採摘、農耕文化體驗等業態的鄉村旅遊;依託現有1400戶「大巴山森林人家」品牌民宿,力爭到2020年發展6-8個「大巴山森林人家」集群片區,使城口真正成為「全域生態大酒店」。
還缺少高速進出通道的城口,正加快推進G69銀百高速城口-開州段建設,貫通後城口到萬州只需1個多小時;如果順利,渝西高鐵年內也將正式動工,未來,城口到西安和重慶主城均只需1個多小時。
圖為無人機航拍景區內的小寨天坑,口部最大直徑626米,最小直徑537米,垂直高度666.2米,總容積11934.8萬立方米,是世界上深度和容積最大的巖溶漏鬥。新華網李相博攝
縱深開發腹地旅遊資源
在東西貫通的長江三峽旅遊傳統發展格局中,郵輪,一直是最重要的串聯工具。
一體化背景下,推進長江三峽縱深腹地旅遊資源深度開發、景區景點提檔升級,吸引八方遊客由「郵輪遊」向「腹地遊」轉變,既是未來金三角各縣開展合作互動、謀求產業融發展合的產品基礎,更是實現從「季節遊」、「景點遊」向「全域遊」邁進的關鍵。
「明年上半年竣工通航的巫山機場,對於金三角區域就是一個歷史性的全新機會。」 巫山縣縣長曹邦興說。
在海拔1800多米高的山上,削平山頭建機場,也許是提升三峽腹地產品輸出效率最直接的方式。
航站樓主體剛剛封頂,巫山機場已然躥升為當地「網紅機場」。今年「五一」小長假期間,曾有1500人次的巫山市民上山觀光,既賞景度假,亦關注機場的建設進度。
事實上,巫山機場建成後本身就是一個景區。站在這裡,不僅能夠遠望巫峽,天氣好的時候,還可以遠眺到奉節夔門的景色。為此,建設單位計劃在機場航站區外圍做一條500米長的景觀步道,未來,延誤航班保障中心也將具備遊客接待中心功能。
曹邦興說,巫山機場初期航線計劃「爭五保三」,準備先開通到重慶主城、煙臺、北京三條航線。未來,還將爭取開通上海航線和飛往華南的深圳或廣州航線,另外,按照旅遊城市機場來分,也計劃開通到各個旅遊城市的航線,如九寨溝、昆明等。
G69銀百高速城口-開州段、江南高速萬州-雲陽-奉節-巫山、渝宜高速、鄭萬高鐵、渝西高鐵、沿江鐵路、安張鐵路……在金三角,陸上高速進出通道網絡也正加快形成。
立體化的交通格局,推動著區域旅遊產品的深度開發與要素全面升級。
2016年11月,奉節成功入選第二批「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創建名錄。隨著「三峽之巔,詩•橙奉節」旅遊品牌推出,《中國詩詞大會》第三季落地奉節、全國熱播,各地遊客慕名而來。
布局腹地深度旅遊,奉節縣對外推出了6個標誌性符號:一座城——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首批4A級景區白帝城;一張錢——10元人民幣背景夔門;一個坑——世界最大的天坑「小寨天坑」;一條縫——世界最長的地縫「天井峽地縫」;一條河——世界最長的地下暗河「龍橋河」;一個字——漢字中奉節的專用字「夔」。值得一提的是,大型詩歌文化實景演藝《歸來三峽》將於今年10月1日上演,白帝城至三峽之巔景區的索道也將於明年開通。接下來,當地還將打造自駕行攝、生態康養、詩歌朝聖、民俗美食、科考研學、極限體育等6大特色旅遊目的地,進一步豐富腹地旅遊業態。
巫山縣按國家5A標準,打造神女景區、小三峽•小小三峽、當陽大峽谷3個國家5A和一批國家4A景區。水陸南環線培育三峽院子、神女天梯、神女天池、紅葉精品博覽園、萬畝茶葉園,水陸北環線布局核桃坪度假區、三峽風景眼等業態。
近年來,巫山先後成功舉辦長江三峽(巫山)國際越野賽、當陽大峽谷國際戶外運動挑戰賽,當地還透過持續辦好長江三峽國際紅葉節、「巫山神女杯」藝術電影周,加快推進龍骨坡遺址申報世界文化遺產,和三峽記憶•南陵古道項目建設,充分挖掘「巫文化」、「神女文化」,大力培育「愛戀」元素。同時,推出巫山烤魚、翡翠涼粉等「巫山菜譜」,打造巫山脆李、巫山戀橙、巫山黨參等「巫山好禮」品牌。
巫溪縣則重點打造3條縣內精品旅遊線路。大寧河風情線,依託大寧河,突出大寧河峽谷風光,構建荊竹壩棺群、寧廠古鎮歷史人文資源、靈巫洞、廟峽自然資源、花颱風情小鎮獨家體驗的精品旅遊線路。
東部旅遊環線,以陰條嶺自然保護區為核心,突出蘭英大峽谷風光,形成寧廠古鎮-大官山-蘭英大峽谷-通城-大寧古城精品線路。
西部旅遊環線,以紅池壩為中心,打造三條旅遊環線:大寧古城-寧廠鎮-下堡-中梁-天元-土城-紅池壩-文峰-塘坊-古路;大寧古城-寧廠古鎮-天星鄉-紅池壩-文峰-塘坊-古路-大寧古城;大寧古城-廟峽-花臺鄉-峰靈鎮-上磺鎮-塘坊鎮-文峰鎮-紅池壩-勝利鄉-大寧古城。
廟峽,位於巫溪縣廟峽神谷旅遊區,素有「大寧河七峽之冠」的美譽。新華網發(譚雲峰 攝)
協同提升區域影響力
廟峽,位於巫溪縣廟峽神谷旅遊區,素有「大寧河七峽之冠」的美譽。
廟峽水碧、峽幽、峰奇、瀑絕。三峽工程竣工後,隨著庫區水位回灌延伸到廟峽入口,廟峽不僅原址原樣、原汁原味留存了三峽地區古棧道人文景觀、峽谷景觀,並已成為三峽傳統原態峽谷旅遊產品的替代吸引物,和區域旅遊新賣點。如今,150--300座遊船可以直達位於廟峽入口的大寧河旅遊專用碼頭,其可遊性、可進入性都具有較大優勢。
「但囿於營銷手段匱乏,廟峽在市外重要客源市場的局面還沒有真正打開。」巫溪縣委常委、常務副縣長李先斌說,在自駕、自助遊漸成主流、門票經濟弱化的趨勢下,如何形成新的營銷思維、建立相關長效機制,是金三角四縣所面臨的共性問題。
今年以來,一系列解決方案正付諸實踐。
四縣決定,擴大長江三峽金三角旅遊「一卡通」內延,在去年11個景點基礎上,延展增加2A級以上參與性、體檢性強的景區到30個,酒店20個,網約車租車4個;擴大銷售範圍,實現每縣年發卡不少於1萬張;加大優惠力度,推行「身份證+一卡通」及微信掃描進入景區方式。
四縣共同聘請市內外關於旅遊管理、市場營銷、景區建設等專家5名,建成「奉巫巫城」旅遊一體化智囊團,開展專家會診和集中培訓。
借力智慧旅遊也是重要手段。今年以來,四縣聯合啟動了數據云建設,收集分析「奉巫巫城」旅遊六要素數據,重點實現景區景點、賓館飯店、購物、集散中心等數據存儲、分析和發布。同時,建設以「奉巫巫城」視頻庫、圖片庫、PPT庫為主體的「三庫」系統,和「奉巫巫城」農產品電商系統。
透過聯合舉辦媒體採風、旅遊歌曲大賽、主城集中推介等大型活動,組團參加節會展會,聯手輸出品牌。
在城口與達州,巫溪與陝西,巫山與巴東,奉節與恩施交通主幹道交界處,設立「奉巫巫城」4A以上景區標識牌,突出四縣區域一體化元素,展示「奉巫巫城」旅遊形象。
據了解,四縣還正製作1本宣傳畫冊、1份旅遊攻略、1張旅遊廁所地圖和1款文創產品,進一步完善長江三峽「奉巫巫城」旅遊一體化品牌形象設計。同時,各自規模旅遊節會,如奉節白帝城詩歌節、巫山紅葉節、巫溪烤魚文化節、城口大巴山消夏養生節等,都相互邀請到成員縣旅發委(旅遊局)及轄區旅遊企業參加,藉助節會平臺,提升區域整體影響力。(完)
巫山小三峽。新華網李相博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