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PV是「人乳頭狀瘤病毒」英文名稱的縮寫。很多朋友一聽聞 HPV 感染,就會直接聯想到宮頸癌,陷入巨大的恐懼中。那麼感染了 HPV 就一定會得宮頸癌嗎?HPV感染又要如何預防呢?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
華克勤主任醫師、博導
復旦大學附屬婦產科醫院教授
上海市醫學會婦科腫瘤分會候任主委
上海市婦科質量控制中心主任
關於宮頸癌知曉月
子宮頸癌知曉月由美國性健康協會(ASHA)中的全國子宮頸癌聯盟(NCCC)設立,以藍絲帶為關愛象徵,呼籲女性對子宮頸癌相關疾病的重視、抗爭和預防。代表著捍衛女性自身健康,支持女性與疾病抗爭及預防的標誌!
2019年ICO中國HPV和相關疾病報告顯示在我國15~44歲女性中,宮頸癌是排名第三的常見惡性腫瘤,目前宮頸癌已成為中國15-44歲女性癌症死亡的第二大原因,2018年有超過47000名女性死於宮頸癌,可謂女性」第一殺手」。
幾乎所有的宮頸癌(99.7%)都與生殖器官感染HPV有關,HPV感染是宮頸癌發生的必要條件。某些型別HPV持續感染可導致病變並最終進展為宮頸癌。在導致宮頸癌的高危HPV型別中,除了廣泛流行的16/18型,中國女性還應重視52/58型。因為HPV 52/58型別在中國宮頸癌中的佔比(14.7%)遠遠高於全球宮頸癌佔比(7.4%)。
世界衛生組織(WHO)認為,除了調整生活行為方式外,接種HPV(人乳頭瘤病毒)疫苗是宮頸癌最有效的一級預防措施。同時國際上推薦成年女性,每2-3年做一次HCP檢測或者TCT(宮頸細胞學)檢查,這是宮頸癌二級預防的重要手段。
HPV是什麼?感染了HPV一定會得宮頸癌嗎?
復旦大學附屬婦產科醫院教授華克勤表示,從宮頸癌的發病來說,HPV病毒是一個高危的病毒,一旦感染以後,後續出現宮頸癌的概率會增加。所以有一句話說,「宮頸癌的病人有90%都是HPV感染的病人。」
但是,並不是說HPV感染的人一定會得宮頸癌,還是要看每個人肌體的免疫力,特別是局部的免疫力如何。大約80%以上的人群一生中都感染過HPV病毒,但是這其中的大部分並不會得宮頸癌。在肌體的免疫力增強後,這些病毒會被清理掉。
從某個角度來說,如果我們能夠預防HPV感染,那麼就能降低宮頸癌的發生。
宮頸癌的高危人群有哪些?
宮頸癌的高危人群包括過早進行性生活者,擁有多個性伴侶者,吸菸、酗酒、吸毒者,以及免疫力低下人群。規避上述行為,對宮頸癌的預防是有幫助的。
高危HPV持續感染才會引發宮頸癌
有些人過於談HPV色變,一旦拿到HPV陽性的報告,就惶惶不安。事實上,在90%以上的感染者身上,病毒會自行消失,所以不用過於恐懼。只有高危HPV持續感染(長期攜帶超過一年以上)人群出現宮頸癌的概率才會增加。
早期宮頸癌症狀不明顯,應提高警惕
另一部分人,可以說是無知者無畏。比如不進行每年定期普查,或者對絕經後出現的陰道流血不當回事,過了好幾個月才去檢查,結果已經到了晚期。臨床上時常碰到這種情況。所以希望藉助宮頸癌知曉月,讓大家能夠對宮頸癌的高危人群、宮頸癌如何發病、發病後如何治療等相關知識都能有所了解。
HPV感染之後應該如何積極治療?
HPV感染目前沒有特效藥,臨床上只是傾向於在HPV感染後用一些幹擾素來增加局部免疫力。從增強免疫力、降低病人的生活節奏,使病人生活更加平和這些角度,降低HPV感染所造成的危害。
宮頸癌可防可治,關鍵在接種疫苗與篩查相結合
宮頸癌的預防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話題,應該對此加強宣傳、科普。對不同年齡段人群,可以採取細胞學檢測、HPV病毒的檢測,來了解是否感染了HPV。如果有高危型HPV感染,同時細胞學又提示有一些細胞的異形改變,那麼可以採取進一步的陰道鏡檢查,也就是我們所說的三階梯診斷原則。陰道鏡像其實是一個放大鏡,可以放大到一定到倍數。在陰道鏡下,可以通過一些點染和醋酸白試驗了解到可能是陽性的區域,再對這些陽性區域進行活檢,這樣可以幫助對宮頸癌前病變或宮頸癌病灶的早期明確診斷。
當然,更重要的還是要預防一些引起宮頸癌的高危病毒的感染,對於這一點,可以採取目前已經在國內上市的HPV疫苗進行預防。相對來說,HPV病毒感染率越低,發生宮頸癌的可能性就越低。
另外,從預防的角度來說,還是要儘早地做好篩查。篩查非常重要。對於不同人群,篩查的需求也是不一樣的。從最早能夠預防宮頸癌的發生的角度,HPV的檢測其實要比細胞學的改變要來得早。所以從篩查角度來說,對於細胞學和HPV這兩者的篩查手段,還是要知曉。對於不同年齡段的選擇,包括篩查間隔的時間段,也是根據年齡來決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