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大理由看好港大深圳醫院未來

2020-12-19 健康界

我行我show!中國醫院管理案例評選,醫院卓越管理實踐大秀場。

點擊查看

編者按:

作為全國公立醫院體制改革樣本,香港大學深圳醫院(以下簡稱「港大深圳醫院」)於9月1日起實行一項新政策--提價超過50%。經深圳市政府批准,港大深圳醫院全科門診打包收費標準由原試行的130元/人次調整為200元/人次。此前,港大深圳醫院被曝運營成本高,不可持續。不少人由此懷疑港大深圳醫院的模式。本文作者是港大深圳醫院建設的參與者,他如何看待這個改革樣本的發展呢?

2009年6月,香港大學正式向深圳市政府提出,依託正在建設中的深圳市濱海醫院,建設一家香港大學深圳教學醫院。到如今整整5年,期間經歷內地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2012年7月,香港大學深圳醫院揭開面紗,開始對外營業。到今年6月,醫院開放病床600張,日均診療人次達到2600多人次。

按照計劃,醫院到2015年開放病床2000張,日均診療人次8000~10000萬名。這間醫院地處深圳市中心、政府投資巨大,加上其深港合作、公立醫院綜合改革的背景,使其自開業以來,備受社會關注,褒貶皆有。加上醫院的開放速度並不如外界所期盼的快速,使得有一種聲音一直在質疑政府投資項目的效益,質疑深港醫療合作會不會做成「夾生飯」,質疑醫院會不會變成貴族醫院。這些問題的實質,就是改革能否成功、醫院能否實現可持續發展。

作為港大深圳醫院建設的參與者,筆者以自己的所感所悟淺談自己的看法。

從醫改大勢看港大深圳醫院的建設發展

公立醫院改革是本輪醫改的重點。「維護公益性、調動積極性、保障可持續」,這是國家確定的公立醫院改革總體要求。港大深圳醫院開業以來,一改傳統醫院管理體制運行機制:

一是徹底改革傳統行政管理體制,建立醫院法人治理結構,實行董事會領導下的院長負責制;推進醫院管理團隊的職業化建設,醫院各級領導不套用事業單位行政管理崗位等級。

二是徹底改革事業單位人事管理制度,所有人員不納入編制管理,實行「以事定費、以費養事、以事養人」的崗位管理制度;所有人員不套用事業單位工資管理制度,實行「以崗定薪、按勞取酬、優勞優酬」的崗位績效工資制度。拉開醫生、護士、醫技、管理、工勤類人員的收入差距,對灰色收入實行「零容忍」。

三是醫院堅持公立醫院性質,實行政府指導價,優先滿足市民的基本醫療服務需求;推行「打包」收費,控制非必要藥品、醫用耗材和檢查的使用,提高體現醫務人員技術勞務價值的診查費等收入;保證每個病人至少有10-15分鐘的看病時間。

四是改革診療服務模式,推行全面預約診療服務,預約門診量佔全市總量的80%以上;建立全科醫學門診,實施「先全科、後專科」,在全科門診解決了80%以上的門診服務需求;推行團隊式服務試點,讓專家集中精力看大病,讓年輕醫生得到培養鍛鍊,讓病人獲得更有質量的醫療照顧。推行急診預檢分診制度,讓急診病人按疾病嚴重程度分類優先就診;設置病人關系科,負責統一處理醫患糾紛;為全體醫務人員購買醫療責任保險,保障醫務人員執業安全。

這些系列改革舉措,促進了政府相關部門真正轉變職能,進一步向醫院下放運營管理權;使醫院不再像「菜市場」、患者不需爭號搶位而是規範有序就醫,醫務人員不再疲於應付川流不息的患者;使醫院不再依靠藥品、耗材收入維持運營;使醫院不再被編制束縛下的「冗員」所困,不再為支付「退休人員」的津貼補貼所累,實現輕裝上陣、保障了的可持續發展。

今年上半年,醫院抗生素使用比率僅為17.94%,藥品使用比率僅為21.02%;醫院藥品費和衛生材料費合計佔總成本比例為22.3%;使醫務人員有了更貼近技術勞務價值的工資收入,對紅包拒而遠之。

上述導向性的轉變,促進了醫院按照自身規律自我發展、自我完善,使醫療服務更好地彰顯醫學人文精神,體現了質量第一、公平有序的理念,符合我國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總體方向。

從深圳質量看港大深圳醫院的建設發展

加快轉變發展方式、創造「深圳質量」是深圳特區新時期推動科學發展的戰略目標與核心路徑。深圳市經濟轉型已基本成功,深圳市委市政府把更多的經濟發展成果用於民生工程,加快填補醫療事業這塊短板。

對於公立醫院來講,創造深圳質量的實質就是促進醫院從依賴數量增長轉向提質增效,堅持以醫務人員為本,以病人為中心,在醫院的運營管理中心彰顯醫學人文精神;促進醫院深化管理體制、運行機制、服務模式、監管制度等綜合配套改革,從行政化管理轉向專業化、精細化管理,使醫院的發展更加適應醫療市場需求,更加體現自身發展的規律;發揮公立醫院在醫療市場中的主導地位,引領醫療行業整體技術水平的提升,使深圳的醫療事業發展與現代化國際化先進城市的發展目標相一致。

港大深圳醫院開業後,逐步從港大引進其在亞洲具有領先優勢的臨床腫瘤中心、生殖醫學中心、骨科與創傷中心、心血管治療中心、器官移植中心。醫院開放國際醫療中心,啟動了「一人一計劃」醫療人才赴海外培訓項目,引進港大各學科帶頭人擔任診療中心主任,舉辦各類國際國內學術論壇會議,提升了醫院的影響力。這些舉措,使得醫院的醫療技術水平持續提升,體現著深圳質量的要求。

港大深圳醫院的發展過程,實際上也是深圳推進醫改的過程。世上無難事、只要敢登攀。港大深圳醫院開業以來,深港兩地醫療理念和醫院管理方式的碰撞和融合加劇,也給深圳公立醫院的改革帶來新的問題和挑戰。

只要堅定不移地走深化改革的道路、走開放發展的道路,堅持不懈地促進國際先進醫療理念和管理方式的本地化,醫院就能夠找到一個兼顧公平、質量和效率的平衡點,就會跨入高速發展的快車道,就一定能夠將醫院建設成為國內一流、國際先進的現代化醫院,就一定能夠探索一套符合深圳實際的現代醫院管理制度。

(本文作者李創為深圳市公立醫院管理中心綜合管理部部長)

相關焦點

  • 港大深圳醫院「非傳統體制」日子如何?
    自從國家放寬境外資本進入醫療領域以來,各大有著外資背景的醫療機構如雨後春筍般湧現。而有著香港大學學術背景以及深圳政府支持的香港大學深圳醫院無疑是其中的典型案例之一。香港大學深圳醫院成立於2012年,這所由香港大學以及深圳政府共同管理的現代化醫院在剛成立之時就受到了民眾的熱切期待。
  • 港大深圳醫院VS北大深圳醫院,誰才是醫改樣本?
    港大深圳醫院、北大深圳醫院哪家模式更能代表醫改未來?誰更值得關注?21日凌晨,微博達人@燒傷超人阿寶發表一系列數據,將香港大學深圳醫院和與北京大學深圳醫院進行對比,吐槽北大深圳醫院不受專家與媒體待見。到底這兩家醫院,哪家模式更好、更值得學習呢?@燒傷超人阿寶是這樣說的:北大深圳醫院,床位925張;港大深圳醫院,床位2000張。
  • 不收紅包不濫收費:港大深圳醫院是奇葩或曇花?
    作為深圳公立醫療改革的試驗田,香港大學深圳醫院從一開始就備受國內外專家和媒體的關注,有人寄予厚望,也有人並不看好。醫院已經運營8個多月,運營效果並未達到預期。但是,在從香港醫療體制中「移花接木」過來的管理模式和制度,首先對抗的是內地傳統的醫療陋習,並為緩解看病難和看病貴作出了榜樣。
  • 港大深圳醫院迎開業五周年
    深圳特區報訊(記者 戴曉蓉)昨天下午,作為深港醫療改革先鋒試點的香港大學深圳醫院舉行開業五周年慶典活動啟動儀式,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梁振英、廣東省港澳辦公室主任廖京山、深圳副市長吳以環等出席活動。 2011年7月,深圳市政府與香港大學籤訂協議,雙方合作舉辦香港大學深圳醫院,成為深港兩地在醫療衛生領域合作的重大突破。2012年7月1日,港大深圳醫院正式開業。
  • 港大深圳醫院推進大灣區跨境醫療與合作
    7月15日,香港大學深圳醫院(以下簡稱「港大深圳醫院」)舉行了八周年媒體新聞發布會,首次面向公眾及媒體公布了醫、教、研、管四個方面的多個重大項目進展,以及立足粵港澳大灣區的跨境醫療、科研、教學等建設規劃。其中,醫院二期規劃、高水平醫院建設、臨床與轉化醫學研究中心、國際醫療中心發展等多個項目建設吸引了不少關注。
  • 港大深圳醫院推出「試管嬰兒」服務
    南方日報記者 魯力 攝深圳不孕不育群體約佔育齡群體15%,獲準開展 「試管嬰兒」技術醫療機構增至5家深圳又添一家「試管嬰兒」醫院。14日,香港大學深圳醫院生殖醫學中心正式開業,由國際知名的生殖醫學專家何柏松教授擔任主管,為深圳帶來「試管嬰兒」等輔助生育服務。截至目前,深圳開展「試管嬰兒」技術的醫療機構增加到5家。
  • 深港醫學合作兩大平臺落戶港大深圳醫院
    「深港醫學專科培訓中心」、「廣東省全科醫生師資培訓中心(基地)」兩個培訓基地在港大深圳醫院掛牌深圳新聞網7月3日訊(記者 劉夢婷 通訊員 彭蓓)作為深港合作的公立醫院改革試點及廣東省首批高水平醫院,香港大學深圳醫院(以下簡稱「港大深圳醫院」)在開業七周年之際傳出喜訊:7月2日上午,「深港醫學專科培訓中心」、「廣東省全科醫生師資培訓中心(基地)」兩個培訓基地在該院掛牌,深港兩地在聯合培養醫學人才方面邁上新臺階。
  • 港大深圳醫院與復旦中山醫院:全科醫療的兩種實踐
    按照媽媽的回憶:女兒的嘔吐幾乎沒有規律,空肚子會吐,吃飯後也會吐;嘔吐前沒有預兆,通常持續幾分鐘,但也試過幾個小時。有時一個月嘔吐幾次,有時幾個月不見發作。「每次都天翻地覆的,胃裡的飯菜……有時連黃色的膽汁都吐出來了。小臉就像一隻小鴨被卡住了脖子,面色漲得通紅,咔咔不停。」媽媽心裡難受得難以形容。三年來,青青家一直奔波於各大醫院。
  • 醫改先鋒 港大深圳醫院的5年「綠色醫療」實踐路
    今年,迎來5歲生日的香港大學深圳醫院(下稱港大深圳醫院),於10月28日順利通過三級甲等綜合醫院現場評審,有望成為中國最年輕的三級甲等綜合性醫院。作為全國首個粵港合作的公立醫院改革樣本,港大深圳醫院於10月29日召開2017國際綠色醫療論壇,分享醫院探索心得,傳播「綠色醫療」理念。
  • 香港被炒醫生深圳上崗?港大深圳醫院回應:已聘為顧問醫生
    1日,根據相關自媒體報導,吳國際被港大深圳醫院聘用。「健康情報局」也從醫院確認了該消息,吳國際已經被聘擔任港大深圳醫院肝膽外科顧問醫生,醫院指出「吳國際醫生的加入將有利於推動本院肝膽外科及器官移植服務的開展,以服務更多市民」。
  • 港大深圳醫院市民開放月延長
    【深圳商報訊】(記者 趙鴻飛)港大深圳醫院自8月1日開啟四周年市民開放月活動,推出擴大預約服務不限號及深度體驗等福利後,惠及廣大市民,獲得眾多點讚。記者昨天從港大深圳醫院獲悉:開放月將持續延伸至9月。 本次開放月期間,醫院連續四場開放日每場均爆滿,令市民得以零距離接觸港式醫療管理。
  • 港大深圳醫院本月起擴大周六服務量
    &nbsp&nbsp&nbsp&nbsp周六擴大服務熱門科室加號記者獲悉,從8月份開始,港大深圳醫院將擴大周六的服務量,大部分熱門科室增加放號。發展兒科服務港大深圳醫院中醫科8月起將開放中醫病房,首先接受內部相關科室轉介的住院患者。
  • 港大深圳醫院設放射治療科 彌補深圳腫瘤治療短板
    港大深圳醫院配備的圖像引導型高精度直線加速器是目前深圳最先進的設備,配有多種機載影像驗證系統、呼吸控制、實時跟蹤及信息系統,能讓射線精確「勾畫」出腫瘤的形狀和分布,將射線對周邊正常組織的傷害降到最低,減少後遺症。李詠梅說,港大深圳醫院的放療系統能治療所有的腫瘤,包括腦部血管的細小腫瘤。深圳一直面臨直線加速器不足的現狀。
  • 英國頂尖呼吸醫療團隊落戶港大深圳醫院
    深圳晚報訊 (記者 周倩 通訊員 彭蓓 羅裕菲) 5月16日,深圳市「醫療衛生三名工程」項目——「英國倫敦帝國學院國家心肺研究所-香港大學深圳醫院呼吸疾病中心」掛牌儀式在港大深圳醫院舉行。該院引進了英國倫敦帝國理工學院(英國國家心肺研究所)「Fan Chung教授整合性氣道疾病團隊」,期望通過醫、教、研全方位的合作,使港大深圳醫院呼吸內科在臨床服務、教學培訓及科學研究等方面達到國際水平,讓市民不出深圳就可以享受高水平的呼吸疾病診療服務。
  • 沒有編制不設級別 港大深圳醫院以崗定薪高薪養廉
    明顯,傳統編制下的公立醫院並沒有完全獨立與合理的人事權,醫院員工也不需要清楚自己的合同職責。而港大深圳醫院全部實行了聘用制,任何人沒有編制,人員全部五險一金。公立醫院上述傳統的問題得到解決。  港大深圳醫院與員工每三年一籤合同,除了正常工資之外,醫院對員工有「約滿薪酬」的約束,即:契約滿3年時,一次性發放員工3年總工資的15%。
  • 立足大灣區跨境醫療與合作,港大深圳醫院公布多個重點項目規劃
    讀創/深圳商報記者 趙鴻飛/文 李博 通訊員 港深醫信/圖 時值香港大學深圳醫院(以下簡稱「港大深圳醫院」)正式運營八周年之際,7月15日,港大深圳醫院舉行了八周年媒體新聞發布會,公布了醫、教、研、管四個方面的多個重大項目進展,以及立足粵港澳大灣區的跨境醫療
  • 港大深圳醫院二期項目啟動 「一站式服務」讓患者「少跑路」
    7月15日,香港大學深圳醫院(以下簡稱「港大深圳醫院」)舉行八周年發布會,公布了醫、教、研、管四個方面的多個項目進展,以及立足粵港澳大灣區的跨境醫療、科研、教學等建設規劃。其中,醫院二期規劃、高水平醫院建設、臨床與轉化醫學研究中心、國際醫療中心發展等多個項目建設吸引不少關注。
  • 港大深圳醫院生殖醫學中心正式獲取牌照
    香港大學深圳醫院生殖醫學中心經過一年的試運營,近日正式取得廣東省衛生計生委的批准證書,獲準開展人類輔助生殖技術服務,包括:夫精人工授精、常規體外受精-胚胎移植(即俗稱的「試管嬰兒」)和卵泡漿內單精子顯微注射。生殖醫學是香港大學享譽國際的五個優勢專科之一,也是港大深圳醫院重點引入和發展的專科。
  • 港大深圳醫院乳腺外科 「三名工程」項目揭牌
    深圳特區報訊 (記者 戴曉蓉 通訊員 彭蓓 許嘉瑜)昨天下午,我市醫療衛生「三名工程」又一重點項目落戶港大深圳醫院。該院攜手英國愛丁堡大學Michael Dixon教授乳癌及乳腺病尖端治療團隊,將在未來共同建設國內一流的乳腺癌診療中心。副市長吳以環、香港大學校長張翔等出席項目揭牌儀式。
  • 港大深圳醫院醫生年薪最低56萬元最高91萬
    作為深圳公立醫院改革的樣本,港大深圳醫院迎來兩歲生日。7月15日,港大深圳醫院管理團隊召開運營兩周年新聞發布會,醫院院長鄧惠瓊教授表示,醫院在建立法人治理結構、全員聘用、全面預約、先全科後專科等創新舉措和改革上為深圳公立醫院改革提供了借鑑,而且樣本的示範效應正在深圳其他公立醫院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