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有《第二十二條軍規》,中國也有。美國的《第二十二條軍規》是小說、是電影、是電視劇、是西點軍校,中國的《第二十二條軍規》卻是中學班規。
近來,2020屆洪都中學新生入學班規火了,共22條班規中有多條引發爭議。比如「要求學生無條件服從」,「任何情況不得請假」,「鼓勵檢舉揭發」等條目。下面繆老師來用心解析一下這一份讓我痛心的班規。
一、0號班規說服從
著名的西點軍校也擁有22條軍規。軍人以服從命令為天職,這一點你認同吧?但學生呢?也必須無條件服從嗎?
0號班規大意是學生要無條件服從老師和家長的管教,不能頂嘴。即便家長和老師有過激之處也必須平心靜氣解決或者默默忍受。
未成年人也是人,未成年人也有人權。所謂的無條件服從,是要把人訓練成服從命令的機器嗎?頂嘴如何定義?是不允許孩子的意見與父母不同嗎?如果一代人毫無差異地繼承上一代人的思維和習慣,這個社會還能進步嗎?
父母與孩子有矛盾應該平心靜氣地解決,這我完全贊同,但選擇默默忍受是什麼鬼?如果我們都按照這樣的班規去培養孩子,在孩子畢業之前不需要思考,不需要質疑。那你指望孩子進入社會之後,再去學習思考嗎?當他遭遇不公的時候,也選擇默默忍受就可以了嗎?
二、2號班規說請假
2號班規的大體意思是:不準輕易請假,實在因病不能上課的需要拍照發給老師來證明。老實說,這條班規並不像很多人認為的那樣是「生病也不能請假」,只是措辭上有些問題,最後的半句話更是敗筆。
從語義上看,「任何條件下不能請假」和「生病不能上課要拍照傳給老師」,本身就是矛盾的。這位班主任應該不是語文老師。如果換一種表述方式寫成「不得輕易請假,因病不能到校的,需要提供醫院證明,或由家長向老師說明情況」,也就不會出現那麼多的質疑了。
我為什麼說最後的那半句「欣賞帶病上課的孩子」是敗筆呢?教育不是死板的條條框框,教育永遠都是富有人情味兒的。讓孩子帶病上課,你有考慮過其他同學的感受嗎?生病的時候不好好休息,到校上課不會導致病情加重嗎?從這位老師的班規當中完全體會不到共情的存在。
三、鼓勵檢舉揭發,什麼價值觀?
華夏文明博大精深,中國歷史源遠流長。在我們幾千年的文明史當中,不乏一些鼓勵人們互相檢舉揭發的時代,可那些時代美好嗎?當檢舉揭發可以滿足一己私利。你就會發現檢舉揭發變成了一種創意,無中生有的事兒會頻頻出現,道德底線被突破,想要找回來可是難上加難。
四、還記得《第二十二條軍規》嗎?
約瑟夫海勒的長篇小說《第22條軍規》你可能聽說過,後來這部作品還被改編成了電影和電視劇。這部作品描述的是,在美國空軍飛行大隊當中有《第22條軍規》。這條軍規規規定:只有瘋了才能免於飛行,但必須本人提出申請,而一旦你本人提出了申請,就證明你沒瘋。它還規定:飛滿25架次而且絕對服從命令,就可以回國。但是只要你絕對服從命令,上級不允許你回國的情況下,你也回不去,夠不夠諷刺?
我拉來《第22條軍規》與這22條班規做比較,並不是僅僅因為「22」這個數字。而是因為從兩者當中,你都可以找到一絲荒誕的意味。
五、老師不是農場主
老師教導學生,農場主飼養家禽家畜。人與動物畢竟不同,人有思想,人有創造力,人能夠不斷地進步,所以人不適合被圈養。
從這22條班規當中,你不難發現制定班規的人對於「規矩」這兩個字有多麼看重。打開圍欄的門,牲畜們依次出欄,在牧羊犬的看護下到草場吃草;鞭子一揮,他們老老實實該進籠進籠,該睡覺睡覺。這就是你想要的教育嗎?
教育要尊重人性,教育者的心中要充滿愛。實在當不了老師,就去當一個合格的農場主吧。
六、教書別忘育人
按照學校的說法,這一份班規並沒有通過學校的審核程序,只是一個初稿。我倒想問制定這個初稿的人,他的教育觀念是什麼?
老師們經常把四個字放在嘴邊,叫做「教書育人」。所謂的教書。是把孩子們需要學習的知識讓孩子們學會,老師教孩子學。那什麼教育人呢?讓他們具備良好的三觀,提高他們看待事物的高度,增加他們理解事物的深度,讓他們在成才之前先成人。這靠單方面的灌輸是沒用的,需要潛移默化的影響,也就是所謂的「春風化雨,潤物無聲」。
我從這份所謂的初稿當中,絲毫沒有看出「育人」的內涵,我看到的是,班規制定者想在自己家開辦工廠,把孩子們塞進模具,按照流水線加工的方式打磨成一個又一個絲毫沒有差別的零件。這份班規仿佛會說話,他一邊辛勤的勞作,一邊喃喃自語:開學校,不就是為了升學率嗎?至於育人不育人,管他呢?
關於這二十二條班規,你怎麼看?來評論區聊聊吧。
關注我,幫你帶好家中神獸,助你規劃錦繡前程。