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改先鋒 港大深圳醫院的5年「綠色醫療」實踐路

2021-01-10 健康界

今年,迎來5歲生日的香港大學深圳醫院(下稱港大深圳醫院),於10月28日順利通過三級甲等綜合醫院現場評審,有望成為中國最年輕的三級甲等綜合性醫院。

作為全國首個粵港合作的公立醫院改革樣本,港大深圳醫院於10月29日召開2017國際綠色醫療論壇,分享醫院探索心得,傳播「綠色醫療」理念。

綠色醫療 凸顯公立醫院公益性

在三甲評審匯報現場,評審專家一致認為:港大深圳醫院創新診療模式,推行打包收費,杜絕濫用抗生素,成功引進香港醫院持續改善的理念,重建醫患信任,對醫院暴力和紅包回扣實行「零容忍」,創新不良事件管理理念,在各項細節管理中充分體現國際化人文關懷理念,改革工作卓有成效。

以「綠色醫療」理念為指導,港大深圳醫院自成立以來,始終堅持改革初心,在適應國內醫療環境的前提下引入香港公立醫院管理模式,為深圳市的公立醫院改革事業擔當先鋒。

何為「綠色醫療」?在論壇致辭中,港大深圳醫院院長盧寵茂說道,「我們希望把公開、透明、公益、公平的文化,與效率為先、追求創新的文化相融合,這就是我們『綠色醫療』的概念。」具體實踐中,則針對辦醫、管醫、行醫、就醫四方面存在的「醫療汙染」逐一破除,最終實現「綠色醫療」。

以行醫方面為例,醫院堅持專業精神的循證醫療,嚴格執行診療規範,堅持循證醫學和專業精神,杜絕過度檢查和用藥;並率先取消門診輸液,並推行國際化臨床藥學服務,杜絕抗生素濫用。截至2017年9月,港大深圳醫院抗菌藥物使用率為14.17%,居全國最低水平;醫院藥佔比僅20.15%,與2016年度廣東省各級醫院平均藥佔比35.7%相比進步明顯。

不僅如此,從環保角度出發,港大深圳醫院還推行「綠色手術」,減少使用一次性高值耗材,既可降低資源浪費又可減輕患者經濟負擔。在醫院胸外科胸腔鏡切除手術中,80%以上的手術完全不使用一次性高值耗材,實現在手術時間、併發症發生率、住院時間數據均無差異的情況下,費用降到不足全國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一。同時,這也意味著其手術收入也遠低於其他醫院

其他各項改革措施亦是如此,在凸顯醫院公益性的同時,制約醫院的「創收」能力,讓醫院一度面臨財務壓力。

五年實踐之路,滿獲讚譽的背後,矛盾亦同樣存在。

香港大學深圳醫院院長盧寵茂

直面醫改 兼顧公平與效益

「綠色醫療」,在一定程度上也意味著「有錢不賺」。

不過,盧寵茂並不迴避醫院現有財務壓力,但是在他看來,港大深圳醫院不是為了賺錢。「深圳的醫院不缺錢,缺的是病人的信任,而信任不是用錢可以買到的。我們要把信任從香港帶到深圳,而不是要把錢帶到深圳。」

我們是為了醫改。」盧寵茂堅信,只有秉承公益性,才能為實現醫患互信建立起綠色基石。態度同樣堅定的,還有醫院從香港大學引進的百餘名骨幹專家。「對於公立醫院,不能光算經濟帳,有時醫院吃了虧,受益的是整個社會。」港大深圳醫院腎內科主管白明珠曾在接受媒體採訪時這樣說。

那麼,如何平衡醫院公益性與財政自收自支?盧寵茂表示,醫院正統籌多種方法兼顧公平與效益。正在進行收費改革的港大醫院,將通過提高醫事服務費凸顯醫生價值。目前港大深圳醫院的專科門診診金是100元,高於深圳市其他公立醫院。此外,提供多層次的醫療服務也是一種積極探索。健康界獲悉,醫院通過IMC(國際醫療中心)為有需求的患者提供高端服務,運營五年來其盈利能力平穩增長。

2017國際綠色醫療論壇現場

作為一家年輕的醫院,港大深圳醫院不僅通過三級甲等綜合醫院評審,還將成為住院醫師規範化培訓基地之一。亮眼成績不僅得益於廣東、深圳兩級政府的大力支持,還受益於香港方面先進的理念、制度與醫療技術。

「雖然兩地在醫療文化、稅制、醫療器械和藥物審批制度等方面存在差異,但改革一定要進行下去。」盧寵茂表示。

粵港澳合作 共鑄醫療新天地

與深圳僅一河之隔的香港,公立醫院90%以上的運營開支都由政府財政負擔。

在論壇上,香港特區政府食物及衛生局局長陳肇始介紹了香港醫療系統。她表示,公營醫療是香港醫療的基石和全民的安全網。「2018年度預算中,香港特區政府在衛生方面的經常開支總額是619億港幣,約佔政府經常開支的6.7%。」

與香港相似,澳門特區政府幾乎承擔了全澳門的醫療服務職責。2016年度,澳門特區衛生局開支63.1億澳門幣,佔澳門特區政府開支7.8%。在全部醫療開支中,政府醫療開支佔比達到74.1%。

當前,粵港澳三地共建醫療合作關係,正迎來重大機遇。10月1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明確指出,要以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粵港澳合作、泛珠三角區域合作等為重點,全面推進內地同香港、澳門互利合作,從國家層面對於建設粵港澳大灣區作出重大決策部署。

廣東省衛計委主任、黨組書記段宇飛

廣東省衛計委主任、黨組書記段宇飛在論壇中指出,在這樣的背景下,推動大灣區醫療衛生深度合作,面臨千載難逢的重大機遇。他表示,「我們願與港澳攜手,共同推動大灣區戰略規劃和CEPA政策落實,促進區域醫療衛生事業融合發展,致力為人民群眾提供優質醫療保健服務,共建優質健康生活圈。」在如何具體實施上,他提出以綠色醫療理念為導向,加快建立現代醫院管理制度等四方面要求,並表示廣東省將學習港澳醫院在運行機制、診療模式、薪酬制度方面等的改革經驗,借鑑「綠色手術、綠色用藥、綠色收費、綠色醫患、綠色文化」的辦院理念,加快推進公立醫院改革進程,建立起維護公益性、調動積極性、保障可持續的運行機制。

段宇飛還透露,未來廣東省會放低香港醫生到內地執業審批部門的行政級別,從省級行政主管部門下放到市級行政主管部門,以促進粵港澳大灣區的合作。

政策機遇面前,盧寵茂再次說起港大深圳醫院的夢想,他聲音洪亮:「5年趕上瑪麗服務80年,10年傳承港大教研130年!」

相關焦點

  • 港大深圳醫院VS北大深圳醫院,誰才是醫改樣本?
    港大深圳醫院、北大深圳醫院哪家模式更能代表醫改未來?誰更值得關注?21日凌晨,微博達人@燒傷超人阿寶發表一系列數據,將香港大學深圳醫院和與北京大學深圳醫院進行對比,吐槽北大深圳醫院不受專家與媒體待見。到底這兩家醫院,哪家模式更好、更值得學習呢?@燒傷超人阿寶是這樣說的:北大深圳醫院,床位925張;港大深圳醫院,床位2000張。
  • 港大深圳醫院迎開業五周年
    深圳特區報訊(記者 戴曉蓉)昨天下午,作為深港醫療改革先鋒試點的香港大學深圳醫院舉行開業五周年慶典活動啟動儀式,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梁振英、廣東省港澳辦公室主任廖京山、深圳副市長吳以環等出席活動。 2011年7月,深圳市政府與香港大學籤訂協議,雙方合作舉辦香港大學深圳醫院,成為深港兩地在醫療衛生領域合作的重大突破。2012年7月1日,港大深圳醫院正式開業。
  • 幾大理由看好港大深圳醫院未來
    中國醫院管理案例評選,醫院卓越管理實踐大秀場。點擊查看 編者按:作為全國公立醫院體制改革樣本,香港大學深圳醫院(以下簡稱「港大深圳醫院」)於9月1日起實行一項新政策--提價超過50%。
  • 英國頂尖呼吸醫療團隊落戶港大深圳醫院
    深圳晚報訊 (記者 周倩 通訊員 彭蓓 羅裕菲) 5月16日,深圳市「醫療衛生三名工程」項目——「英國倫敦帝國學院國家心肺研究所-香港大學深圳醫院呼吸疾病中心」掛牌儀式在港大深圳醫院舉行。該院引進了英國倫敦帝國理工學院(英國國家心肺研究所)「Fan Chung教授整合性氣道疾病團隊」,期望通過醫、教、研全方位的合作,使港大深圳醫院呼吸內科在臨床服務、教學培訓及科學研究等方面達到國際水平,讓市民不出深圳就可以享受高水平的呼吸疾病診療服務。
  • 港大深圳醫院與復旦中山醫院:全科醫療的兩種實踐
    在電力企業工作的小孫,住在廣州,經常出差深圳。清明節前,因為「在老家騎電動車時吹風著涼」引起時好時壞的低燒(37.5度上下),他來港大深圳醫院看全科門診,護士分診後,接待他的是劉瑞紅醫生。2011年7月27日,深圳市政府與香港大學籤署合作協議,在堅持公立醫院屬性、保障基本醫療衛生服務公益性的基礎上,由雙方共同組建的醫院決策和管理團隊對香港大學深圳醫院進行管理。極力倡導全科醫學,便是這家有著濃厚「實驗」性質的醫院的一大特色。有內地醫生認為,港大深圳醫院只是改革試點,沒有教學研究任務。林露娟解釋,香港大學有很多醫學生在這家醫院培訓。
  • 不收紅包不濫收費:港大深圳醫院是奇葩或曇花?
    2011年,深圳市衛人委公布的大病種收費中,急性闌尾炎的平均費用,市人民醫院是8367.2元,第二人民醫院是5987.2元,北大深圳醫院是6298.9元,住院天數為5-6天。據了解,港大深圳醫院普通急性闌尾炎住院費用為3000多元,腹腔鏡下急性闌尾炎費用為4000多元,住院天數為3天左右,費用遠比其他三家三甲醫院的要低。
  • 港大深圳醫院推進大灣區跨境醫療與合作
    7月15日,香港大學深圳醫院(以下簡稱「港大深圳醫院」)舉行了八周年媒體新聞發布會,首次面向公眾及媒體公布了醫、教、研、管四個方面的多個重大項目進展,以及立足粵港澳大灣區的跨境醫療、科研、教學等建設規劃。其中,醫院二期規劃、高水平醫院建設、臨床與轉化醫學研究中心、國際醫療中心發展等多個項目建設吸引了不少關注。
  • 港大深圳醫院國際醫療中心開業 五星級病房緊盯「有錢人」
    首創內地公立醫院諸多先河的改革樣本香港大學深圳醫院,於5日低調開業了其「國際醫療中心」。該中心以外籍人士與高收入人群為目標客戶,病房豪華程度堪比五星級酒店,病人可以指定醫生,外籍病人有懂外語的導醫陪同,但患者不能用社保,需自掏腰包為這些昂貴的個性化診療服務買單。
  • 港大深圳醫院推出跨境學生核酸檢測「綠色專場」
    在此背景下,6月9日起,香港大學深圳醫院啟動跨境學生核酸檢測「綠色專場」,為長期往返深港兩地的學生提供一站式核酸檢測服務。醫護人員為學生進行核酸標本採樣  該「綠色專場」設於港大深圳醫院國際醫療中心(IMC),服務時間為工作日15:00-17:30;周末9:00-12:00 14:00-17:30。
  • 港大深圳醫院推出「試管嬰兒」服務
    南方日報記者 魯力 攝深圳不孕不育群體約佔育齡群體15%,獲準開展 「試管嬰兒」技術醫療機構增至5家深圳又添一家「試管嬰兒」醫院。14日,香港大學深圳醫院生殖醫學中心正式開業,由國際知名的生殖醫學專家何柏松教授擔任主管,為深圳帶來「試管嬰兒」等輔助生育服務。截至目前,深圳開展「試管嬰兒」技術的醫療機構增加到5家。
  • 港大深圳醫院醫生年薪最低56萬元最高91萬
    作為深圳公立醫院改革的樣本,港大深圳醫院迎來兩歲生日。7月15日,港大深圳醫院管理團隊召開運營兩周年新聞發布會,醫院院長鄧惠瓊教授表示,醫院在建立法人治理結構、全員聘用、全面預約、先全科後專科等創新舉措和改革上為深圳公立醫院改革提供了借鑑,而且樣本的示範效應正在深圳其他公立醫院擴大。
  • 港大深圳醫院本月起擴大周六服務量
    &nbsp&nbsp&nbsp&nbsp周六擴大服務熱門科室加號記者獲悉,從8月份開始,港大深圳醫院將擴大周六的服務量,大部分熱門科室增加放號。發展兒科服務港大深圳醫院中醫科8月起將開放中醫病房,首先接受內部相關科室轉介的住院患者。
  • 立足大灣區跨境醫療與合作,港大深圳醫院公布多個重點項目規劃
    讀創/深圳商報記者 趙鴻飛/文 李博 通訊員 港深醫信/圖 時值香港大學深圳醫院(以下簡稱「港大深圳醫院」)正式運營八周年之際,7月15日,港大深圳醫院舉行了八周年媒體新聞發布會,公布了醫、教、研、管四個方面的多個重大項目進展,以及立足粵港澳大灣區的跨境醫療
  • 深圳醫改試點全面取消事業編制,副市長稱真金白銀尤為重要
    深圳市衛計委在面對多家媒體時直言,「公立醫院需回歸公益性質」。吳以環表示,想要公立醫院回歸公益性質,真金白銀尤為重要。2015年,深圳全市公立醫院財政補助收入佔其總收入的比例從2009年的17.2%提高到2015年的28.5%。
  • 港大深圳醫院推綠色手術理念 尖端肺癌單孔微創手術費用大降七成
    核心提示:近日,77歲的河南人張女士因為肺癌在港大深圳醫院做了單孔的微創肺葉切除手術,出院結帳時,她和家人都吃了一驚:包括手術費在內,全部費用才2.1萬元!而她之前在多家醫院問過都要6-10萬元。據了解,此次港大深圳醫院胸外科應用了「綠色手術」的理念,儘量不使用一次性高值耗材,令這種尖端的單孔微創手術大降7成。
  • 港大深圳醫院擬建設跨境醫療等項目 二期將建千張病床住院大樓
    中新社深圳7月15日電 (記者 鄭小紅 陳文)時值香港大學深圳醫院(簡稱「港大深圳醫院」)正式運營8周年,記者從該院15日舉行的發布會上獲悉,未來五年,該院將立足粵港澳大灣區,規劃建設跨境醫療、科研、教學等項目,其中包括建設1000張病床的住院大樓的醫院二期項目。
  • 深圳加快構建優質高效整合型醫療衛生服務體系
    在推動高水平醫院建設上,引進了245個高水平醫學團隊來深開展醫療、教學和科研工作,市人民醫院等5家醫院入選廣東省高水平醫院。腫瘤、心血管等方面的診治水平加快提升,全市市域住院率達到98.1%,2019年9萬多名市外患者來深住院,腫瘤醫院住院患者來自市外佔比達40%。
  • 港大深圳醫院「非傳統體制」日子如何?
    自從國家放寬境外資本進入醫療領域以來,各大有著外資背景的醫療機構如雨後春筍般湧現。而有著香港大學學術背景以及深圳政府支持的香港大學深圳醫院無疑是其中的典型案例之一。香港大學深圳醫院成立於2012年,這所由香港大學以及深圳政府共同管理的現代化醫院在剛成立之時就受到了民眾的熱切期待。
  • 港大深圳醫院承認醫生失誤致新生兒死亡
    ,賈女士入港大深圳醫院分娩,新生兒卻因腦部受傷24日凌晨夭折。事件過程及理賠進展:機構鑑定意見結論符合院內根源分析報告7月23日,賈女士入港大深圳醫院分娩,因第二產程延長,處理過程出現困難,導致新生兒腦部受傷,7月24日凌晨夭折。
  • 港大深圳醫院設放射治療科 彌補深圳腫瘤治療短板
    1月14日,香港大學深圳醫院五大卓越中心之一的臨床腫瘤中心正式開設放射治療科,利用深圳最先進的直線加速器開展放射治療。深圳市衛計委主任羅樂宣表示,該中心的全面開放讓深圳開始補上腫瘤診治的短板,讓病人無需外出求治。因缺乏直線加速器,2014年,深圳有近萬名腫瘤病人到廣州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