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上海、濰坊,都是王璐璐老師生活過的城市。像眾多莘莘學子一樣,她懷揣著對夢想的追求,從濰坊出發踏上了人生的徵程。
北京是她的第一站,也是打開視野的第一扇門。大學期間的王老師品學兼優,刻苦勤奮的她收穫了雙學位的好成績,在這裡王老師不僅體驗到了知識海洋的樂趣,也發現了作為一名山東考生的劣勢和差距。
上海是她的第二站,也是她職場的首站。在上海讀研期間,作為學院研究生會主席的王老師,參加全國挑戰杯大賽,與學校團隊成員收穫佳績;暑假期間帶領學院研究生會深入湖南社會實踐,獲得上海市大學生社會實踐先進個人稱號。一次次的歷練讓她漸漸明白,一個人學習成績並不代表全部,綜合素養也同樣重要。
畢業後,王老師加入了瑞士歷峰奢侈品集團,這裡有來自各國的精英,他們愛玩、能學、會工作,對生活充滿了熱愛,也對生活擁有更高的追求,這些都深深的影響著她,也讓她對生活有了更多的體會。
在上海已經安家落戶的王老師,最終選擇了回到濰坊,成為了文華學校的一名教師,開始了自己新的人生歷程。
王老師說,作為兩個孩子的家長和無數孩子的老師,她希望孩子們不僅擁有博學的知識,更要有面對生活、熱愛生活的能力。知識可以學習,但是生活每天都在發生,對於生活的熱情不能缺少。
除了關注本學校的教育外,她喜歡開闊視野,學習其他國家、省市的優秀教育理念。漸漸地她認識到,現代教育的範疇在不斷擴大,傳統的應試教育已經很難適應現代學生的發展需要,評價學生的方式也悄悄的從重分數轉變為注重綜合素養。王老師發現轉變教育理念,尋求新的教育途徑,幫助孩子開闊視野是老師新的職責,而擴大教育的邊界,為孩子提供豐富的活動形式是克服 「死讀書」的關鍵。
王老師的業餘生活也是豐富多彩,油畫、烘焙、收納、手工和旅行等多種體驗和學習,帶給她的是對生活的無限熱愛。王老師從小就是一個特別願意親近自然的人,但現在的孩子們被水泥磚瓦所包圍,與自然漸行漸遠,問題也不斷產生。王老師曾說,無論在哪個年齡段,自然教育都可以很好的讓孩子得到心靈的釋放,喚醒對自然的熱愛之情。
王老師跟隨華東師範大學周念麗教授,帶領骨幹教師,共同撰寫了《0-3歲兒童自然教育課程》,主要負責的食育版塊也讓王老師學習了更多關於食品教育和膳食教育的方法。
文華小學自然與生活中心開設了兒童整理收納、兒童心理健康、食育健康、服飾文化與禮儀、少年財商以及世界巡遊等素養課程。作為中心負責人,王璐璐與文華的各位優秀教師共同打造了適合孩子們的素質修養課,希望學生可以成為未來的生活家和自然家,有能力追求更加幸福的生活和人生。
為師者培桃護李,方有學子們的春華秋實,未來路上,王老師會繼續與孩子們一同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